136书屋 > 穿越 > 逐唐全文阅读 > 第104章 芦苇荡

第104章 芦苇荡


夕阳西下,西边连绵的群山之巅爬满了橘红色的晚霞,河面上,铺满了红色鱼鳞一般的波光。

几叶轻舟在芦苇荡中轻快地穿梭,留下了几尾涟漪。

晚风拂过,将芦苇压得极低,霞光透过芦苇的缝隙落下,光影交错,时而炫目,时而宁静。

顾寻坐在船头,腰身微微弯曲,目视前方,不时抬起手来将迎面拂来的芦苇轻轻扫开。每艘小船载有七八人,船身吃水很深,河水只差半尺不到便要和船舷齐平。

船上的人大多保持着同一个姿势一动不动,实在顶不住方才小心地活动一下身体,怕的是让小舟失去平衡而翻覆。即便如此,仍然不时有河水打进船舱,这时,便有人专门负责舀水,他们手执葫芦瓢,弯着腰,缓慢而小心地将漫入船舱的河水舀出去。

人们很安静,没人说话,但凡有人控制不住想要咳嗽,皆将手捂着嘴。整个芦苇荡内异常安静,唯有船桨划过水面发出的哗哗声、以及众人绵长的呼吸声、间或,从远处传来一阵水鸟扑腾着振翅飞上天空的声音。

前面传来一声鸟鸣。

顾寻听得清楚,这声音并非出自水鸟而是来自前方探路的同伴。他举起右手,轻轻吹了一声口哨。

划船的人不再用力划桨,而是轻轻摇动船桨,小船向前的速度顿时大为降低,缓慢而坚定地向前荡去。

不一会,它们就和前方探出的小舟汇合,来到了芦苇荡边缘。

正是暮晚时分,残阳如血,悬挂在西边的天际,眼看便要落在那片连绵的群山之后。

河水泛着红光,微波荡漾,往远处推散开去。

对岸,数十米远的对岸,同样是一片芦苇荡,一行白鹭从芦苇荡飞起,飞过清澈的汴水,飞过顾寻等人的头顶,向西边的残阳飞了过去。芦苇荡内,白色的穗子迎风摇摆,夕阳之下,像是一片泛着白花花浪潮的海。

如今是大业八年(公元六一二年)三月十四日,此处乃荥阳郡地界汴水某段一个叫白鹭荡的地方。

顾寻和手下出现在此地自然不是来游山玩水,他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劫道。

去年中,为了将下狱的原东郡法曹翟让逃脱牢笼,顾寻当街刺杀廖昌杰进入黑狱,由此变成了通缉犯,也就一直和翟让等人为伍,以瓦岗为基地当上了盗贼。当初,他们制定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策略,也就不在东郡境内打家劫舍。

于是,他们多在周边的荥阳郡、济阴郡等地活动。

在古代中国,陆路交通不便,大宗货运基本上都由水路来贩运,这也是杨广登基之后征召无数民夫开挖几大运河的缘故。后世的天朝之所以大肆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铁也有类似的原因,当然,天朝的原因还要复杂许多。

杨广登基之后,尤为注重关东和江南。

因此,他长年累月住在东都洛阳,又多次通过运河前往江都(扬州),留在原本龙兴之地的都城大兴(长安)的时日反倒不多。史书上记载说是此人好大喜功,喜欢享乐,故而才不惜人力开挖运河,为的不过是让他下江南方便一点。

实情自然并非如此。

杨广之所以开挖运河,不过是想让交通变得更为便利,如此,使得中央集权能够下到地方,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像后世一直存在的京杭大运河,杨广之所以动用大量人力来挖掘,为的就是让南北的交通更为便利,使得南货北运,北货南卖。当然,除了这个目的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军事用途,那就是方便他征讨辽东。

话题扯远了,总之,前面说了这么多,主要是说在这个时代水运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有着大河以及济水、汴水等河流的存在,中原地区才会如此繁华,东都洛阳才会变成有数十万户的大都市。

济水和汴水等河流流经荥阳、济阴两郡,大量行商也就通行于此。

特别是因为皇帝征讨高句丽的缘故,大量物资转运经由这两地由南向北,这也是翟让和顾寻等人选择在汴水、济水等地抢劫的原因。

去年八月,也就是顾寻遁入瓦岗为贼的头两个月,关东(潼关以东)各地包括东郡等地豪雨如注,一连下了十几天,几乎就没有放晴的时候,弄得各地歉收、民不聊生。偏偏这个时候,为了将物资运往蓟县等地存放,为今年大军征讨高句丽做准备,官府仍然征集大量民壮服役。

老百姓受灾之后不过是勉强求存,这个时候,还要将青壮拉去服役,家中的老弱岂不是只能死去,为了摆脱这个结局,百姓们只好背井离乡沦为流民,要不成为路边白骨,要不进入深山或是水泊成为盗贼乞活。

八月过后,大量的流民进入了瓦岗,让顾寻等人始料不及。

入冬之后,进入瓦岗的流民已然有十来万人,寒冬过后,人口锐减,今年开春,仍然有十万出头的人口。

顾寻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收拢流民,同样竭尽全力去养活他们,果酒生意的那点收入不过是杯水车薪,逼得他不得不多次随翟让等人来汴水、济水流域劫道。即便如此,去年冬天,他的基地,仍然有大量老弱因为饥寒和疾病等的原因死去。

不过,今年要好一些。

基地附近的那片草地已经被他动用人力烧掉开垦成田地,开春之后,庄稼也种了下去,多多少少会有些收成,若是天公作美,没有旱涝之灾的话,或许能够自力更生勉强果腹。仅仅如此顾寻自然不会满意,如今,他麾下已经有上万人口,青壮数千,他还需要大量资源来练出一只强兵。

仅仅能够果腹是不够的,那样的话,即便麾下上万人也不过是乌合之众,一旦和敌人的精兵火并,多半一触即溃。

所以,有本的生意要做,没本的生意更不能丢下。

远处,一艘挂着白帆的木船从沙洲一角绕了出来,那便是顾寻此行的目标,一艘载满粮食和布匹的货船。

“大家准备好……”

顾寻回过头,低喝了一声。

“诺!”

众人应道,纷纷拔出兵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