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文阅读 > 第271章 变法英雄谭嗣同

第271章 变法英雄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祖籍湖南浏阳,生在北京。他是自愿为戊戌变法献身的英雄。

  谭嗣同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在他12岁时,母亲、哥哥和姐姐相继死于白喉病,他本人也受到感染,但昏死三天后又苏醒过来了,所以父亲给他取名叫“复生”。谭嗣同的继母对他肆意虐待,父亲也对他日益冷淡。封建礼教的约束和家庭的冷漠,使少年谭嗣同对封建道德深恶痛绝,这成为他日后猛烈抨击礼教纲常的思想渊源。

  在谭嗣同的青少年时代,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很大,一个是文师欧阳中鹄,另一位是京城义侠“大刀王五”。欧阳中鹄非常推崇明末清初的爱国思想家王夫之和黄宗羲的学术和气节。谭嗣同认真研读了他们的著作,其中的民族、民主思想对他影响极深。“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他武艺高强,生性豪爽,喜欢劫富济贫,行侠仗义。谭嗣同拜他为师习武,由于义气相投,两人结成了生死之交。

  1884年,20岁的谭嗣同离家出游,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寻求经世济民大计的漫游生涯。在这“堪绕地球一周”的生活中,谭嗣同广泛接触社会,了解了人民的疾苦,加深了他对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的不满。马关条约签订后,谭嗣同痛心疾首,写下了一首摧人心肺的感事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后,谭嗣同毅然投入到了维新变法的爱国运动中。

  维新变法两个月后,谭嗣同不顾大病初愈,赶到北京,在军机处专门商讨变法事宜。正当勇士们满腔热忱,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废寝忘食地工作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挥起屠刀,向这些爱国志士们猛扑过来。9月初,慈禧太后和直隶总督荣禄密谋,准备趁光绪皇帝10月到天津阅兵之际发动兵变,推翻新政。形势急转直下,手无寸铁的光绪帝急忙和谭嗣同、康有为等人商量对策。大家一时慌乱起来。在这万分危急之时,谭嗣同自告奋勇去找当时统率新建陆军的袁世凯,要他在阅兵时杀死荣禄,保护皇帝。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当即满口答应,并表示“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为了防止袁世凯变卦,谭嗣同临走时又试探他说:“这一次报皇帝的恩,救皇帝的难,立奇功大业,在于你;如果贪图富贵,向太后告密,杀了我,你可以升大官。”阴险狡诈的袁世凯马上满脸堆笑,并发誓说决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卑鄙勾当。可是谭嗣同走后,袁世凯马上向荣禄告了密。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迅速将光绪帝秘密囚禁,并下令追捕改良派。变法人士纷纷出逃。很多人都劝谭嗣同赶紧出走,他的武师“大刀王五”以性命相许,保他出城,但是都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各国变法,都是流了血才成功的。但是,现在中国还没有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祖国之所以不昌盛的原因。那么,这种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事,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

  9月25日,两个清兵突然闯进谭嗣同的住处,谭嗣同从容被捕。在狱中,谭嗣同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悲痛,因为他早已作好了为变法献身的准备。在监狱的墙壁上,谭嗣同慷慨题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张俭和杜根都是汉代人,因受权贵迫害,奔走逃命。“两昆仑”说法不一,一般理解是:一指康有为,一指大刀王五。)

  在给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绝命信中,谭嗣同写道:“我今被捕,自料必死,我死不足惜,可怕的是瓜分大祸就在眼前,我担心的是民族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他身陷囹圄却心怀国计,多么高尚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啊!

  1898年9月28日,古老的北京城昏天黑地,黄沙弥漫。菜市口一带,岗哨林立,气氛森严。杀气腾腾的刽子手押着以谭嗣同为首的六个犯人即将执行死刑。在刽子手举刀的一瞬间,谭嗣同仰天大笑,长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绝命诗慷慨就义。数万名围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谭嗣同光荣地为变法殉身了。他那为了祖国的富强和昌盛不惜付出一切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代有志于振兴中华的人们去奋斗和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