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25章 红颜篇——沉鱼落雁江山醉(4)

第25章 红颜篇——沉鱼落雁江山醉(4)


  其三:汴京沦陷后,李师师辗转南渡,此时的她已经变得衰老憔悴,全无往日风姿,而且士大夫大多把她当作红颜祸水,不肯与她交往,最后她成为一个商人的小妾。这种说法在很多野史上都有记载,例如在《青泥莲花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宣和遗事》中也曾记载“后流落湖湘间(今湘南一带),为商人所得”。

  其四:进入汴京后,金主垂涎李师师的美色,便派降臣张邦昌千方百计寻找,为讨金主欢心,张邦昌不惜重金悬赏,最终将李师师找到。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替自刺喉咙,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大多数史学家都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认为这只不过是后人借塑造李师师这一形象讽喻当世。

  那么,一代名妓李师师的归宿究竟如何,恐怕永远是一个难解之谜了。

  ●吴三桂冲冠一怒,是否真为红颜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自从这句经典诗句流传之后,吴三桂降清的原因就被总结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甚至许多历史学家也采纳了这一说法,陈圆圆似乎成了促使吴三桂降清的关键因素,因此她也被人辱骂了几百年,那么,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尽,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后,闯王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迅速招降吴三桂统领的官军。

  当时身为辽东总兵的吴三桂手握重兵,驻守山海关,在其背后是南下的清兵,而南面则是势头正旺的大顺军队,吴三桂的选择将对这场战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据《明史》记载:“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诏之……”由此可见,李自成确实想要招降吴三桂,那么,吴三桂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李自成的招降,吴三桂在经过反复考虑后,决定先试探一下部将们的想法。于是,在一个例行公事的碰头会上,他问手下将领,“然非借将士力不能以破敌,今将若之何?"众部将猜不透他的心思,因此均沉默不语。看到大家都不说话,吴三桂终于亮出底牌,说:“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在吴三桂这种带有暗示和压力的逼问下,众部将终于明确表示“今日死生惟将军命”,听了手下的回答,吴三桂最终决定“报使于自成,卷甲入朝”。

  当吴三桂带领将士行至半路时,却又突然转而投靠清兵,那么原因何在呢?有的史学家认为,在半途中,吴三桂得知自己宠爱的陈圆圆被闯王部将刘宗敏掠为己有,于是愤恨至极,转而乞降清兵,吁请清军“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

  但是,在《明季北略》这本书中,却有着这样的记载:“自成入京,刘宗敏系吴襄,索沅(沅,指陈圆圆)不得,拷掠酷甚。三桂闻之,益募兵七千。三月二十七日,将自成守边兵二万尽行砍杀,止余三十二人,贼将负重伤逃归,三桂遂居山海关。”这也就是说,刘宗敏因为没有得到陈圆圆,而对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严刑拷打,最终导致吴三桂与李自成反目成仇。

  而且,作为一个大地主官僚,吴三桂必然会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即使他带兵归降李自成,也不过是一种政治投机而已。况且闯王攻占北京后,将明朝的降臣全部投入监狱,并追缴他们贪污所得的赃款,而满清则对吴三桂许以高官厚禄,这也就必然导致吴三桂作出降清的选择。

  在吴三桂降清这件事中,陈圆圆无疑是最无辜的,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总是让一些弱女子来背负着冤假错案,成为替罪羊,以便为男人的错误开脱,这就是所谓的红颜误国。

  ●名妓陈圆圆的结局之谜

  山海关战役后,吴三桂从李自成手中夺回陈圆圆。随后他被清政府封为平西王,陈圆圆也跟着他去了云南。那么,之后的陈圆圆又经历了哪些事情?她的结局如何呢?

  史学界流传的一种说法是,陈圆圆年老色衰,好色的吴三桂对她产生厌倦,转而疼爱“四面观音”“八面观音”(吴三桂宠妾的绰号)。看破红尘的陈圆圆立意吃斋念佛,不与他人争宠。虽然她还住在昊三桂的寝宫,但独处一室,常年吃素,与外事隔绝,与“出家”无本质区别。

  还有一种说法,当清兵攻破昆明城时,吴三桂之孙吴世潘服毒自杀,而吴世潘妻子与陈圆圆均自缢而亡,或陈圆圆绝食而死。清代文人孙旭在《平吴录》中记载:“(吴三桂叛乱失败时)桂妻张氏前死,陈沅(圆)及伪后郭氏俱自缢。一云陈沅不食而死。”《平滇始末》也说:“陈娘娘、印太太及伪皇后俱自缢。”又有人说,陈圆圆在吴三桂兵败后,没有自杀或者绝食而亡,而是在昆明归化寺出家做了尼姑,法名“寂静”。

  直到1983年,贵州岑巩县的考古工作者提出“陈圆圆魂归岑巩”的说法,被多数学者所接受,至此,有关“陈圆圆结局”的争论才告一段落。据考古学家称,在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有一个土堆,便是陈圆圆的墓。墓碑上刻有“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原来,马家寨的人全部姓吴,是吴三桂的后代。当年,吴三桂将败,其爱将马宝将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儿子吴启华偷偷送至四州(今岑巩)。后来,吴启华为纪念马宝的救命之恩,也为躲避清朝政府的追杀,就改姓马,其居住的寨子就叫马家寨。陈圆圆死后,家人不敢明目张胆地写上她的名字,便采用暗语。“先妣”指已经去世的母亲;“吴门”既指代吴家,也表明这里所藏之人是苏州人,古时候苏州亦称吴门;“聂”可看作“双耳”,陈圆圆本名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和陈都带有“耳”字旁,且“双”字含有美好、团圆之意,因此“聂”暗指陈圆圆;“位席”有正妃之意,表示其地位崇高。于是墓碑上“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可以理解成“母亲苏州人氏陈圆圆王妃之墓”。但后来有人根据史书记载:“马宝在楚雄继续对抗,最后兵败被俘,被押送省城,终被凌迟致死”,认为马宝没有去过四州。

  一代美女陈圆圆究竟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尼,还是为吴三桂殉情,抑或吴三桂兵败后她隐姓埋名生活数年,至今,史学界没有统一定论。

  ●明末名妓柳如是为何自缢身亡

  在明清易代之际,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歌妓才女,她气质高雅,才色并茂,有着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在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她尽全力资助和慰劳抗清义军,因此名气很大,她就是柳如是。

  柳如是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卖给一个名妓做养女,妙龄时流落青楼,崇祯十四年,刚过二十的她嫁给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随后几天,柳如是也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那么,这位才艺双绝的明末名妓自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有些史学家认为,因为受到他人逼迫,柳如是才选择自尽,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柳如是嫁到钱家时,钱谦益的原配陈氏还在,另外还有几房侍妾,但是,随着柳如是的到来,钱家的经济大权逐渐掌握在她的手中,这自然会引起钱氏族人的不满。所以,钱谦益刚刚去世,攘夺家产的斗争也就随即爆发,这就是“钱氏家变”。

  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却要瓜分他的财产,并且聚众大闹,原配陈氏与其他侍妾失宠多年,早就对柳如是恨之入骨,因此趁着这个机会,每日堵门叫骂不绝,虽然柳如是散尽千两白银,但众人还是喧闹如故。柳如是几经斡旋,终不成功。

  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而族人的无理取闹,也让她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于是她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

  另外,还有一些史学家认为柳如是与钱谦益的感情深厚,因此殉节而死。但是,从史料中我们知道,在某些事情上,柳如是对丈夫的做法是极其不满的。例如,当清军兵临城下时,柳如是想要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先是沉默不语,然后才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则“奋身欲沉池水中”,最后被钱谦益硬托住而获救。

  清军统一天下后,钱谦益作为明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必定会引起新政权的注意,于是柳如是再次劝钱谦益以死保节,但钱谦益犹豫再三,最终答应了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要求。

  钱谦益的一生中有许多污点,虽然他后来辞掉官职,不再为清廷效力,但柳如是对他的这些所作所为仍然耿耿于怀,当钱谦益晚年不得意时说“要死”时,柳如是甚至嘲讽说:“当初不死,现在已经晚了。”所以,柳如是为钱谦益殉节一说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董小宛身世之谜

  秦淮名妓董小宛,色艺双全,名满金陵。她与“复社”中的书生冒襄(即冒辟疆)一见钟情,双双遁迹杭州,结成夫妻。顺治二年,清兵攻陷杭州,鳌小宛被掳掠,献给清世祖顺治皇帝。顺治帝对董小宛恩宠有加,未过多久,董小宛被封为淑妃,为六宫粉黛第一美人。然而,董小宛红颜薄命,顺治帝悲痛欲绝,他感到人生虚无,万物皆空,也无心再做皇帝,就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世人认为,董小宛就是顺治的爱妃——董鄂妃,我们不难看出顺治帝对董鄂妃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都说顺治皇帝就是为了她而出家的。

  那么,董小宛是不是董鄂妃呢?

  在历史上,董小宛确有其人。董小宛(1624~1651年)名董白,除了“小宛”,她还有一个号“青莲”。她和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顾眉、朱无瑕、赵令燕、马湘兰等,都是明末举世艳称的名妓。她出生在明天启四年(1624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自尽时,作为早已艳名远播的美女,她已经二十岁了;而此时的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他的年纪最多也超不过七岁(因为直到七八年之后,十四岁的小皇帝才够年龄册立他的第一位皇后)。在那个早婚的年代,十六年即为一代人,尚不谙世事的七岁小皇帝怎么可能爱上一个“阿姨辈”的女人呢?

  真正的董小宛在崇祯末年便从良了,当时她十九岁。她的丈夫冒辟疆,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一起,被共称为明末的“江南四公子”。是江苏如皋人氏,名襄,号巢民。明朝灭亡之后,他便隐居乡里,终生不仕。才色双绝的名妓,嫁给颇具民族气节的名流公子,这段姻缘还是十分般配的。在1651年,一代名妓死在水绘园影梅庵家中。

  董鄂妃(?~1660年),据《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就是说董鄂氏(后来的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18岁入宫,受到顺治的宠爱。当董小宛去世的时候,董鄂妃刚刚年满13岁。

  从中可以看出,董小宛嫁给冒辟疆后,两人生死与共,没有分开过,董小宛死后,冒辟孤还写了一篇《亡妾董小宛哀辞》悼念她,文章中有“今幽房告成,素疢将引,谨卜闰二月之望日,安香魂于南阡”的记载,据时人记载,冒辟疆把她葬在影梅庵。所以董小宛不可能到宫里去当顺治帝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