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忠臣良将舍命保江山:两宋兴衰全文阅读 > 第34章 刀笔小吏,策划兵变

第34章 刀笔小吏,策划兵变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生于幽州。公元956年,周世宗柴荣率军进攻淮南,在清流关受挫。周将赵匡胤听说当地的刀笔小吏赵普很有计谋,亲自去拜访。赵普献上一条妙计,赵匡胤依计行事,一举攻下清流关,占领了滁州。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此次也随周朝大军出征。赵弘殷领兵来到滁州城后不久病了,赵匡胤日夜侍奉。

  此时,周世宗诏书到来,命赵匡胤速去六合,同时援助扬州。赵匡胤进退两难,赵普说:"皇命不可违,请明公即日前往。赵普愿代明公尽儿子的责任。"

  "这事怎敢劳先生呢?"赵匡胤说。"明公姓赵,普也姓赵,彼此同宗。若不嫌我,明公的父亲就是我父,请明公尽管放心!"

  赵匡胤连忙拜谢赵普,说:"既蒙同宗之谊,日后当视为手足。"

  赵匡胤留赵普守滁州,选了两千精兵,当天出征。后来,赵匡胤率军回到滁州,父亲在赵普的精心照顾下病已经好了。

  赵匡胤十分感激,对世宗说:"赵普有大才,可以重用,望陛下明察!"周世宗封赵普为节度推官。从此,赵普成为赵匡胤的重要谋士。

  公元595年5月,周世宗欲乘胜攻幽州,在途中染上风寒,眼见不久于人世。赵普夜见赵匡胤,对他说:"陛下一旦辞世,七岁的太子继位,明公的处境就凶多吉少了。明公威名远扬,众将畏服,又执掌禁军,功大震主,岂能不危?明公若趁此良机开创基业,定会逢凶化吉。望明公定夺。"

  周世宗征辽归来,路上捡到赵匡胤秘密派人刻制的一面木牌,上写"点检做天子"。结果,手握重权的都点检张永德被罢免。赵匡胤既除掉了政敌,又转移了周世宗的视线。

  世宗驾崩后,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兼任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手握重权。

  此后,赵普和赵匡胤经常在一起密谋。

  一天,突然有真、定二州的急报传到京城,称:"北汉主刘钧,联络辽兵入侵,声势浩大,请速发兵迎敌!"

  朝廷派赵匡胤率各路兵马出征,大军到达陈桥驿时已是傍晚。当晚,他与众将一同进晚餐,多喝了些酒,进寝室休息去了。

  晚上,在赵普的策划下,都指挥江宁节度使高怀德对众将说:"陛下幼弱,我等身临大敌,虽出死力,谁能知道?不如立点检为皇帝,再去北征,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将对幼主毫无感情,而与赵匡胤感情深厚,齐声回答:"我们愿奉点检为天子。"

  都押衙李处耘说:"恐怕点检不答应,他弟弟赵光义也在军中,先向他说明,让他去告诉点检。"

  众将找到赵光义商议。赵光义带着众将去找赵普,赵普说:"点检威望高,人心所归,一入汴京,即可称帝。明早即可行事!"

  第二天清晨,众将一齐来到赵匡胤寝室,高怀德捧起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众将校一齐下拜,山呼万岁。

  众将把赵匡胤拥上马去,率军回了京师,幼主被迫退位,赵匡胤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