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忠臣良将舍命保江山:两宋兴衰全文阅读 > 第33章 忠贞不渝,宁死不屈

第33章 忠贞不渝,宁死不屈


  文天祥在南宋小朝廷灭亡以后,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写下《言志》诗:"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以生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现在的北京市)。他在途中,绝食八天未死。在渡长江时,文天祥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留恋和自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满含深情地写下了"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元朝统治者为了笼络宋朝遗民,一心劝他投降。元人为了感化文天祥,将他安置在会同馆最华丽的房间,以锦衣佳肴招待他。

  但是,文天祥早已抱定了与南宋朝廷存亡与共的决心,他对锦衣佳肴不屑一顾,不睡元人的床,不穿元人的衣,不吃元人的食物,终日穿着一袭宋朝的旧衣,朝南而坐。

  元人命南宋降相、废帝先后说降文天祥不成,又想以骨肉至亲来感化他,命他的女儿给他写信,命他的弟弟文壁劝降,但文天祥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

  继而,元朝宰相亲自对文天祥进行威逼利诱,但文天祥却视死如归。元朝见劝降文天祥不成,就想消磨他的斗志,逼他屈服,将他投入污秽的牢房内,披上枷,带上锁。

  文天祥虽然在牢房中倍受折磨,但他的斗争意志更坚定了。在狱中,他写下了《正气歌》等八百多首不朽的诗篇。诗中表达了他宁折不弯的英雄气节,抒发他的爱国之情,表达他对国破家亡、无力回天的悲愤。《正气歌》穿过狭小的土牢,在元朝大都流传开来。

  元朝统治者为文天祥忠贞不屈的精神所叹服。元朝上下一直为如何处置文天祥而犹豫不决:将文天祥释放无疑放虎归山,将文天祥处死,势必会损伤元朝的名声,只有劝降文天祥并使其为元朝效力才是上上之策。

  1282年秋,大都内四处传言,中山府(现在的河北保定)聚集了上千人,准备攻入大都救走文天祥,元朝上下在听到这个传言以后非常紧张,在加紧对文天祥监守的同时,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以元朝丞相的重职相诱,劝他归顺。

  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理应与大宋共存亡,既然宋朝灭亡了,我只有死,不能活。"

  公元1283年1月9日,年仅47岁的文天祥被绑赴大都柴市刑场。不久,百姓们听到消息以后,自发汇集了一万多人到刑场为文天祥送行。

  临刑前,文天祥满含深情地向南方拜了几拜说:"臣只能报国至此!"。

  文天祥要来纸笔,写下《出狱临刑歌》:"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唯有一灵忠烈气,碧空长共暮云愁。"

  文天祥是一位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精忠报国精神的写照。文天祥之妻欧阳氏在收敛文天祥的遗体时,在文天祥的腰带中发现了他的遗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赵普是北宋开国元勋,赵匡胤的谋略高参,陈桥兵变的重要人物。北宋建立后,赵普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促进了北宋的统一。赵普提出强干弱枝政策,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对宋朝历代影响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