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忠臣良将舍命保江山:两宋兴衰全文阅读 > 第42章 体恤百姓,忠言上谏

第42章 体恤百姓,忠言上谏


  包拯为民请命,被百姓奉为神明。他的政绩不止于明断狱案,最主要的是他知道维护百姓的利益对于国家稳固的重要性。

  包拯主张对时政进行整顿和改革,建议裁撤冗官。北宋统一后,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家族可以授官,文武官员中地位高的亲属也可授官。

  庆历六年,包拯上书:"景德、大中祥符年间,文武百官共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现在文武百官共计一万七千三百余员。"

  皇祐二年(1050年)秋,仁宗大赦天下,文武百官迁升一级。包拯强烈反对,诏书下来以后,包拯上疏仁宗,指责这是败坏朝政。他主张官员到了七十岁必须离职。

  包拯在担任三司使时,注重发展生产,关心百姓疾苦。当时由政府向百姓购买物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包拯强烈反对这种政策。

  陕西的七个州随意向老百姓摊派,包拯上奏朝廷停止这些摊派。他巡视山西,见良田被用来牧马,上奏道:"邢、名、赵州有田一万五千顷,却用来牧马,应该让老百姓耕种。"

  包拯主张丈量豪强地主的土地,防止地主漏税,建议朝廷加强辽宋边境的战备。当时中原的农民常被用来运送军粮。包拯说,在丰收之年购买当地的粮食,免去了百姓运粮之苦。

  像包拯这样生性耿直,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的官吏,竟能屡获提拔,得到善终。包拯每次上疏弹劾皇上身边的宠臣,惩治皇亲国戚,仁宗总是好、好、好,照你的意思办。可见,仁宗是听得进善言忠告的,因为他真心体恤百姓。

  当时,各地水旱、地震、蝗虫等灾害不断,仁宗都下旨赈济。皇祐元年春河北水灾,仁宗以缗钱二十万买来谷种分发灾民。河北灾民凡八十岁以上或有残疾者赐米一石,酒一斗。

  仁宗下诏责备朝官对地方官的弹劾不力,责令他们恪尽职守。有人请求把玉清辟为皇家苑囿,仁宗说:"先帝的苑囿已经很大了。"仁宗死前留下遗诏,嘱咐后事从简。

  仁宗需要包拯,依靠贤臣整肃朝纲,剪除奸人,也不能排除树立"圣明君主"形象的心理。

  包拯为民请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嘉祐七年(1062年),63岁的包拯正在理事时发病,众人把他抬回家,不久去世。仁宗派专人护送他的灵柩回到合肥,沿途百姓夹道相送。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宰相,他向宋神宗提出了变法主张,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尽管新法后来被废除了,但其影响深远。王安石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散文被世人所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