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渔溪耕夫散文随笔集全文阅读 > 篇八十七.教育,能不要“灌输”吗

篇八十七.教育,能不要“灌输”吗


  教育,能不要“灌输”吗?

  `

  提到“灌输”,可能有专家会大声指责:教育教学实施改革也有些年头了,你还拿学生当盛知识的“容器”?你还用“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学生硬塞那么些僵化无用的东西?

  我要说:先生,且慢!请看完下面几则案例,再尽您批判之职责也不迟。

  案例一,某初级中学二(九)班,原任班主任心想自己所带的是全年级最末位的班,要想把教学成绩排到全年级前列,只有在时间上做“文章”。因此,在除开几节自己所任的课以外,他把班级活动课,学校课程课以其他课余时间都拿来让学生做数学作业了(他所任学科是数学)。作为班主任,本来有很多话要跟学生说的但他没有说,学校的规章制度本该在班上贯彻落实的他没有去贯彻落实。于是,他班上的学生普遍显得没规矩,还有几个成了学校的公害。当这个班主任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他说:“现在不是不提倡说教和灌输了吗?”

  案例二,还是这个二(九)班,新任班主任上任伊始,是拿大量的时间把过去“漏上的一课”补起来。学校规章制度是逐条讲解,逐条落实。他不厌其烦的利用各种场合向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做一个学生的起码要求。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们不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希望被老师喜欢,得到老师赏识吗?那是完全做得到的。不过,你们首先应该做到尊重自己,喜欢自己,赏识自己。当你们在时时处处不给老师提供批评的把柄,老师就已经开始喜欢上你们了,做到这样,就说明你们尊重自己已经取得成效,被别人赏识难道还远吗?当这个班升到三年级时,班级面貌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

  案例三,这是一节语文课,黄老师上的是文言文《愚公移山》。黄老师上课很注重阅读,也使用“自主学习”“同伴互助”“探究性学习”等时新的教学方法。首先,黄老师放课文录音,接着便亲自范读一遍课文,然后是学生自由朗读,背诵。理解课文的途径是:学生根据课后练习提示和课文下的注释去领悟。后边的学习过程是讨论,学生发言踊跃,只是话题不集中,什么“愚公很愚蠢,怎么不搬家?”“智叟很聪明,愚公应该听智叟的话。”“世上哪里有神仙,这是作者瞎编的。”与教材编辑初衷相去甚远。但老师在那里不提示,不纠正,还颔首赞许。

  课后,有老师对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作了抽查,发现学生除了能读通文章,其他问题都弄不清楚。

  案例四,还是语文课,李老师上的也是文言文《愚公移山》。一开课,李老师就介绍“神话传说”是怎么回事,介绍作者列子是怎样一个人,介绍“愚公移山的精神”怎样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愚公精神”,去争取革命的胜利。接下来是阅读,李老师是领读,他强调阅读要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并亲自示范,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跟着读。阅读之后的环节是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抄课文,抄一行空三行,第一行是给生字注音,第二行是对齐文言词语转抄注释,第三行是根据注释和老师的串讲作出翻译。后面的环节是讨论,由于课文的体裁,作者的写作背景,愚公的精神,老师都讲解得很清楚,老师也对正文作了串讲,讨论的话题也就相对集中,扣住了课后习题的要求。

  下课后,也有老师对学生作了抽查,结果是“三维目标”落在了实处,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较好。

  四个案例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一味的“跟风”,让学生去“主导”一切,老师随着学生转,生怕背上“传统守旧”,“老师为上”,“填鸭灌输”的罪名,其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在校良好的行为习惯无法形成,应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没人大胆传授,应具备的能力没人大胆指导培养。要知道,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老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老师只有把做人的基本准则反反复复的跟学生讲清楚,学生然后才能“成人”,同样,老师只有把知识和技能大胆传授给学生,学生然后才能“成材”。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哪一项能够不要“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