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伊斯兰教史全文阅读 > 第42章 中世纪末期的伊斯兰教(2)

第42章 中世纪末期的伊斯兰教(2)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对异教徒表现宽容的同时,对非同派的穆斯林却十分严厉,甚至相当残酷,这特别表现在对什叶派信徒和伊朗萨法维王朝的态度上。它与以什叶派为国教的萨法维王朝进行了长期的连绵不断的战争,国内的阶级斗争往往也以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公元1511年在沙赫库卢领导下的小亚细亚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就是在什叶派的口号下进行的。塞里姆一世也在反对什叶派的口号下镇压起义者及一切可疑的和心怀不满的分子。

(五)奥斯曼帝国的衰微

奥斯曼帝国在素莱曼一世(1520—1566年)时达到极盛时期,西方称他为“大帝”,奥斯曼人称他为“立法者”(卡农民)。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部法典深受后人的尊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奥斯曼帝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但是,这个帝国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弱点,它幅员广大,交通不便,民族复杂,教派林立。到公元16世纪后期,即在素莱曼大帝之后,帝国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广大农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反抗,军事采邑制度的逐渐破坏,地方贵族的离心倾向,官吏的贪污受贿和统治阶级的腐败,宫廷的内讧,近卫军步兵(雅内萨里)的哗变,以及因侵略战争而引起的与邻国的不断战争,都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实力,使它走向衰落。公元17世纪中期,帝国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公元1683年9月奥斯曼军队在维也纳城下的崩溃,可以说是它走下坡路的一个标志。以后外国势力侵入,欧洲列强对这个所谓“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病夫”虎视眈眈。奥斯曼建立的帝国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自公元1300年到公元1922年,历代素丹不下36位。对奥斯曼帝国后期的历史,在这里我们可以略而不述,因为它“在研究伊斯兰教的进化中只具有次要的意义”(昂里·马塞语)。

三、伊朗萨法维王朝

萨法维王朝(1502—1736年)为一位苏非派教团首领萨菲艾丁(Safiyyadin,1249—1334年)的后裔所建立。王朝即由此而得名。易司哈格·萨菲艾丁出生于东阿塞拜疆的阿尔达比勒,据说他是阿里派第七代伊玛目穆萨·卡最大的后裔。而王朝的建立者伊斯玛仪则是他的第六代孙。

(一)萨法维人执政前的伊朗

公元1258年,蒙古军灭阿巴斯王朝;公元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授予旭烈兀以伊尔汗的称号。伊尔汗意为波斯的统治者。蒙古人在宗教问题上是宽容的,据当时伊尔汗国的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拉希杜丁说,成吉思汗本人曾为他的儿孙们雇佣穆斯林家庭教师,他在中亚的代理人也大都是穆斯林。伊尔汗人欣赏波斯人的聪明才智,他们身边聚集的文人贤士,清一色是穆斯林。征服者的后代,后来也大多被伊斯兰化。在伊尔汗国统治的几十年间,王国享有和平与稳定。但是,自阿布·赛义德公元1335年死后,出现了一个混乱时期。

这种混乱局面最后以一次大的变革而结束,这就是帖木儿的兴起。帖木儿(1336—1405年)是出身于河中豪门的突厥人,年轻时曾任一个地区的总督。他的权力稳步增长,一直做了两代察合台汗的大臣。公元1369年,帖木儿与其他军事贵族结成联盟,推翻察合台汗的统治,接着对伊朗各个小王国以及花剌子模和阿富汗进行了三次远征。公元1398年他入侵印度,在那里造成了恐怖。他还北向浸入俄国,征服莫斯科,在那里驻扎整整一年。公元1402年,他在著名的安卡拉之役中战胜并俘获了土耳其素丹巴耶济德,后者死于狱中。这时,帖木儿帝国的版图从东部的德里至西部小亚细亚的士麦那(即今日之伊斯密尔),自阿姆河直到叙利亚,实现了大范围的统一。他甚至想征服中国,但已力不从心。他身染重病,于公元1405年去世。帖木儿具有不寻常的能力和才干,“因为他的精力,他的征服,他的统治和他的精明,人们甚至把他看作超人。”①尽管帖木儿热衷于战争,给穆斯林造成了恐怖和牺牲,但他本人同样是一个虔诚的逊尼派穆斯林,他“在《军事守则》里规定,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个投降的士兵。这项规定同当时流行的习惯适成鲜明对照,其人道主义精神可见一斑。”①他是文艺的赞助者,本人也是一位作家,著有回忆录。他把有学问和有技艺的人带到撒马尔罕,以富丽堂皇的清真寺、宫殿和学校装点他的首都,使之成为一座无比辉煌的城市。

①〔巴基斯坦〕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伊斯兰教简史》,第316、31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①珀西·赛克斯:《波斯史》第2卷,第134页。

但可惜好景不长,帖木儿帝国到公元15世纪初便分裂了。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和中亚地区仍由帖木儿的后裔统治,他们之间经常发生内讧;而伊朗西部和阿塞拜疆一带则由土库曼游牧部落贵族建立起两个王朝:黑羊朝(卡拉科雍鲁)和白羊朝(阿克科雍鲁)。白羊土库曼人首先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接着征服了库尔德斯坦和亚美尼亚。但在公元1461年为奥斯曼突厥人击败。于是把注意力转向帖木儿帝国领土。他们在部族首领乌拉·哈桑的率领下,首先击败黑羊部落的酋长贾汗沙,吞并黑羊王朝,接着进攻并取代了帖木儿在伊朗的统治,领土迅速扩大。公元1478年乌拉·哈桑死后,他的儿子和继任人叶库布沙放弃扩张计划,实行了稳定而开明的统治。但在他之后,就发生了暴乱,混乱的局势日趋严重。这就给萨法维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二)什叶派成为萨法维伊朗的国教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苏非派人易司哈格·萨菲艾丁(1252—1334年)在阿塞拜疆的阿尔达比勒建立了一个教团,以后势力日盛。到他的孙子豪贾·阿里时,已经名闻遐迩,因此帖木儿在战败巴叶济德后就将阿尔达比勒及其周围地区赐给他作为宗教上的捐赠。公元15世纪中叶,该教团一位精明的首领祝奈德谋求与白羊土库曼人首领乌拉·哈桑结盟,从而使自己的教团在乌拉·哈桑的领土上得到发展。他的儿子海伊达尔又娶乌拉·哈桑之女为妻。这是一位雄心勃勃而又讲究实效的人,他开始以军事系统重建其教团,规定教团全体成员必须戴有12根流苏的红色海伊达尔帽,因此被人称为“基齐尔巴什”,即“戴红帽的人”或“红头派”。12根流苏表示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海伊达尔成了一位独立的首领,他利用土库曼统治者的内讧和人民对外族统治的不满,扩张自己的领土,与白羊土库曼人争夺阿塞拜疆,但不幸在冲突中被杀。他的儿子伊斯玛仪幸免于难,得以隐藏起来,最终成为萨法维王朝的创立人。

公元1502年,伊斯玛仪依靠突厥部落的兵力,击溃白羊土库曼人,建萨法维王朝,宣布什叶派为国教,大不里土为首都。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一个新的帝国诞生了,它成了奥斯曼帝国的有力竞争者。

伊斯玛仪(1500—1524年执政)是位精明有为的君主,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权力,继续扩张其势力。公元1503年他夺取设拉子;公元1507年占领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公元1508年占领巴格达和整个两河流域,这对宣布什叶派为国教的伊斯玛仪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里有该派的圣地纳贾夫和卡尔巴拉。接着他将锋芒转向伊朗东部,这个地方从公元1500年以来就处于中亚的乌兹别克汗国的统治之下。公元1510年伊斯玛仪在莫夫附近的塔希拉巴德战胜乌兹别克的赛巴尼汗,占领了呼罗珊直到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这时,萨法维王朝的版图包括了东起阿富汗,西至幼发拉底河,北自阿姆河,南至波斯湾的广大地区。

伊斯玛仪定什叶派为伊朗国教并且强制人们放弃逊尼派教义,这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什叶派是与逊尼派对立的一个教派,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少数派的地位,曾在不同的地方建立过政权,其中包括盛极一时的埃及法蒂玛王朝(969—1171年),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无法与萨法维王朝相比的。不可否认,被征服的伊朗人一开始就倾向于对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持反对态度的什叶派,公元8世纪中叶以后,它就在伊朗扎下了根。但在伊斯玛仪建立萨法维王朝之前,伊朗的社会意识主要不表现在宗教方面,什叶派穆斯林在整个伊朗也未必占多数。然而,经萨法维王朝200多年的治理,什叶派确立了它在伊朗的统治地位。以后虽有纳迪尔王这样的人物试图以逊尼派取而代之,但最终归于失败。今日什叶派仍为伊朗的国教,该派穆斯林在伊朗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其宗教上层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萨法维王朝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在治理国家的方式上同其他穆斯林王朝没有多大差别。国王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的宗教领袖,同时也是首席法官和最高军事统帅,下面设有维齐尔和各部大臣;全国分为若干行省,一般任命有军事才干并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人为总督。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这里不再详述。

以什叶派为国教的萨法维王朝,向西推进,必然与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双方争夺的中心是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和伊拉克,这些地方有发达的工商业城市,是东西方交通的孔道。

伊斯玛仪还派人深入小亚细亚传播什叶派教义,并收到一定的效果,因为在安纳托利亚,特别是在它的东南部,有其合适的土壤。这引起了奥斯曼统治者的严重不安,他们不能容许一个外国君主在自己的国土上传播可能造成颠覆危险的思想。公元1502年双方就在迪亚巴克尔附近发生数次小冲突,伊斯玛仪抗议奥斯曼人阻碍他的信徒去谒见他。公元1508年巴叶济德调集军队于安纳托利亚,在哈尔普特和迪亚巴克尔与伊斯玛仪对峙,但没有发生战争,因为伊朗东部发生的麻烦转移了伊斯玛仪的注意力,而巴叶济德二世则因惧怕伊斯玛仪在当地拥有大量的同情者而无意战争。公元1511年在奥斯曼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发生了由谢赫卡拉比伊克(假名沙赫库利)领导的起义,起义在什叶派的口号下进行,实则是农民和牧民反对日益强化的封建剥削的斗争。他们以特克和安塔利亚为根据地,包围并攻占科尼亚,夺取了奥斯曼驻安纳托利亚军的大本营所在地屈塔希亚,刺死其总司令。由首相和三名亲王率领的包括4000名禁卫军的一支队伍,在开塞利附近追击沙赫库利,结果首相和沙赫库利双双阵亡。此后,起义的什叶派穆斯林四散,几年后又重新活跃起来。

土耳其素丹塞里姆一世于公元1512年继位后,“由于在政治上反对波斯的结果,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迫使自从帝国初期就在安纳托利亚保存实力的什叶派退居完全不重要的地位。”,①不仅如此,他以保护逊尼派为名向什叶派发动了“圣战”。在进攻伊朗之前,塞里姆首先在国内以反对什叶派为名对一切可疑分子实行镇匝,4万多什叶派穆斯林死于他的屠刀之下。公元1514年8月,伊土双方在伊朗西北部的哈尔迪兰发生激战,伊斯玛仪的骑兵败于拥有大炮和火枪的土耳其禁卫军。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了伊朗首都大不里士,吞并了库尔德斯坦和阿塞拜疆的一部分。从此以后,伊土之间的战争长期不断,互有胜负。

①〔德〕卡尔·布鲁克曼:《伊斯兰各民族与国家史》,第337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公元1524年,伊斯玛仪的儿子塔赫马斯普10岁就继承王位,在其统治的52年间,与东部的乌兹别克人和西部的奥斯曼人接连不断地进行战争。他还对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发动7次进攻,但并未给他带来持久的胜利。由于长年战乱,使伊朗长期不得安宁。在宗教问题上,这位国王要求严格奉行什叶派的每一条戒律,与逊尼派执政的奥斯曼帝国继续展开斗争,战争连绵不断。公元1534年,土耳其素丹苏莱曼一世又攻占阿塞拜疆和美索不达米亚,占领了大不里士和巴格达。后来土耳其放弃阿塞拜疆,但仍控制巴恪达。公元1547年,在阿塞拜疆又发生了反对萨法维王朝的起义。鉴于外有土耳其人的威胁,内有阿塞拜疆人民的不满和起义,塔赫马斯普于公元1548年将首都由大不里士迁往加兹温。公元1553年,塔赫马斯普可能认为奥斯曼人正的其全力于欧洲,所以对土耳其采取了攻势,夺取埃尔祖姆鲁。以后土耳其发动反攻,并于公元1554年征服幼发拉底河以东地区。伊土双方再缔和约,土耳其继续占领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则保有南高加索的全部领土。格鲁吉亚由两国分管,土耳其则对到麦加和麦地那朝圣的伊朗人负有保护责任。

公元1576年5月14日萨法维第二代国王塔赫马斯普去世,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内讧,各派都拥立自己的代理人为王。经过三个月的动乱,伊斯玛仪二世登上王位。由于他在此以前曾被他的父亲拘禁20年之久,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这时他将精力完全集中在巩固自己的权力上。为此,在短期内他杀害了除穆罕默德·胡达班达以外的所有兄弟,胡达班达的长子侯赛因也被杀,他的弟弟,亦即后来即王位的阿巴斯,只是靠偶然的机会才得以逃脱。伊斯玛仪二世公开表示不喜欢什叶派并疏远了他家族的柱石红头派。他在得到后嗣不久即在公元1577年11月24日死在一个娈童的家中。他的一位野心勃勃的异母妹妹试图代表他的幼于摄政,但红头派的领袖却将半盲的穆罕默德·胡达班达立为国王。这时国家已处于衰弱之中。公元16世纪70年代,伊朗爆发了人民起义,土耳其乘机于公元1578年对伊朗发动了持续十年的战争。阿塞拜疆部分封建主背叛伊朗,因此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一度被土耳其占领。与此同时,乌兹别克汗又从东面入侵呼罗珊。伊朗处在内外交困之中。

(三)阿巴斯大帝时什叶派伊朗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