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燕与岳的三国全文阅读 > 第7章 进军

第7章 进军


在基本完成了创教工作后,燕婉召集众人商讨要进行的工作。几多权衡后做出了以下安排:

李丰目前主要负责对新加入的人进行思想教育,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了。不仅燕婉、岳飞闲时也过来帮忙,凡是早期的信众有空的都必须参与。

岳飞自己主要负责练兵,选拔精锐组建骑兵与弓兵,监督工匠制作兵器。

燕归恋恋不忘去挖西凉军的墙角,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燕婉不得不派他和牛质去武功附近看看能不能再拉一些西凉军过来,顺道继续招募游民。

燕武则带部分人进入子午谷,一方面大规模狩猎以减轻粮食压力,并腌制肉食以备行军之用,另一方面是打探地形,寻访山民,并建立进军路上的中转站。

燕荣则是选拔精干之人,打探各方动静,看有无可趁之机,也防备敌人突袭。

燕七负责首要的工作就是带人伐木,建立寨堡,安置流民,并设下各种机关,加强自身的防卫力量。

李牵与胡璋就是哪有需要就帮一下,并无自己的职权。

安排好后,众人立刻分头行动。

燕婉按计划把部众分成几部分,轮流在各工作中转换,以减轻压力。

先派岳飞与徐晃多次带队边训练行军边把粮食从蓝田运回来,期间她多次让岳飞带信给刘雄鸣希望共举大事,但都被对方拒绝了,令她颇感失落。

而她自己则一头扎在工匠群中,与他们日夜研究,造出了她前世常见的独轮车,虽然是木轮的也可以装四百多斤。另一个发明就是她造出了带椅背的胡床,希望能让达官贵人购买以筹集经费。

完成研发工作后她命燕七、李泰等人监工日夜打造,前后共造了七百多辆独轮车,为山间行军做好了充分准备。

而在此期间,燕武在子午谷中建立了两个中转站,与谷口村成一线,各相距百余里。

还意外的发现了一群迷路受困的商旅,燕婉详细询问了以后了解到汉中太守苏固与益州牧刘焉的矛盾已日趋激化。

现在张修受到刘焉支持,势力大涨,但他的手下多有巴人等少数民族,军纪不行。且张修极度仇视世家与官员,于是汉中世家地主不得不团结在苏固身边拼死抵抗,这也让他与另一位重要的五斗米道首领张鲁产生了矛盾。

连年战乱使得原来经由斜道到关中的道路几乎断绝,于是这些商人冒险想从子午古道通行,不料受困为燕武所救。

燕婉大喜,表示她可以负责在子午道中的安全和补给,如果商人要自己前往长安她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果卖给她她可以给一个合理的价钱,如果能带来汉中,蜀中的地图与情报她另外有赏。

商人们高兴的同意了。但表示这一次他们还想去长安看看,燕婉允诺,并请求他们回来时尽量带些兵器,粮食等等。有强壮的或有一技之长的奴仆也可以给她带过来,因为燕婉自己怕引起注意从不去长安。

一晃就到了七月,之前董卓完全稳住了长安的局势,在西边把韩遂等人赶回了金城,在东边几次打败了讨董联军。

于是在六月董卓大量毁坏通行的五铢钱,还下令将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粗制滥造的小钱不仅重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

小钱的流通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一石谷要花数万钱了。董卓又专门指派司隶校尉刘器登记所谓“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臣民,凡是册上有名者,都应处死,财产没收。

不久,整个长安民怨沸腾,冤狱遍地。饥民四处流亡,一直接纳流民的谷口村就成了重要目标。现在人口已达六千人,而由于燕婉一时心软,其中老弱妇孺就有近三千。

这一日,在月中军议上,胡璋警告道:“在六月前人口原不过两千,虽大部为壮丁,但通过卖出山货、椅子再收购粮食,粮食储备已达万石,但现在人口暴增,粮食交易断绝,日耗粮最少一百石,现在只有不到九千石了,且流民还在涌入,情况不容乐观。望早做准备。”

燕荣也说:“现在董卓缺粮,可能要军队四下就食,我们虽然偏远,怕也在劫难逃。”

燕婉思索后问徐晃到:“士卒现在可用吗?”徐晃答道:“原有之人可称精锐,对上官军也可一战。而新附之人可用者比之米贼应不落下风。”

岳飞也道“现在军备充足,有矛三千杆,马二百匹,马具(有马镫了)八十套,军弓两百张,小弓三百把,箭两万枝皮甲四百副。可以一战了。”

燕武也说:“历时四月,已贯通子午道,中转站五个,大车不能通行,其余人马可过。”

“好。”燕婉起身道:“今日准备,明日我与岳、徐二将军领一千五百人先行,燕武领一千精壮护送老幼物资跟后,右总理领五百人断后。全军走后焚毁村落,以落石封闭谷口,以阻追兵与流民。”

众人皆哄然应诺。唯有徐晃微微感叹,他虽不敢回杨奉军中,却一直想逃回家乡另谋出路,却一直被岳飞或燕婉带在身边,没有机会。

现在远离故土,不得不死了这条心,且燕婉现在势力方张,却也有了一些成事的气象,他打算看看再说。

而燕武却很激动,前一次他为树立威信想去西凉军挖人,不料被成功英伏击,死了好几个得力手下才和牛质逃了回来。牛质现在还没康复呢,让他颜面尽失。

现在可以统率大军,且有骑兵一百,他又想再在关中捞一把再说,目标也有了,就是户县。要是燕婉知道他的心思只怕立刻夺了他的兵权。

李氏、胡氏等村人要背井离乡,皆是黯黯神伤。

第二日,燕婉领一千五百人先行,皆是训练了几个月的精锐,燕婉军不吝惜牲口,除牛马外皆吃,又有猎物补充,所以肉食比例举世无双,这些老兵个个死心塌地,斗志昂扬,远非新附之人可比。

一声令下,大军出发。燕武部依次出发,队伍绵延近十里,实为谷中多年未见的奇景。

五日后,燕婉军到了第三个中转站时,守候的燕家子弟禀告道:“现在有山民首领自称道祖故人,这几日一直在等您。”

燕婉想了一下,笑道:“我知道是谁了,快请她进来。”

过了一会,一对青年异族男女来到了燕婉的营帐。“好久不见,窦家妹妹。”

燕婉笑着将他们迎了近来。“飞燕姐姐,真想不到你已经有了这么多手下了,嘻嘻,当年我就说你一定会成大事的,可我哥哥他们都不信,对不对,哥哥?”

一同进来的异族青年尴尬的笑了一下,并未说话。

原来,这对异族青年是子午谷山中一个氐人部落首领的孩子。这个部落为了逃避西凉越来越激烈的战乱和下辨氐王雷家的压迫,迁到这子午谷附近。

可是这里土地稀少,令长于农耕的氐人倍感艰难。于是首领自称窦氏,并让全部落学习汉话,想要迁到关中平原上去。可是他的企图遭到汉族地主的反对,屡遭挫折,不得已只好又返回大山深处以渔猎为生。

四年前燕婉自己探索子午道时,救下了遇险的氐族人并被邀请到氐寨做客。她小小年纪却宛如妖法的武艺给部落里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首领的女儿非常崇拜她,并不顾家人反对与她一起游历山中还到村里住了一阵。燕婉也很喜欢这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给她取名叫窦婧(其实对方比她大三岁)。

后来燕婉非常忙而窦婧也返回了部落,就联系很少了。直到这几个月汉人大肆修整古道并建立据点,附近的部落都在观望,并慢慢的尝试与汉人交易。

而这些汉人很和气,交易的价钱也远比外面的公道,所以慢慢的形成了几个谷中的市集,尤其是这第三中转站,规模比其它的加起来还大,所以交易的人也最多。

而窦婧无意中得知这些汉人的首领称飞燕道祖,就起了疑心,并大胆求见,结果真是故人,令她兴奋不已。

燕婉见到窦婧也很开心,对方是她不多的朋友之一,也是唯一的女性朋友,毕竟这个时代能在外面活动还聪明的女孩太少了。

燕婉问道:“上次你来村里我不在,听说你结婚了,托人给你带的礼物收到了没有?你过得可好,嘻嘻,你武艺不错,他一定不是你的对手。”

窦婧笑容退去,慢慢的说道:“他已经死了,你的礼物我收到了,万分感谢,没有它们,你连我恐怕都看不到了。”燕婉大吃一惊,忙追问原因。

原来,这几年从西边过来的氐人越来越多,几乎达到了两千落(户),而山中的猎物越来越少了,外面的粮价却越来越贵了。

不得已,有些部落就铤而走险,试图劫掠汉人村寨获取食物,但氐人缺乏武器,有各自分散未战,被汉人反击,成功的很少,大多数都失败了,很多人被汉人抓走变成了奴隶。

而她所在的部落因其父亲的反对一直没有参与其中,而且他们部落与还几个汉人村落都有关系,可以相对公平的获取物资,还能生活下去,一些小部落也慢慢依附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小部落联盟。

尤其在最近,他们守住了这几个集市,而其他部落日子更难过,终于战争爆发了。她的父亲,大哥,丈夫都先后战死了。

而她凭着跟燕婉学的武艺,还有燕婉送她的特制皮甲与环首刀,活了下来,现在部落首领是她二哥,也就是与她一起来的青年。

燕婉听了,不胜感慨,心中有一丝愧疚。其实,山中猎物减少与她带村人大规模捕猎有很大关系,他们人多,一起行动,又有这个时代没有的很多技巧,捕猎的力度是空前的,尤其是最近几个月,更是丛林为之一空。

毕竟现在生存第一,什么动物保护她哪顾得上。而粮食价格的飞涨也与她和一些有远见的地主的大肆收购有关。没想到却给本已生活交迫的氐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她清了清嗓子,说:“窦家妹妹,我现在要南下作战,粮食也紧张,给你五十石,这已是我的极限了,希望能帮你们度过难关。”

窦婧摇了摇头,说道:“万分感谢姐姐的美意,我们此来并不是为这个,我想问你几件事,可以吗?”

“你问吧。”

“你这次这么大规模南下,一定是北方发生了大事了吧?你是全部落迁徙的吧?你们走后这些集市是不是就不开了?”

燕婉沉吟了一下,回答道:“是,我预感到北方将有大变,瘟疫起,人相食。所以我率全族南下,然后封闭谷道。这些集市可以保留一两个,但规模肯定没法和现在比的。”

窦婧与她二哥对视了一下,缓缓说道:“姐姐的智慧犹如神灵,一定有了万全的去处,可以带上我们吗?”

燕婉想了想,问道:“你们有多少人?”窦婧回道:“有一千五百多,精壮有三百多人。”燕婉心中犹豫,窦婧道:“万望姐姐见怜,现在这样子持续下去,我们这几个部落就要死光了。”

燕婉下了决心:“你们要加入,就必须信仰天道,忘了氐人的身份,打乱部落的编制,融入我的队伍里,一样干活,一样战斗,愿意吗?”

这时窦婧的哥哥窦龙起身跪在燕婉面前,说道:“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这样很公平,从此之后您就是窦家的主人了。”

燕婉忙将他扶起,说:“不必如此,我教中兄弟,不行此礼。”于是窦婧留下,窦龙回去召集部众。已有二百人在此,就随燕婉军先行,其余人等待加入燕武的队伍。

第二日,大军上路,燕婉与窦婧久别重逢,有聊不完的话。聊天中,燕婉获悉,还有大批氐人部落正在从西边迁过来,这也是窦婧部落决心并入她的主要原因。

而羌人的部落也有出现的迹象。这可不是好消息,氐人擅长农耕,而且多少都有些汉化,易融合。而羌人喜欢放牧和游猎。与汉人隔阂较深,比较麻烦。

这时有探马来报,说附近一直有氐人出没。燕婉用询问的眼神看着窦婧,窦婧拔出佩刀,和几个氐人冲上山去。一会儿抓回来一个氐人,询问下得知原来是与窦婧的部落交战的部落的人。

燕婉也有点吃惊,她不敢相信这些氐人敢袭击她的大军,但如果这些人骚扰燕武的迁徙部队就麻烦了。

于是她让岳飞等展现了惊人的武艺与射术后放这个氐人归去,让他回去告诉他们的首领:窦婧的部落已经加入了自己的部落,即将离开这大山。他们可以接管窦婧部落的地盘,但不允许危害自己的迁徙,否则自己将用全力消灭他们。

又过了两日,已到第四个中转站。正安营扎寨时,一小群氐人在营外求见,燕婉吩咐把他们带进来。

他们一进来,窦婧眼都红了,立刻拔刀而起,就想冲上前去。徐晃正在旁边,立刻拦住她道:“一切有道祖做主,不得无礼。”

而来人看都没看她,跪在地上向燕婉道:“山中野人部落蒲正拜见道祖,请求道祖允许我们加入您的迁徙队伍。我们全族愿意成为您的奴隶,为您去战斗,去种地,去放牧。”

燕婉冷冷的看着他们,慢慢说道:“我为什么要接纳你们?”

蒲正说道:“如果您拒绝了我们,我们会跟着您的队伍,袭击每一个可以袭击的人,直到全族死去。”

燕婉腾的站了起来,怒道:“好大的胆子,我从不受威胁。你们要想灭亡就来试试。”

蒲正慢慢的拿出了一个小小的头盖骨,举到头上。徐晃伸手接过,燕婉与众人看了看,皆不知对方是何意,用询问的眼神看着这个氐人。

蒲正缓缓的说道:“这是我儿子的骨头,我唯一的儿子,我眼看着他在我面前被杀死,被吃掉,只能把他的骨头带在身边,每天抚摸着它,就像是看到孩子在向我笑,一摇一摆的向我跑来。”

正是七月炎热的季节,可大帐里众人却只感到一阵阵透骨的寒意。燕婉只觉得胸口像压了千斤巨石一样,让她无法呼吸。

她对这个世界的残酷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当她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人间惨剧时,她觉得自己的心就像被千万枚尖针扎着一样疼。易子而食四个字,在书上读来并无太大感触,然而当它血淋淋的出现在眼前时,却那么的让人无法接受。

她咬着牙问道:“为什么?”

蒲正那宛如来自地狱的声音还在慢慢的传来:“我们部落已经没有老人了,也没有孩子了,在进攻前我们吃掉了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包括我们的孩子。您要问为什么?就两个字,乞活。我们只想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怎么都可以。”

燕婉赤红着眼睛看着他半晌道:“准了,你可以回去召集族人了,我不想再看到你,你的部族直接加入后面的队伍。”

蒲正诡异的笑道:“您的怜悯是我们的幸运,我的弟弟会回去召集族人,您不会再看到我了。”

说罢,他猛的从腰间拔出一把小小的匕首,未及众人作出反应,一下插在了自己的胸口,其余氐人皆跪步向前,放声大哭。

蒲正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喃喃道:“阿丰,爸爸来陪你了,阿丰不会再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