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夏徵商秋全文阅读 > 第65章 赢成子 王领之地 (上)

第65章 赢成子 王领之地 (上)


(一)

内廷议政阁内,五臣以上的官员悉数到此商议朝政。

“今年的秋季气候颇为诡异,王领之地蝗虫肆虐,上河流域下游洪水频发,谷物稻米等作物的收成受到很大影响,眼下正值冬季,急需调配国库存粮救济东部邦国来的灾民。还请大司徒大人尽快决断。”社稷大臣费昌着急的说道。

“费昌大人莫要着慌,”内廷大臣妩粱却说到,“赈灾一事可暂且缓缓,况且这是天灾,岂能怨的着我们这些臣子,大家各尽本分吧。眼下我们先得把这开年祭祖的事情筹办好。夏帝办比武大会也不过是为了在正月里讨个喜庆,祈祷开年风调雨顺。倘若我们将这元旦祭典和比武大会办好,兴许能够触动上苍仙灵,庇佑我大夏,也许来年还会有个好兆头。”

“那上河虽经过先帝大禹多年治理,但是仍然是隐患重重难以根绝,今年水患导致东海之滨的灾民纷纷涌到这王领之地来,属地各处都不得不开仓赈济,原本就不宽裕的粮仓更是有些捉襟见肘了。”纳言关龙逢在旁补充道。

“灾民之事东夷之地的几大邦国不是已经在着手赈济了嘛,就不要再老生常谈了。既然我王领之地都不宽裕何必再去纠结是否救济。原本放任那些灾民涌到这王领之地本身就是这些邦国的失职,还是交由那些邦国自己处理去吧。眼下的元旦开年祭典和正月比武大会可是更加来的要紧。”妩粱争辩道。

“赈济灾民不仅仅关系到那些受灾的百姓黎民的生计,也关系到我大夏王朝的民心所向啊,怎能完全放任由诸侯邦国去处理。”关龙逢反驳道。

“算了,算了,诸位大人莫要再争论下去。既然事已至此,再埋怨也无济于事,我们一件一件来办就好了。”大司空伊尹打圆场道。

国师孔子这时也发话道:“还是听听大司徒大人的高见吧。不过眼下马上就要举行开年祭典了,老夫认为还是先把这祭祖大事办好吧。至于赈济灾民之事繁杂琐碎,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解决的,不如先缓缓。”

“那就先来商议开年祭典吧。”赢成子皱皱眉头,“不过我对比武大会之事,可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如今王族库室都面临这样的光景,帝还要举行比武大会,真是让人伤脑经啊,赢成子不由得暗自叹气。

“王领之地历来富饶,但是这两年不知怎的,气候忽冷忽热,我翻阅了历朝史料记载,这样的天气实属异常。帝孔甲当政那些年,荒废了先祖祭祀,而热衷于祭拜鬼神和巫灵,坏了我大夏的封基。现在还真得好好祭拜一下先祖了,只求先祖仙灵能够保佑我朝风调雨顺,谷丰粮足。”太史令终古感慨说到。

“祭祖之事自然是大事,我和典乐大臣赢茂大人早就已经有所商议和计划,并且已经略有准备。大祭司风须师傅近日也已经从颛臾国返回,还请诸位大人放心。”秩宗大臣冯夷说到。

“冯夷大人办事我们自然放心,只是现在已经有不少各大邦国的氏家大族和游侠隐士为了参加比武大会而提前来到夏都。加之东部涌来的灾民也有不少流浪到这都城谋生,因此各色人等都混杂在都城内,带来不少麻烦。”社稷大臣费昌说到。

“可不是,前日里几个东夷灾民在一间酒家和几个南部来的氏家贵族发生口角而打了起来,事后听说那些东夷灾民暗中跟踪了其中一个贵族,趁夜潜入其居住的客舍将其脑袋割了下来仍在了酒家门前,直到现在都还未抓到凶手,还真是吓人哟。”赢茂有些打着哆嗦道。

夏发一听就把矛头转向了大理令伊林:“我说伊林大人啊,这都城里的秩序都是谁在维持啊?我可不想见到堂堂的夏都成为这些乱民肆意妄为的场所。”

伊林原本就生得一副凶神恶煞的面相,听了此话脸立刻阴沉下来:“夏发大人,我大理令只管依照大夏《禹刑》断案定罪,维护都城秩序可并不在职责范围之内。”

“伊林大人何必如此见外呢”,夏发笑笑说道:“这夏都上上下下的保障,还不全是有劳昆吾氏一族的力量吗?就连帝夏桀身边统领御灵禁卫的执禁将军也是昆吾氏一族的忠良啊。”

伊林闻言便迷上双眼,不再理会。

“好了,至于都城的治安我会找大司马伊昆大人商议增派人手的。”赢成子接过话题说到。

“那真是有劳葛伯大人了。”夏发恭敬地说到。

赢成子转身对伊尹说到:“至于办这些事需要花费的银锡贝币,还得有劳伊尹大人协助筹措了。”

“葛伯大人还真是会给人安排差事。”伊尹无奈的摇头笑道。

“那我可真要替这夏都的百姓黎民感谢大司徒大人了。”费昌鞠躬谢道。

大臣们七嘴八舌的总算是把一些琐碎之事确定了下来,就剩下比武大会的筹备了。

“这比武大会虽然需要破费一些,但是总归算是夏帝的一点儿心意。”国师孔子说道,“百姓黎民说不定也可以暂时忘记忧愁一同享受一番我大夏各族精妙的武学技艺。”

“当然商贾小贩们也能藉此大捞一笔”伊尹补充到,“估计到时候我们这夏都的客舍都要一宿难求了。”

夏发哈哈大笑道:“看来伊尹大人又要大发其财了。”

夏发此话一出,伊尹脸上便有些尴尬之色显现。

“好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赢成子起身说,“若有什么要事,诸位可直接到我府上寻我。”

众位大臣各自领命三三两两的缓缓散去。

(二)

赢成子带着仆从回到葛伯府,下马后直奔自己的书房。

每日和这班大臣们议政让赢成子越来越没有耐心,此刻他好想念自己的属国那凉爽怡人的白昼和清寒的静寂深夜;好想念自己的夫人和孩子们,尤其是那个继承了葛天氏一族的传统荣耀,而远去北狄之地的冰雪长城上守卫疆土的诺雪。

走进书房后他褪去朝服,坐在桌案前拿出大祭司风须让伊尹捎来的那卷帛书。他只认得那帛书所用的乃是夏后氏一族王族才可以使用的材质,并且帛书上还有王室的标记,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是完全看不懂。帛书上的文字并不是通用的夏言或几大邦国的文字,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密文。

他不由的感概,若是夫人姜琳此时在身边一定可以帮他破解其中的奥秘。风须师傅既然托伊尹将此卷帛书亲手交到他手上,相信其中必有因由。在这密密麻麻的密文当中,肯定隐藏着什么重要的线索。问题只在于谁能够破译出其中的意思。这上面究竟写了是=些什么呢?

赢成子端着这书卷一筹莫展,好在风须师傅近日已经赶回了夏都,看来只有去亲自询问一下他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的回廊传来。

“大人,马备好了。”赢乔出现在门外。

赢成子起身换上一件普通的麻布上衣,说到:“风须师傅可否还有别的交代?”

“风须师傅嘱咐大人务必乔装打扮一下”,赢乔道,“他在中条山下的一座庙堂等我们。”

“嗯”,赢成子早就知道这点,毕竟这都城里耳目众多,他也不想让大祭司风须惹上什么麻烦。

两人从后门出小巷,策马向城外奔去。出城的守卫,赢乔早已打点好,一路上十分的顺畅。

不多时,穿过数条林间小路,两人来到一座造型简朴的庙堂,应该是当地的百姓黎民祭祀社稷之主炎帝神农所用的。

两人走进庙堂,早有一名小术士等候在里面,将二人引入了后堂。

“葛伯大人,有劳你幸苦一趟了。”二人一露面大祭司风须便从屋内起身相迎。

“哪里,风须师傅多虑了,自从我来到夏都就一直未能见到您。早就想前去拜访,可听说您回颛臾国了,便一直没有机会。”赢成子和风须相互客套一番。

大祭司风须是颛臾国伏羲氏一族的后人,精通八卦星宿之术,乃是颛臾国四兄弟之一。这四个兄弟都是当世的异术高人,老二乃是颛臾国的君侯风任,风须排行老三,老大风句多年隐居修炼不问世事,老四风宿擅长易数推演和阴阳两仪之术更是四人中的卓世奇才。风须虽然排行老三,但是面容枯瘪,白发垂肩,虽然已近六十甲子,但看上去比其实际年龄还要苍老许多。

“自帝孔甲时起,世室宗庙的祭祀就已经有所废乱,虽说先帝夏皋在位时有所恢复,但是自帝夏桀登基以来,逐渐重兵伐而轻教化,也并未将我这等闲人放在眼里,祭祀只是成为了朝廷搜刮贡奉的手段而已,除去国之大祭外,一般都由王族或世室的守正官员和一些寻常术士操办了。但是夏历孟喜月为正月,元旦开年祭典乃是国之大祭,我是无论如何也得赶回来啊。”风须的话中透出百分无奈。

“帝孔甲喜好鬼怪巫神而轻宗庙仙灵,使得我大夏朝的礼教多有崩坏。先帝夏皋虽然有好生之德,贤良之能,励精图治想要扭转夏朝颓败的局面,但是奈何其在位短短三年便暴病仙逝。帝夏桀戎武出身,为人又有些固执己见,倔强好胜,一时恐怕也难以扭转这混沌的局面。还请大祭祀师傅多多担待了。”赢成子无奈的替夏桀开脱着。

“虽然老身我向来不过问朝中政事,但是对于朝中诸事也还是有所耳闻,大司空伊尹就常来我这里与我闲谈论道,与我还算惯熟。夏帝身边尽是些阳奉阴违、背公向私之徒,朝中还有像他这样的忠义之臣已经是实属不易了。”风须显然对伊尹的评价甚高,难怪通过伊尹转交如此重要的帛书密卷,但是这样的评价已经是大大超出了赢成子的意料,自然也让他对伊尹的成见改观不少。

两人少许闲话后便引入了正题。

原来这帛书密卷乃是由顾淳身边最亲密的家仆遵照顾淳生前的嘱托送到风须那里。这个家仆在将此物送给风须后便失踪了。按照风须的说法,想必是凶多吉少。顾淳生前曾嘱咐这个家仆,若他有什么不测,一定要将此帛书密卷转交与风须。

想必是因风须素来与朝廷大臣们多无什么恩怨瓜葛,为人和蔼,心术正直,相比较而言是最为稳妥的人。那家仆来送书卷的同时还带了一个孩子过来,乃是那个已经畏罪自杀的侍从的儿子。风须多日不在夏都,正是为了将那孩子暗中护送到颛臾国抚养。

顾淳那个被认定是下毒主谋的侍从一家也仅剩下这么一个孤儿还活在世上。赢成子听到这里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这与他的某些猜测不谋而合,顾淳必然是发现了什么重要的秘密,并且知道自己必然会因此而遭毒手,所以才有所防备。而那个侍从背后也定然还有人在暗中指使,整件事情果然不会那么简单。

“风须师傅,您可能够读懂这密卷上的文字?”赢成子迫切的想知道这上面到底蕴含了些什么秘密。

风须只是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识得这书卷上的文字乃是一种上古的密文,现在已经失传很久了,凭我也无能为力。原本想尊夫人聪慧过人,精通各国文字,必然能够破解其中奥秘。”

赢成子遗憾的说道:“姜琳的确曾经来过夏都,不过现在恐怕早已回到葛伯城了。”

“那可真是遗憾啊,老夫只是听那家仆口中转述,得知此物和昆侯有一些关系,但是那家仆来去匆忙也未交待清楚,便离开了。”风须这番话倒是让赢成子顿然有所领悟。

赢成子想起姜原的那封密函,亦是指证昆吾氏一族与顾淳之死有关,只是没有拿到真凭实据,看来若是能够破解此书卷的秘密,定然会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

“这朝中可信任的人并不多,老夫听说葛伯大人继任大司徒后,很是欣慰啊,思来想去只有将此书卷交给您,才最放心啊。那孤儿的家人死的可怜,如今却也无辜受到通缉,也要靠大人给其一个名份了。”风须说道。

赢成子从大祭司那里了解了这张帛书密卷的前因后果后,便起身告辞,与赢乔一同回到葛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