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天亮之后说分手全文阅读 > 第39章 心惊肉跳

第39章 心惊肉跳


刚到《南方晚报》都会部的那几天,苏悯一直在低调打杂。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座位上看报纸,琢磨这都会新闻到底应该怎么写,看累了就在网上随便逛逛,到了饭点,为一屋子女人订饭。

武心婷比苏悯上手快多了,第一个星期,她就跑了三趟车祸、一起火灾和一桩强奸案,忙得脚不沾地。每次回到住处,心婷都会和苏悯分享自己的心惊肉跳——

“以后碰到混凝土搅拌车,真要躲得远远的!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看到死人,脑浆都撞出来了,胳膊都飞出去了……我中午饭都没吃下去……真佩服摄影大哥,就那么淡定地拍着,手也不抖一下,他和我说:拍惯了,刚开始也害怕,后来就麻醉自己,说这些都是假的。”

“还好今天着火没死人,老阿婆出门的时候煤气烧着,忘了关火,大半天没回来,煤气就爆炸了,整个一个单元都焦黑焦黑的,隔壁的玻璃都震碎了,真是烧了个荡然无存啊!”

“那女的是负责照顾婴儿的保姆,挺年轻的,倒也不怎么漂亮。那家的男主人趁着女主人不在家,居然对保姆动手动脚,保姆不愿意,那男人就霸王硬上弓了!还让她blow-job,她居然也肯!后来完了事,还是报警了,blow-job啊!太恶心了!”

眼看着心婷说得手舞足蹈,苏悯很想弱弱地问上一句:“什么是blow-job?”后来还是咽下去没有问,搬出自己的手提电脑,用搜索引擎默默补课……

苏悯真的很羡慕心婷,虽然辛苦奔波,还受惊吓,但经历和收获却很难得。心婷说:“老师告诉我,跑突发虽然写出来的东西大都很短,但记者不能短了良心,得真心去关怀那些受害者和家属,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不能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而且,大大咧咧的心婷确实有一颗大心脏,如果让苏悯去跑这种杀人放火的东西,估计自己先抖成筛子了。苏悯突然觉得,自己所在的都会部只是个歌舞升平的八卦圣地,和新闻理想几乎沾不上边,不由得悲从中来。

看到苏悯整天无所事事,带教老师尹春滟也有点过意不去:“这大热天的是新闻淡季,下周咱们有几个不错的选题可以做,到时候带你去。”

两个人一起吃着盒饭,春滟突然坏笑了起来:“对了,有人托我和你说个事。”

“什么事啊?”苏悯往嘴里塞了一片哈密瓜。

“你知道咱们报社第一大‘衰哥’吴辛吗?他那天跟我说:‘你那个新来的实习生,不错,你介绍我们认识吧!’”春滟模仿着吴辛油滑的腔调说。

苏悯揶揄道:“你就这样把我出卖了?”

“我当然没答应他,但我还是觉得应该和你说一声,万一你对他也有意思呢?不能耽误事不是?他年方二十八,一个夏天只穿一件衬衣也不换,你可以考虑一下的!”春滟的语气俨然是个热心的媒婆,看苏悯笑而不语,她接着说,“难不成,你已经芳心暗许给你那浪子师兄了?”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滟姐,饶了我吧,不要再给我乱点鸳鸯谱了,好不好?”

不算校报的经历,苏悯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正式采访,必将令她终身难忘。

那天早上,春滟带着苏悯去了广州老城区的培芳新村,敲开了302室马老伯的家门。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都说惯了粤语,普通话说得相当不溜,可是面对尹春滟和苏悯这两个北方女孩,老人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广普”,磕磕绊绊,还能勉强听懂。

听着马老伯的讲述,苏悯突然悟到了一件事——如果说,武心婷所在的突发部,几乎每天面对的都是负能量的话,那么自己所在的都会部,就是一个主要传播正能量的地方。

原来,这是一桩好人好事。74岁的马老伯和他71岁的老伴潘阿姨,是一对热心肠,在他们家里,装了3个用普通门铃改造成的“求助铃”,铃的另一端,连结着3个邻居的家——

401室的刘阿婆88岁了,患有冠心病,和离异的儿子住在一起,但是儿子在东莞工作,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大多数时间,老太太都是一个人住;202室的蔡老伯65岁,一辈子没结过婚,是孤老,还有轻微精神问题;最惨的是103室的潘家,56岁的潘老伯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儿子有智障问题,每天和母亲一起摆报摊卖报。

马老伯家里的“求助铃”,响过不止一次。

刘阿婆说:“要是没这个铃,我也许就没命了。”去年6月,深夜两点多,独居在家的刘阿婆突然很不舒服,情急之下按响了床头的“求助铃”,马老伯和潘阿姨被“您好,请开门”的铃声惊醒,连忙跑上楼,用备用钥匙打开了刘阿婆的家门,发现刘阿婆脸色惨白,立刻把她送进医院。抢救过后,冠心病发作的刘阿婆转危为安。

蔡老伯有一次突发脑血栓,也在倒下的那一刻按了“求助铃”,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苏悯以前一直听说“老龄化社会”将带来各种危机,现在才终于明白“老龄化”已经悄然来临。培芳新村有5400多位居民,60岁以上的占23%,其中,身体不好的独居老人和老夫妻做伴的“纯老户”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而在将来,这种比例会越来越高。

“老人一个人住很孤独,如果生病就更孤独了。”

“人都是要老的,我今天为老哥哥、老姐姐服务,为的是明天也有人为我服务。”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邻里之间应该多帮忙。”

……

听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苏悯被深深感动了,她曾经以为,社会演进到这一步,邻里关系已经无比疏离,但现在,她开始相信好人多、真情在。她突然很想念自己的父母,他们现在还年轻,但是再过十年,如果苏悯不能回到他们的身边生活,他们也是守着“空巢”的“纯老户”。在她20岁的年纪,大部分脑容量都被谈情说爱所占据,一旦打开视野,看看这个真实复杂的世界,她才知道,还有更多重要的东西值得去关心。

那晚回到住处,苏悯给天津家里打了一通长长的电话。以前,她总是一周才打一次电话回去,但现在她暗暗做出一个决定,每两天就要和爸爸妈妈聊聊天,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这样,即使他们不在同一个地方,心也会靠得更近。

苏悯欣喜地发现,原来在都会部实习,也很有意义,只要你让自己全心全意地沉浸。不过,她的第二次采访,着实有点恶心。

一日午后,苏悯和尹春滟抵达爱华公寓,楼道里弥漫着刺鼻的药水味道,木楼梯边缘布满不易发现的小孔,原来,这里已经沦为白蚁的乐园,上万只白蚁聚集在一楼楼道,只用两天,就把102室的木门咬出了拳头大的窟窿!

“天气一闷热潮湿,楼道里就会一下子聚集无数白蚁!有时候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偶尔碰到它们从钉子的小孔里排队飞出来,几百只一起飞。每次看到它们,我就头皮发痒,全身起鸡皮疙瘩。”102室的林阿姨惟妙惟肖地讲述,苏悯也禁不住倒吸冷气。

爱华公寓是修建于1953年的老房子,楼梯、门窗全部是木结构,大部分居民的装修也使用了木地板、护墙板。白蚁不咬人,木头和纸箱是它们热爱的口粮。

采访归来,春滟和苏悯都还在反胃,春滟告诉她的小实习生:“发现问题、报道问题是记者的职责所在,不过,更要紧的是帮居民解决问题。”春滟立刻联系了街道爱国卫生办公室,还找了几家专业的灭蚁公司,希望他们能提供帮助。

没想到,真的有一家白蚁防治机构决定为18户被白蚁折磨得七荤八素的居民免费灭蚁。做灭蚁报道的那天,苏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密集恐惧症还是大爆发了!

专业人员孙大哥撬开了104室的木地板踢脚线,发现了一大窝家白蚁,这些以木纤维为食的小家伙密密麻麻地蠕动着,全然不知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看到自家成了白蚁窝,这户的女主人卓阿姨大惊失色:“整个房间的地板上满满一层都是白蚁,我们怕死了!我家5岁的小孙女,吓得躲在床上大叫。再这样下去,房子都要被吃空了!”

就这样,木地板被撬开,木墙板被打洞,一窝窝白蚁被端了锅,然后集中到小区的空地上纵火焚烧!苏悯这个自诩不怕老鼠、蟑螂的女汉子,也终于在这一天无语凝噎了……

那一夜,苏悯躺在床上,无力地说:“我不能闭眼,一闭眼都是铺天盖地的白蚁。”

心婷也叹了口气:“我也不能闭眼,一闭眼都是那肝脑涂地的跳楼男人。”

做记者,实在是太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