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腾讯传全文阅读 > 第7章 惠多网里的马站长

第7章 惠多网里的马站长


  惠多网,Fido,有时候又被翻译成会多网,1984年诞生于美国,是一种电子布告栏(BBS)建站程序,通过电话线联接,以点对点的方式转发信件,是技术爱好者自行搭建的一个替代性的通讯网络。与后来的互联网不同,惠多网不支持在线交流,而且一根电话线只能一个人用,用户把内容传上去后要赶快下来,否则别人就上不去了。1991年,在北京定居的台湾人罗依开通了惠多网在中国的第一个站点——“长城”站,Fido在中国的站群便被叫做CFido。一开始,上惠多网的几乎都是从海外拨长途的中国留学生,渐渐的,国内的技术爱好者也找到了这里,他们中的一些超级发烧友分别在各个城市开设了自己的站点,这些站点联成一张网,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网民的摇篮。

  马化腾是通过瑞星知道有这么一个新东西的。“瑞星是做杀毒软件的,它有一个电子布告栏,可以用调制解调器(modem)拨号上去,下载更新的软件,我就是在那里了解到了惠多网。”马化腾很快被惠多网深深地吸引住了,以致于一发而不可收拾。“它实在太奇妙了,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上去后,就会出现一个人机界面,有菜单和讨论区,你在那里可以遇见跟你一样的、天南地北的人,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却可以互相展示最新写的软件、交换加密解密的心得,也可以倾诉对程序人生的感悟。”2011年的5月,已经是腾讯董事局主席的马化腾以“15年的老站长”身份参加第六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年会,回忆第一次登录惠多网时的心情仍然难掩激情,“那时候我们所有计算机软件编程人员,以为所有的编程都是在本地进行的。第一次看到通过远程的站台,看到屏幕上吐出文字的时候,非常激动,感觉开启了一个新的大门一样,我觉得这是当时网络的开始。”

  在玩了将近半年后,正在兴头上的马化腾决定自己搞一个站点。1995年2月,他开通了惠多网的深圳站,起名为ponysoft,pony是马化腾的英文名,中文翻译为“小马驹”,这个站也被叫做“马站”,它的编号是655/101,655是中国区的区号,101则是“马站”的站号。

  “马站”创办的时候,全国的惠多网站点总共不到十个,其中北京有两个、南京、上海和广州各一个,活跃用户总计一百人左右,其中便包括了很多日后在中国互联网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这些站点中,“马站”也许是最为豪华的一个:马化腾在家里拉了四条电话线和配备了八台电脑,也就是说,可以同时接受四位用户的传送申请。当时国内的电话初装费非常昂贵,需8000元一架,马化腾的姐姐在电话公司上班,申请了半价优惠,但设备添置和使用费还是花了马化腾将近5万元,相当于把出售股票行情软件的全部收入都投了进去。从买700元的望远镜到花5万元建惠多站点,隐约可以读出马化腾的某些天性:这位看上去文静柔弱的南方书生其实有一种敢于舍得并冒险投入的决绝秉质,它来自于潮汕人的天性传统。

  “马站”的创建让马化腾的生活顿时变得忙碌和丰富了起来。他的母亲黄慧卿回忆说:“那两年,他没日没夜地泡在网上,收信包,发回复,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要出差,就写一张纸条给我,教我一旦有网友打电话来说网络不通,就按照纸条上的步骤排除故障。”那一年,马化腾还兼任了《计算机世界》报在深圳的通讯员,他写了一篇报道《BBS与惠多网》,简单地描述了惠多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还把全国十一个站点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给公布了。在马化腾等人的推动下,惠多网的站点越来越多:1996年初,求伯君在珠海架起了“西线”站点,5月,雷军在北京创建了“西点”站点。

  在现实生活中不喜交际、羞于表达的马化腾在虚拟的世界里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一位叫李宗桦的惠多网友回忆说:“他在网上简直就是一个话痨,总是喋喋不休地跟你反复讨论一个技术问题,他重视每一个马站用户的意见,会不断地写邮件,从不厌烦。”

  腾讯的高级副总裁、“微信之父”张小龙比马化腾出名还要早,他因独立写出Foxmail而被看成为南方最好的程序设计员,他对我回忆了第一次知道马化腾的细节:“有一次,我突然收到一位用户的邮件,对Foxmail的设计提出了一个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细微的错误,外部人很难观察到的,我有些吃惊,他说他叫pony,在经营一个站点。”

  马化腾日后被称为“中国第一产品经理”,他的产品意识以及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最早都是在“马站”时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