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腾讯传全文阅读 > 第8章 第一次碰到丁磊

第8章 第一次碰到丁磊


  1995年4月,马化腾在深圳接待了一位叫丁磊的浙江宁波人。丁磊的身材与马化腾差不多,都有一米八左右,更巧的是,他们都出生于1971年的10月。与马化腾的俊秀长相不同,丁磊有一双鼠标般灵活的小眼睛,生着一张玩世不恭的脸。

  作为惠多网深圳站的站长,马化腾有义务接待南漂到深圳的惠多网友,此时的丁磊正是一位迷茫的无业青年。他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主修微波通信专业,辅修计算机。这是一位对电脑有狂热爱好和超人直觉力的技术天才,而且从一开始就打算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电脑企业,在大学同学录上,便有同学给他留言,“希望丁磊早日实现拥有自己的电脑公司的愿望”。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的宁波电信局当一名工程师,在机房里,他成为了惠多网最早期的前一百名用户之一。与马化腾不同,他没有开一个自己的站点,而是利用电信局免费的线路资源,成为了一个“中继器”,帮助各地的网友交换信包,也正是在那时,他知道了深圳的马化腾。

  到1995年的春天,丁磊终于无法忍受平淡而乏味的生活,他决定“开除自己”,这一想法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决,“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但有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将是人生成败的一个分水岭”。他孤身一人跑到热浪滚滚的南方,先是到处乱逛,拜访了几位网上已十分熟稔却从未见过面的网友,他想看看他们到底长得怎样,有什么希奇的想法。在深圳,他遇到了同样焦躁而找不到方向的小马站长。5月,丁磊进了一家美国数据库软件公司赛贝斯(Sybase)的广州分公司,做一位技术支持工程师。

  就当技术员出身的马化腾与丁磊在南方茫然对望的时候,一些看上去与信息产业毫无专业关系的人反倒手忙脚乱地踢开了一片新天地。

  就在那年4月,一个叫马云的31岁大学外语教师在浙江杭州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它自称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马云想要创造一个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赚钱的方法是鼓动企业把自己的商业信息挂到网上。

  5月,学应用化学出身的张树新与丈夫在北京创立瀛海威公司,她的“瀛海威时空”宣称是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互联网络上走一遭”。在中国互联网的青葱时期,瀛海威扮演了一个启蒙者和领跑者的角色,它是第一个形成了公众品牌效应的网络公司。张树新在中关村白颐路南端的街角处,竖起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第一块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它被很多人当成了路标。

  7月,已经拿到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张朝阳碰到同校的尼葛洛庞帝,一下子被互联网迷住了,他放弃当一个“李政道式的物理学家”的理想,投身于更让人激动的“数字化生存”。在尼葛洛庞帝的协助下,张朝阳融到了100万美元,于这年年底回到北京,想做一个叫中国在线(ChinaOnline)的项目。

  日后证明,马云等人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尽管他们将遭遇种种挫折,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走到了成功的终点。

  进入1996年之后,随着华裔青年杨致远在美国的巨大成功,雅虎模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竞相模仿的对象。

  就在雅虎上市的一个月后,1996年5月,发明了“中文之星”汉字输入法的王志东开通了四通利方网站www.srsnet.com。而一直为找不到网站模式而苦恼的张朝阳则决定完全照搬雅虎,他请人开发中文搜索引擎,起名搜狐,英文名为sohoo,像极了雅虎yahoo的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