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随船出海的女人全文阅读 > 第2章 二

第2章 二


宋晶兰的妈妈叫王梅香,绝对没有宋晶兰漂亮,虽然从五官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但皮肤质地光滑颜色偏黑,身板硬朗却个子偏矮,这会儿两个裤管正向上卷起,两条小腿就显得特别粗胖,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挑担子的好手。这也难怪,宋晶兰的父亲从青年起就是村里出了名的好老大。这里的老大是对长期在海上驾驶渔船的舵手的称呼。在没有东海禁渔期的那些年,宋晶兰的父亲几乎常年在海上捕鱼,农田里的活就全落在王梅香一人身上。从种到收一人全包,她也从不让晶兰搭把手,尤其不让宋晶兰挑担。她把自已个矮的原因完全归结于从小挑重担造成,用她的话说就是牺牲她一人,幸福下一代,无论如何要培养个高个子女儿出来。还好,宋晶兰要比她高多了。

清晨,通往沙滩的村口的道路上,王梅香这位四十六、七的渔家妇女踏着坚实的脚步,脚下的尘土随声扬起,蚂蚁们都觉得象开过一辆大卡车。才看到防浪堤下的沙柳树,王梅香便扯开嗓门喊:“兰兰,兰兰,快回家!”

这喊声惊起了路边冬青树上的一群麻雀,吓得昏了头,直朝海边飞去。可最受伤的还并不是这群麻雀,传统电影里常有景头在沙滩上再现了,正要接吻的宋晶兰和江洋像触电一样,立即互相分开。没办法,这是那个年代的特产,恋人间的接吻是不能让第三人看见的,否则,有丧风化;更不能让恋人对方的长辈看到,否则,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宋晶兰无奈地一笑,扭头看着王梅香来的方向,说:“我妈找我来啦,不知什么事,到我家去吧。”

江洋也恢复了自然神态,欣然答应:“好啊。”说着,帮宋晶兰收拾网具,宋晶兰朝着王梅香来的方向,挥手应道:“哎,来啦。”

王梅香腿不长,但步子频率高,转眼已跨过防浪堤,宋晶兰赶紧奔跑几步,雀跃到王梅香的身旁,无比开心地报告着她此刻认定的最好消息:“妈,你快看,谁来了?”

王梅香拍拍女儿的肩膀,说:“不就是你那个江洋哥哥嘛?快回家吧,你爸刚才出去一会儿,回来就急着找你呢,也不知道有什么要紧事。”

宋晶兰睁大眼睛说:“妈,你真神,一猜就着,哎,爸找我有什么事啊?我还没吃早饭呢?”

王梅香瞄一眼女儿身后在收拾网具的江洋,露出满意的目光说:“你爸没说,好像急着要你帮他到县城买什么东西。你的江洋哥哥也还没吃早饭呢?”

宋晶兰甜蜜地一笑,嗲声说道:“妈,原来你早知道了,他来了。”

江洋拎着网具走过来,习惯地叫道:“阿姨。”

王梅香笑着说:“洋洋,把网具给我吧,你们先回家去吃饭,我还要再织一会网。”

宋晶兰拉着她妈的手不放:撒娇说“妈,一起回去吧。”

王梅香又拍拍女儿的肩膀,坚持从江洋手中接过小椅子和网具,说:“你们先去,你爸还等着你那,快去吧,啊。”

宋晶兰见拗不过王梅香,只好放手,说:“妈,那您也少干会,太阳上来了,太热。”王梅香笑着走向沙滩:“没事,海风大,够凉。”

宋晶兰拉着江洋的手走进家门,见宋贵明正往桌子上放碗筷饭菜,炒米面、蒸鱼干、咸鸭蛋、指甲花,这是桌子中间的菜,边上是四碗粥、两盆米馒头。宋晶兰开心地叫道:“爸,江洋哥回来啦。”宋贵明依然忙着做自己的事,头也不抬说:“知道啦,江洋,过来吃饭。”

宋晶兰不解地问:“爸,你早知道江洋哥来啦?”

三人围着桌子坐下,宋贵明朝江洋示意吃饭,对宋晶兰说:“你在沙滩织网还是我告诉他的。”

宋晶兰朝江洋嗔怪:“原来你一来就先到我爸那里报到的啊。”江洋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解释,只好朝宋贵明笑。宋贵明边吃饭边结结实实地吐了一句:“人是先到我这里的,进门叫的是兰兰。”宋晶兰边喝着粥,边看看江洋,赶紧笑着说:“爸,你这么急,又要叫我为你跑什么腿啊。”

宋晶兰从小就是那种传统家庭中的好女儿,不管什么事,只要是父母布置的任务,她都二话不说去做,从不讨价还价或推三阻四,这一点是宋贵明夫妇最得意的。也正因为如此,宋贵明夫妇给晶兰布置任务时都是再三思考过的。这些事该不该让晶兰做,她能不能做。一般都是把他们认为晶兰能够做好的事派给她做,这使晶兰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父母交绘她的任务,由此也养成了晶兰要么不做事,做了事就一定要做成的性格。今天有点不一样,接受了她爸布置的任务,好象有点不当会事,或者说今天去县城主要不是给她爸办事,而是和她的恋人一起去玩。在去县城的公交车上,晶兰就一直依偎在江洋的身边,连村里的二傻都看出来了,拉着他妈的手,指着他俩说:“妈,找对象。”

车到县城,国营商店还未开门。蓬莱县城其实很小,总共就两条东西走向的横街,一条南北走向的竖街。蓬莱山景色虽好,还有古人炼丹留下的遗迹,却尚未开发,要想去游玩,无异于爬山,夏季蛇虫出没,危险。余下的就只有一座文峰塔,年久失修,但塔身端立,基台石栏尤在,且有石砌台阶可上。“那我们就去文峰塔玩玩吧。”下了车,江洋接着他们车上探讨的话题,征求晶兰的意思。晶兰看着江洋甜蜜地笑道:“好啊,有你带我,去哪里都好。”

沿着还只建了半条的新横向大街往东走,到头就是文峰塔下,这里有一座小水库,水库的北边是县城最好的宾馆,水库的东南角紧贴塔山。县城里的人没见过大水库,以为这么大的水库应该称湖,于是一直以湖相称。水库的岸边种满杨柳,本想学西湖堤岸一株桃树一株柳,可惜桃树不领情,种下后全死光了,便留下满岸柳树单调地长大。

江洋和宋晶兰穿过湖堤找到上文峰塔的石台阶,江洋想起看过的县志里的一件事,对晶兰说:“其实文峰塔是该倒掉才好,正象我小时候希望雷峰塔倒掉一样,我是希望这文峰塔倒掉的。”

宋晶兰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什么?”江洋边走边说:“过去是考试做官,蓬莱人聪慧,写文章好的不少,考上做官的也不少,在官场上成了一股势力。但上面派任的县太爷多是外地人,见蓬莱人文气旺盛,才俊辈出,十分妒忌,就偷偷找一外地看风水老道士,遍看蓬莱县城周边山水,然后求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蓬莱的文气镇下去。风水老道士指指县城南角如昂起的龙头一样的小山头说:文起东南,只要在这座山头上建一塔,就能将其文峰镇住。县太爷听后立即召集会议,说是为振兴蓬莱文峰,要在此山头建一塔,资金请商人、寺院捐集。不久塔建成,从此蓬莱子弟考出去做官的就越来越少。”

宋晶兰好奇地问:“那蓬莱人岂不是很怨吗?”江洋笑笑说:“这当然也只是传说,但文峰塔也曾被拆过几次,据说没文峰塔的年份蓬莱人出去做官的要比有塔的年份多而且大。”宋晶兰笑着说:“真的吗,江洋哥哥你想不想出去做官,你要想去的话,我明天弄点炸药把这破塔给炸了。”

江洋明知她在开玩笑,还是回头认真地看晶兰说:“你好大胆啊,别说我不想去做什么官,就是想去,你也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啊”宋晶兰咯咯娇笑:“看把你急的,开玩笑啦”

两人登上石板塔基平台,江洋拉着宋晶兰的手,走近石砌围栏。

江洋指着下面的城市说:“兰兰,快看,从这里望过去,就是浩淼大海,其实大海离这里本来是很近的。”

宋晶兰不解地眺望远方,问:“现在不是也不算远吗?”

江洋自信地说:“不,其实你所看到的县城有一半就建在原来的海上,建在当年徐福东渡日本的启航之处。”

宋晶兰奇怪地问道:“徐福?就是秦始皇派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吗?”

江洋肯定地说:“对,就是他,当年带童男童女各三千人来到蓬莱山下,寻找长生不老药,因未找着,只好带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远涉重洋,去了日本。”

宋晶兰感慨地说:“我只知道徐福在蓬莱山下东渡日本,却原来就在这里出发。”

江洋:“这里原来有一处叫做螺岙的小山岙,是指其形如螺口,徐福就是从此处启航的,由于当时没有文字留下,全靠口传,造成了误解,近代史志的编写者们考证不周,都误记为是从新罗岙下海东渡,其实新罗岙在蓬莱山的北面,那是徐福上岸的地方。你看,古人有诗写道:见泊新罗山下舟,昔年徐福去何求。遗真只在蓬莱馆,却信楼船到祖洲。还有一位古人的诗说得更白。”

宋晶兰兴味盎然地问:“他怎么说?”

江洋想了想说:“他是这样写的:新罗岙是古村庄,谁见当年仪海航,真个蓬莱水清浅,将从徐市问洪荒。”

宋晶兰:“那后来怎么很少有人提及徐福东渡这件事了呢?”

江洋感叹说:“这就要怪后来到蓬莱山来炼丹的陶弘景了,他是不仅来炼丹,还造了炼丹屋,还留下了文字依据,更为严重的是,他让后人把一座美好的蓬莱山改名为丹山。”

宋晶兰心存疑虑地问:“你这样说有依据吗?”

江洋肯定地说:“我当然有依据,你看,不提别的,250多年前,清朝有位诗人是这样写的:浙东三蓬莱,兹山不甚著。即为贞白淆,又为丹山误。徐市入颤洲,乃在山中住。不见金银台,犹见秦时树。童子松间来,为叩蓬莱路。脉脉无所言,却向山前去。诗中的贞白就是陶弘景。”

宋晶兰信服地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日本人寻祖其实应该到这里来才是。”

江洋一笑说:“这就不去管他了,哎,我在想,当年徐福带人拔山涉水,远渡重洋,寻找长生不老药,其心志何其坚定,假如我们俩今后的爱情道路也有种种艰难险阻,你会有徐福那样的心志和我一起寻找爱情的长生不老药吗,我自信我是有的,我的心志只有比徐福更坚定。”

宋晶兰不假思索地说:“我当然有,我比你更坚定,矢志不逾。”

江洋满足地凝视着宋晶兰说:“我们要相爱到永远永远,直到变老,寻找到属于我俩的爱情长生不老药。”

宋晶兰深情而坚决地说:“我记住了。”

江洋:“呵,对了,到上面去看看,早点回去,别误了你爸要你办的事。”

宋晶兰:“好啊,那我们走吧。”两人相携着走向文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