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生活中的心理学全文阅读 > 第26章 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教育心理学(2)

第26章 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教育心理学(2)


  的确,有了竞争,孩子们为了让自己能在当中突出,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会更努力的去学习,更努力的去进步,更用心的投入,于是孩子的成绩、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在竞争中得到提高。但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复杂是社会,有很多不正确的观念会影响到孩子,使得孩子缺乏竞争的意识或者投入到不健康的竞争中,比如和同龄的人比穿着、比时髦、比谁家的房子、比谁家的车好,有的甚至比谁最先学会抽烟,谁最先有男女朋友…………这些不良的竞争不但不会激发孩子的潜力,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激励孩子参与竞争。

  1.要让孩子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那些是自己应该和其他人相比较的,比如:成绩,比如才艺,比如品德,也要让孩子知道那些是不应该和他人盲目的攀比的,比如:容貌、家境、衣着等等。同时要让孩子端正心态,让他知道竞争是展现和提升自己实力的机会,要享受过程,要以从容的心态对待结果。要让孩子知道超越了其他的人不要骄傲,因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东西要学,而且每一个人长处都不一样;被超越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自身的参与和提高本事就是一种获得。

  2.要激励孩子参与竞争,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

  “自信”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竞争意识,不自信的孩子就不可能是有朝气,乐观向上,就没有了和其他人进行竞争的能力,在事情的参与中也就很难体会到把握感和成功感。因此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内心感受世界,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的目标。

  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和发展孩子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与他的竞争力紧密相连,具有良好个性的孩子,对待竞争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更积极也更理智。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完善的人格,让他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4.而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可以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行动来激励孩子

  要时常告诉孩子“你做得很好”、“你是最棒的”、“我希望你下次能怎么样”、“没拿第一真的没有关系,你看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就是胜利,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当孩子取得了成绩的时候,一句真心的赞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向往已久的礼物,都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因此,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不要羞于你的表达,要让孩子知道你的鼓励,知道你对他的信心。

  尊重心理: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百般呵护,万般疼爱。但是有很多过度紧张孩子的父母,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什么差错,去窥视孩子的隐私。这些父母觉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不应该有什么秘密,孩子的一切都应该让家长知道。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因此孩子也有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隐私,当隐私被侵犯,孩子的自尊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报纸上有怎么一则报道:母亲觉得上中学的女儿有点不对劲,于是当孩子不在家的时候,撬开了孩子锁着的抽屉,发现了一个同班男生写给她的一封朦胧的信。这位母亲异常愤怒,拿着信就去找了孩子的班主任。之后还把回家的女儿痛骂了一顿。悲伤的女孩夺门而出,再也没有回来。几天之后人们在郊区的河边发现了女孩的尸体。悲痛欲绝的母亲后悔不已,可是已经无力回天。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万不可通过侵犯孩子的隐私、践踏孩子的自尊来解决。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草木皆兵,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总想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尽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于是就有了偷看孩子的日记,私自打开查看孩子的抽屉,监听孩子的电话,私拆他们的信件,跟踪等事件的发生,有的家长甚至还会把孩子的隐私“晒”出来,当作孩子的“罪证”,对孩子打骂责备。

  当然,家长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无非就是怕孩子犯错,影响到孩子的人生。可是往往是适得其反,当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千方百计的要侵犯孩子隐私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撒谎的恶习。另外,不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侵犯孩子的隐私,不尊重孩子,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进而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对立。一旦与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形成就很难消除,就会出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的现象。

  所以,不管自己家长有多担心自己的孩子,有多想了解他们的全部,都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去侵犯他们的隐私。在对待孩子的隐私上,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想跟人分享的东西。作为孩子,即使是没有成年,他们也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家长不要把孩子拥有秘密看成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对待孩子的隐私家长要以从容的态度,客观的分析,不要去偷看孩子的东西,不要威逼利诱强迫孩子说不想说的话。不要因为太爱孩子,太重视孩子而把问题严重化、夸张化。

  2家长对孩子也应该有基本的信任

  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要过分的干涉孩子的世界。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要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独立去处理一些事情,相信他们有是非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信任他们的。这样一来,孩子得到了信任和尊重,就会更愿意与家长交流,自己的隐私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了。

  3.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不能出了问题才和孩子谈心,平时就要多与孩子沟通。在与孩子的沟通时要建立一中友好的平等的关系,营造出无话不谈的宽松氛围。在沟通中适当的引导孩子,告诉他们那些是个人隐私,那些是可以并且应该让家长或者其他人知道的。沟通可以加强孩子是是非观念,也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同时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了解他们的秘密,可以帮着他们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不要觉得自己的行为都是为了他(好),都是为他(她)着想,就可以私自进入孩子的隐私世界,那样只会伤了孩子的心,也会影响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因此,不要用爱或者其他的借口去侵犯孩子的隐蔽世界,即使是未成年人也享有隐私权。

  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听话。自己一遍一遍的强调,不要贪玩;不要和同学打架;不要不交作业;不要撒谎;不要玩游戏;不要看电视。可孩子总是不听。在父母眼里,孩子出来了问题都相关性的怪罪到孩子身上,怪孩子不争气,不长进,一看到孩子气就不打一处来,看孩子什么都不顺眼,逮着孩子就劈头盖脸的教训一顿,把自己养育他(她)的艰辛、及孩子所处环境的优越与孩子的表现做一通强烈的对比,就希望孩子能感到愧疚,能更努力。

  可是,为什么孩子不好好学习?为什么孩子要撒谎?为什么他们沉迷于游戏?难道都是他们自己的错吗?作为父母,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足够了。还要了解孩子心里真正需要的东西。有时候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可是有的父母就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应该是绝对的权威,孩子就应该顺从,他们什么都不懂,要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那全都乱套了。可是孩子虽然没有成年,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个性,也希望被人理解和尊重。如果家长只是一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往往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造成与孩子的隔阂甚至对立。而在某些问题上要是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将心比心,则会有意外的教育效果。

  巴西是一个足球王国。在那个过度,一个男孩子要招人喜欢,不会踢足球是很难做到的。球王贝利就出生在巴西。但是贝利的家庭非常的贫寒。所以当富人的孩子在属于自己的足球场上踢球的时候,贝利只能赤着脚,在家门口凸凹不平的小路上踢球。而且,“足球”还是贝利的爸爸用塞满破布和旧报纸的大号袜子绑成的。

  值得高兴的是,贝利从小就显现了他非凡的足球天赋。慢慢的,周围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一个足球踢得很好的叫贝利的孩子——贝利小有名气了,而且有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会过来跟贝利打招呼,很多人还会给他敬烟——小贝利开始吸烟了。

  可是贝利没有零花钱买烟。一天,当贝利在街上向人要烟的时候,被父亲看见了。当时父亲很失望很愤怒很伤心。贝利一直都是他的骄傲,他怎么也没想到引以为傲的孩子会有这样不争气的举动。但是贝利的父亲却没有上前粗暴的制止,而是站在儿子的立场想如果上前打骂他的后果:贝利会觉得父亲的打骂,让他很丢脸,于是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而且贝利的父亲了解,贝利现在的年纪是少年最讲究面子的年纪。贝利的父亲跟贝利说:“我看到你吸烟了。是我看错了吗?”贝利低惭愧的着头,小声的说“不,你没看错。”父亲问贝利“你吸烟多久了?”“只吸过几次,几天前才…………”贝利辩解着。在谈话中贝利看父亲猛的抬起了手,他以为父亲是要打他了,可是贝利的父亲并没有那么做,因为他知道贝利吸烟更多的是体味那种“大人”的感觉,就像自己小时候那样。于是贝利的父亲抬起了手,却是把贝利拥进了怀里说“你踢球有点天分,也许将来你会成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说完父亲从瘪瘪的钱包你拿出了几张皱巴巴的钱给贝利,说:“你如果真的想抽烟还是自己买吧。跟人要太丢人了。”——这时候贝利父亲的脸上已经是满脸泪水。

  从那以后,贝利再也没抽过烟,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球王。在贝利的记忆中,父亲理解的拥抱比给他巴掌更有力量。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不要把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父母如果能考虑到孩子的立场,也许与孩子之间就没有那么多不可化解的矛盾,相处会更融洽,教育也会更有效果。

  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首先就是了解孩子的立场,所以要给孩子表达自己立场的机会。有的父母孩子一有错,就气势汹汹的教训孩子的不对,说他怎么怎么不好,应该怎么怎么样。问自己之前是怎么怎么教育他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却不问孩子为什么要怎么做?有没有什么理由?不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孩子虽然年纪小,可是思想是独立的,做什么事也有自己的理由。父母如果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就谈不上什么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