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10章 孙子兵法(10)

第10章 孙子兵法(10)


  【译文】 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池,而不能够巩固胜利,是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因此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良好的将帅必须认真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要随便用兵,不到危急紧迫之时,就不要轻易开战。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恼怒可以重新欢喜,怨愤可以重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战争问题一定要警惕,这些都是关系到国家和军队安全的根本道理。

  简 评

  火攻是古代的作战方式之一。孙武专辟一篇,较详细地论述了火攻的种类、条件、实施方法等问题,说明他对火攻是非常重视的。

  孙武在提出“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等实施火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特别强调必须具备“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的气象条件。这是在军事上利用火和气象等自然条件的较早记载,也是孙武对道、天、地、将,法等“五事”中天时条件的具体运用。

  孙武虽然重视火攻,但他把纵火只作为辅助进攻的一种形式,强调要与兵攻密切配合。他说:“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认识到火攻、水攻虽然有较强的威力,但如不适时地投入兵力,实施进攻,也是不能成功的。所以他明确指出:“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即必须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情变化,适时地指挥军队发起攻击,以求发展和扩大战果。

  孙武在本篇中还特别强调国君和将帅对战争要慎重从事,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应切实掌握“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安国全军之道”。孙武这一慎战思想,与其“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的重视战争的思想是一致的。它警告战争指导者不可凭感情用事,轻率决定战争行动。这种重战,慎战的思想是可贵的,是先秦进步军事思想的共同特点之一。

  用 间 篇

  本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并提出了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①,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②于道路,不得操事③者,七十万家④。相守⑤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⑥,不知敌之情者,不仁⑦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⑧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⑨,成功出于众者,先知⑩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11,不可象于事12,不可验于度13,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① 奉:同“俸”,这里指费用。

  ② 怠(dài代): 疲惫、懈怠。

  ③ 操事:操作农事。

  ④ 七十万家:指出兵打仗,要有大量的民众承受繁重的徭役、赋税,不能正常地从事劳动。曹操注:“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

  ⑤ 相守:相持。

  ⑥ 爱爵禄百金:指吝啬爵位、俸禄和金钱而不肯重用间谍。爱,吝啬;爵,爵位;禄,俸禄。

  ⑦ 不仁:这里指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盆。

  ⑧ 非胜之主:意为不是能打胜仗的好国君。主,国君。

  ⑨ 动而胜人:指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动,举动,这里指出兵。

  ⑩ 先知:指事先知道敌人情况。

  11 取于鬼神:指用祈祷、祭耙鬼神和占卜等迷信办法去取得。

  12 象于事:指以过去相似的事物作类此。象,相类。

  13 验于度:指以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来占卜吉凶祸福。验,应验;度,度数,指星宿的位置。这是古时候的一种迷信。

  【译文】 凡出兵十万,千里征战,百姓们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举国骚动,民众服徭役,疲惫于道路,不能从事耕作的七十万家。战争双方相持数年,是为了取胜于一旦,如果吝啬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不能了解敌人情况而遭受失败,那就太“不仁”了。这样的将帅,不是军队的好将帅,不是国君的好助手,这样的国君,不是能打胜仗的好国君。英明的国君,良好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而成功超出于众人之上的,其重要原因,在于他事先了解敌情。而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取得,不可用过去相似的事情作类此,也不可用观察日月星辰运行位置去占卜,一定要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得。

  【原文】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①,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②,是谓神纪③,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④。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⑤。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⑥。死间者,为诳事于外⑦,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⑧也。生间者,反报也⑨。

  ① 因间:间谍的一种,即本篇下文所说的“乡间”。

  ② 五间惧起,莫知其道:五种间谍都使用起来,就能使敌人摸不到规律,无从应付。道,途径、规律。

  ③ 神纪:神妙莫测之道。纪,道。

  ④ 因其乡人而用之:指利用敌国的普通人作间谍。因,凭借、根据,这里引申为利用。

  ⑤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官人,指敌国官吏。这句的意思是,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官吏作间谍。例如,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兵进攻赵国,赵派大将李牧和司马尚进行抵御。李牧善于用兵,过去常常打败秦军。秦军想要把李牧除掉,便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等人,使其散布谣言,说李牧、司马尚图谋反赵。赵王信以为真,便派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为将,将李牧斩首,并罢了司马尚的官。第二年,王翦知李牧被杀,便进行急袭,大败赵军,俘虏了赵王,灭了赵国。

  ⑥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所谓反问,就是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

  ⑦ 为诳语事于外:故意向外散布虚假的情况,假装泄露了机密,以欺骗、迷惑敌人。诳(kuáng狂),迷惑、欺骗。

  ⑧ 今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指让我方间谍了解我所故意泄露的虚假情况,并传给敌人,使敌人上当。事发之后,我方间谍往往会被处死。有的版本此句为:“合吾间知之,而传于敌也。”

  ⑨ 生间者,反报也:所谓生间,是指到敌方了解情况后能亲自返回报告情况的人。反,同“返”。

  【译文】 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种间谍都使用起来,就能使敌人摸不到规律而无从应付,这就是所谓“神纪”,是国君制胜敌人的法宝。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指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效力。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况,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敌人上当后往往将其处死。所谓“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亲自返回报告敌情的人。

  【原文】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①,赏莫厚于间,事莫密②于间。非圣智③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④,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⑤。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①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军队最亲信的人中没有比间谍更为亲信的了。汉筒《孙子兵法》、《通典》、《太平御览》皆作“三军之亲,莫亲于间”。

  ② 密:秘密、机密。

  ③ 圣智:指才智过人。

  ④ 非仁义不能使间:这里指不吝啬优厚的爵祿赏赐,并以诚相待;这样,间谍才决心为其效命。

  ⑤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不是用心精细、手段巧妙的将领,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精细奥妙,这里指用心精细、手段巧妙;实,指实情。

  【译文】 所以军队中的亲信,没有比间谍再亲信的了,奖赏没有此间谍更优厚的了,事情没有比用间更机密的了。不是才智过人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义”的将帅也不能使用间谍;不是用心精细、手段巧妙的将帅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啊! 真是无处不可使用间谍呀。用间的计谋齿未施行,就被泄露出去,间谍和他所告诉的人都要处死。

  【原文】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①,左右②、谒者③、门者④、舍人⑤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⑥,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⑦,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① 守将:主管将领。

  ② 左右:指守将身边的亲信。

  ③ 谒(yè页)者:指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一说指接待宾客事务的官员。

  ④ 门者:指负责守门的官吏。

  ⑤ 舍人:指守将的门客幕僚。

  ⑥ 导而舍之:设法诱导他,并交给一定的任务,然后放他回去。导,引导、诱导;舍,释放。

  ⑦ 因是而知之:指从反间那里得知敌人内情的意思。

  【译文】 凡是要攻击的敌军,要攻占的城邑,要击杀的敌方人员,必须预先了解主管将帅及其左右亲信、掌管传达通报的官员,负责守门的官吏以及门客幕僚的姓名,务必命令我方间谍侦察清楚。必须查出敌方派来侦察我方的间谍,以便依据情况进行收买、利用,要经过诱导或交待任务,然后放他回去,这样,反间就可职为我所用了。从反间那里得知敌人情况之后,所以乡间、内间就可得以使用了。因从反间那里得知敌人情况,所以散布给死间的虚假情况就可以传给敌人。因从反间那里得知敌人情况,所以生间就可遵照预定的期限,回来报告敌情。五种间谍使用之事,国君都必须懂得,其中的关键在于会用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的待遇。

  【原文】 昔殷①之兴也,伊挚②在夏③,周④之兴也,吕牙⑤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⑥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⑦也。

  ① 殷:公元前十七世纪,商汤灭了夏桀后盾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县北),历史上叫商代。后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因而商亦称股。

  ② 伊挚:即伊尹,原为夏桀之臣。商汤灭夏时,用他为相,灭了夏荣。

  ③ 夏:夏启所建立的奴隶制王朝,建都安邑(今山西闻喜东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

  ④ 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的奴隶制王朝。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⑤ 吕牙:即姜子牙,俗称姜太公。曾为殷纣王之臣。周武王姬发伐纣时,用吕牙为“师”,打败了纣王。

  ⑥ 上智:指具有很高智谋的人。

  ⑦ 所恃而动:指依靠间谍所提供的情报而采取行动。恃,依靠。

  【译文】 从前商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夏为臣的伊尹;周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殷为官的吕牙。所以,英明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有大智的人做间谍,一定能成就大的功业。这是用兵作战的要事,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情报而采取行动。

  简 评

  孙武在本篇中特别强调使用间谍侦察敌情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用兵作战的要事之一,整个军队要依靠间谍提供的情报而采取行动。他斥责那种合不得“爵禄百金”而不重用间谍侦察敌情的人,是“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在如何求得“知彼”、怎样才能“先知”敌情的问题上,孙武指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在使用间谍问题上,孙武还提出了“五间俱起,莫知其道”的观点,强调使用各种间谍,以便广开情报来源,使敌人陷入茫然无从应付的境地。同时又指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强调在使用间谍时,必须机智、果敢和精心细致,以防止被敌人欺骗和利用。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在本篇中,孙武把不顾“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反而爱惜爵禄百金,不肯重用间谍,以致因不知敌情而招致战争失败的人,视为“不仁之至”。由此可见,孙武是从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能够克敌制胜作为“仁”的准则。

  孙武在论述用间重要性的同时,强调了“上智为间”的作用,把商灭夏、周灭殷归之于所谓“上智’人物的个人作用,显然是不正确的,是他英雄史观的又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