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9章 孙子兵法(9)

第9章 孙子兵法(9)


  【原文】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②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③,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④,不养天下之权⑤,信己之私⑥,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⑦。施无法之赏⑧,悬无政之令⑨,犯⑩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11,犯之以利,勿告以害12。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13。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14,并敌一向15,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① 预交:与诸侯结交。预,通“与”。

  ②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九地的利害,有一不知,就不是霸王的军队。四五者,曹操注:“谓九地之利害。”霸王,即霸主,所谓诸侯之长。《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③ 其众不得聚: 指能使敌国军民来不及调动和集结。

  ④ 不争天下之交:指不必争着和别的国家结交。

  ⑤ 不养天下之权:指不必要在别的国家培植自己的权势。

  ⑥ 信己之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必求助于他国。信,信从,这里指依靠;私,指自己的力量。

  ⑦ 隳(huī灰):通“毁”,毁灭的意思。

  ⑧ 施无法之赏: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即所渭法外之赏。

  ⑨ 悬无政之令:颁发打破常规的号合,即所谓政外之令。悬,悬挂,这里指颁发。

  ⑩ 犯:这里指驱使和使用的意思。

  11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只驱使士卒做事情,而不告诉他们这样做的意图。

  12 犯之以利,勿古以害:驱使士卒完成某项任务时,只告诉他们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诉其危险的一面。

  13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指把士卒投入危亡之地,然后可以保存;使土卒陷入死绝之地,然后可以得生。

  14 顺详敌之意: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详,通“佯’。曹操注:“彼欲进,设伏而退;欲去,开而击之。”

  15 并敌一向:集中兵力指向敌人的一点。

  【译文】 不了解列国诸侯计谋的,不能与它们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的,不能得地利。对于“九地”的利害,有一样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的军队。“霸王”的军队,攻伐大国,可使其军民来不及集聚,威力加于敌国,可使其无法与别国结交。因此,不必争着和别的诸侯国结交,也不必在别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权势,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之于敌,就可以拔取其城邑,毁灭其国家。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发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之众如同使唤一个人一样。令使士卒执行任务,而不告诉他们意图,只告知他们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诉他们有什么危害。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后才能得生。士卒陷于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力争胜利。所以,指挥作战,在于假装顺从敌人意图,一旦有机可乘,便集中兵力指向敌人一点,这样,即使长驱千里,也可擒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能成大事的意思。

  【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①,夷关折符②,无通其使③,厉于廊庙之上④,以诛⑤其事。敌人开阖⑥,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⑦。践墨随敌⑧,以决战事⑨。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⑩,后如脱兔11,敌不及拒。

  ① 政举之日:指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即战争前夕。

  ② 夷关折符:即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符,古时用木、竹、铜等做成的牌子,上刻图文,分为两半,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③ 无通其使:不与敌国的使节来往。使,使节。

  ④ 厉于廊庙之上:在庙堂上反复计议作战大事。厉,磨励,这里是反复计议的意思;廊庙,即庙堂。

  ⑤ 诛:治,这里引申为研究决定的意思。

  ⑥ 敌人开阖:指敌人有隙可乘。阖(hé合),门扇。

  ⑦ 微与之期:即不与敌人约期交战。微,这里作“无”字讲;期,指约期交战。

  ⑧ 践墨随敌:指实施计划时,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践,实行;墨,墨线,这里指既定计划。

  ⑨ 以决战事:以解决战争胜负问题,即求得战争的胜利。

  ⑩ 开户:开门,这里指放松戒备的意思。

  11 脱兎;脱逃了的兎子,此喻行动非常迅速的意思。

  【译文】 因此当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廊庙上反复计议,研究决定作战大计。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要夺取敌人最关紧要的地方,而不要同敌人约期交战。实施计划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以求战争的胜利。所以,开始要象处女一样沉静,使敌人放松戒备,然后象脱兎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抗拒。

  简 评

  孙武在本篇中,根据战场位置及其对作战的影响不同,把战地分为九类,并相应地提出了不同地区的不同作战原则和处置方法,反映了朴素唯物的作战指导思想。

  孙武从地主阶级迅速发展封建势力的强烈要求出发,主张进行兼并战争,即所谓“伐大国”,客观上是顺应当时趋向统一的历史潮流的。孙武在本篇中提出的“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以及“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等作战指导思想,都是对当时作战经验的较好概括。

  孙武认为,深入敌国作战有很多好处,主要是:深入敌国之后,士兵能听从指挥,不易逃散,即所谓“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深入敌国之后,可以就地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即所谓“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他认为士兵深陷危地,就可无所畏惧,拼死作战,即所谓“士兵甚陷则不惧”,“不得已则斗”,“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根据这些理由,孙武得出结论说;将军的任务就是“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显然,这是他的剥削阶级思想的突出表现。

  新兴地主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它与民众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在其军队内部门也存在着根本的利害冲突。将帅由于害怕士卒逃散,不敢在本国境内作战,也不敢在“入人之地不深”的“轻地”作战,而主张到深入敌国腹地的“重地”去作战,为了驱使士卒为其拼死,他们极力主张采用“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登高而去其梯”等手段,实行愚兵政策,诸如“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犯之以利,勿告以害”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的手段。

  火 攻 篇

  本篇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同时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①,二曰火积,三曰火辎②,四曰火库,五曰火队③。行火必有因④,烟火必素具⑤。发火有时,起火有曰。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⑥者,风起之日也。

  ① 火人:火,焚烧。火人,指焚烧敌军人马。例如,公元208年,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之战时,曹操率军数十万渡江南下,吴蜀联军抵御。吴将周瑜率三万人与曹军战于赤壁,而后两军隔江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敌众我寡,难与持久,曹军战船相连,可以放火烧它。于是周瑜命黄盖送信给曹操诈称投降,并事先约定时间。当时正是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率满载油和柴草的火船扬帆向曹营进发,等到离曹军只有二里多路时,各船同时发火,顺风驶去,烧毁曹军船舰,并蔓延到岸上的曹军营寨,周瑜等率精锐部队乘机急攻,大败曹军。

  ② 火辎:焚烧敌人辎重。例如,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主力在官渡相持,曹操获悉袁绍在故市、乌巢屯有辎重车一万多辆,且戒备不严,便率精兵五千人,冒充袁军,星夜赶至乌巢,放火围攻,焚烧了全部辎重粮食,大破袁绍守军。官渡前线袁军听说粮秣被烧,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③ 火队:指焚烧敌人运输设施。队(suì岁),通“隧”,道路的意思,这里是指运输设施。

  ④ 行火必有因:指在实施火攻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天气干燥,顺风,有易燃物,或有内应等。因,条件。

  ⑤ 烟火必素具:发火器材必须经常准备好。烟火,指发火器材,素具,经常有准备。

  ⑥ 四宿:指廿八宿中箕、壁、翼、轸四个星宿。古代天文学者认为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位置时多风。现在看来,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译文】 火攻有五种:一是焚烧敌军的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的粮草积聚,三是焚烧敌军的辎重,四是焚烧敌军的仓库,五是焚烧敌军的运输设施。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发火器材必须经常准备好。发火还要选择有利的时候,起火要选准有利的日期。所谓有利的时候,指的是天气干燥;所谓有利的日期,指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位置,凡是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位置时,就是起风的日子。

  【原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①。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②,可从③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④。

  ① 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情况变化,适时地运用兵力策应。五火,即五种火攻的方法;应,策应。

  ② 极其火力:让火势烧到最旺的时候。

  ③ 从:跟从,这里指进攻。

  ④ 以数守之:等侯具备火攻的条件。数,指前面所说的“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等火攻条件。

  【译文】 凡是火攻,必须根据上述五种火攻所造成的情况变化,适时地运用兵力加以策应。从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早派兵从外面策应。火已烧起,而敌军仍能保持镇静的,要观察等待,不马上进攻,等火势烧到最旺的时候,视情况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火也可以从外面放,那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时机和条件成熟就可以放火。火发于上风,不可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风就会停止。军队必须懂得五种火攻方法的变化运用,等侯具备条件,然后实施火攻。

  【原文】 故以火佐攻者明①,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②,不可以夺③。

  ① 明:显,指效果显著。

  ② 绝:断绝、隔绝。

  ③ 夺:剥夺,这里指焚毁敌人的物资器械。

  【译文】 用火来辅助进攻,效果显著,用水来辅助进攻,威势强大。水可以分割、断绝敌人,但是不如火攻那样可以焚毁敌人的物资器械。

  【原文】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①,命曰费留②。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③,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④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① 不修其功者凶:不能巩固胜利成果是危险的。修,修治,引申为巩固,凶,祸,这里是危险的意思。

  ② 费留:留,通“流”。费留,白费的意思。曹操注:“若水之留(流),不复还也。”另一说:指打了胜仗而不及时论功行赏,:叫做费留。

  ③ 非得不用:不能取胜,就不用兵。得,指得胜、取胜;用,指用兵。

  ④ 愠(yùn运):怨愤、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