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42章 兵势篇(2)

第42章 兵势篇(2)


  奇与正是孙子兵法中最生动、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之一,孙子认为用兵有奇正,奇正结合才能出奇制胜。历代兵家对奇正也作了深入探讨。《孙子十一家注》杜佑曰:“正者当敌,奇者从傍击不备;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百战奇法·奇战》曰:“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可见,正指用兵的常法,奇指用兵的变化。综观战史,奇正多配合运用。善于用兵的人,无处不用正,又无处不用奇。奇与正相比较,奇变之法表现得更为丰富,对于取胜的价值更高。因此,兵家谋略思想的重心多放在出奇制胜上。

  《鬼谷子·谋篇》曰:“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出奇制胜,就是用奇谋奇招,出其不意,战胜对手。

  “二战”初期,德国在军事上取得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它出动成千上万辆坦克和飞机,闪击波兰,迫降荷兰,占领丹麦,绕过马其诺防线,从阿登山区长驱直入,使巴黎屈膝投降,甚至让大英帝国龟缩在英伦三岛上。德军的胜利使世人瞠目,论实力,德国并不比欧洲英、法等国强大,但它却在一两年内占领大半个欧洲,其主要原因是它在战略思想上能突破传统军事思想束缚。当时,欧洲各国崇尚的是过时的阵地防御作战思想,没有觉察到坦克、飞机等高速突击兵器的出现带来的作战方式、方法的革命。而德国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他们利用坦克集团和飞机配合作战,发明了闪击战术,在“二战”初期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超乎常理,突破常规是兵家用奇谋奇招的主要特征。因为不符合常理、常规,往往被人忽视,从而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汉代井陉之战,韩信以寡击众,战胜20万之众的赵军,靠的是背水列阵,犯兵家之“忌”的战术;飞将军李广率20余骑与匈奴大军遭遇能从容脱身,靠的是不慌不忙,以假乱真,使匈奴误以为诱兵而不敢出击;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埃及军队突破以色列巴列夫防线,是利用了赎罪节,在斋月里大开杀戒。以上数例都是打破常规,巧妙运用出奇制胜谋略的典型。所以,兵家在战场上面对强敌屡攻不克时,不妨改变一下思路,或许奇策也就产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和日军在一个太平洋上的岛屿展开争夺战。由于日军在岛上修建了大片大片的地堡群,这些地堡异常坚固,互相火力配置巧妙,使美军进攻受阻,美军指挥官一筹莫展。一位参谋献计道:假若能封锁住日本人地堡的通道,我们就成功了。第二天,美军停止了毫无效果的炮火攻击,出动了许多由坦克改装成的推土机,推着事先搅拌好的快速凝结水泥奔向日军地堡群。地堡里的日本人还没醒悟过来,就被堵住了所有通道,没过多久就全部窒息而死了。

  出奇制胜作为一种竞争谋略,在现代商战中也常被运用。日本有家体育用品公司,也曾采取过这类违反常规之术,他们起用外行搞产品设计,原因是外行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反而更有可能想出独创性强的新点子。果然一位足球教练,不折不扣的外行,为公司设计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鞋子:散步鞋。这种鞋一投放市场大受消费者欢迎,甚至在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散步风潮。

  择人而任势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兵势篇》

  “择人而任势”是孙子在《兵势篇》中提出的用兵作战的一种重要谋略。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他们总是设法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属求全责备,所以他们能够选择得力的人,利用有利的态势。善于创造和利用态势的人指挥部队同敌人作战,就像是滚动圆木和巨石一样。圆木、石头的特性是,把它们放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就静止不动,放置在地势陡斜的地方就会滚动不止。方形的木石比较静止稳定,圆形的木石便容易灵活滚动。所以说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所创造的态势,就像转动圆形巨石从万仞高山上滚下来一样,这就是军事上所谓的“势”。

  孙子的这段论述提出了三个问题:势、任势和择人。什么叫势?孙子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也就是说,“善战人之势”,就像把一块圆形的石头置于高高的山顶上,并且再用劲去转动它,由于“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这块置于高山之巅的转动着的随时可能滚下来的圆石产生的能量,就要比方形的石头,或放于半山腰、山脚下,也不转动它要大得多。可见,势是力量在战场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同态势、气势和冲击力。什么叫任势?任是运用,任势就是用势,兵家用势,指的是用兵作战要能够取得类似“转圆石于千仞之山”那样的效果。如杜牧所云:“转石于千仞之山不可止遏者,在山不在石也。战人有百胜之勇,强弱一贯者,在势不在人也。”(《孙子十一家注》)用势说到底,就是把存在于将帅及其军队中的指挥、战斗能力借助于客观情况(如天时、地利),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任势的关键还在于择人。任势要靠人运筹、谋划。所以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怎样做到“择人而任势”呢?第一是选择良将,良将的标准是“智、信、仁、勇、严”全面发展,如汉之韩信、蜀之孔明、南宋之岳飞,这些名将用兵高妙,就在于善于选势和用势,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二是善于用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良将名帅,也有各自的缺陷。用人者要用其所长,扬长避短,才能收到“择人而任势”的效果。第三是善于造势。“古之善战者,非能战于天上,非能战于地下;其成与败,皆由神势。”(《六韬》)“神势”,是指高明的军事家运用高超的智谋、精妙的运筹而形成不可阻遏的战势,以取胜于敌人。

  总之,“择人”与“任势”密切相关,“择人”是条件,是前提,任势是目的。唯有择人,才能任势,任势是要靠人根据战场环境诸要素顺势而为,捕捉最有利的战机,形成“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效果。

  古代政治家、军事家都善于选贤任能、择人任势。楚汉相争,楚亡汉兴。英名盖世的楚霸王项羽何以败在亭长出身的刘邦手下?原因在于项羽有勇无谋,不懂用人之道,结果是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落了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而刘邦善于“择人任势”。他自云:“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三国时的刘备也是一位善于“择人而任势”的君主。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反映了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精神。东汉末年刘备要与曹操、孙权争雄,但却缺兵少将,桃园结义使他得了两位勇冠三军、忠心耿耿的猛将,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为刘备创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三顾茅庐使刘备得到了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孔明。从此他如鱼得水,言听计从,结束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才有了魏、蜀、吴三分天下。可见,对于君主来说,善于用兵造势,不如说善用“任势”之人,唯有良将高超的智谋,才能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和战场环境,充分利用有利的态势去夺取胜利。

  除了择人是用外,“择人而任势”的谋略还强调量才授任。俗话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人要用其所长,才能扬长避短。《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和浪里白条张顺,一个是陆上猛虎,一个是水中蛟龙。在陆地李逵把张顺打得鼻青脸肿,在水中张顺把李逵淹得口吐白沫。宋江让李逵当步兵头领,让张顺当水军头领,就是用其所长,使之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如果说《水浒传》是文学创作不足为凭,我们再举一个见诸于史册的事例。那是公元215年,曹操准备征讨张鲁,临行前预料到孙权会乘虚而入,攻打合肥,于是就命令张辽、李典和乐进三将军合力固守合肥。三将军中,张辽勇冠三军,李典刚烈如火,乐进沉稳持重,曹操便遂其短长而用之。他说,如果孙权来攻时,由张、李两位出战,由乐进守城。因为合肥当时已成孤城,若专任勇者守城,恐好战生患;而专任沉稳者防守,又惧其过于保守。张、李、乐三将军性格互补,以张、李二将勇武先挫孙权军之锐气,再以乐进沉稳防守,能使合肥坚如磐石。后来,孙权果然率10万大军来攻,而魏军只有7000余人。但魏军遵循曹操指令,由乐进守城,张辽、李典乘吴军立足未稳,挑精兵800,突然冲入孙权所在的军营,杀得吴军措手不及,锐气大减。初战告捷,魏军人心安定,合力守城。孙权围城十余日不能克,只好撤退。魏军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能固守合肥,使孙权无奈退兵,与曹操善于“择人而任势”有很大关系。

  美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总统林肯,也是一位善于“择人而任势”的政治家。南北战争时期,林肯任命格兰特为北方军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格兰特是个酒鬼,不能委以重任。林肯却不以为然。这并非是他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而是他更清楚在北军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后的战争进程证明,格兰特将军的任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中国古代也有许多类似的故事。战国时,魏文侯在任用吴起前曾征询过丞相李悝的意见。李悝说:“(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随即任命吴起为将。吴起领兵后,与战士同甘共苦,“卧不设酒,行不骑乘”,重创秦国,为魏国立下辉煌的功业。

  如果说,领导者能用人所长,扬长避短,体现了高超的用人艺术的话,那么,领导人不仅能用人所长,还能用人所“短”,这不仅是高超,更是达到了一种精妙绝伦的境界了。唐德宗时,韩曾任三吴节度使,凡是他征召的宾客,都根据他们各自的才干,恰当地予以使用。有一次,一位老朋友的儿子来投靠他,但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韩让他参加宴会时,他从始至终端坐在席上,没有和任何人交谈过一句话。韩注意到这一点,事后就将他安置在军中,让他看守仓库大门。结果这个人忠于职守,每天一早进入帷帐,一直端坐到太阳落山,官吏和士兵不敢随便出入。沉默寡言,不擅言谈本是短处,但韩能点石成金,用这类人看守仓库,就变短为长了。

  用人所“短”,就是“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这不仅需要用人者宽广的胸怀,能容人之过,还需具备智慧与谋略,能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北宋年间,南唐派江南名士徐铉来朝贡,照例北宋应派一地位相同的官吏陪同。可徐铉学识广博,口才出众,北宋的官吏怕出丑,都不愿陪同他。宰相赵普感到为难,就去请示宋太祖。太祖说:“这样吧,这个人选由我来定。”太祖叫来殿前司(官名),让他列出十个不识字的殿前侍卫名单,然后太祖从中用笔圈一个人说:“就让这个人去吧!”此举让满朝文武大臣大吃一惊,但又不敢多说,就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成了满腹经纶徐铉的陪同。

  那位侍卫莫名其妙当了陪同后,起初徐铉对他滔滔不绝发表高见,妙语如珠,旁观者很是惊骇。可那位侍卫却不置可否,无论徐铉提什么问题,都不予回答。徐铉不知此人深浅,又一个劲儿地与他高谈阔论,可侍卫也不与他争论,只是点头称是。最后弄得徐铉万般无奈,只好主动闭嘴懒得再说什么了。

  宋太祖若以智者去对付智者,必然两虎相争,互不服气;而用愚者去对付智者,智者失去了论辩对手,无形中也就抵消了徐铉能言善辩的优势。这则令人捧腹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择人而任势”内涵的丰富与多样。

  避实击虚,以多胜寡

  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

  《孙子兵法·兵势篇》

  孙子说:“军队进攻敌人,如同以石击卵那样,这是因为避实就虚运用得正确。”

  避实就虚是《孙子兵法》的重要战术原则之一。

  所谓“虚”,是指力弱势虚,即《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怯、弱、乱、饥、劳、惰、归、无备;所谓“实”,是指力强势实,即《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勇、强、治、饱、佚(逸)、众、有备。避实击虚就是避开敌人的坚实强点,攻击敌人的赢虚弱点。

  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虚”,并非是敌人无关痛痒的“虚弱”之处,而是既力弱势虚之地,又是关键要害部位,这就要求决策者在确定作战目标,拟定作战计划,选择攻击时间、攻击方向之前作缜密的调查、思索、研究。精确无误地判明敌人的虚实布局,否则,弄巧成拙,反而一败涂地。

  在军事上实施“避实击虚”的行动,还必须善于“欺骗”和“伪装”。《孙子兵法》道:“示形于敌,诱使其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不得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这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有利势态。”

  “避实击虚”运用在商业上,其宗旨就是使企业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由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例如,要避免与实力雄厚的对手直接对抗,要摸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要善于开拓潜在的大市场,等等。商品的销售是商家实现利润的必要途径,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商家各出新招,避实击虚,用别的商家所没有的新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使产品走出“零市场”的困境。海尔公司的强调售后服务就是一个高招。

  有这样一件事:山东青岛一位姓王的老太太,购回了一台海尔牌空调机,并叫出租车拉回家。但在老太太上楼请人搬时,黑心的司机却悄悄拉走了她的空调,老太太痛心不已。事情在《青岛晚报》上刊出后,引起了海尔集团的重视,马上赠送了一台空调机给老太太,并送货上门、安装到位,一时轰动青岛。海尔集团的这一举措,用他们总经理张波的话说,就是让消费者购买海尔空调后确保“零烦恼”。

  公司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不但坚持质量的“精细化”、“零缺陷”,而且特别注重高层次的产品售后服务。无论谁买了海尔空调,都实行免费送货、安装、咨询服务,安装一个月内做到回访两次,确保每一个空调到位,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海尔集团不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而且配套以高质量的售后服务,使广大消费者“只有享乐,没有烦恼”,买得放心,用得称心,从而使海尔电器在全国各地销售额剧增,名声大噪。

  无独有偶,分布在上海、广州等地的仟村百货店,处处为顾客着想,腾出100平方米中央用地供顾客休息,每天300个一次性茶杯免费供应顾客,多辆大巴车免费接送顾客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在商品众多、商家如林的现代社会中,在商界竞争激烈、强手众多的情况下,只有避开锋芒,想别人没有想过的办法,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脱颖而出,从而促进销售,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日本,索尼、松下、东芝、日立等颇有名气的公司都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和雄厚的资金。可是,一个叫佐佐木明的年轻人创办了一家“微型系统科技公司”,偏偏要与索尼、松下争个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