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全文阅读 > 第13章 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3)

第13章 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3)


  不要以为付小姐是个小富婆,她只是擅长省吃俭用,把所有工资都砸在购买名牌上。她说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办公司的员工个个都穿名牌,我不能穿的太寒酸。”——付小姐的办公室还有三个员工,一个是月薪近十万的经理,一个是家里很有钱的大小姐,还有一个有事业有成的老公,对她们来说,奢侈品不算什么,付小姐非要跟上她们的脚步,让自己光鲜漂亮,不顾实际情况,也难怪她总是觉得入不敷出,身心疲惫。

  我们常常觉得不幸福,是因为总是觉得不满足,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当自己没有那份能力时,就要像故事中的付小姐那样,给自己搭一个美丽的空架子,让别人一眼被唬住,投以羡慕的目光,满足一颗空虚的心。虚荣的人总是在追求表面化的东西,他们不是不知道内在的重要,但是,当心灵被过度的虚荣占据,满足它才是当务之急。

  虚荣的人总在追逐别人的生活,今天看别人买了一部手机,自己也要买一个更好的;明天看别人换一台电脑,恨不得自己的电脑马上也更新换代;大后天别人身上穿了名牌,自己肯定要找出衣橱里最贵的衣服……攀比就像心灵的毒瘤,让你时刻不愿落后,一定要盖过他人的风头,可是攀比过后,你究竟得到了什么?

  虚荣的满足感是虚幻的,虚荣者最在乎旁人的目光,而那目光也是虚的。可能是逢迎,也可能是伪装的羡慕,实质却是不屑。为什么虚荣者容易“露馅”,让人几眼就看出他们的华而不实?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表露出与外表相称的智慧。什么叫做与外表相称的智慧?例如,当你手上戴了一块名牌手表,你的谈吐也要随之有品味,不是谈论名牌,而是谈更高深的东西。那些真正富有的人,很少愿意不停谈论金钱,对他们来说,其他东西更值得追求。

  人的心灵应该是一朵绽放的花朵,香远益清,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不需要琳琅的饰物,他们自身的美德与能力,足以支撑自己的形象和精神世界。有智慧的人懂得精神独立的重要,人的精神独立于外界,超越旁人的眼光,不需要映衬和比较,只需扎根发芽,滋生繁茂,自然会成为一道真实的风景,比起虚荣者浮夸的招摇,这种真实虽然朴素,却更接近幸福。

  7.难得糊涂,独得其乐

  万事万物没有绝对,能糊涂的时候,不妨糊涂一点,太过分明,反而远离真相。

  两个小和尚经常吵架,吵到不可开交的地步。一日,他们又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刚刚来了位女香客,在佛前虔诚地跪了三个小时,口中念念有词。一个小和尚认为女人一定在为自己的孩子祈福,另一个却认为女人在怀念自己的丈夫。

  两个人争执不下,一个跑去找方丈,方丈说:“你是对的。”

  另一个不服,也去找方丈,方丈说:“你是对的。”

  这下两个小和尚不干了,他们问方丈:“怎么可能两个人都是对的!您太滑头了!”

  方丈说:“你说得这句话也对。”

  两个小和尚面面相觑,一连想了几天,终于顿悟。后来,他们果然减少了争执的次数。

  在小和尚们看来,老和尚“滑头”,为了“不得罪”徒弟,竟然做了“骑墙派”,不过,世界上的事可不就是这样,有些事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用另一种方法做了也没错;你想的是对的,和你相反的人也不是没有道理;此时是对的,过段时间环境变了,也许就变成了极大的谬误……方丈想告诉他们的是:万事万物没有绝对,能糊涂的时候,不妨糊涂一点,太过分明,反而远离真相。

  有一种人,凡事都要争个是非对错,在他们的世界,黑白分明,没有任何中间地带,所以,他们总是走在边缘,一边是他厌恶的“中庸者”,另一边呢?常常是悬崖峭壁,一个不小心就会跌下去。有些事的确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例如科学需要的就是一个最精确的数值。但在人情问题上,在个人思想上,你去哪里找这个精确数值?

  人们总认为智慧就是事事想得明白说得清楚,但真正有高深智慧的人,明白事事其实想不明白也说不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判断方式,有自己的目的,还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一件事总是难以捉摸。就像爱情,你如果说得明白你爱你的爱人哪一点,不爱哪一点,在什么情况下会分手,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结婚,别人会严重怀疑你是否真的爱这个人。而爱情美满的人其实都带了点盲目和迷糊,为两个人的快乐忽略不足,有时候知道对方不对,也装个糊涂——过日子又不是做实验,何必那么累?

  有个县城地处偏远,居民面临缺水问题,每天,居民都要走上五里路挑水回来,累得苦不堪言。新上任的县官听说这件事,灵机一动,把这条挑水的路改名为“三里路”。不知为何,从此居民们再走这条路,都觉得只有三里长,而路的长度其实根本没改变。

  有个行人路过这里,对县官说:“我量过这条路,明明有五里,为什么叫‘三里路’?”县官说:“其实谁都知道这条路有五里,改个名字,大家心理压力小了,脚程自然就变快了。凡事如果琢磨得太明白,活得就不会舒服,是不是这个理儿?”

  五里路或者三里路,走起来的感觉肯定不同,不过,居民们都在这糊涂的路名里得到了一些安慰。自己骗自己对不对?要看什么事。自欺欺人肯定不对,但若是只为了缓解压力,为了息事宁人,为了事情更顺利,该糊涂的时候一定要糊涂,聪明了才会坏事。而且你还要看明白谁在装糊涂,在别人装糊涂的时候,千万别去打扰,扫了别人的闲情逸致。

  人们常说难得糊涂,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解嘲。很多时候,人世有千般无奈,并非人力所能掌握,要是一一计较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在无能为力的时候,不如糊涂一点,不要过分自责,你不是没有努力;不要嗔怪他人,他人也有自己的难处;不要把不该说破的事说破,人们让它维持在那种状态,是为了大家好。举世皆浊我独清,也要看看时候,看看地点,除了特定事件,太过清醒就是与自己过不去。

  事情看得太明白,也就没意思了。就如感情,我们都说感情纯粹,但父母之间、朋友之间、爱人之间,难道就没有利益纠葛?难道就没有心理隔阂?恐怕比旁人还要更深一些。糊涂,只是一种你在无奈中保护自己的办法,让你能够全身而退,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事情,减少伤害。而且,你装一次糊涂,保全的可能是别人的面子,成就的也许是别人的大计,他们对你的糊涂,心知肚明,心里有感激,有愧疚,总有一天会化为报答。

  8.无所畏惧,才能赢得幸福人生

  人们最害怕的不是恐惧本身,而是想象中的结果。

  一位禅师寻找极乐世界,却迷路走进了地狱,恶鬼耀武扬威地带他看遍了十八层地狱中的各种刑罚,然后问他:“你最害怕哪一个?”禅师说:“我什么都不怕。”

  恶鬼不死心,又问:“那在世界上,你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

  “没有这个东西。”

  “你最害怕的人或事呢?”

  “也没有。”

  恶鬼面露难色,终于说:“你走错地方了,我们这里只接受被恐惧束缚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恐惧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没有恐惧的人,就不会体会到折磨心灵的不安,他们随时都信心满满、热情高涨,随时领略着生命的幸福。

  普通人很难克服恐惧,因为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没有人能有完全的自信,也没有人甘愿接受任何结果。人们总在“想要达成”和“无法达成”之间忐忑,在朝自己逼来的巨大阴影前战栗。恐惧带来懦弱,带来行动的迟疑,机会的错过,然后就是悔恨与悲伤,有时候,人们的失败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恐惧心理完全压倒了前进心理,让人们想要撤退,或者原地束手就擒,这是恐惧带给人的最大危害。

  人们最害怕的不是恐惧本身,而是想象中的结果。就像一个即将要做手术的人,他的脑思维会非常活跃,想着医生的刀会从哪里切开,想无影灯照在身上的晕眩感,想护士们紧锁的眉头,似乎病人再也没有希望,想缝线后剧烈的疼痛……还没手术,他已经被自己吓得战战兢兢。等到自己躺上去,麻醉一打,浑然无觉,睁开眼发现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除了刀口的疼痛,病魔一扫而光——恐惧的事物,有时不过是上一次手术台,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邦德先生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群小孩正在打架,他看到站在中间的那个,正是自己的儿子小邦德。这个时候,当父亲的都应该冲上去保护孩子,但邦德先生发现儿子并没有看见自己,就选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在一旁观察那些孩子的举动。

  小邦德显然很着急,急得面红耳赤,包围他的是一群比他高大的男孩,为首的一个说:“那件事一定是你告诉老师的,你认不认错?”小邦德说:“我没有!”争论到了最后,大孩子们硬要小邦德服输,小邦德就是不肯服软,显然,他宁愿挨一顿打,也不愿向眼前的人低头。孩子们僵持着,最后那个大男孩说:“真没想到,你挺硬气。”说完,带着其他男孩扬长而去,小邦德不明所以地站在原地,邦德知道儿子刚刚凭借自己的勇气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心里非常骄傲。

  最能与恐惧对抗的不是心理安慰,而是自己的勇气。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他肯定不是大男孩们的对手,但他毫不畏惧的眼神,却让几个比他大的人折服,再也不敢小看他。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勇气,看到人数多,更多的人会服个软,像小男孩这样硬撑的人也不多。也许在男孩心中,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挨打,但挨打好过屈服——这种刚硬就是勇敢。

  对抗恐惧靠的是勇气,战胜恐惧靠的是行动。不管你说多少遍“我不害怕”,都不如亲自做一做你害怕的那件事,才能真正明白对方的虚实。有人看到游泳池就犯晕,多下去游几次,会发现水有浮力,只要姿势正确,想淹死也没那么容易。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的想象,人们会在头脑中不断渲染自己最害怕的场景,越想越逼真,越想越觉得情绪崩溃。想要克服恐惧,首先要让自己往好的方面想,想着那个最好的结果,用美好的感觉激励自己。然后尽快鼓起勇气行动,才能促进自己了解恐惧的实质,再也不必害怕它。

  还要记得,人们应该战胜恐惧,但不能没有敬畏的心理。例如,我们必须敬畏生命,敬畏先哲,敬畏知识,敬畏自然……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把玩世不恭当做潇洒,把无所畏惧当做勇敢,但如果没有这种敬畏心理,我们就会无法察觉到自己的无知,变得狂妄自大,无所顾忌,终将因为自己的没轻没重酿成大祸。真正的智慧是什么?是在恐惧面前,大无畏地走上去,在值得膜拜的事物面前,谦卑地低下头,聆听它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