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全文阅读 > 第14章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1)

第14章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1)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体会了成长与成熟,受过伤害,尝过甘甜,才能懂得如果爱护自己,何处是心灵的家园,如何坦然地面对生命。生命最高的智慧是,我们能够在走过的岁月中,深刻地体认到生命的意义,懂得感恩,懂得寻找欢乐,并向着我们所认为的幸福一直迈进。

  1.对一切过往,都要心怀感恩

  有慧心的人对过去的一切,都存在一种“感恩”的心态。

  据说玄奘法师西行的时候,有一次路过西域的一个小国,寄居在一所佛寺中。恰好佛寺里有一个东土制作的团扇。看到家乡的物品,家乡的图样,玄奘法师忍不住拿起团扇,流下眼泪,久久不能停止悲伤。

  寺里的和尚对方丈说:“常听人说东土唐玄奘是个高僧,现在竟然为家乡的一把扇子痛哭,看来他的修为不过如此。”方丈说:“说出这句话,可知你远不如他。我们修佛,修的是六根清净,却不是忘恩背义,为家乡事物流泪,这是纯良天性的流露,说明此人心地澄澈,不以他人为念。何况念故土、念旧德,是为人的根本,你们要牢记!”

  我们常常会怀念过去,怀念不只是回忆,还包括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尊重与爱护,就如法师看到家乡的团扇,想到故土泥土的芬芳,想到扶持他一路成长的人,于是流下怀念的泪。难道怀念了过去,法师的心就不虔诚呢?不,正因为铭记了至善至美的部分,法师的心才越加坚强,愈加明白自己的所做所求。

  当你怀念过去的时候,最先涌上心头的感觉是什么?是悔恨吗?因为做过许多错事,再也无法弥补,只能一次次后悔当初作出的选择;是不甘吗?在自己幼小的时候,尚未有足够力量的时候,没有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是迷茫吗?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自己竟然没有什么大作为,似乎白白浪费了青春;是痛苦吗?总有一些事让自己夜不能寐,难以忘怀,想起来就觉得心口不断抽痛……这一切,都因为你的心态还不够平和。

  有慧心的人对过去的一切,都存在一种“感恩”的心态。过去固然给自己带来过伤痛,但是,正是这些伤痛,加上喜悦,加上其他各种情感与经历,成就了现在的自己。我们常说要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提炼智慧,那大多是针对某些人某些事的“小智慧”,对于生命,我们更需要领悟到“大智慧”,那是更宏观的角度,更高远的境界。

  从前,有个男孩身世坎坷,从小父母双亡,在孤儿院成长。但是,他的运气不好,孤儿院被一把大火烧毁,几个孩子分别被领养。

  领养男孩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没想到两年后,他们的孩子出生,这个男孩就显得有些多余,最后,他被送到外城的一户人家。

  说是养子,但这家人不需要孩子,只需要一个仆人,男孩每天都要做很多活,好在这里有吃有喝,养父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教他识字。可是,三年后,养父母嫌男孩吃穿用度太多,养着累赘,将他赶出家门。

  好在他已经有十几岁,到了可以工作的年纪,他忍着旁人的白眼拼命打工,最后创下了一番事业,成为一个富翁。再后来,他给四位养父养母买了房子,让他们颐养天年。很多人不解他的做法,他说:“我需要记住的,是他们在我幼小的时候,给了我吃的住的,让我能够长大,所以,我会把他们当做父母来孝顺。”

  两次被收养,两次被赶出家门,在男孩成了富翁之后,他依然选择了做一个孝子。许是心地纯良,他始终记得养父母对他的恩情,也知道没有这份恩情,他未必会有现在的成就,就算他们做过对不起自己的事,也不能抹消他们曾对自己的贡献。这样的人心胸宽广,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感恩。

  需要感恩的并不是过去,而是曾经经历、正在经历、即将经历的一切。也许有人会说,难道让自己痛苦不已的困难、他人的敌意也需要感激?这就是在曲解感恩的含义。需要感激的是事物带给自己的那些深刻的感触,而不是感激今天谁打了你一拳,明天踢了你一脚。当然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多年后,你因为这一拳一脚的侮辱,偏要争一口气成了人上人,这个时候,你大概真的会打从心底感激有人曾经给你这一拳一脚,让你没有碌碌无为。

  懂得感恩才懂得珍惜。人们总是说“失去以后才知道拥有的可贵”,懂得感恩的人,却是从拥有那一刻就开始珍惜,从不会留下这种遗憾。他们不会轻视别人的心意,不会贬低别人的努力,他们明白付出的价值,也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自己付出。基于这种心理,他们会尽量体谅别人的心情,尽量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的个性与决定,和懂得感恩的人相处,你会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有价值,都有意义,而不是一场空。

  走过的岁月永不停留,一个人如果学会感恩,他就具备了真正的慧心。他能珍视每一份属于他的心意和机会,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充满幸福感的;他能从每一次失败与挫折中提炼出经验,这样的人无疑能成就大事;他能从他人的敌意与轻蔑中既找到自己的价值与优秀,又提起骨气与勇气,这样的姿态无疑是高昂且矜贵的……感恩,造就了一个人从容的心态,能够将岁月中所有美好的部分放入心中,化为生命的永恒。

  2.没有不吃苦的工作

  有慧心的人选择工作,看的不是苦不苦,而是适不适合自己。

  一天,皇帝的儿子走进寺庙,看着寺里什么都好奇,说起话来更是没有拘束。他找到寺里德行最高的禅师问道:“常听人说这是全国最大最好的寺院,那在这所寺院里,谁是修为最高的人?是不是大师您?”

  禅师含笑摇了摇头,说:“所谓修行,需要心中时时有修行之念;又不拘于修行之念,需要事事谨慎,以不碍修行;又不能事事畏首畏脚,因修行阻碍做事……”小王子半懂不懂,只好问:“大师说的话真玄妙,那在这个寺院里,谁是修行最好的人?”

  “本寺修行最好的,当属后院敲钟的静逸,今年只有十岁。”禅师说。

  “一个敲钟的和尚?”小王子问。

  “没错,他只是个没读过几卷经的小和尚,但是,他能做到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敲钟,所以本寺的钟声,一向以清越见长,这都是静逸的功劳。今后,他也一定能成为修为精进的僧人。陛下不妨记住老僧的话。”

  数年之后,当年的小王子已经成了国王,他总是记得老禅师说过的“一心一意”,故而成为一位人人称赞的国王。有天他突然想起当年的敲钟小和尚,下令寻访,那小和尚已经成了寺院的新方丈,果然如老禅师当年所言。

  人不可没有事业心,事业,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价值,要看他为自己确立了什么样的成就,他对社会有多大的贡献,这都要靠事业来完成。小和尚把敲钟当成事业时,他敲出的钟声是最动听的;小王子将治国当做事业时,他成了人人称赞的好国王。为了事业,人们更能发掘自己的潜质,更能鞭策自己。

  很多人不懂得事业的含义,他们眼里只有工作。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一个月的工资。为工资工作的人,凡事得过且过,不会让自己最差,也不会争一个最好。因为没有更高的追求,也就不必花更多的力气。这样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也体会不到什么是个人价值,他们只会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中消磨自己。

  懂得热爱工作的人,才能成就事业。事业这个概念比工作更大,它的核心是工作,外延却包括人际、发展、自我定位、社会价值等一系列东西,说一千道一万,工作做不好,一切都没用。工作做得好,事业才能稳步发展,就连生活也会在这良好的运转下变得越来越顺畅,任何时候都会觉得有重心,不空虚。

  有一只驴郁闷地找到佛祖,请佛祖听听它的痛苦:它的主人是一个商人,每天都让它驮着沉重的货物,来往于市集,没有一天能够轻松。特别是休息日,商人一天要它驮两次货物。驴说:“我虽然是个畜生,但也不希望自己天天受苦受累,请给我换一个主人吧,至少我能轻松一点,不用整天忍受风吹日晒。”

  佛祖答应了驴的请求,给它换了一个主人。新主人是个农民,不需要驴去晒太阳淋雨,只需要它在磨房转圈,拉动沉重的石磨。做了几天功,驴又开始叫苦连天,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埋怨佛祖不给它一个轻松的生活条件。佛祖没办法,只好又换一个主人给它。

  这一次,驴享受到了上好的草料,每天不是在草地上玩,就是在驴棚里大睡,可是,驴却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因为这次的主人是一个专门卖动物皮毛的商人,他养了很多动物,供给它们好的环境,为的是它们的毛长得油光水滑,然后剥下来做皮草……

  很多人爱说:“我对薪水要求不高,只想找一个轻松悠闲的工作。”但是,世界上哪里有悠闲的工作?除非有人愿意让你白拿薪水。就算那些不用工作的家庭主妇,每天忙到晚,也没见她们比别人轻松,你的老板又怎会给你工资,却不充分利用你的能力?除非你愿意像故事中的那只驴,看人眼色,任人宰割,完全做不了自己的主。

  有这种心态的人,都因心理上对工作要求太高。注意,是高,不是低。他们希望工作满足自己的需要:让自己舒服。可是,在任何一个环境待长了,都不会舒服。比如,在电梯上当电梯小姐,轻松吧?坐在那帮人按楼层号就行。但做久了,你一定会觉得每天不见日头,没有未来发展前景,天天对着人很厌倦……人们难免会有好逸恶劳的心态,但是,太矜贵的人,就算坐在高位上,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能力,早晚会遭遇失败。

  有慧心的人选择工作,看的不是苦不苦,而是适不适合自己。有发展的,吃多少苦都值得;没发展的,就算不吃苦也只是混日子。何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聪明的人会主动找苦吃,而不是被动接受痛苦。他们认为自己的各个方面都需要锻炼,与其一开始就坐在明亮宽敞的办公室,不如先去体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基层开始一路攀升,才能稳扎稳打,又有群众基础,又有技术支持,不论到多高的位置,也会觉得自己脚踏实地。

  3.在兴趣中找寻欢乐

  爱好最大的用处,恐怕就是对心灵的维持与呵护。

  一位禅师最爱养兰花,在他的寺院里,摆满了兰花盆栽,经常有人慕名而来,求几粒种子。禅师为人慷慨,不论谁求花求种,都会应允。

  有一天,小弟子问禅师:“师父,我们佛门之人,不是该一心礼佛,您每天都想着兰花,是不是有碍修行?”

  禅师说:“佛门俗世,万物一理。如果整日参禅,就如世间之人整日碌碌,心如枯井,虽宁静却无所有。若参禅之余陶冶性情,正如世人劳碌后小酌一番,使心如活泉,滋长万物,对修行有什么阻碍?”

  有些人生活乏味,有些人生活充实,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也许就是禅师所说的“枯井”与“活泉”的区别。生活中没有爱好,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休息,自然觉得日复一日,没有什么不同,既枯燥又乏味;生活中有了爱好,也就有了灵动的一面,伴随着每一天的提高,伴随着闲暇时的欢乐。

  对于多数人来说,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是在我们的爱好中得到的心灵满足。也许你会说这话太绝对,但请仔细想想,与人交往伴随摩擦,学业事业伴随瓶颈,爱情家庭总有波折,唯有爱好随着自己的心境,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暂时放下,既不会对你有碍,又不会跟你耍脾气,是心灵世界中最自在、最惬意的那一部分。

  爱好没有功利性,所以可贵。爱好需要付出一定的心血,却不一定换来收获,但是,心中的快乐又怎能以金钱衡量?爱好能够抚慰人的灵魂,不论是伤心的时候,还是烦闷的时候,面对自己的爱好,就像面对一个相交多年的好友,可以尽情倾吐心中的不快,而对方一如往常,抚平你心中的波澜,让你重拾生气,再次看到生活中最有乐趣、最纯粹的一面,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让自己快乐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

  约翰已经老了,他觉得自己来日无多,高血压、高血脂,还伴随心脏病,更不幸的是,他的儿子工作太忙太累,无力照顾他。当约翰坐在养老院的长椅上,他感到死亡正一步步走近自己,他陷入了深深的消沉。

  这一天,护理他的护士突然说:“为什么你不学学画画呢?试着画一下吧!”

  “可是,我从来没动过画笔!上次画画还是在小时候!”

  “有什么关系。”护士说:“不是要画出什么名堂,只是打发时间,画画吧。”

  在护士的带动下,约翰开始画画,同一个老人院里还有人也在学这些东西,当他们看到约翰的画作,都觉得惊讶,认为他是一个被埋没的画家。约翰老人越画越起劲,后来还参加了一个为老人绘画开办俱乐部。自从开始画画,约翰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心情一好,身体也跟着健康起来,现在,他看上精神矍铄,他的梦想是举办一个自己的画展。

  只要用心发掘,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爱好。去小区走一圈,看看那些老人在做什么,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快乐。有些老人喜欢种花,或在自家门前开一片小菜地,自己种些蔬菜;有些老人喜欢下棋,一个下午也下不腻;有些喜欢吹拉弹唱,还有不少人捧场;有些人喜欢拿着钓竿去钓鱼,有些人喜欢举着笼子养鸟……老人尚有此情趣,何况是年轻的你。

  也有人说,老人发展爱好是因为他们时间充足。爱好固然会占用一些个人时间,但是,相对于它带来的欢乐,付出的时间都是值得的。何况,爱好真的不能拿“失去得到多少”来计算。一个人的爱好可以跟随人一辈子,带给他一辈子的快乐,这种获得有什么能取代?觉得自己时间少,可以培养一些不那么费时间的爱好,例如养几条鱼、几盆花,收集邮票或旧物,这些都能在工作之余,作为心情的调剂。

  有爱好,还能促进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人们往往会因为相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小区里或者网络上,都有不少同好组织,可以认识来自各行各业的共同爱好者,让你能够广交朋友,开阔眼界。当自己的爱好在相互切磋中,得到长足的提高,那种满足感,就连工资涨了一些恐怕也无法比拟。爱好,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

  爱好最大的用处,恐怕就是对心灵的维持与呵护。人们最初确定自己的爱好,是因为做一件事,发现了遏制不住的喜悦,这喜悦无关其他,发自内心。所以,面对自己的爱好,总能想到最初的心情,而心情是可以感染的,因为爱好的满足,一天或几天的情绪都变得轻快,烦恼也抛在脑后,困难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为难。爱好,是人们一生的良友,也是取之不尽的欢乐源泉。

  4.给太累的心减减压

  给自己减压是一种智慧。

  现代生活中,烦恼与压力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想要找出个没有压力的人,简直比大海捞针更困难。人们的身心长期处在超负荷状态下,难免产生负面反应,不论是抵抗力下降、集中力下降,还是直接表现为身体上的病变,这都是身体和心灵长期得不到休息的结果。压力大是现代人的普遍特征,如何正确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