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全文阅读 > 第6章 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2)

第6章 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2)


  一刻之后,禅师又把同样的问题问了一遍,男子又答了一遍。没想到禅师又问了第三遍,男子忍不住问:“为什么一直在说这个问题?”禅师大笑:“你的烦恼,不就是因为把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想?你不去重复,又哪里来的烦恼?”男人恍然大悟。

  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烦恼串成的念珠。”人生在世,避免不了烦恼,一颗一颗念珠从心中滑过,不知什么时候,它再来一次,于是这烦恼无穷无尽。有些人认为遁入空门,就能避免烦恼,但空门之内,尚有三餐之事,修行之忧,习惯了烦恼的人,只会发现新的烦恼,不会解脱。真正能够避免烦恼的禅师教导他人:想要避免烦恼,就不去想那烦恼。

  任何一种生活都会带来烦恼,例如各种条件便利的现代人,每一天都会遇到很多麻烦:早上起床,鞋子穿错了;换鞋子晚了一分钟,没赶上车;到了公司,上司心情不好;下班后去商场,发现电梯坏了;去快餐店吃晚饭,发现肉烧得过了火候……这些小麻烦,只要上心,就能让人烦恼,所以我们经常听人感叹:“怎么这么烦呢!怎么什么事都不顺心呢!”

  烦恼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很多人尽管烦恼,也懂得一笑而过,翻书一样翻过一页,就算过去了。真正让烦恼成为大事的,是人的心态。有人偏要和自己较劲,越是烦恼越要想,越想就觉得越麻烦,于是,所有的小麻烦都变成了大烦恼。更可怕的是,世间万物都有或明显或隐晦的联系,当烦恼多了,就会发现它们彼此盘根错节,这时,烦恼就变成了铺天盖地的罗网,让人觉得根本无法逃脱,于是,人们继续烦恼……

  古时候有个杞国人,天天担心头顶上的天会塌下来,他每天都想着天塌下来,自己一定逃不掉,觉得自己很凄惨。他担心不已,竟然生起病来。

  有朋友来看他,问他为了什么事病得这么严重,他忧心忡忡地将烦恼说了。朋友大笑说:“天怎么会塌呢!而且,就算天真的塌了,你担心就能避免吗?”

  在所有的烦恼中,最麻烦的有两样:一是为昨日烦恼,一是为明天烦恼。昨日已去,无法改变,烦恼也是白白浪费感情,世上没有后悔药,偏偏人们总是喜欢后悔;明日还不分明,烦恼也抵不过变数,更是无用之举,偏偏人们就喜欢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似乎担心一下,明天就会变得顺心如意。这些人,都是杞人忧天。

  时间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从昨天通向明天,只在今天稍作停留。它给予我们的只有二十四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利用得好,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但如果左顾右盼,一会儿想着昨天哪件事没做好,一会儿想着明天哪件事可能做不好,你还剩多少时间留给自己?留给那些真正该做的事?

  烦恼到极点的时候,人们希望烦恼放过自己,让自己落得片刻清闲,其实不是烦恼不肯放过你,而是你不肯放过烦恼,不肯放开自己。总觉得多担心一点,多做一点,就能让自己的心情缓解一下,但烦恼不是心灵的放松,它只会让心灵的弦绷得更紧,让心头的大石压得更重。如果不能自己想开,不能把烦恼当做一件平常事,不为它浪费时间,任凭旁人如何开解,烦恼仍然是烦恼,根本不会改变。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慧心的人当知道,自寻烦恼就是自苦。每日只想烦恼,更加看不透其他人事,对于一个人的判断力也有极大影响。何况,一个人应该向远处看,才能走得更远,只是看到眼前的一点小事,被小事绊住手脚,如何做大事?

  能够忘却烦恼,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心胸。人的心胸装的,应当是雄心壮志,如果装满鸡毛蒜皮,这个人言语难免琐碎无味,相处不久就会觉面目可憎,可见烦恼不是修养自身之法。人活于世,过好每一个今天,不去追悔昨日的事,不去担忧明天的事,才能尽人事听天命,福乐安康,摆脱烦恼的纠缠。

  5.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真正的襟怀。

  北宋词人苏东坡是性情中人,他有个朋友是个和尚,法号佛印。东坡和佛印经常斗嘴,留下了不少充满玄机的笑话。

  有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在你心中,我看起来像什么?”佛印说:“像一尊佛。”

  佛印又问苏东坡:“那在你心中,我像什么?”苏东坡看着佛印的佛袍说:“一垛屎。”

  见佛印不说话,苏东坡自以为得到了胜利,回到家兴冲冲地将这件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说:“哥哥,你输给佛印了。佛印心中有佛,看所有人都像佛。你看他像一垛屎,你说你心里装的是什么?”东坡听了,大感惭愧。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人,如何看待别人,考验一个人的眼光,也考验一个人的胸怀。看人有时候就想这则故事,你愿意相信他人是好的,他人做的事是出于好意,就像佛印看苏东坡,人人都是佛;但若你相信他人心机狡诈,别有用心,那么就像苏东坡看佛印,处处都是屎,臭不可当。

  现代人希望别人对自己高看一眼,却常常把别人看得很低,发现人家一个缺点,一个错处,就以偏赅全,断定这个人“不咋地”——他们看人的眼光,就是挑刺和找茬。挑出别人的不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好,以此确定优越感。而这样的人,得到的不是别人的青睐,而是一句“自己不怎么样还总看不起别人”。

  古代君子的修为,修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从古至今,多数人在行事时都把这句话颠倒过来,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对他人的缺点如数家珍。这样的人与人相处,无法体谅他人,只会爱护自己,身边的人,大度的久了会心冷;小气的会与他争着计较,两个人从此纷争不断。这样的人不论生活还是做事业,都会有很大的阻力,甚至觉得事事不顺,这也难怪,你对别人苛刻,人家怎么能对你宽容?

  寺庙里的和尚多了,难免也有些事端产生,有时候需要方丈亲自调停,有时需要辈分高一点的僧人出面。年轻和尚们尚不能摆脱世俗气,有人脾气急,有人懦弱,有人仗义,争吵也就不可避免。其中一个小和尚脾气特别急躁,不但经常和师兄吵架,还经常与香客争吵。

  争吵一般是这样产生的,有人向他倾诉心头的烦恼,例如,为背着妻子交往了另一个女人感到内疚;对竞争对手使用阴暗手段感到后悔;花了父母很多钱却没有拿到好成绩觉得自己没用……这时候,小和尚就会大发雷霆,激烈地指责这些香客。过后,大一点的和尚去和香客谈话,年老的和尚就会说小和尚:“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良心,还肯向善,所以才会出现在这里,你这么急躁,哪里有出家人的智慧?真不像话!”

  小和尚认为犯错的人就该被激烈指责,他看不到那些人眼中的愧疚,体会不到那些人需要的是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明白那些人最需要的是有人给他们指一个方向。所以老和尚才会说小和尚根本没有智慧。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人心才能换人心,设身处地体谅对方,全面地了解别人,也许你觉得那些你不会做的事,其实也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有难处,都有弱点,他们犯错误的地方,也许恰好是你做得出色的地方,但你无须为此沾沾自喜,因为在别的方面你未必有他们优秀。所以,面对他人的错误,也要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

  生活应该是对他人的担待,而不是揪着他人的错不放。例如有些时候你认为他人得罪你,有没有想过别人也许是无心的?就拿说话来说,有人说了一句“不喜欢胖人穿紧身衣”,可能只是看到什么有感而发,如果硬要揽到自己身上,一来你未必有那么胖;二来你一生气,对对方的态度自然不好,对方莫名其妙地被你冷落或回击,对你的印象从此也不会好。因一句无心的话与人结梁子,这是人际关系的大忌。

  有一词叫“海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真正的襟怀。海涵就是以平和博大的心态看待世间的一切,你接受的越多,智慧也就越多。对待他人的时候,要摒弃求全责备的呵责,矫揉造作的要求,假惺惺的热情和问候,这都会让你显得肤浅,看一看大海如何对待江流吧,不论大小,它都会一视同仁予以接纳:对于他人,是一种尊重,对于自己,是一种成就。

  6.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万物皆在心胸之中。

  一户人家的媳妇每日早起晚睡,忙于织布,她织出的布又细又密,图案又美,附近的人都称赞不已。不论是丈夫、小姑还是公婆,都对她赞不绝口,可是,她却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织布图案虽美,但速度太慢,不及邻居家的很多女人。

  婆婆见媳妇每日为此发愁,就对媳妇说:“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短处,就如桃花和梅花,各有各的姣美,如何作比?你固然觉得自己织布不够快,他人也觉得自己织布不如你的美,还是应该自己看开一点,不要为难自己,才是舒心之本。”

  媳妇听了,心中顿时开解不少。

  故事中的媳妇能把布织得又细又美,这是她的优点。而且一匹布想要织得美,肯定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可她不满足,偏偏还要追求速度。虽说做人应当“严于律己”,但一味高标准严要求,把神经绷得紧紧的,就失了“要求”的本意,成了强求,甚至苛求。诚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进步,比过去做得更好,但人的能力有限,或者拘于时运,事与愿违的情形比比皆是,若一一强求过去,恐怕人生的不如意只会成倍增多,而这不如意还是我们自己找来的,可谓自寻烦恼。

  我们常常为了人情、为了照顾他人、为了礼貌等等原因,宽容他人的过失,容忍他人的不完美,对于自己,有时候却“狠了点”。每个人都想自己全面发展,无所不能,又有几个人样样都好?改掉缺点是没错,增长本领也没错,但每个人都有不适合的事,非要做好,不也浪费了做适合的事的时间?

  佛家讲究包容,万物皆在心胸之中,原宥其过,尊重其性,其中怎么能少了自己?与其勉强自己做那些不擅长的事,为什么不集中精力,把擅长的事做到最好?世人总是想着面面俱到,殊不知有重点才是成功的关键。如果对自己太苛刻,总拿自己的短处对比其他人的长处,只会丧失自信,再多的成就摆在眼前,也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新学期有一堂选修课叫《科技与人的发展》,很多人听说过这个课的名字,虽然看上去挺普通,但教课的老师学识渊博,谈吐风趣,备课认真,是每一年的学生都会抢着选的课程。

  第一堂课,学生们坐在阶梯教室里等待老师。老师出现了,是一个只有一只胳膊的中年男人,他似乎习惯了学生们惊讶的目光,自顾自地摆弄着幻灯片设备,一面对学生们说:“少了一只胳膊,效率只有一半,你们可要多等等才行,不过没关系,我的舌头很灵巧,可以和你们说话。”学生们哄堂大笑,大家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幽默的老师。

  对待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很多人讳莫如深,很怕别人知道,更怕被人嘲笑。故事中的老师显然不是这类人,对待自己肢体上的残疾,他看得开,也不在意,即使少一只胳膊又怎么样?不过是效率低了点,但他仍旧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缺陷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能力,他的形象,他给人的好感。甚至,他的豁达与乐观,让学生更想要亲近他。

  我们不但要对别人宽容,也要对自己包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地对待自己?首先要懂得全面分析自己。凡事不要太强求,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万能的超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有些缺点需要改正,有些缺点无法改正,甚至可以说,它是你的一种特点。总是对自己求全责备,很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变得自卑。

  每个人都想别人看到自己完美的一面,留下最好的印象,但有的时候人们偏偏看到了不完美,而且,还有些挑剔的人专门找别人的缺点,你能有什么办法?其实,自己说出来,比别人说出来更好,自嘲的人往往让人觉得很可爱。人的心需要保持一种平衡,既不要太自负,也不可太自卑,对自己的优点,心里有数;对自己那些无伤大雅的缺点,能做到一笑置之,这就是一种襟怀。

  保持心理平衡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自嘲。缺点和不完美有什么大不了,不如当笑话说出来让大家也笑一笑,一件事人们开过玩笑以后,就再也不会嘲笑。例如一个胖子如果总是遮遮掩掩,在人们心中,他不过是个自卑的胖子,但是他如果随便说几句自己“人宽心也宽”,那大家会把“宽”当做他的优点记下来,留下大度的印象,至于胖不胖,那已经是细枝末节问题。把自己的不完美转化为一种特点,甚至一种优势,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7.不要对生活要求太多

  对待生活,人也要有自己的襟怀和气量。

  一个女人进入佛寺就开始大哭,禅师正在打坐,待她哭完,才温言问她:“施主,你有什么苦恼?”女人说:“生活对我太不公平了!我和丈夫白手起家,开了一个小卖铺,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大商店,还有很多家精品店。可是他竟然有了外遇。我的儿子以前很孝顺,自从上了高中,越来越不肯听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