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在囧途,心在乐途:无法改变窘境时改变心境全文阅读 > 第7章 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3)

第7章 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3)


  禅师耐心地听着女人的抱怨,等她平静下来才问:“施主,你看着寺庙每日来来往往的人成百上千,他们都怀有心愿,但佛祖能一一帮他们实现吗?”

  “恐怕不能。”女人说。

  “所以,生活也是如此,它不能对每一个人都好,但也不会对每一个不好,你接纳了它,自然可以看到它的好处,你对它失望,自然处处失望。”

  对待生活,人也要有自己的襟怀和气量。这种襟怀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理智的接纳。就如故事中的女人,生活对她并不公正,但她再抱怨也不能改变事实,不如静下心来承认现实,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走。如果决定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丈夫和儿子,也许他们会痛改前非;如果决定离婚,也许也会有另一番精彩的生活。生活给予你的不只是不如意,还有惊喜和未知,你不接纳它,就永远没机会领会。

  人们习惯要求生活,希望它慷慨仁慈,给自己更多的机遇与好处,但生活本身不可测,有时候甚至变生不测,让你措手不及。对待生活,人们有三种基本态度:第一种,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早已麻木,毫无知觉,既不悲也不喜,每天庸庸碌碌;第二种,厌恶生活中的不平,抱怨或者远远的逃避,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应对;第三种,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让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接受生活,改善生活。显然,第三种状态是最佳的,可惜绝大多数人被生活磨成了庸碌者或愤世嫉俗者。

  总觉得生活待自己不公,是因为心胸不够敞亮,总是记得那些不如意,从来不看看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有一点不满意就要哭天抢地。这样的人,如何获得生活的青睐?就像你对一个人很好,他偏偏看不到,却总是挑你的毛病,你还会待他像以前那样吗?如果你要把生活“人格化”,就以正常客观的心态对待它,否则你只会失望。

  一个女孩总是抱怨自己找不到真正的好朋友,她常常说:“真希望有个仙人,赐给我一个真心实意的朋友。那该有多好。”她的祈祷感动了神仙,神仙下凡问她:“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我可以帮你寻找。”

  “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我,欣赏我,愿意照顾我。”女孩说。

  “这不难,你身边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人。”神仙说。

  “他最好非常优秀,事事都能为我出主意,能够很好地帮助我。”女孩说。

  “这也不难,你以后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神仙说。

  “在我需要的时候,他总是能出现在我身边,为我分担。”女孩继续说。

  “这个有难度,不过应该也能找到。”

  “不能重色轻友,要把爱情和友情一碗水端平。”

  “这好像有点过分……”

  “不论我犯了什么错误,他都能有宽容的心态……”女孩还要继续说下去,神仙翻了个白眼说:“不用说了,你想找的人地球上没有。而且,你能不能告诉我,如果你有这样一位朋友,你能为他做什么?做得到你说的这些事吗?”

  对他人,也不要要求太多。人们习惯以苛刻的标准要求那些和自己有关的人,对陌生人却愿意宽容,在利益有冲突的前提下,人们的竞争越来越激化,对敌人的要求就更为简单。这就像看到一个多年行善的好人犯了错误,忍不住呵责;看到一个作恶多年的坏人偶尔做了一件坏事,就念念不忘。这种“差别待遇”导致了世界观的扭曲,偏偏多数人都有这么一种心理:好的东西看不到,专门盯着错的。这对身边关心你爱护你的人,公平吗?

  更有人整天活在算计之中,心胸狭窄拉低了他们的智商水平,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在乎那些不和自己心意的人和事,恨不得它们统统消失。可是,你不是神仙,没有人有意义对你百依百顺,算计来算计去,生活也许会在你的手上稍稍更改,但大的方向依然不是你能把握,令你烦恼的事依然层出不穷。你想要更加平和顺心地过下去,却发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落得一身不是,远不如那些豁达的人来得爽快。

  要学会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消化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才能把那些负面因素抹掉,端详生活的本来面目。你会发现不如意的背后,也有机遇的端倪显现出来。人们常说“否极泰来”,生活就是这样起起伏伏,让你欢喜让你忧。它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常常闹出麻烦让你气得跳脚,但如果细细寻找,你会发现其中有足够多的美好与爱,值得你感激享受。

  8.生活,要懂得留白

  一个小和尚总是觉得人生无聊,他做什么事都精益求精,对人坦诚认真,但却经常得罪别人,很多人都说:“做人别那么认真。”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师父对他说:“你去拿一杯清水来。”

  小和尚拿了一杯清水,师父吩咐他加一勺糖,尝一尝,然后问:“甜吗?”

  “甜!”小和尚说。

  “那你再加一勺,再尝一口,还甜吗?”

  “甜,有点腻。”小和尚说。

  “再加一勺,再尝。”

  “不甜了,有点苦。”

  “你看,如果不能恰到好处,甜水也会变成苦水。做人做事也是这样,没有足够的余地,就会失去最好的味道,现在你明白了吗?”

  一杯水的味道,可以由人自由决定,但是,很多人握着主动权,却没能把握好这个机会,反而因为自己的执念,让本来能够圆满达成的事变为画蛇添足,这都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为自己的心灵留一点空间。人的心灵容量有限,填的太满,就再也塞不进别的东西,勉强塞进去,不是看上去庞杂,就是走进去拥挤,自己有的时候想想,也觉得烦闷不已。

  我们都看过国画,中国国画与西方油画不同,西方油画每一寸画布都被浓重的油彩涂满,以色彩吸引人的眼睛;国画却常常是一张白纸上,山水花鸟点墨其中,其余都是留白。这种留白,给予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以国画大师齐白石最擅长的虾为例,齐白石画虾活灵活现,旁边不必画出水波气泡,人们自然能根据虾的形态,想象一番碧波荡漾的精致,或清水小石潭的悠闲。留下的空间越多,画的延伸性就越足。

  生活中,我们做事也要注意这种“留白”。为什么那些有智慧的人总是让人感到“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们不把事情做满,说话也会留上三分,做到,皆大欢喜;做不到,也不会让人太过失望埋怨。就如想要做一个计划,留下的机动时间越充裕,事情就会进展得越顺利,如果满满当当地排满每一分钟,一旦有变数,就会耽误一大串后继行动,导致最后失败。

  一天,一位农民接到了哥哥的书信,说某月某日自己会去弟弟家里做客。农民看了大喜,在哥哥到来的前一天,他一大早醒来,给儿子一张物品清单,让儿子去山外面的集市准备买新鲜食材,儿子知道伯伯要来,也很开心,赶着驴子出了家门,说一个时辰肯定回来。

  一个时辰之后,儿子没回来;两个时辰后,儿子还是没回来。农民左等右等不禁开始担心:难道儿子出了什么意外?他和妻子不放心地找了出去,在附近的一座独木桥上,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只见儿子牵着驴,驴背上驮满货物。他对面站着一个小孩,也牵着驴,两个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肯让谁一步,就这么僵持着,不知待了多久。

  “糊涂虫!”农民骂道:“你让他一步,不过耽误一分钟,就因为你不肯退让,已经耽误了一个时辰,你还准备误多久?”话刚说完,两个小孩同时退了一步,都觉得很惭愧。

  妥协是人际关系中最好的润滑剂。当两个人为一个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如果有一方愿意说:“我觉得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和我的想法不同。”剑拔弩张的气氛立时就能缓和。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其实只是观点不同,没有谁对谁错,但有些人偏偏喜欢步步紧逼,在他们看来,退步就是认输,自己并没有错,为什么要退?与其说他们过分在乎自己的观点,不如说他们过分在乎自己的面子。

  还有一种人在做事时有点小心眼,总给自己留一手,而且为这种事沾沾自喜。其实你给别人留一手,别人自然也要跟你留一手,甚至留几手,双方如果不能坦诚,就会顾虑重重,合作空间就越来越小。有的人也想坦诚,但坦诚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了解,还可能是争执,这时候,不妨再大度一点,学会如何对他人妥协。

  妥协意味着双赢。人与人之间为何争执不休?在于他们要争取各自的利益。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百分百得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中保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向对手让上几步,让大家都能得些利益,事情才能继续做。事实上,让利的结果并不是亏损,有的时候会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让自己发展得更快,对手亦然,这就是双赢。

  天海之间,为什么给人以辽阔无尽之感,就是因为那中间空间太大,这就是大自然的襟怀。人和人的相处也是如此,你心胸大,不计较旁人的失理,不去没事和别人生气,在利益问题上,肯退个一步半步,别人自然也会投桃报李,你们之间的空间也会不断增大。想要海阔天空,空想没有用,先要打开自己的心去接纳,不然在狭小的空间里很难有大发展。

  9.放低姿态,放平心态

  能够放下姿态,也是个人襟怀的体现。

  寺院里有个和尚桀骜不驯,因为自己从小便有慧根,又有师父宠爱,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尤其爱争强好胜。每个月,寺院会组织僧人一起研讨佛经,他总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吹毛求疵。如此几次之后,寺里的方丈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方丈命和尚每天都要去山后的一座小寺,给住在那里的一位禅师送吃食。禅师住的地方房屋低矮,门更是又低又挤,第一天去的时候,和尚被门壁狠狠地磕了一下脑袋,一连几次,习惯昂着头的和尚不是撞了门,就是撞了手,他向方丈抱怨,说想要换个差事。

  “什么?”方丈不悦,“无知的东西,你可知那里住的是谁?那是寺里最有学识的前辈,我让你每天送吃食给他,是给你一个向他讨教的机会,你竟然如此不知珍惜!”

  看方丈发怒,和尚连忙说:“为什么这样的前辈会住在那么低矮的屋子里?”

  “是啊,智慧最高的人都知道矮屋子即可住人,那些眼高于顶的人,即使头撞了门框,也依然不知眉眼高低,真让人无奈啊!”方丈不客气地说。

  在别人面前,人们希望尽量抬高自己的身份,让别人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有些人没什么能力,摆了姿态滥竽充数,能骗一个是一个,这样的人过不了多久肯定露馅。更多的人是肚子里有几点墨水,身上有些技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才开始摆姿态。就像故事里的和尚,眼高于顶,却有眼不识泰山,难怪一次次碰壁。

  人们为什么不肯放低自己的姿态?究其原因,是不够自信的缘故。他们端着架子不肯弯腰,就是为了别人始终看着他们。而真正有实力的人反倒不在乎这些,他们起立或者弯腰,都是一种姿态,起立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他的耀眼之处;弯腰的时候,人们赞他们谦虚;有时候他们还会跌上一跤,尽管有人嘲笑,但更多人认为这是真实,而且当他们毫不在乎地站起来,人们更明白为什么他们是成功者。

  能够放下姿态,也是个人襟怀的体现。就算别人真的不如你,你又何必一定要摆出比他高一等的样子?就算你没有那个意思,别人也认为你是在显摆,这无异于在替自己拉仇恨。何况别人真的比你差吗?就算他在某些方面远不如你,总有一方面比你强,就为了这点高明,你也该尊敬别人,不要以为自己十全十美,更不能看不起他人。

  一次市级羽毛球比赛结束了,获得冠军的那位运动员正在接受记者们的采访,人们问他获胜的心得,他说:“我认为这次胜利并不完美,因为我一直以来的对手郑先生因病没有参赛,大家都知道他的实力,如果他参赛,也许站在这里的人就会换上一个。”

  在场的记者和观众热情地为冠军鼓掌,冠军的话,非但没有降低他的光彩,反而让人们看到了他更加高尚的一面,这样的人,才有真正的胜利者风度。

  什么是风度?胜利的时候不是扬扬得意,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对手的努力与优点,给失败者以掌声,而不是嘲笑对方一败涂地,这才叫完整的胜利。那些看不起对手,看不起别人的胜利者,胜的是场次,输的是人格。想要拥有真正的成功,一定要有成功者的襟怀:成功者,最重要的不是赢得起,而是输得起。

  唐代有个诗人叫孟郊,考了很多年科举,终于高中,得意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看到这首诗,皱着眉说:“长安的花一日看尽,以后还看什么?”果然,这个孟郊一生都是个小官。他以为中举就有了张扬的资本,却不知世界很大,中举只是第一步,没有眼光的人,也只能走那么几步,再也不能前进。

  人们总希望自己有“身份”,因为身份决定身价,这种愿望多数时候是可爱的,如果与虚荣心结合,就会让人面目可憎。习惯高高在上的人,再也走不下来,他们的路越来越险,甚至只有一条,还是死路。比起那些飘浮在天空的张扬者,有智慧的人宁愿自己低一点,再低一点,最后低成滋生万物的大地,如此一来,未来才能有更多的可能,让自己随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