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明史全文阅读 > 第21章 “孝慈”马皇后

第21章 “孝慈”马皇后


  洪武十五年八月,一代贤后马氏病逝。不但太祖仰天痛哭,发誓不再立后,就是宫廷内外都默思哀悼。太祖起兵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打仗,马皇后一直跟随太祖左右,常常劝诫太祖不要大开杀戒。马氏被册立为皇后以后,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身上的衣服都洗得褪色了,还不肯换新的。后宫的嫔妃都非常敬重她,将她比作东汉时的明德马皇后。

  皇后生了五个儿子。周王朱橚年纪最小,放荡不羁。封藩的时候被封到开封,马皇后派江贵妃和他一起去,还赠给江贵妃一件自己常穿的衣服,一根棍子,对她说:“大王如果有什么过错,你就穿上我的衣服,拿着棍子打他。如果他还是倔强的话,马上报告给我,我决不轻饶!”周王朱橚听了这话,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马皇后驾崩之后,朱橚又开始放纵。太祖一气之下将他贬到云南,后来因为怀念马皇后的恩德,又把他调了回来。

  每次有灾荒,马皇后就带着后宫的人吃素食,太祖对她说已经发过救济的粮食了,不必担忧。马皇后就说接济不如预备。马皇后平时常常会问百姓是不是安居乐业,并说:“皇帝是天下之父,皇后为天下之母,自己的孩子不能安居,父母怎么能安心呢?”

  马皇后虽然尊贵,但每天仍然亲自伺候皇上进餐。皇上早晚的御膳,她都格外关注。妃嫔们劝她注意自己的身体,马皇后就对妃嫔们说:“从古到今,做妻子的照顾丈夫的饮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况且皇上脾气暴躁,若是偶有失误,谁敢担当?”有一次,呈上的汤稍微有些凉,太祖举起饭碗就扔向马皇后。马皇后急忙躲闪,耳畔仍被擦着,受了微伤,更被泼了一身污渍。马皇后神态自若,从容地换了衣服,重新呈上热汤。妃嫔们这才深信马皇后的话,并折服于马皇后的德行。宫里如果有人被临幸怀了孕,马皇后就会倍加体恤。妃嫔们如果惹皇上不高兴了,马皇后还会设法调解。

  曾经有谣言说郭景祥的儿子不孝,打了郭景祥。太祖想将他正法,皇后上奏说:“臣妾听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独子容易娇惯,不过也未必尽如人言。如果查明属实,再行刑也不迟。不然杀错了人,可就断了人家的香火了。”后来,太祖得知是诬陷,说道:“若不是听了皇后的话查明再作判决,郭家的香火就断了。”

  李文忠驻守严州的时候,杨宪上疏诬陷他。马皇后说杨宪的话不能轻易相信,李文忠这才得以免罪。李希贤教皇子时,曾用笔杆击伤皇子的额头。太祖大怒,马皇后在一旁劝解道:“这就像是让人家给裁衣服,只能由人家裁剪,而不应该为了儿子责备老师。”太祖这才罢休。

  马皇后病重的时候,群臣都请太祖祈祷祭祀、广求良医。马皇后却对太祖说:“生死由命,祈祷祭祀也没什么用,即使有良医,也不能起死回生。如果吃了药没什么效果,皇上定然会怪罪医生,这样反而增加了臣妾的罪过。”太祖叹息不已。后来问马皇后有没有什么遗言,马皇后呜咽着说:“臣妾与陛下从布衣起家,仰仗陛下的洪福,臣妾才成为国母,这些已经足够了,还有什么话啊?不过臣妾死后,愿陛下能亲贤纳谏,像刚开始一样谨慎治国。”说完便逝世了,享年五十一岁。宫里的人全部失声痛哭,就是朝廷百官也一律默哀。宫中的人曾写了一首追忆歌: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马皇后于九月葬在孝陵,尊谥号为孝慈皇后,太祖终生不再立后。

  太子朱标是马皇后的长子。太祖与陈友谅交战的时候,马皇后背着朱标一路随军前行。朱标被立为储君后,皇后画了一幅《负子图》交给他。后来李善长等人被赐死,太子进谏说:“父皇滥加诛杀,恐怕会伤了和气。”太祖默不作声。第二天,太祖将一根荆棘丢在地上,命太子拾起来,握在手中。太子面有难色,太祖笑着说:“朕如今杀戮群臣,正是为你除刺,你难道不明白朕的苦心?”太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话还没说完,太祖忽然脸色大变,举起几案就朝太子丢去。太子急忙起身躲开,怀里的图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太祖拾起来一看,顿时号啕大哭,这才没有追究太子的责任。

  后来鲁王朱檀因为喜好吞服金石,毒发身亡。潭王朱梓有心谋变,弄得夫妇俱焚。太子目睹这一切,惶惶不可终日。潭王朱梓的母妃阇氏本来是陈友谅的妃子,当年太祖逼迫侍寝的时候,已经身怀六甲。朱梓长大后,被封到长沙做藩王。临行前,阇氏将他的身世告诉了他,并说之前委身于太祖,都是为了这一支血脉。朱梓哭着离开。到了长沙,朱梓终日闷闷不乐,整天与同僚吟诗作对,聊作消遣。后来,因为岳父被判为胡惟庸的党羽遭到诛杀,朱梓准备谋反。太祖派人将他召回,朱梓因为担心阴谋泄露,愤愤说道:“宁见阎王,不见贼王。”说完,纵火焚宫,与妻子一同跳入火海。母亲阇氏忧悔成疾,没过几天也逝世了。

  至于李善长一案,也是受了胡惟庸牵连。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结成儿女亲家。胡惟庸获罪后,李存义本来应该连坐,太祖顾念他的功勋,免他死罪,将他贬到崇明。但李善长却没有入宫拜谢,由此招来太祖的不满。后来,李善长向信国公汤和借三百名卫兵帮他盖房子。汤和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告诉了太祖。那时,京中百姓被株连的有很多,其中有个叫丁斌的,是李善长的亲戚。李善长替他求情,惹得太祖大怒,竟命人将丁斌捉来盘问。丁斌本来给胡惟庸家做事,一经审讯,就将李存义当日如何与胡惟庸勾结的事情,和盘托出。刑官捉来李存义父子严审。李存义父子煎熬不住,索性把事情的缘由全推到李善长身上。一班朝臣阿谀奉承,轮流上疏参劾李善长,都说他大逆不道。可怜李善长七十七岁高龄,却被逼得悬梁自尽,所有家眷共七十多人,全部被杀。随后,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江南侯陆聚、宜春侯黄彬、豫章侯胡美、荥阳侯郑遇春等人一并坐罪诛杀。太祖又列出诸臣的罪状,写了奸党录,宣告天下。

  太子朱标向来仁厚,看到这一切,心中忧虑万分。后来,太祖想要迁都,秦王朱樉担心会失去封地,颇有怨言。太祖又将他召回,软禁起来,命太子调查秦王的过失。太子回朝后,一再说秦王无罪。太祖不肯相信。太子忧愤成疾,于洪武二十五年夏归天。太祖赐谥号为懿文太子。

  太祖当时有二十四个儿子。在这二十四个儿子中,燕王朱棣最为刚毅迅猛。太祖常说朱棣酷似自己,所以特别钟爱。太子死后,本想立朱棣为储君。只因太子那时候已生有五子,长子早年夭折,次子朱允炆已经长大成人,太祖便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一年之后,颍国公傅友德奏请太祖赐给他一千亩怀远的田地,太祖非但不准,反而将他赐死。定远侯王弼在家里叹息道:“皇上春秋已高,喜怒无常,我恐怕也要遭殃了。”为了这一句话,竟被奉诏赐死。宋国公冯胜被人诬陷,说他在稻场下私藏兵器,意图谋变。太祖将他召入,赐酒赐宴。谁知回到家中,就七窍流血而死。

  总计开国的功臣,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个人保住了名声,死后被封王封爵。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四人都死在胡惟庸、蓝玉党狱以前,沐英镇守云南,远离天子,得以善终。汤和晚年得以善终,只因他绝顶聪明,见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还乡,绝口不谈国事。享年七十,寿终正寝。

  太祖诛杀功臣之后,所有守边的事情,都交给皇子们专任。燕王朱棣最为英武,洪武二十三年,他率兵出古北口,收降了元太尉乃儿不花。二十九年,又出兵到彻彻儿山,斩杀元将孛林铁木儿等数十人。太祖闻报后大喜,曾说要肃清沙漠,必须依靠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命燕王朱棣统率诸王。

  燕王的权力越来越大,兵马越来越强,再加上燕京是元朝的遗都,更加野心勃勃。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驾崩,享年七十一岁,遗诏命太孙朱允炆继位,并说诸王镇守四方,不必来京。朱允炆依照遗诏,登上皇位,将太祖的梓宫葬于孝陵,追谥为高皇帝,庙号太祖,改第二年为建文元年。朱允炆后来遭遇国难,连庙号、谥号都没有,明代只沿称他为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