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全文阅读 > 第16章 静观已过,不妄论他人是非——王阳明讲自省心(2)

第16章 静观已过,不妄论他人是非——王阳明讲自省心(2)


  王阳明认为,世间的是与非相差仅在“毫厘耳”。既然对错仅在毫厘之间,那何不少谈论一些他人的是非,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好好反省呢?

  宁静的心灵需要自省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人们应该学会自我反省。如果总是责备别人,老是看到他人的不对,便见不到自己的缺点。如果能时常反观自己,就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哪里还有时间去责备他人呢”?

  不是人人都能从一开始就清楚地认识到自省带来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当我们的心灵经过自省的洗礼,心里的杂念和纷扰就会如流水般流走。

  一位颇有学识的老人,在每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都会与自己的年幼的孙子坐在一起读书。

  一日,孙子问道:“爷爷,我每日像您一样地读书,虽然读了不少,但理解的却甚少。有时只能死记硬背,背下来也不知那些话的意义。您说,这样读书,会有收获吗?”

  老人听后,笑了笑说:‘孩子,你先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帮爷爷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听后,照做了,可当他打水回来,发现先前打的水都已经漏完了。孩子无辜地望着爷爷,不知所措。爷爷又笑了笑说:“再去打一篮吧,这次记得跑快一点儿!”孩子听了话,又拿着竹篮去打水。

  这次,孩子尽管加快了速度,也还是没能打到水。他有点泄气地对爷爷说:“爷爷,用竹篮是打不到水的,你没听说过‘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道理吗?我去换个水桶给您打水吧!”爷爷说,“孩子,你最后再试一次,这次你尽全力往回跑,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

  孩子又一次照着爷爷的话做了,但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光了。孩子有点生气地说:“爷爷,你看,篮子里的水还是没有了,您这样根本就没用!”

  爷爷又笑了笑回答道:“你真的认为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孩子,你再仔细看看那篮子。”孩子盯着竹篮又仔细打量起来,突然,他眼睛一亮,说道:“爷爷,这篮子比之前要干净很多了,上面的煤灰也没有了!”

  “你终于找到奥妙之处了。用竹篮打水就好比你与我一块儿读书,尽管你读书的时候什么也没记住,但是书依然能洗涤你的内心,影响你的思想。”

  自省的作用亦如读一本很难理解的好书,即使我们不能理解书中的一字一句,但它依然能在无形中影响你,教导你。因为一本好书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让它纯净清澈。

  自省是洗涤心灵的一股清泉,是照亮心灵的一缕光芒,是为灵魂指路的灯塔,自省让我们抛弃浅薄、摒弃浮躁、丢掉自满……让人生从此充满光彩。

  人们常常被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越是在沾沾自喜的时候,越要找个安静的恶空间好好地自我反省。太过陶醉于自己的成绩只会文过饰非,干扰自己的内心,掩盖自以为是的过失。

  很多时候,只有身边的人提出了自己的短处,才会被自己知晓。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且花时间自我分析、独自反省自己的问题。因为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短处,并及时弥补,才能让自己成长。

  忠言逆耳,但利于行。当他人严厉地指出你的不对和缺点时,那些不易被自己察觉的短处就会被心灵之光照亮。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抱怨他人的苛刻,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伟大的榜样。

  李世民有一个十分敢于直言的宰相,名叫魏徵,他像一面镜子一般毫不掩盖地照出唐太宗的缺点。正是因为魏徵的勇敢进谏,使得李世民完善治国之道,让国家空前繁荣。这个辉煌国家的成就,不仅得益于魏徵的敢于直言,更应该归功于李世民的宽容大度。正是因为他强大的包容和及时的自我反省,让魏徵的建议,哪怕是十分刺耳的意见都得以实现,才让国家发展起来。得到成长的不仅是一个国家,还有李世民自己,他一次次地听取建议,自我反省,最终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受到万民爱戴。

  自省并不是一个简单安逸的过程,就像我们用自己的手切掉身上的毒瘤一般痛苦。虽然如此痛苦,但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知道和认识自己的短处并不难,难的是敢于面对和纠正。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一个人只要光明磊落行事,心胸开阔做人,也就不怕自省带来的痛苦。王阳明的致良知之说“明心见性”也是这个道理。一切都存在于心中,只要有心自我反省,就是致良知。

  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君子犯的错误,就想日食和月食。日食之后的太阳愈加灿烂,月食之后的月亮更加皎洁,而君子在改正错误后也会更加受人敬仰。

  反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传习录》

  反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自我反省之后必定会有悔悟之感,这时的悔悟是治病的良药,应及时吃下这副良药才能痊愈,若是紧握在手里不吃下去,病依然无法治疗。这是王阳明对自我反省的看法,他认为,人们只有通过自我反省、不断悔悟、吃下良药这三个步骤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这里我们要讲一个智慧老人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座美丽的山里住着一对儿师徒。师父是现年已八十岁的老头,他有一个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模仿徒弟。徒弟做什么,他也做什么。徒弟读书,他也读书;徒弟砍柴烧火,他也砍柴烧火;徒弟跑到别处去玩,他也跟在徒弟左右一起去玩……

  时间长了,徒弟很困惑地问:“师父,你为何每日都要模仿我呢?您已高龄,应该做您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呀!”

  师父呵呵地笑了,说道:“虽说我现在已经八十岁了,但我模仿你做的一切事情,便又能体验年轻的生活,这不是很好吗?再说了,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一定也做过很多荒谬和错误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没有对错的标准,但现在不一样了,经过我多年的自省,早已明白事物的对错。那么,我在模仿你的时候便不会经历你的错误,还能时刻提醒你,这也算是为师之道了吧!”

  “徒儿啊,我还想告诉你的是,常常回顾过去,并从过去的失败和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做到每日自省和改正错误,你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和错路。”

  故事中师父的行为看似可笑荒诞,实则充满哲理。正如《菜根谭》里所说的:为人修身,应该时时自省。这位师父用实际行动教导徒弟做人做事应时刻做到自我反省。如果我们不知反省,任何事都依靠感觉行事,那么就会像摘香蕉的猴子,摘一个丢一个,最终手里还是只有一根香蕉而已。

  自我反省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它让我们在以前的水平上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让我们的人生达到另一个高度。

  自省应不拘于细节

  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此正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之蔽也。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如果一个人无暇保存自己的良知,而是把时间花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这就是把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设置成自己做学问的挡路牌了。其实,王阳明想要告诫我们的是,我们在自我反省时,一定不要拘泥于事物的细节,应该看到全局,着重下手。

  “细微之处见端倪。”这是很多人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一个人在做事时,细节处理的是否完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处世原则,很容易被旁人认识和了解。追求细节等于追求完美,对一个人的前途的确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过分追求细节而不顾大局,则会阻碍我们的成功。我们所知道的古时候的圣人,在行事时都是观全局而轻细节的,因为他们很清楚,执迷于细节不仅会浪费纵观全局的时间,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苦恼。

  非洲草原上的野马,就是因为过于注重细节而招致生命的终结:

  野马都十分厌恶和惧怕草原上的吸血蝙蝠。吸血蝙蝠身小体轻,专门靠吸取其它动物的血液为生,而野马的血就是它们最佳的食物。在猎食时,吸血蝙蝠常常依附在野马的腿上,锋利的牙齿瞬间咬入马腿,并立即吸食其血液。这时,无论野马如何狂奔乱跳,都没法让蝙蝠离开。当蝙蝠吃饱喝足后,野马便会应声倒下。

  想必大家会很疑惑,一只小小的蝙蝠怎么能让一头强壮的野马丧生?动物专家们曾对这一现象做过实验。他们通过观察野马死亡的整个过程,发现吸血蝙蝠对野马的生命造成的危害是微不足道的,野马的真正死亡原因是其暴躁的性格造成的。

  因为,当蝙蝠吸食血液的时候,有些许疼痛感,野马错以为蝙蝠会吸干它的血而变得十分暴躁不安。它们的狂奔乱跳其实是想立马摆脱蝙蝠,然而,正是因为野马的胡乱跳跃,造成了其血液的大量流失,最终导致死亡。假如野马能很理性地面对或者根本不注意这点疼痛,它们便不会感到不安而狂奔乱跳,也就不会丧命了。所以,当我们人类遭遇不好的事时,也应该理性面对,不为小事抓狂。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弟论兵事,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不宜从小处剖析微茫。”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应该适当地忽略一些小事,让更多的精力去处理更关键的问题。成大事的人,做事时都有一个特性,即着眼大局。反之,那些成不了大器的人往往很在意细节而不顾大局。曾国藩还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但只要整体的发展方向是好的就行。这些不执迷于细节问题的言论和看法是曾国藩经过了多年的自省后,方才知晓并理解的。

  但是,我们在行事时也不能完全不注重细节。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注重细节能让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但过于执迷细节而不精力顾全大局的话,只会因小失大,阻碍成功。就像王阳明所说“用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语,说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意思是说,做学问做到了十分精妙的地方,越是无法用言语表达,说理就越难。倘若一直执着于精妙之处,那么全体的功夫就容易被遮蔽住,这样的刨根问底反而会成为成功路上的阻碍。

  自省带来成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悟真录》

  王阳明十分赞同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意思是,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就要努力奋进,与其齐头并进;见到比自己差的人,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坏习惯。这样做才不至于待人苛刻,宽容待己。想要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严于律己,宽容待人,从自我反省中去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从而完善自己,为成功打好基础。

  我国初唐着名诗人陈子昂,幼年随父来到京城。父母的溺爱使陈子昂养成了游手好闲的坏毛病,整日都在四处游玩,甚至沉溺于赌博之中。无论父母怎样相劝和教导,陈子昂都改不了这些坏习惯。

  正在大家都为了他的前途而焦头烂额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日,陈子昂像平常一样在外玩耍,碰巧经过一家书塾,又碰巧听到先生说了这样一段话:“人生在世,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世人对他的看法。品德好的人,会受到大多数人的赞誉;品德败坏之人,会被他人诟骂。若是一个不学无术,整日放任自流且举止傲慢之人,也无法得到旁人的认可。想要成为世人尊敬的君子,就得先武装自己,让自己博学多才,且用所学之理来反省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这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我们常常会对那些成功之人羡慕不已,而他们为成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是我们不曾留意过的。我们应该知道,不经过自身努力就想变得博学多才,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幼稚得可笑。”

  正是因为无意地听见这段话,使得陈子昂如梦初醒,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那天,他默默地回到家中自我反省,想到自己浪费的大好时光,心里追悔不已。

  反思后的陈子昂为自己打造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整日与书本为伴,刻苦学习,修炼平行,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陈子昂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反思是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思考,才能清理内心的污垢,抛弃身上不好的习性,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致实现完善自我,获得成功。

  自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面找原因。一个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从多方面人手寻找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省,才能起到纠错的作用。所以,我们只有做到了不断地自我反省,才能完善我们的不足,使我们不断提高;通过自省,我们还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并将优势发扬光大。这两者的相辅相成,便会将我们引领到成功之路,取得相应的成就。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将其充分利用在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上,将其做到完美。这样持之以恒,才能实现自己的成功。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人人都可以是圣人,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只要你敢于面对过错,只要你勇于自我反省并改正,成功,就将离你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