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李开复创业心经:中国人可以复制的创业课全文阅读 > 第20章 创业是个大课堂,学无止境多念生意经(3)

第20章 创业是个大课堂,学无止境多念生意经(3)


  李开复这样描述创新的难度:“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语音识别技术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如何将该技术转变成可以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而是像很多科研机构里的研究者一样,认为如果能发现新的方法或新的技术,并围绕这些方法和技术多发表一些论文,就一定会有许多公司重视它们并将它们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之中。虽然我所做的研究代表了当时语音识别领域的最高水平,我的论文也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但我在那时却没有看到自己的技术转变为实际的产品。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的论文学术性较强,一般的技术人员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作研究时,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技术会在哪些特定的领域得到应用,没有考虑这些技术在具体应用领域的适用性和优化方法。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那些脱离产业实践的,纯学术性的创新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也就是说,李开复着实过了一段“纸上谈兵”的创新生活。而等李开复到了苹果公司以后,公司对他的语音识别技术非常重视,而且专门安排了一个技术部门负责开发语音识别产品。当时,市场人员和产品开发人员都非常急迫地想把语音识别产品推向市场,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项技术从诞生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个必要的发展和稳定阶段。因为缺乏足够的研发积累,过早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也没有取得成功。

  后来,李开复在微软公司工作时发现,微软为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创建了不同的管理体系,研究人员在微软研究院从事面向未来的创新工作,开发人员在产品部门开发面向市场的软件产品。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向产品部门转移。这种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并行管理的做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研发脱节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激励研究与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但因为研究院和产品部门的目标不同,衡量业绩的方法不一致,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实际的研发和产品转换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摩擦、拖延等影响效率的事情。

  苹果和微软公司的研发管理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别,二者的效率也许不是最优的,但它们都是在各自公司的长期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来的,是最适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研发体系,他们的创新都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因此他们能够长盛不衰。

  而谷歌这个年轻的“后生”与苹果、微软两位老前辈比起来,有着一个更为先进的创新体系。它的创新更有效率,更贴近网络用户的需求。谷歌的高管们采取全新的思路:依靠大家的力量,在研发过程中鼓励集体参与,在产品发布后通过网络迅速收集和响应用户的反馈信息。这样就创建了一种开放、平等、自由、高效、研发一体、用户参与、快速响应的研发管理体系。

  在李开复眼里,Google的这种管理模式更加符合时代的精神,具有更大更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李开复鼓励所有的创业者,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去积极争取达到的最优模式。

  【创业经】

  创新是今天这个时代里最有激情也最有活力的字眼之一。单独地审视创新,人们也许会把与之相关的事物看成是脑力精英们在好奇心或功利心的驱使下所完成的超乎寻常的工作的总和,但如果把创新放在产业环境、经济布局、时代精神等更大、更广的语境中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创新其实是一种融汇了科学技术的阶梯状累进形式、社会经济的自我更新规律以及历史文化因素在新经济中的内在映射等更深层内涵的“立体”现象。所以,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你必须把创新融入到时代的大潮中去,系统地去实现它。

  8.创新要与实践相结合才会奏效

  创新就是在知识积累和生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由一个新颖的创意而产生的、对人们有用、同时又具备可行性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只有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奏效。——李开复

  李开复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创新,别以为思维活跃、创造欲旺盛这些特质只属于年轻人。尽管很多大龄创业者没接触过新技术和流行的管理营销技巧,但由传统商业智慧和自发创造力引领的企业,在速度和规模上并不逊色。也许他们没听过“商业定位”、“品牌”、“捆绑销售”、“个性化营销”这些时髦的词语,但他们却早已将其精髓应用于自己的商业实践之中。

  着名的GoogleNews其实是源自一位工程师的灵机一动:他希望看到最热门的新闻,但又不满意门户网站编辑的筛选结果,于是就亲自动手,实现了一个由软件自动编选、排序的“新闻中心”。这种创新加上实干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了Google公司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思考方式。

  在Google,创新文化已经深入到了员工身边的每一件事。有一次,公司的一个老板告诉自己手下的一个团队说,你们只要达到目标,我就送你们一个游泳池。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不可能,因为在高楼大厦中间没有足够的地方建游泳池。结果,那个团队真的达到了目标,这个老板第二天就把游泳池带来了——不过这是一个吹气的游泳池。后来,Google真的建了一个游泳池,而且很创新的,只有四米长。四米长怎么游泳呢?它有一个逆流喷水装置,让你永远在同一个地方游,跟跑步机的原理一样。这样的游泳池也需要一个救生员——不是怕游泳的人溺水,而是怕人撞到头。

  Google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时不时就会发明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来为工作增添些乐趣。有一次,拉里·佩奇自己动手,将装有自己开发的测试程序的笔记本电脑安装在可以遥控的玩具车上,然后蹲在地上,指挥着自己的测试车跑遍公司的各个角落,而其真正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测试公司内部的无线网络的性能。

  可见,所有的创新都不能是聋子的耳朵,创新一定要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行,这也就是说创新一定要具有可行性。任何创新都要考虑在现有条件下的实施问题,如果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仍然无法让某个创新成为现实,那么,再新颖、美妙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以面包机为例,如果我们用拍脑袋的方式为面包机制定需求,比如:我想要一台既能煮饭、又能炒菜、还能扫地、刷碗、做功课、写论文的机器……这样的创意能够在短期内变为现实吗?像这种在现有条件下完全不存在可行性的创意,只会白白浪费创新者的时间和精力。

  李开复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也遭遇了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撞车”的尴尬。当时,他的课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套非特定语者的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从新颖的角度讲,这个创新可以得99分。语音识别也相当有用,可以用在声控电器、听写打字、人机交流、自动翻译器等等“科幻级”的产品上,实用性也能得99分。但是,李开复作论文的时候是在实验室里做的研究,没想到,这样的创新拿到真实环境中就碰上了种种“可行性”的问题,例如噪音处理的问题、如何分离各种同时说话的语音的问题、麦克风太远的问题,还有不可避免的识别错误的问题等等。因为这些问题,这项创新的可行性只能达到59分,直至今日,这个创新的普及还有待更多研究者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结合上述的几个真实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能应用到实践中的创新只能是书本上的理论,只能是件摆设,只有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价值。所以创业者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在创业需要创新的时候,注意把创新同实践相结合去考虑和开发。

  【创业经】

  最好的创新,都是有着最新颖的创意,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最有用,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创新。相应地,好的创业者应该是一个既有新颖的创新想法,又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能够用实践将创意变成现实的人。

  可以说,创新引导实践,实践支持创新。实践和创新缺一不可,这就好比只懂得力学原理的人和只知道铺砖叠瓦的人都无法独立建起一座摩天大厦一样。同样的,在新的世纪里,也只有那些善于将创新和实践结合起来的创业者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9.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

  “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而“有用的创新”,我们一想到这个技术如果实现会有多酷,就激动不已。但是,我们并没有想到用户到底需要三维来做什么。可以说,我们犯了一个工程师最容易犯的错误,为了自己的技术而牺牲了用户真正的需要。——李开复

  创新是对学习的升华。企业要发展壮大、一种商品要在市场上久盛不衰,不断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在如今的竞争之下,一个公司唯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很难被模仿。而创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地创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员工是唯一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财富。

  但是,创新也要符合市场规律,如果不顾客观实际,一味盲目求新,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如某个生产儿童饮料的商家,把原来样式中规中矩的外包装瓶,改设计成可爱的葫芦娃模样,这别具一格的创新当然吸引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眼球,销售指数不断上升。这就提醒我们:一项技术或设计的创新成功,关键在于符合市场需求,否则,再好的创新也是白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