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金色的田园全文阅读 > 第23章 二二 尽显身手初登门 漫步河堤情意惬

第23章 二二 尽显身手初登门 漫步河堤情意惬


王忠信从国春兰家回家没有几天,国春兰就由杨秀芬和她的堂姐国春燕陪同,来到王忠信家,拜见了正在家里准备午宴,未来的婆母和妹妹王翠英。徐淑芳见了这位既漂亮又文静未来的儿媳妇,高兴得马上撂下手中的营生迎了上去,笑嘻嘻地瞅着国春兰,把两个俊俏的大眼睛,都笑成月牙儿了;张着像花儿一样的嘴唇,露出了闪闪发光珍珠般的牙齿;瞅着国春兰问这、问那;同时,端出了食品笸箩,给国春兰又是扒糖、又是扒花生。女儿王翠英见了如此漂亮和文静的未来嫂嫂,更是热情招待了,撂下正在洗的菜,拿起搌布首先进屋擦拭了坐椅,让国春兰和两位嫂嫂坐好,给两位嫂嫂和国春兰端茶端水,并且拉着国春兰的手,姐姐长、姐姐短的叫个不停。王翠英陪着国春兰说了一会话,就到正间忙活饭菜去了。国春兰见了,也离开坐椅,跟着出来帮着王翠英洗菜洗米,切墩揉面。徐淑芳见了,赶忙拉着国春兰,说什么不让国春兰伸手干活。王翠英一边干着活,一边说:“姐姐,就这点活,不用你干,快进屋里陪着俺娘和两位嫂嫂说说话去。”但是,国春兰是个闲不住,见了活就想干的人,所以,徐淑芳母女两个怎么劝说,也没有阻止国春兰的干活热情。没有办法,徐淑芳只有和她两个一起忙活了,并且干活之中,欣赏着这位勤劳能干的未来儿媳妇,只见她,将花布袄袖挽到胳膊肘,将两条齐胸油亮的大辫子,甩在身后;双手齐动,低着头,哈着腰;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切墩揉面,就像弹奏钢琴;洗菜洗米,犹如狂风摆柳;切出的肉片,片片均匀;洗出的米菜既干净又透亮。徐淑芳瞅着这位能干的未来儿媳妇,心里乐得简直是开了花,所以干起活来总是笑盈盈的,并且在心里不住地念叨:“真是个好孩子呢!要是亲事成了,那可是忠信的福气了!”

……

按约定,二月二十九日河沿镇庙会,王忠信将国春兰接了回来。国春兰进了门,就看到伯母和王翠英正在忙活午餐的东西,所以二话没说,进了屋就扎上了围裙,带上了套袖,就帮着忙活起来。摘菜、洗菜、切、剁、煎、炒,三个人忙活了一阵,就将饭菜做好了。吃饭之间,国春兰不免时常地夸奖一番伯母和翠英的厨艺,而徐淑芳和女儿更是不住地赞赏国春兰做的菜好吃。大家吃完饭,国春兰便和王翠英抢着收拾碗筷,擦洗桌椅板凳。一切收拾完了,稍一休息,王忠信就领着国春兰和王翠英一起逛了一下午庙会。逛庙会的时候,国春兰都是客随主便,看杂耍、看马戏、购衣、买物,都由王忠信和王翠英做主,国春兰都表现出了温柔、随和的性格。国春兰在庙会上时常会遇到街坊、邻居、同学和老熟人,开始的时候,见了这些人,国春兰非常不好意思,羞羞答答的总是躲在王忠信身后,脸红脖子粗的,也不敢和他们说话。王忠信和王翠英发现国春兰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姑娘,所以就对国春兰讲了许多有关现代男女青年在一起交谊的事例。逐渐的,国春兰得到了启发,在熟人面前,脸也不红了,也敢和王忠信肩并肩的行走了。

四月十八的天气,已经是初夏将终,即将进入炎热的盛夏。此时,人们早就脱下夹袄、夹裤,穿上衬衣单裤、丝袜凉鞋;外出或下地干活的人们,为了防止强烈的阳光照射,头上都戴上了大檐草编凉帽;各家各户,中午也开始了睡午觉,来躲避中午炽热的太阳。

此日一早,王忠信一家早早地起来吃完了早饭,徐淑芳就和女儿开始准备中午用的鸡、鸭、鱼、肉和新鲜蔬菜。王忠信擦好自行车,穿上母亲刚刚做好的浅灰色府绸裤子和白竹布小布衫;脚上穿上白色丝袜和棕色的皮凉鞋,头上戴上了草编遮阳帽,正要推着自行车出门去接国春兰,只听得门外一阵自行车的“叮玲玲”铃响,国春兰已经推着一辆大国防自行车进了街门。王忠信抬眼一看哪,嘿!只见眼前这位头戴金光闪闪,并且制作精细,用草帽辫制成的大檐草帽;身穿白底红花细布布衫,腿上穿的是灰底碎花宽松式裤子;足上穿的是白丝袜,外蹬花绸软底布鞋的国春兰,穿着是那样的合身、得体,而又略微显出那优美身材的线条;两条大辫甩在背后,笑呵呵的早就将自行车推到自己跟前。

王忠信见了赶紧将自己的自行车支好,随手接过国春兰的自行车,打起支腿支好。国春兰摘下挂在车把上的辫子篓,瞅着王忠信笑了笑。

“嘿,我正要去接你,你自己就来了。”

“俺娘叫我趁着天凉快,叫我早点过来,好帮着大娘干点活呢,所以我就没等你。”

“快,快进屋吧。”

国春兰看着王忠信今天身上穿的这套新夏装,感觉非常不错,就问:“这套衣服是谁给你做的?”

“是俺娘做的,你看好不好?”

国春兰又前后左右仔细地看了看,发现针线细密又平滑,样子美观又时兴,就赞赏地说:“嗯,做的真好,还挺时兴的呢。”

徐淑芳和女儿王翠英,看到国春兰自己来了,赶忙撂下手中的活,笑呵呵地一齐出来迎接。

“春兰啊,你怎么没等忠信去接你呢?”徐淑芳问。

“大娘,是俺娘叫我早点过来帮您干点活呢。”

“您娘也是,大热天的叫你干什么活呢!快,赶快进屋,喝点水凉快凉快,歇一会您两个赶快走,趁着天凉快,好到庙会上看看光景。”

“不用你干,姐姐,就这么点活,我和俺娘就干了,你快进屋歇会。”王翠英一边上前一手拉着国春兰的手,一手接过国春兰手中的辫子篓,一边说。走着,又小声地跟国春兰说:“俺哥哥正要去接你,你自己就来了。”

“天多热啊!骑自行车带人怪累的慌。”

“嗬,姐姐,你现在就这么疼俺哥哥了?”

“别胡说八道,妹妹,叫人家听见怪笑话的。”

说着话,三个人一起进了东间,王翠英拿了一把芭蕉扇递给国春兰,让国春兰扇扇风,又给国春兰倒了一杯凉开水。

国春兰接过扇子扇了几下,见王翠英又给自己送过一杯凉开水,忙说:“妹妹,我不渴,你自己喝吧。”

王翠英看着国春兰身上这套非常得体的夏装,非常羡慕。就问:“姐姐,这套衣服是你自己做的吗?”

“是我自己做的!你看怎么样?”

“做的真好!样子也好看。”王翠英又前后左右仔细地看了看,“真好,非常合体,挺时兴的。”

“你喜欢吗?妹妹。”

“喜欢!”

“喜欢,以后我也给你做一套。”

徐淑芳也在仔细地打量着国春兰的这套衣服,并伸手拿起边角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说:“真好针线,怪不得,洪涛媳妇老夸你好针线呢!确实是好,针码又匀又平顺。”

“不好!大娘,比您做的差多了。”

徐淑芳看到国春兰脚下穿的一双花绸软底布鞋,非常柔软,就问:“这双鞋,也是你做的吗?”

“不是!大娘,鞋是俺娘做的。”国春兰说着,就坐在板凳上,脱一只花绸软底鞋,让大娘和翠英看。

徐淑芳首先拿起花绸软底鞋,先看鞋帮,后看鞋底,并不住地称赞说:“您娘真行,做出这样柔软的鞋底,手太巧了。真好。”

王翠英从母亲手中接过花绸软底鞋,就感觉手里拿的是一块非常柔韧的面团,既柔软又劲道,所以就穿到自己脚上试了试,踩到地下,又好像脚底下踩的是一团棉花,既柔软又舒适。脱下来一边仔细地欣赏着这双做工细密,配料恰当的软底鞋,一边羡慕地说“婶婶手真巧,等放假的时候,我去跟俺婶婶学学做鞋,捎带跟俺姐姐学学做衣服。”

……

三个人连羡慕,带谦让地说了一会话,国春兰就从辫子篓里拿出一副套袖和围裙,将套袖套在两个胳膊上,腰上扎上围裙。

徐淑芳见了,连忙阻止说:“春兰,你这是干什么呢?又是套套袖又扎围裙的。你妹妹不是说了嘛,就这点活,用不着你干。你快歇一会,歇一会你们两个赶快去吧!”

“姐姐,你别伸手了,趁着凉快赶快到庙会上去看看光景吧!听说这个庙会可热闹了,耍猴的、耍戏法的、练杂耍的、拉洋片的、放幻灯的都来了;白天和晚上,还有烟台京剧团演的大戏呢!”

王忠信从天井进屋就听到妹妹跟国春兰说演戏的事,便对国春兰补充说:“是啊,春兰,今天下午演《谭渊之盟》,晚上演《火焰山》。听说晚上演《火焰山》去孙悟空的,是全国有名的小武生,六龄童呢!称为活猴王。咱们上午去逛逛庙会,看看光景,晚上去看《火焰山》,你说行不行?”

“行!等到晚上没有事了,叫俺大娘和妹妹一块去吧。现在挺早的,我先帮着大娘干点活。”

“不用不用!孩子,这点活,俺两个一会就干完了,趁着凉快,你们两个赶快去吧。”徐淑芳着急地说。

“不着急,大娘,我先干一会。”国春兰说着,就到正间摘菜、洗菜、切肉、剁鸡。

“姐姐,小心点,别脏了衣服。”王翠英见国春兰非要干活不行,并且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如疾风扫落叶似的,就在后边提醒说。

“不怕,妹妹,我会注意的。”

“嗨!这个孩子,就是闲不住,每次来了都抢着干活,劝都劝不住。”徐淑芳感叹地说。

三个人在正间,切肉切菜的,燎蛏子燎大虾的、刷盘刷碗的;王忠信也没有闲着,帮着倒水、舀水。大家一阵忙活,不到一刻功夫,中午的午餐半成品,全部准备就绪。

徐淑芳见东西全都准备好了,高兴地说:“好了,就等下锅了,你们两个赶快去吧!”

“大娘,您在家别着急,我们一会就回来,等我们回来,我帮您做。”国春兰一边脱去套袖和围裙,一边说。

“不用,春兰,我和你妹妹就做了,你们在庙会上多耍会,回来吃现成的就行。”

国春兰又和伯母和翠英互相谦让一会,就跟着王忠信出了门,顺着河堤下边的大道,向庙会走去。

庙会在河沿镇的三条横街和三条纵街上,也是人民公社的驻地,离河西村不足一公里。顺着河堤一直走,就可以到达镇上的后街,也就是庙会最繁华的街道。

王忠信和国春兰顺着河堤,一边欣赏着河堤上美丽的风光,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只见:道北边的河堤上,长满了高低不等的花灌木,和各种花草。灌木丛中的山楂、李子,好像绿色玻璃球那么大小,尚未成熟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糖李子、酸枣,密密麻麻,像绿豆一样的幼果,也在闪烁着翠翡的光亮。草花中,盛开的黄花、红花、水红花、紫红花、白花,夹杂在绿色的野草中,好像一片片彩色织锦缎,覆盖在河堤上,使河堤既增加了抗冲刷功能,又美化了环境。在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黄雀、喇嘴,等飞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花草上边的花蝴蝶、蜻蜓、蜜蜂,飞来飞去,也在采集着野花中的精华。在零星生长比较高大的洋槐、榆树、和杨柳树上,一个个鸟巢周边,有喜鹊“喳喳”地叫着,时而还有老鹰低空飞翔,在寻找着它们的猎物。道南边,是一片一望无边的已经吐出整整齐齐麦穗的麦田。麦田在微风地吹动下,闪烁着油光锃亮的黄绿色波浪,并且时而有燕子在麦田的上空如箭似地飞翔。远处,零零星星还出现牛或马拉着水车,人们头戴草帽、扛着铁锨,在麦田中浇灌浆水。

王忠信和国春兰漫步在去庙会的大道上,两个人时而跑到河堤上,小心翼翼地抓住一只花蝴蝶,欣赏一下色彩斑斓的蝴蝶羽翼,然后把它放飞;时而,掐一朵野花小草,放到鼻子上嗅一嗅,享受一下奇花异草的芳香;时而,双双站在群芳丛中,欣赏蜜蜂那种采蜜时的忙碌场面;时而,两人挽着手,跑到河堤顶上,寻找雨季来临时,被洪水冲刷的痕迹,和金光闪闪的河沙。两个人欣赏完河堤上美丽的风光,又回到大道上,向满山遍野的麦田望去,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即将来临。

王忠信指了指被微风吹得闪闪发光的黄绿色麦浪,问国春兰说:“哎,春兰啊,今年的小麦叫你看,长得怎么样呢?”

“挺好的啊!麦穗都挺整齐的。”

“嗯,麦穗不但整齐,还挺大的呢。”王忠信说着,就走到地头,扳起一个麦穗数了数麦粒,然后说:“这个麦穗三十多粒呢!”站起来又向远处看了看,见麦穗大小差不多,齐刷刷的非常整齐,便若有所思地说:“嗯,这片小麦的产量,叫我看,亩产起码在五百斤以上!”

国春兰听到王忠信估出了产量,马上好奇地看着王忠信问:“嗬,你在哈尔滨,又没种过庄稼,你什么时候学会估产的呢?”

“呵呵,你不知道吧?我以前没有去哈尔滨的时候,不是在家也是种地吗?这些经验都是跟俺爹学的。你啊,从一片长的比较整齐的小麦中,随便拿出一穗麦子数一数它有多少粒,如果这穗麦子超过三十粒,那么,这片麦子准能高产,每亩产量起码在五百斤以上。”

“这样说,咱们今年就不用再吃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国春兰满怀希望地,看着王忠信说。

“但愿如此啊!如果老天有眼,不再跟老百姓过不去,丰收是肯定了。”

两个人又边走边观看沿途的风光,边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两个人时而并肩而行,时而携手指天画地,嬉笑逗乐,俨然一对情侣畅游在人间仙境。来来往往赶庙会的老者、年轻人、学生,络绎不绝。由于当时农村对青年男女之间的认识还很保守,虽然两个人没有一些搂腰挎膀的比较亲昵地动作,但是,在当时人们眼中,还觉得这对年轻人有点过分开放。所以,有的人,就投以鄙夷的眼光;有的人,则用嫉妒的心理去说三道四;但更多的是,以羡慕的目光,欣赏着这对热恋的情侣。

两个人刚刚走进庙会的正街,国春兰就发现前边十字道口,有一位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趴在地下不住地向行人磕头;手里捧着一个饭碗,饭碗的前边有一块白布,白布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些黑字。

“哎,忠信,你看,前边那个老太太!”

“走,过去看看。”

两个人就加快了脚步,很快就走到老太太跟前,只见地下铺的白布上,用毛笔规规矩矩地写着几行大字。上面写的是:

“过往的大叔、大婶、兄弟、姐妹们:我唯一的儿子得了个奇异怪病,要到上海医治,因连年天灾,庄稼不收,哪有钱治病?我可怜的儿子,眼见要见阎王了,我一个孤老之人,没有了儿子怎能得活!求求大慈大悲的大叔、大婶、兄弟、姐妹们,可怜可怜我这个苦命的儿子吧,伸出一把手,救救他吧!”

此时,过往的行人看了以后,都从兜里掏出钱,向老太太的饭碗里扔上一毛、两毛、五毛、一元……

王忠信和国春兰认真地看了看白布上的字,就上前两个人一起将老太太搀了起来。

“大娘,你是哪个村的?”王忠信问。

“是陈家庄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

“就这么个儿子,老头子早就没有了啊!”

王忠信听了,马上从兜里掏出二十元钱塞到老太太的手里,国春兰也马上掏出身上的所有钱,数了数,拿出二十元整钱,也塞到老太太的手里。

老太太接过钱,马上跪下向他两个人磕头,口里还不住地念叨:“谢谢大恩人,谢谢大恩人……”

王忠信和国春兰连忙又将老太太扶了起来。

王忠信问老太太:“大娘,你儿子叫什么名子?”

“叫陈富贵。”

“好,大娘,今天俺给您的钱不多,三天之内,我再到您家去,看看您的儿子。”

老太太听了,马上又跪倒在地,向他两个人不住地磕头:“谢谢,谢谢,谢谢恩人!谢谢恩人……”

王忠信和国春兰赶紧又拉起老太太,为老太太擦去沾在裤子上的泥土,并不住地安慰老太太。

与此同时,赶庙会的男女老少,纷纷围了过来,看到王忠信和国春兰的义举,都投以崇敬的目光,因此,都纷纷解囊,有的一元、有的两元、还有的三元五元,纷纷扔到老太太的碗里。不到一袋烟的功夫,扔到老太太碗里的钱,已经溺出碗外,并且行人仍然继续往碗里扔钱。

王忠信和国春兰等到扔钱的人逐渐少了的时候,就帮着老太太将收到的钱从地下收起来。国春兰从衣服兜里掏出一根头绳,将整理好的钱捆了捆,塞进老太太的衣服兜里;王忠信将收钱的饭碗,用写有字的白布包了包,交给老太太;又将老太太拄的木棍递到老太太手中,然后,王忠信就告诉老太太:

“大娘,回家去吧!你的儿子还需要你回家照顾呢!”

“唉,唉!好人呢,好人呢!”老太太望着他们两人,嘴里不住地念叨,拄着木棍,步履蹒跚的,一步一回头的走出庙会。

王忠信看着老太太的身影,又在后边喊了一声:“大娘,回家以后,你告诉你儿子,三天之内我一定去看他。”

“谢谢!谢谢……”

王忠信和国春兰站在原地,看着老太太慢慢地走出人群,向自己家的方向走去,王忠信感叹了一声,才挽着国春兰向人山人海,喧闹而且五彩缤纷的庙会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