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来就没有“我、人、相、众生、寿者”,我们拯救一切众生时,就不要以人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对应物作为对象。如果你要拯救一切众生,又把他们的幻相——色声香味触法作为对象,你就谁也救不了,“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正因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无所谓忍辱不忍辱。忍辱是一种文化观念。辱与不辱,本身就没有确定准则,对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属于“辱”的,对于另外一种文化观念就不见得是辱。当代人类文化学的研究证明:痛的感觉程度与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有关。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忍辱”这样的精神,这样的现象,只是说明,我、人、众生、寿者诸相的本性是个“空”,所以才会出现忍辱这样的可以称之“忍辱”的名相。也就是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实相,是“宇宙—生命”系统的真实状态。如果“我、人、众生、寿者”是实,各自都有自己的“本性”“自性”,超过这个“本性”“自性”的忍耐程度的“忍辱”就是无法忍受的。
释迦在这里以歌利王割截身体,而忍辱仙人不生嗔恨,这个几乎是最极端的例子,说明法身本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那么,我们拯救众生,就不能以“四相”为对象去思考。众生心中一切相的来源都是以“四相”为前提,既然四相本不存在,只是心理错觉,我们发愿度一切众生,即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必须“离一切相”。释迦说: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又说:我曾作了五百世忍辱仙人……都要破了四相去讲,这不过是说人类生活中有这种现象。这里的“我”是如来不是肉身释迦。释迦可以说一切众生都是他。
救度众生,就是最根本的布施,比之给多少钱、财宝,要重要得多得多。这种菩萨布施,就不应停留在对人的色相的布施上。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南老说的众生若要被救度(即南老所谓的修炼成功),必须先“转变色身”的观点,是直接违背释迦的教导的。若真有“转变”,也是阿弥陀佛的布施,因为是因缘生法。“宇宙—生命”系统不给你“转变”的因缘,你无论如何是转变不了的。而释迦明确表示“不应住色布施”。“转变色身”正好是“住色布施”,不正是在反驳释迦吗?
平心静气地把我们的解释,对照一下经文本身,你会发现《金刚经》的文气根本没有跳跃处、文气不通处,但若把《金刚经》变成一部主观修养的书,那就处处不能通达。
什么是忍辱?和人们吃一个苹果、吃一个梨子没有什么两样。和一个人生一个孩子,打一回人没有什么两样。忍辱无功夫可言,所以“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波罗蜜者,到彼岸也,人类的布施、忍辱、持戒、禅定、精进、智慧六度之中,都包含着到彼岸的因素,都包含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因素。那么,“无四相”便是法身本有的“实相”。这是一切众生可以被救度的根本依据,并不是说一切众生都应该完全做到了这六度,才能被救度。佛学产生以前,人类史上便零星存在的六度波罗蜜只是显示出众生可以被救度、可以成佛的法身本有之德。“六度”是指的全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这些现象,这些现象足以证明众生必成佛。
这便是《金刚经》的精髓所在。所以释迦才说: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无实无虚。”
释迦的文字,全部是实相的描述啊!不是教条、教训。
无实无虚?
我们且看南老对于“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的解释吧!
“无实,没有这个东西。无虚,但是不是假的,所以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由布施、持戒、忍辱到般若成就。告诉你真正的佛法的修持,不住、不着相、不执着,放下万缘。”
什么是放下呢?
南老给我们说,“到这个时候,要提起就用,不提起就放下,就是这样简单,所以真正的佛法是‘此法无实无虚’。”
我们真不该说什么好!
如果我们理解得不错的话,南老是把佛法佛学,当成了“形而上的道理”了。既然是道理,是纯精神的东西,意识的东西,没有形象,不占住空间,所以“无实”。那“无虚”呢?这些道理都是对的,不是假道理。
这便是释迦说的“无实无虚”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人世间一切学问都有这个特点。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 地球自转是一日,“此法无实无虚”。这个道理,是道理,是形而上之理,无实;但这是真理,所以无虚。那么一切都可以是“无实无虚”之法。
我们不知这个“无虚无实”之法,怎么又突然变成了“万缘放下”之法的,这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既然是“万缘”,就无虚可说,“无虚”之虚又是什么呢?
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如果“万缘放下”就是佛法的根本,就是“无实无虚”之法,那《金刚经》中反复说:“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是虚还是实?《金刚经》还说:“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是虚还是实呢?
南老说,万缘放下就是“提起就用,不提起就放下”,这个意思是不是说,对于佛学,提起就用,不提起就算了;对于众生,提起就度一度,不提起就算了。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坏毛病,对于大师、圣人、权威,大半不敢怀疑,即便是明知不对也要替人家圆一圆,并且要责备自己太狂妄了,这就造成许多大师、权威,想怎说就怎说,连基本的逻辑都不必考虑。看来西方人干什么都讲一个逻辑的严谨性,实在是很好的习惯。
我们说,如来之法无实无虚的正解是千经万论都讲过的。
第一,由于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灭而度之,不仅是必然的,也是法身应有之义。作为“愿”来说,不是某一个头脑发明的,是法身本有之愿,所以也就可以说不是什么“法”。因“法”是针对意识而言的,法身大愿不是意识的,不必用意识去掌握也可以说是“法者非法”。这便是“此法无实无虚”的第一义。
第二,“愿”,顾名思义,莫过是个“愿望”,实现愿望的方法,便是法了。这个“本愿”却没有一个实现的方法,最多不过是《金刚经》自己说的“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虽然过去解经的人包括南老这样的大师为“受持”二字设计了一套又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深奥无比的“法”,但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释迦便把他们彻底否定了:谁以为我说了法就是诽谤我。就是这样,后世人还要把《金刚经》一条条一段段讲成“法”。这是后世人的事,与释迦无关。《金刚经》中如来只讲了一个“愿望”——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 没有任何“法”。正由于此可以说他是虚的。
但是,这是法身大愿、法身本愿,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历史的必然发展方向,用孔老二的说法就是天命、天道、天之大德,是至善,是“仁”的具体表现。那么,这个“愿”就会入一切因缘,入一切众生心。“宇宙—生命”系统的一切因缘运动中,无处没有他处处都有他,谁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这个愿与“宇宙—生命”系统同在。你修与不修,善与不善,想与不想,都得按这个“本愿”、“大愿”去行。正由于此,这个“法”又不是虚的。
实话说,这和“万缘放下”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有什么该放下的话,磕头、烧香、打坐、修行这一类玩意才是该放下的。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你什么也不要放下,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生儿育女、享受娱乐、爱情家庭,什么也别放,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救度你的过程。所以“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人们说自然科学不是佛法,对了,就不是佛法,但是它使你明照了更大更大的宇宙,所以他也是佛法。
我们称赞一切科学的进步,一切人类的进步,一切自然的进步。
南老作了一首很好的诗,我们照抄如下:
优昙花发实还无,
尘刹今吾非故吾。
笑指白莲闲处看,
污泥香里养灵珠。
这首诗无疑是正确的,无可挑剔。但南先生对这首诗的解释却不是我们所能同意的。
“优昙花发实还无”,我们的解释是,这人间的一切变化、运动,真善美、假恶丑都是佛的优昙花,但都不是,看懂了全是,看不懂全不是。这一切中全有法身本有的愿力在啊!
昙花只是一刹那开花,但是这人间这世界无处不是优昙花,无时不是优昙花,一朵凋一朵开,凋一朵而开万朵,永无“败落”之势、之时,这个世界就是优昙花的世界。 优昙花的确是千奇百怪千变万化的,生生不息, 永不断灭……但是,“说似一物皆不中”,所以是“优昙花发实还无”。
“尘刹今吾非故吾”,更正确了。如果说在“法身本愿”没有显露之时,我们众生的前途是黯淡无光的,正如南老所说的那种“末法”时代是会到来的,那么众生也许会在一段时间中覆灭;但自“法身本愿”的因缘成熟显露出来之后,这种可能性没有了。我们不仅知道自己本有佛性,而且都是即将成佛的“未成佛”。这当然就不是原来那个“故吾”了。
“笑指白莲闲看处”。这个“闲”字最好,不要认真,到这里找佛法,到那里找佛法,完全没有必要,到处都是白莲花。请看《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所说:“设有猛火燃满三千世界,必当过至,闻信彼佛名号,是人号火中生白莲花。是名不可思议名号利益一大事因缘。”
此处“闻信彼佛名号”与《金刚经》中“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完全是一回事。火中白莲花,正是由于法身本有之大愿已经因缘成熟,显化为释迦牟尼的佛学体系。这不是一个学术思想体系,它是“宇宙─生命”系统实相的真实描绘,一切众生皆于此受无量之益。在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的大火之中,一朵朵,一朵又一朵白莲花,接二连三、层出不穷地开放出来。反过来说,正是五浊恶世的污泥浊水才能生出这无边无际的莲花。
众生的贪嗔痴正好是佛的戒定慧,这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也好似在力的平行四边形的结构中,标量与矢量的关系。
“污泥香里养灵珠”。我们理解这句诗不是如南老说的,修行人要有什么入世精神,到人间最稀烂的地方修道。我们的解释是,在世间的一切人都在修道,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修道,谁也出不了世;即便是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住茅棚的人,他们以为是自己在修什么道, 那不过是妄想, 其实是该他那样修道,这也是因缘,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阿弥陀佛的因缘让他们这样做的。注意,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啊!《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因缘经》言:“彼法藏比丘,可度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虽发超世愿修无量大行,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彼久远实成法身常住无量寿佛者,岂异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愍念汝等一切有情无明大夜暗故,从彼安养无为界,示现此恶时恶世界中,迦耶王舍等,说彼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因缘。是谓难值、难见、难得、难闻。是故若有有情,闻此经者,皆应信受,如法修行。”
还要我们自己入世间最稀烂的地方去修行,才是大乘佛学佛法精神吗?
如果不承认“普度众生”是法身本有久远实成阿弥陀佛的本愿,而不过是个别圣人的良好愿望,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佛学的基本原则。所谓“大乘精神”是法身本有之大德,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成熟,表现为实相的,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头脑设想出来的。所以一切众生皆在其中,不存在“入”与“出”的问题。
我们赞美这伟大的现实的人间,现在这里的一切,全是“火中白莲花”。
南无阿弥陀佛!
烂泥与灵珠不是一也不是二。
说实在话,南老是我们见到的不可多得的佛学家,他的很多观念都是在纠正当前佛教界的偏颇,但是他很不彻底。为什么?就在于颠倒了法报化三者的关系。用我们今天的时髦的学术语言就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东西太多。佛学本身却不是这样,佛学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所生法,是中无有常。”更接近“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恳切希望南老从朱熹之流的思维阴影中走出来。
众生早是佛了,还修什么?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中国人几个不知《金刚经》的?中国人是“家家弥陀佛, 户户观世音”啊! 如果说有修的话,这就是大修行,全“宇宙—生命”系统的大修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