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官场密码全文阅读 > 第63章 机构改革革自己的命

第63章 机构改革革自己的命


郭黎明笑道:“那是他一生中最辉煌时候,念念不忘。你还不知道,文革时候世强伯跟着干哩那个人张金银把自己老头儿整成个癔症,现在啥也不知道,也是成天在家背语录。”r

俩人笑了起来,郭黎明感觉回到了小时候。小时候,河里的鱼特多,小鲫鱼、鲶鱼、老鳖,好多叫不上名字的。洗过了澡,就开始顺着河摸鱼,能摸到好多。河里老鳖特多,夏季中午,老鳖就会爬上河里石头上晒盖,如果从河里过一趟,石头上的老鳖“咕咚咕咚”往下跳,没人要。有一回,郭黎天就捉住了一只三斤多的老鳖。现在叫专家们一说,有抗癌、防癌疗效,河里老鳖立即断了种。夏天没事儿时候,砍根竹竿,系上一根细绳,把针烧弯,握成一个弧形,细绳穿进针孔,一个简易的鱼竿做成了,郭黎明拿着鱼竿,能钓一夏天的鱼。冬天的河里整天白茫茫的一片全是冰,郭黎明捉鱼的瘾特大,就把冰层砸破,伸进冰洞里捉鱼。有次郭黎明、郭黎天俩人在冰面上滑冰,谁知冰层有点薄,郭黎天掉进了冰洞里,还好水不深,郭黎天自己爬上来,俩人怕大人骂,脱了袄、棉裤,在河里烤到天黑,才把衣裳烤干。r

“那时候我家里穷得很,害怕弄湿了衣裳叫大人打,吓哩家都不敢回。最后还是叫我爹打了一顿。”郭黎天黯然道。r

郭黎明笑道:“还有一回,你记不记得?咱俩洗完澡,就到河边摸鱼,咱俩一块儿把手伸进一块大石头里面摸,摸到了一个身上有点儿光滑哩家伙,想着肯定是条大鱼,两人使劲儿往外拉,就是拽不出来。还是你经验丰富,说那东西身上有点儿涩,是不是长虫?咱俩立即缩了手,把石头掀开一看,大石头下面有一块儿小石头,那条红黄花纹哩长虫紧紧缠绕在上面,咱俩吓一跳,麻利上了岸。”r

俩人说着说着,笑了起来,银河里的水好像也倒流到了二十多年前。r

“你记不记得,你两岁多时候,有一回上河洗澡,仰八叉倒在水里,那时候你长哩胖,哭着手脚不停地拍水,翻不过来身儿,还是我去把你拉了起来。”郭黎天笑着说。r

郭黎明笑道:“记得。那一回,家里人知道后,我又挨了一顿打。那时候咱庄上哩小孩儿们五月当午清早,天还木明,一群群上河里洗澡,比谁搁河里洗得时间长、不怕冷。”r

郭黎天笑道:“从五月当午开始洗澡一下洗到九月,成天比谁在水里憋气憋得时间长,看谁游哩远。一天能洗好几遍儿。老师们偏不叫咱洗,谁去学校晚了,就使指甲往胳膊上挠一下,挠哩印儿泛白就是洗澡了,老师就开始责罚。”r

郭黎明笑道:“小时候喂蚕、放羊,自由自在,啥也不担心,多好。”r

郭黎天脸色暗了下来,扎进了水里,过一会儿浮出水面,说:“洗时候不小了,回吧。”r

很快到了国庆小长假,郭黎明知道杜芳华五号上山值班,慌着在家里帮着收完秋,五号早晨也赶往政府,杜芳华果然在政府值班。杜芳华问郭黎明:“你来这么早干啥?”r

郭黎明说:“没事儿,在家里也没事儿,就来了。”r

“今天值完班,明天干啥?”郭黎明问道。r

“没事儿,就一天,也不想回家了。离家那么远。”r

“我带你找个地方玩,那地方很美。”r

“什么地方?”r

“不远,你去不去?”r

“嗯。”r

“那好。”郭黎明高兴地说。郭黎明原以为杜芳华不会去的。晚上,郭黎明兴奋得两三点才睡着。r

第二天一早,郭黎明上街买了杯豆浆、包子,送到杜芳华住室。杜芳华想推却,见郭黎明转身走了,只好吃了。r

吃完饭,郭黎明领着杜芳华往目的地出发。那是离政府没多远的一个小山洼。中秋的山上,绿意未退,似黄非黄的群山在秋日金阳的照耀下,仍是生机一片。山风微微有些寒意,挂在枝头的野果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郭黎明一会儿采点山楂,一会儿摘几颗山杏,递给杜芳华。杜芳华不停地抿着嘴笑。俩人转过了一道岭,忽听见哗哗的水声,抬头一看,一挂瀑布如一匹细绢挂在眼前。瀑布的水细细地流动着,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水丝,潭水素净得一如入定的高僧。潭底风物毫发俱现,闪烁的光线在潭底纵横交织成一幅清静的光影图。r

杜芳华细细地看着瀑布,微微地笑着,如一尊潭边的玉像。郭黎明拿起相机给杜芳华照了一张。听到快门的声音,杜芳华朝郭黎明笑了笑。郭黎明又立即按动了快门,杜芳华羞涩地笑着蹲下来洗脸,郭黎明又照了一张,杜芳华笑道:“别浪费那么多胶卷了。”r

郭黎明说:“你让我想起了《水边的阿迪丽娜》。”r

杜芳华笑道:“你想象力有点儿过于丰富,那是女神,我是谁呀?”r

郭黎明说:“你跟女神没什么区别。”r

杜芳华笑着看了一眼郭黎明,不再说话,自顾自洗着脸。水里的小鱼不怕人,倒向杜芳华游来。杜芳华撩着水洒向小鱼,小鱼立即四散开去,不一会儿又聚来了。r

到了中午,郭黎明用石块垒了一个小锅台,把包里小锅拿出来,淘了一锅潭水,开始煮方便面。俩人饿了,吃了两小锅。傍晚时候,俩人开始下山。落山的夕阳变成了深红色,如同熔炉里的铁浆。r

郭黎明拿着相机到了像室,像室的人打开相机,笑着说:“兄弟,你哩胶卷没有缠上,像没照上。”r

郭黎明顿时傻眼,心想:“怎么给杜芳华解释?我咋这么笨蛋?”还好杜芳华一直没问过相片的事儿,郭黎明渐渐淡忘了。r

春节放假时,郭黎明对杜芳华说:“春节能上你家玩吗?”r

“不行,我有事儿,不在家。”r

“啥时候走,走前,我去。”r

“不行。”r

“我非去。”r

郭黎明知道杜芳华不会出门。大年初三早晨,急急往杜芳华家方向赶去。快到时,郭黎明却犹豫了。“现在去了,万一杜芳华真的不在家,她家里人又不认识我,岂不是很尴尬?再说,春节上谁家去不拿些礼物,不拿的话,显得没人情。可是又没有出租车什么的,搬箱苹果,那么沉。到了她家,以什么理由拿礼物呢?”郭黎明就在街上走来走去,思量着是去还是不去,不觉到了中午。小镇上的餐馆都关着门,郭黎明就买了包方便面,凑合着吃了。等到下午四点多,想还是回去吧,再不走,班车就赶不上了,匆匆赶回了家。r

到正月初八上班时候,郭黎明见了杜芳华,笑着说:“初三那天我去你家,你咋不接我?”r

杜芳华笑着说:“你撒谎,我叫我弟弟去接你,他都没有见着你。”r

“我在那儿等了一天,根本木见你兄弟。”r

“你骗我的吧,根本没去。”r

“去了。”r

“好了,不说了。”r

郭黎明心想:“看来杜芳华不喜欢我,虽是自己单方面的约定,她要是喜欢我,也会去见见我,起码通知我一声,不会叫我大冷天等一天。”起身走了。r

杜芳华想叫住他,张了张嘴,却没出声。r

报纸上不停地在报导机构改革的事儿,这在梓圩政府工作人员中间引起了阵阵骚动。听说机构改革的目的是精简机构,精简机构就得走人,谁走谁不走,每个人心里都没底儿。r

郭黎明跟杜芳华说:“改革了,不知道咋改。”r

杜芳华说:“管它咋改,到时候叫走就走。”r

郭黎明笑道:“我也是这样儿想。要走趁年轻快走,再停几年走,都老了,去外面打工也没人要了。趁年轻,说不定还能闯出个亿万富翁哩!”r

杜芳华笑起来:“你赶紧出去,闯个富翁我看看。上班前,我也在外头打过几年工,外面不是恁好混。”r

郭黎明笑道:“我就不信。”r

杜芳华说:“你是一毕业就到了乡政府工作,不知道打工的辛苦。知道了,就不会这么想了。我打工的那个公司,科长是个色鬼,不停地给我暗示,言下之意,只要我答应,就给我加薪,我受不了,就回来了。谁知道,没几天,有个亲戚帮着我,还安排了工作。”r

郭黎明笑道:“就是不知道咋改,到现在,方案还木有出台。”r

杜芳华笑着说:“你不是去留都无所谓吗?想恁多干啥。”r

郭黎明笑道:“也是,不想他了。老家人都想着出来工作就是个干部,叫撵回家脸上不好看。”r

杜芳华说:“回家也许是一个全新开始,也许就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我想,你要出去,肯定会比搁政府工作成绩大。”r

郭黎明笑道:“咱俩一块儿出去吧?”r

杜芳华笑道:“我可不想出去!”r

方案很快下来了,说得很模糊,只说根据梓圩镇的人口和镇情,应该留八十人。自收自支、非财政供给人员在清退表中排在第一序列。至于怎么清退,由镇政府自己制定方案。杨弈清一算,财政供给人员共七十多个,一个不用清退,任务主要是自收自支人员,绝大部分的自收自支人愿意要回家,由于职数限制,只能留下几个。r

杨弈清召开了多次班子会,最终敲定了方案。梓圩镇需要清退二十八人。大体是百分制:同志们演讲,全体人员打分,占40分;党政班子成员打分,占40分;剩余20分,根据平时工作表现打分,主要依据是得奖情况,获得中央、省、市、县、镇奖励的,一个奖分别加5、4、3、2、1分,20分加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