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23章

第1卷 第23章


  “嘶——”周勃看着萧何的府邸,不由得咋舌。没想到这下子萧何摇身一变,从一个地方的小芝麻官居然变成了朝廷重臣。

  只不过现在萧何没在家,据说是干活儿去了。夏侯婴跟着周勃一路打听,打听到了纪检院的位置,便屁颠儿屁颠儿地赶过去。

  只是也没在纪检院,现在的萧何正在宫中阅卷。二世让他们出的题可以说是“坑”了不少人,原本都以为不过考察考察策论之类,没想到试题一出炉居然考查范围如此之广、考查内容如此之细,不少人在前头的那些甄别题等载了跟头。

  这也在胡海的预料之中。胡海见一众考生一考完试怨声载道,便即兴演讲一番——此番是高手之中选高手,只要进入了这次考试的,全都有受提拔之契机。众考生一听,顿时觉得前方的官勋在向着自己招手,也没心思吐槽试题了,全都一心一意准备“面试”。

  这个时候,李斯、萧何和子婴改卷改得焦头烂额。

  胡海命人把卷子的名签全部用厚布帛封死,三人一人改一次,取最终的平均成绩。这种方法也规避了因主管因素导致人才被埋没。

  于是周勃跟夏侯婴就这么在纪检院待了两天。

  纪检院成立之初,没有顺手的人可以用,不过后来胡海从年轻人——正儿八经不到三十的年轻人——之中选出一些给萧何配备了许多人手。胡海还给他们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现在纪检院可以说是整个大秦最接地气的机构了。周勃跟夏侯婴只是把身份凭证往上一递,说明了此番来意,几个办事人员便当机立断给两人安排了住处。

  这也是胡海专门指示过得。纪检院领导不在,若有人上门,都在纪检院里安置好,等萧何回去再说。不过萧何这会儿还没得到故人来访的消息,胡海却知道了。

  于是胡海谁都没告诉,直接领人上们,挖人。

  周勃跟夏侯婴,这两人可能没有汉初三杰那么有名,但是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不世出的天才。胡海原先还想着,说不定以后萧何就会跟自己引荐这几人,没想到这就自己送上门了。胡海悄咩咩地来到纪检院,把纪检院值班的小职员给吓了个够呛。

  “参见陛下。”

  “平身。”胡海直入主题,“听闻萧院长故人来访,朕想着萧院长正忙着,便过来看看。”

  乖乖!现在小职员不知道是说萧何荣宠无限好,还是说院长大人那俩故人命好,连忙前头领路。

  “皇上驾到。”甫一入安顿两人的院门,宫人吊着嗓子喊道。院子里两人正闲着无聊对酌侃大山呢,一听皇帝到了,俱是一惊,连忙跪下行礼。

  “不必多礼。”胡海示意二人平身,宫人早把主位打扫了下,胡海很自觉地入座。

  “萧卿近日有要务在身,估计明天便能见到二位了。”胡海开口到,“不知二位作何称呼?”

  “启禀陛下,草民夏侯婴,沛县车夫;这是草民的友人,周勃。”

  “哦。”胡海仔细打量了下二人,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词儿来——

  一表人才。

  夏侯婴浓眉大眼,国字脸,长得十分周正;周勃则看起来慈眉善目,很是让人愿意亲近。

  谁能料到,就这么看起来刚正无害的二人,居然是灭秦的大功臣呢?

  “朕曾听萧卿提过,两位均大才,奈何时运不济,无奈委身乡里。”

  夏侯婴常年拉人跑道,十分精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胡海这是什么意思。

  “草民惶恐。”二人连忙行礼。胡海让二人平身,继续道:

  “朕深知,若要天下安,须百姓安,不行苛政,不劳民力,休养生息,方可富民强国。朕不敢与先皇并列,故而停阿房、除少府,以彰朕之决意。只是上行而下不效,却有不少地方媚上欺下,歪行朕道,朕每思之,忧郁痛心啊。”

  “陛下大可宽心。”周勃被胡海故意释放的“我很好亲近很亲民来来来唠唠嗑”的气场给迷惑住,说话也不似先前拘谨,“草民自沛县而来,一路观复,可谓是十里一景:过往荒荆芜棘之沃田,再问耕作之欢声;曾经穷凶极恶之大吏,躬身民生而体疾苦;原本人脉凋敝之村屯,多兴嫁娶新生之喜事;历年不见行人而尽役夫之官道,遍布自由往来之臣民。天下将兴,其事态表征于田亩,而作效于民生。草民听闻陛下劝课农桑,设匠人营而开新物,除苛政而善商君之法,约束官吏而宽以臣民,实乃不世出之明君。陛下治下,我大秦定将库富民丰,四海升平。”

  周勃这番话说得很是顺溜,胡海既被拍得舒服,又减轻了一直担心的地方官员双标施政的问题。虽说周勃之言肯定有夸大之嫌,但是胡海就乐意听。

  不过周勃所言纵有浮夸,多为事实,这一路上夏侯婴看着西去景象,着实难掩心中之激动。倒不是自己家不好,怎么推行政策总得有个时间差。

  不过自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点夏侯婴跟周勃却是深有体会。自打胡海下令废除了明目繁多的税收,夏侯婴跟周勃没事儿都能喝点儿小酒聊聊天儿,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的。

  不过胡海并没有忘记自己此番来意,开口到:“朕深知二位大才。如今朝中亟求贤能,老臣多有归意,二位才盖千古,志存高远,实乃朕之渴求之达能。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周勃跟夏侯婴本以为二世不会这么直白,不过他们太不了解胡海这个穿越者的脑回路了。结果胡海这么一问,两个人都呆在那里,半晌没出一点儿声音。

  “萧卿,大才也。”胡海继续道,“然君应知晓,独木难支。”

  周勃跟夏侯婴陷入了沉思。胡海这个个意思,萧何现在基本站在朝臣对立面,没有靠谱趁手的帮手着实难办。两人也想到了这点,不过自己要是真得贸然入朝,会不会对萧何的前途造成影响……

  “纪检院,不参政,只监督查办,”胡海顿了顿,“此番,朕亦有保全之意。”

  当然,赶鸭子上架那个考虑胡海是不会说的。

  之前曹参也说过,若非不许参与朝政,恐怕萧何这个朝堂小白早就让人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了。如果迟迟没有帮手,萧何的前途……

  更何况,二人本来就是来咸阳碰运气谋出路的,现在二世递给了他们这么大的一块饼,说不动心,那是假的。

  而且,看起来,二世并不是个昏庸无道的上位者……

  两人对视一言,齐齐向胡海行礼:“草民夏侯婴/周勃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胡海很满意,三人君臣和睦了一番,胡海赏赐了好些东西,便回宫了。

  等到张帮之日,萧何才知道自己的两个好朋友已经被二世忽悠上了贼船。自己出于谨慎并未立即向二世举荐他们,照常理,他们也不是朝廷命官。若说二世能找到自己,好歹自己也是身负公职;但是二世又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朋友也是身怀大才之人呢?

  要知道,这几个人虽有大才,可都一直没表现出来。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厉害。

  萧何纳闷归纳闷,但是故人来访,这些事儿暂时还不能提及。回到府邸,萧何连忙着人把两位故人请回了自己的宅邸。周勃夏侯婴也不是矫情之人,有人来招呼,两个人立马辞了纪检院,往萧何处去了。

  胡海回到宫中,还在琢磨着把夏侯婴跟周勃挖了过来之后,怎么安排。正想着,子婴携榜单来了。

  “应试一百七十二名,及格七十名,优秀七名。”子婴按照胡海给标定的分数线把所有考生归了归档,“已有五十人晋级面试。”

  “好。”胡海还在神游天外。

  “陛下请明示,未入面试者该当如何安排?”

  胡海回过神儿。自己之前说过,凡是参加了笔试的,都有被提拔的机会。虽说不及格人数在预料之中,但是如果就这样的人提拔起来,能干什么?

  胡海之前想过,成立一个培养官员的学院,专门培养那些有意走仕途之人。之前想着,如果贸然如此,怕会引起老世家的大幅度反弹——毕竟成立学院之后,势必有新生势力冒出来分蛋糕,他们愿意才怪!

  可是如今,这件事儿可以提到议程上了。

  别的不说,就这群老家伙自己的子弟,连好事达标的水准都够不上,不弄个专门的培训,还想受重用?估计现在不用胡海多费劲儿,就这分数一发出去,但凡有点儿良知的,看着自己家子弟考的那点儿分儿……

  胡海不由得笑了笑。

  既然有人能及格,还有能达到优秀档的,那就证明这次题出的没毛病——为什么同样都是人,人家能及格,你不能?

  说起来还有点儿鸡汤的感觉。

  胡海于是立即下旨,成立集贤院,凡是本次考试不及格者,一律进学,一年后重新考试,一年后若考试能达到良好标准,即可受朝廷任命。

  这条指令几乎半点儿阻力没受到就发了出去。大榜一开,不及格考生的家长只觉着脸都要丢干净了——正像胡海所想,都是一样的考题,咋就人家能及格呢?

  于是胡海这个旨意,群臣慨叹,好啊,真的是好啊,陛下还没放弃自己家的不肖子孙。

  等不及格之人安排好了,便是面试环节。

  这次面试,胡海是要亲自看的,放在后世,胡海可是主考官。至于朝上的大臣,胡海想了想,还是把子婴留下,跟冯去疾一起参议。

  子婴没什么态度,领命便退下了。

  说起胡海为什么突然启用子婴……胡海还真有点儿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