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5章

第1卷 第5章


  “陛下,阿房宫征召的役夫,除却关内,也有不少关外之人。现下算起,若真放了他们回去,农时已误,青黄不接,恐生大变。且阿房宫工事非一朝一夕之事,物繁人众,贸然叫停,恐将动摇军民心志。”冯去疾比李斯淡定得多,直接接过了话,点明问题在哪儿。

  听完冯去疾这么一说,这回轮到胡海被噎住说不出话来。他想得太简单了,想要把人放回去好好种地,与民无争休养生息——想得美啊!

  现在什么时候?秦朝。秦朝什么情况?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而且脚程还总受天气影响,历史上有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其中一个催化因素不就是下大雨耽误了行程?

  想到这儿,胡海身后冷汗都冒出来了。他一直以为自己身为穿越者深谙秦亡因由必能择良策而解之……现在看来,一个不留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丞相说的是。朕鲁莽了。”胡海还是有点儿后怕。

  “陛下若真想这么做,却也不是不可。”

  胡海闻声一惊,循声望去,出言之人正是一直当背景的将军,冯右丞相冯去疾之子,冯劫。冯劫这个人胡海知道,秦始皇在位的时候还担任过御史大夫,秦朝的御史大夫有点儿纪检委兼秘书长的感觉。冯劫在嬴政的高压政治手腕之下能担此重任,绝非寻常之人。

  胡海突然想起自己以前的一个疑问,既然秦始皇十分信任赵高,为什么不让赵高去当那个御史大夫呢?只因为赵高是个宦官?

  听到冯劫说有法子,胡海连忙示意冯劫讲下去。冯劫上前站定,缓缓道:“陛下,臣以为,大规模放归役夫之事,可于朝会上仔细商讨,拟出具体章程,交由臣等去办;停建阿房宫之事亦不能急急定论,毕竟这么多人,若真闲下来生了心思,也不是件小事。陛下今日有意去冗役兴农事,实为利国利民之计。臣斗胆,既然陛下希望兴农业、除徭役,不如将修建阿房宫之役改作关内垦荒之役。”

  胡海一听,这个法子不错,既然这么多人不能说说放走就放走,也不能说闲下来就闲下来,地还得种粮还得产,那不如直接让这些人在这儿种地啊!

  胡海越想越觉得可行,刚要开口细问,一直支支吾吾的李斯终于说了句完整的话:“若真如此,产粮归谁?”

  李斯话音一落,几个人把视线纷纷落在了胡海身上。胡海顿觉压力山大——这怎么一到难以决断的时候就把锅甩给自己砸?当皇帝这么,这么,这么憋屈的吗?!

  “此事利好,却也要细细商议。”冯去疾也觉得提议虽好,鲁莽下令实在不妥,“不如回宫,召集大臣好好商量商量。”

  听到这儿,胡海基本能够料想商量完的结果是什么,估计这群役夫种出来的粮食统统都得交公。若真如此,除了上层人士吃的好了点儿,以后该反该乱还得来啊!

  胡海心一横,决定独裁专断一回:“不用回去商量,咱们几个在这儿商量好,定个大概,回去召集大臣们看看如何,没意见就照着来,有问题再改,省得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经过上次朝会,就给秦始皇上不上谥号一件事儿,大臣们吵了一个上午。胡海自习琢磨了一下,现在的大臣们好像没有提案意识,多数人都是在朝会上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最后锅甩给皇帝砸。

  乱,太乱,得改。胡海默默地在小本本上添了条儿提案制度的事儿。

  “也好。”李斯同意胡海的专断,“臣以为,循法而为之,除税后,剩余粮产交由役夫自行处理。”

  听到这儿,胡海脑子又有点儿大。秦朝的税制,种地的种出来的粮食,自己能留住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臣附议。”冯去疾很同意李斯的说法,冯劫也没有反对。胡海虽郁闷秦朝这税制跟要人命差不多,但是也很理解现在的人的脑回路——律法就这么定的,按照律法办事儿,再正常不过了。

  胡海还在郁闷,赵高终于发话了。

  “陛下,即便产粮可解决归属,那这垦出来的田……”

  胡海看了赵高一眼,没想到这个赵高居然还有说正事儿的时候。赵高提的这个问题把两个丞相和一个将军都给问住了——

  役夫服完役,自然是要回乡里的。人走了,地开出来,给谁?

  “郎中令以为如何?”胡海可不相信赵高能问他没办法的问题。

  “不如收归朝廷,作为天田,年年来人服役耕作,田产收归陛下。”

  胡海嘴角抽了抽。赵高这意思是让他当大地主啊!还是只许佃户干活不许他们拿报酬那种……

  “倒不是不行,只是赵卿,”胡海看起来很为难,“若民不肯尽力于天田,若何?”

  “论律当斩。”赵高眼都没眨一下。

  胡海一听,汗毛都立起来了,心想好在自己穿成了皇帝不是秦朝的平民,好家伙这动不动就要斩人,太凶残了……

  不过赵高这个说法,倒是启发了胡海一下。

  “朕有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胡海正了正神色,争取让自己的脸部肌肉看起来自然一些。

  “请陛下赐教。”

  “田为农人所垦,理应归农人所有——然其人役满还乡,田远不及;赋税如是,徒增负担。不如朝廷出面,凡是开了田之后不能常年留在这儿的役夫,其垦出的田由朝廷收购,划归公田;收购之后,开垦之人与此田再无干系,不再想起征收赋税。”胡海看了几人一眼,“如何?”

  李斯听完,低头不知道琢磨些什么,倒是冯氏父子反应很快:“陛下英明——还请陛下恕罪,怎么个‘收购’法?”

  “就是朝廷买下来,”胡海这才意识到这时候好像没有明确的收购的概念,有点儿心虚,“今年这些人垦出的田里长出的粮朝廷不收税,全归他们个人所有,以此为代价,买他们垦出的田。”

  “这……”李斯说了个“这”便止住了。胡海皱了皱眉,总觉得这个李斯说话忒费劲了些,怎就不能像冯氏父子那样坦荡点儿?

  一想到李斯和冯去疾的对比,胡海突然意识到个问题,或许,这李斯,也有问题。

  “归心似箭,这个条件绝对优厚。”赵高立马明白了胡海的意思,“而且役夫还得感恩戴德,陛下此番作为,真是功比轩辕……”

  胡海有点儿嘴抽。这赵高还真是个移动的人形马屁机啊……

  几人没在工地久留,直接驱车回了咸阳宫。胡海一边儿让李斯把刚才商量好的内容梳理写好,一边儿派人召集文武群臣开会。

  不知是宫人办事儿的效率高还是大臣们的工作热情高,没一会儿人就来了七七八八。胡海见差不多,本还想着讲讲话什么的过把领导瘾,可转念一想,说多了万一露馅儿了可就糟了,于是胡海只好收了心思,让李斯把写好的东西念出来。

  这一念不要紧,念完了之后,朝堂上先是鸦雀无声,尔后却如水入沸油一般,“嗡”一下炸开了。

  一听底下乱糟糟说什么都有,胡海就一个脑袋好几个大。赵高见胡海不耐烦,连忙扯着嗓子把群臣给压了下来。

  等到再安静下来,胡海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胡海以前除了商量方案的时候稍微嘈杂一点儿,凡是需要思考的时候都是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面壁沉思,丁点儿的噪声都能干扰胡海的思绪,久而久之,胡海对噪声这个东西可谓是敬而远之。现下一天来好几次嗡嗡嗡的场面,护胡海想不头疼也不行。

  “等朕说完你们再说。”胡海见群臣憋得难受,烦躁的心里暗爽了一把。但是胡海可不敢现在就让人开口说话,那绝对是一场灾难。

  胡海突然想起后世神奇的吵架方式——辩论。

  “同意的站左边儿,不同意的站右边儿。”

  群臣被二世这么句话弄得有点儿懵,不知道这二世皇帝想干什么,都定定站在那儿不动。胡海见底下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一群人现在跟木头人似的杵在哪儿,也是纳闷儿,一回头,正巧看见身后低眉而立的赵高。

  赵高正专心地待命,二世冷不丁儿看过来,赵高也有点儿懵,再看看底下毫无动作的群臣,赵高心里“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