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6章

第1卷 第6章


  赵高心里苦。从来没这么苦过。

  胡海这一眼可以说是让赵高魂儿都吓没了。现在朝堂之上,蒙氏已经被他扳倒,但是还有许多看不惯他的大臣们。别的不说,就说当时逼迫李斯矫诏供二世即位一事,李斯心里早就恨透了他赵高。现在皇帝看了他一眼,什么意思?赵高说让群臣安静群臣就安静了,现在皇帝放话让他们站队却都一动不动——这朝堂,是姓嬴还是姓赵?赵高都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大臣们集体说好要把自己往坑里推了。现在可好,皇帝十有八九是开始对自己不满了,按照二世这脾性,说杀人就杀人的。虽说赵高受宠,但现在也不是后来一手遮天的中丞相,二世想要弄死他就一句话的事儿。

  赵高站在那里,出声也不是,不出声也不是,嘴里苦的不行。其实这事儿,还就是赵高想得太多。

  胡海那一眼,真不是冲着赵高去的。胡海见大臣们都不懂,有点儿懵,想让身边儿人告诉他们怎么做——可是朝堂之上,谁敢跟皇帝平起平坐?于是胡海左右看看没人,下意识就回头去找人。结果回头就看了眼赵高,赵高那脸色变得,跟四川脸谱似的,最后胡海不想注意都不行。

  “赵高,你告诉他们怎么站。”

  胡海的意思,就是让赵高下场儿给大臣们排个队;可是到赵高耳朵里,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赵高正琢磨是不是皇帝对自己起了杀心,现在皇帝点名让自己“告诉他们怎么站”,这不摆明了是要态度呢?赵高那里敢怠慢,连忙下去一顿指挥。群臣先前也就是被皇帝的举动弄得脑子转不过来,等赵高亲自下来安排,众人也纷纷开始按皇帝的吩咐站队。

  朝堂只上不是没有赵高的追随者,只是现在李斯等人的势力摆在那儿,还没到不舔赵高就活不起的程度。这点胡海是想到了的,若非如此,赵高怕早就“忠诚地追随始皇帝”去了。赵高暂时还得用,李斯也不能死。玩政治,胡海绝对玩不过他们任何一方。但胡海学了这么多年历史,看了多少皇帝的传记,胡海很清楚,只有当朝堂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的时候,皇帝的架子才架得起来。

  不知道自己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还会被重用的赵高现在满脑子是怎么打消皇帝陛下对自己的猜忌,不知道皇帝已经很不信任自己的李斯还在暗地里打算旁观一段时间,倒是冯氏父子率先站在同意一队的队首。看了看冯去疾,再看看李斯,胡海的心里有了计较。

  赵高连踢带踹总算是把大臣们按队列排好了。等大臣们站好之后,赵高回到二世身边儿复命:“启禀陛下,已站好,请陛下明示。”

  “行。”虽说看不惯赵高,但赵高办事儿的效率还是很好的。胡海也清楚,赵高深得嬴政和胡亥的宠信,要真没两把刷子,估计也入不了秦帝的眼。看赵高一脸战战兢兢的样子,胡海有点儿想笑,但是还是忍住了。

  “甚好。”胡海点了点头,“现在都有什么意见,一个一个说。”

  “陛下,臣以为,此举大善。”冯去疾率先出列。胡海虽然对对冯去疾到底怎么想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就冯去疾这两次的表态,胡海觉得,这人倒是可以稳稳当当用一阵子。

  “缘何?”

  “阿房宫工事浩大,集天下之力,兴无边伟业。然时令有序,节气有常,农时不耕,仓廪不丰。农者,国之根基,民之大计,今万万农夫不得守其田,昔粟黍之垄尽生野草,阡陌之间不见人气——长此以往,国基必定受损,民生不复安泰!陛下以高岭之姿而望前路,率万世之表,息徭役、助生产,实乃万民之福、天下之幸!”

  胡海听这一番话……确实舒坦,难怪胡亥愿意让人捧着。

  “臣以为,此事可行,但仍需从长计议。”反对的队伍里站出一人。胡海看去,此人器宇轩昂,气质可不像后世那些温文尔雅的斯文败类,却像传说中动不动就撞阶死谏的一根筋。

  “如何?”

  “右丞相所言甚是,此举当为祖始皇帝后天下第一功绩。然请众前辈同僚听邯一言:咸阳周边可有足够的荒地供这么多役夫耕种?”

  胡海瞬间就明白这人说得问题。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若按照胡海等人商量出的计划,这政策可是空前的。农人们见到好处,一个个可不就往死里垦荒。那问题就来了,这里,地够吗?

  “不患寡而患不均。爱卿所言甚是。”胡海不得不承认,人多,想问题的角度也多。可这么一来,难道原先想得好好的事情就打了水漂?

  一时间,朝堂之上又陷入诡异的沉默。

  胡海又开始郁闷。果然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吗?现实这个亲妈怎么总在关键时候给自己泼冷水——好吧还是自己想得太少。

  胡海觉着腿都要坐麻了,要是在自己那个时代,哪里还用这么跪着……

  等等——胡海猛然间想起,自己头一次上朝的时候好像就想过,一定要造出凳子椅子……

  有了!

  “那不如,多兴产业,如何?”

  “多兴产业?”众大臣看向胡海。胡海顿觉压力山大,但是还得硬着头皮往下说:

  “民以食为天,但民生可不止吃饱就好——众卿家以为此言如何?”

  “陛下圣明。”

  “朕举个例子——李斯,朕问你,跪坐于此,时间一长,感觉如何?”

  “不善。”

  “但若是坐于阶上,又如何?”

  “甚凉,但不至于站不起来。”

  “若仿阶式,以木石为本,取适当高低造器,使人起坐轻便,如何?”

  “若真如此,大善。”

  “陛下的意思是——”冯劫出声问到。

  “我们可以给役夫各种选择,是想出去种地,还是想以匠工开物,甚至想学点儿保命医术都可以,以意向分流,以解土地紧迫之争。”

  “臣以为此计可行。”刚才提出来反对意见的那个大臣听完胡海的方法,立即站出来说话,“陛下有意造福万民,功绩甚于轩辕伏羲!”

  胡海被人夸得有些心虚。胡海这个提议,其实就是参照后世“尊重个人意愿”那一条儿,可是现在提出来,真的是……

  朝会就在一片溢美之声中散了。胡海既然已经提出来了设想,剩下的,他相信这些本土的政客能找出最适用于这个时代的方案,他这个穿过来的外地人就不瞎掺合,只过问执行情况就好。

  回了寝殿,胡海也是头疼——太黑了,真的是太黑了。这寝殿又窄又闷,还没有像样的采光,白天得门户打开才能保证屋内光线。现在是春夏之交还好,以后呢?

  一想到过冬,胡海也是头疼。古代平民最怕的就是冬天,怎么也得冻死一茬人……这事儿胡海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心里先记着,容后与大臣们商量。

  胡海这头儿的烦心事李斯是不知道的,李斯现在心里也是不安稳。始皇帝重用自己,方能官居左丞相;如今看二世皇帝的苗头,内宠赵高,外则更偏向冯氏父子,自己反而处境尴尬。论才学韬略,李斯自认比冯去疾强百倍;但比儿子……

  李斯叹了口气。

  李斯看向窗外。自己已经七十多了,拼了这么多年干了这么多年,为的是什么?自己还能活几年都不一定,怎么自己的儿子就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呢?

  胡海高(ru)高(lin)兴(da)兴(di)地用过膳,内心无比地愧疚。若不是想着粒粒皆辛苦,估计这顿饭胡海都得剩一半儿。

  皇帝且如此,贫民又如何?

  华夏的饮食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后世接受过华夏美食荡涤的资深吃货胡海暗搓搓地决定,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弄出美食。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办呢?

  那么问题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