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科幻 > 第230号元素全文阅读 > 初涉世事

初涉世事


话说入世后半年,三人凭借天生灵性均已对世事知详更多,亦渐露本色。

其间,慧璇与天瑾均在每日琢磨把玩中偶得碧瑗之中的隐秘文字:

人逆天道渐轻狂 今遣三贤赴龙疆 隐身潜世待同友 感心悟世历沧桑

择己所好勤学苦 暗觅济世良正方 执瑗寻鼎三甲子 末日逆转待归乡

此文字与哲璠所戴碧瑗显现的文字并无二致。但三人对此文字均未参透,又知此文字中暗藏天机,不便与他人透露,只能暗自揣摩。

从瑗文中,三人倒是悟得一些共同的信息。联想到自己的陡然现世和与众不同,隐约中觉得自己便是那天谴三人中的一个;华夏大地乃是龙之国度,华夏之民自视为龙的传人,由此推测,另外两人也必在中国,并且,只有找到另外两人,才有机会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这待友寻鼎之路恐怕并非坦途,或许真如文字所言,要历尽沧桑,或要经历三个甲子,一百八十年的漫长时间方有所获,但常人的寿命难过百岁,或许身世未解就已寿终了,又怎能如愿?所戴宝玉自是关键之物,要善加保管,可欲寻之鼎又为何鼎?会在何方?文中一点儿线索都没有;三人也不知自己与济世到底有何关联,该做什么;或许只有继续潜身隐世参悟文字、参悟世事、寻得同友,才能待得天机降临。

三人身边之人虽极力帮助其解开身世之谜,但终归一无所获。渐渐淡化对其身世之惑,转而像对待家人一样与之朝夕相处,渐行渐亲。

那邦铎本是皇室后裔,祖上为努尔哈赤第六子爱新觉罗•塔拜,但渐已没落。如今,邦铎仅在翰林院中任主管典藏文藉之中级官员。虽类似闲职,但却给了邦铎遍历诗书之便,渐成饱学之士,也结交了不少国内外博学之人。

正是因此便利,慧璇常以邦铎义女身份进入翰林院博览群书,也同样结识了不少国内外饱学之士。

再说慧璇此人,虽初见时即感秀外慧中,但常经交往,便知其亦为性格刚毅、极其有主见之女子。研学之间,她发现自己对西方新兴之科学非常感兴趣,与中国之学问相比,西方更注重对事物规律的总结概括,逻辑严密且注重实证与创新;中国之学虽浩如烟海,但多有浑厚之文学艺术成就而少含系统创新之科学。她想,既然瑗文中明示自己应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学问钻研,以找到济世良方,那么科学可能就是她最好的选择之一。

受璞月道长感染,天瑾对道教也颇有造诣,历时半年便可达璞月道长之修为。其间,天瑾也常下山游历,增长见闻,渐知世存之其它宗教,如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他对这些宗教也同样兴致盎然,概之以此类宗教,均以导人向善为教义之根本,又富含哲理,兼施教化,实为遵循天道而行的根本途径。所以,天瑾逐渐觉得自己应该在宗教、医药技术、文化和艺术等方面苦加钻研,以求得济世良方。

哲璠多数时间还是来往于田园与太白山之间,倾听于花鸟禽兽,怡情于河水山林。秦亮一家也是十分和睦,其乐融融。所有这些都使得哲璠犹如生活在人间天境一般,几近完美。哲璠觉得如何使得年年粮食丰收便是寻常百姓家的头等大事,只要吃穿不愁,何愁天下不太平安乐呢。所以,哲璠便开始细心钻研农耕渔牧技术,以期有所斩获。

三人虽对瑗中之文有所感悟,但华夏之大,怎知到哪里去寻找同友,一时间难觅头绪,遂各自潜心于所感兴趣之事,未敢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