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道德经:天下人的智慧宝典全文阅读 > 第14章

第14章


  宠辱若惊[1],贵大患若身[2]。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4],若可寄天下[5];

  爱以身为天下[6],若可托天下[7]。

  【白话】

  得宠和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就像重视身体。

  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

  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好像受到惊吓,失去宠爱也好像受到惊吓,这就叫作得宠和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

  什么叫重视大祸患就像重视身体?

  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

  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崇尚献身于天下的人,就可以将天下交付给他;

  乐意献身于天下的人,就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题解】

  本章讲了什么是宠辱若惊,什么是贵大患若身,并指出了如何避免的途径,那就是“无身”。最后指出能够达到乐意献身于天下这种境界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在此,老子倡导舍身为天下的崇高精神。

  【慧海拾贝】

  舍身为国

  本章老子高度赞扬了“以身为天下”这种高尚品格,认为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实际上老子提倡“舍身为国”的崇高品质。

  能够舍身为国的人古来有之。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就是一位这样的人。当时,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想了个计策,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15座城池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又担心秦王在使诈,但是又不敢得罪强大的秦国,为此,赵王是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去完成这次使命,答应赵王,如果秦国真愿意给15座城池就把和氏璧给秦国,否则,一定“完璧归赵”。于是蔺相如就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到了秦国后,蔺相如看到秦王将和氏璧传给身边的美人看,根本没有交换城池的意思,就急中生智地告诉秦王说:“和氏璧有瑕疵,请让我指给您看。”当秦王将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地对秦王说:“赵王派我送和氏璧来时斋戒三日,大王也应沐浴斋戒之后,我才能将和氏璧送上,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假惺惺地答应沐浴斋戒。这就给蔺相如提供了机会,蔺相如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连夜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第二天理直气壮地把秦王的虚情假意加以揭穿,秦王见和氏璧已被送回赵国,虽然恼怒,但是因为自己心虚,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蔺相如在面对秦王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真正做到了“无身”,从而震慑了秦王,做到了“完璧归赵”。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同样展现出了荆轲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当时秦国的军队攻占了赵国的国土,继续向北进攻,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投奔自己准备刺杀秦王的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却苦于没有什么凭信之物,这样就无法接近秦王。我有一计,如果能得到秦王以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奖的樊于期将军的头颅,以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非常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如果那样做就是不仁不义,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于期,讲明利害关系,并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樊于期。樊于期于是自刎以成全荆轲的大事。

  太子用匣子把樊于期的头颅封好,又买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水淬过。并派一位以大胆著称的名叫秦武阳的人与他同去。临行时,太子和他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给他送行。到达易水上,荆轲作歌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唱吧,荆轲上车离去,直奔秦国。

  到达秦国后,荆轲首先把价值千金的礼物,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请他向秦王引见。蒙嘉于是替他在秦王面前说了很多好听的话,秦王听了很高兴,就穿上上朝的礼服,安排了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吓得脸色都变了,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秦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并打开地图,当地图全部打开后,里面藏的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秦王非常惊骇,急忙伸直身子站起来躲避,挣断了袖子。秦王急忙拔剑,但由于剑很长,情急之下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拿着匕首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有位侍臣大喊道:“大王把剑背到背上!大王把剑背到背上!”秦王于是拔出了剑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用匕首投击秦王,秦王往旁躲闪,匕首击中了柱子。秦王于是上前连砍荆轲数剑。荆轲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着劫持你,以便得到约契好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了荆轲。

  荆轲刺秦王虽没成功,但荆轲的胆略以及为了燕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注释

  [1].宠辱若惊:若,好像。受宠和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

  [2].贵大患若身:贵,以??为贵、重视;大患,大的祸患。重视大祸患就像重视身体。

  [3].宠为下:得宠是卑下的。

  [4].贵以身为天下:贵,以??为贵、崇尚。以身为天下,把身体献给天下。崇尚献身于天下的人。

  [5].若可寄天下:若,于是、就。寄,寄托、交付。就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

  [6].爱以身为天下:爱,以??为爱(把??当作喜爱的事)、乐意。乐意献身于天下的人。

  [7].若可托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