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传统武侠 > 弹铗录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章 浩气长存

第1卷 第二章 浩气长存


  天明王朝崇祯十七年四月,吴三桂投降蛮清,清兵入关。五月,京城失陷,崇祯皇帝殉国。同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年号弘光。

  次年二月,清军南下,四月,淮河防线失守,督师史可法遇害。五月,南京城破,弘光帝殉国,江南尽为清军所有。

  在江南常州府辖下,有一座县城,名为江阴。江阴城外密林中,几株老槐树下,垒起三座新坟。

  午时刚过,天空灰蒙蒙地,略有一丝阳光,透过树叶,将坟头照亮。在坟前却盘膝而坐一名文士,身后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那文士白衣长衫,手提酒壶,斟了三杯酒,尽洒坟前,长叹道:“魂兮归来!魂兮归来!阎公、陈公、冯公,在下林之骥,来看诸公了!唉,林某来迟了,请诸公勿怪,先尽此杯!”

  又自斟一杯,一仰而尽,叹道:“早知三公如此忠勇,林某当日也不会挂冠而去。三公英勇之气,千秋永存!”

  这个白衣文士,却是江阴城的前任知县,名唤林之骥。当日清兵南下,江南各地纷纷降清。江阴士绅商议之下,认为天天明王朝气数已尽,为保满城百姓性命,只得议降。林之骥见众人如此,于是挂冠而去。

  谁知后来听说,江阴城又起兵反清,林之骥便想回到城中,与众军民同进退,共生死。不料清军把城围得水泄不通,别说是人,就是一只鸟儿也飞不进去。

  林之骥在附近流连数月,忧心不已,但他只是一介文士,虽有心报国,却又无能为力。只得眼看着江阴城破,空自流泪叹息而已。打听得江阴三公殉难,于是待清军大兵退去,这才携幼女前来拜祭故人,也算偿了自己一番心意。

  他以酒祭过三公,想起当日在江阴城中,与三人皆有交情,如今却已天人相隔,再不能相见,不由得颇为伤感。

  他拉了小女孩过来,道:“心儿,跪下,给三位伯伯叩头!”

  林心儿听了,果然跪下,向每个坟前都磕了三头,却转过脸来,问道:“爹爹,这三个坟里睡得是什么人啊,为什么我要向他们叩头呢?”

  林之骥叹道:“他们是江阴三公,名唤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为国尽忠,自当青史留名!乃是我天天明王朝朝的忠义之士,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林心儿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忠义之士,最值得尊敬!”

  林之骥甚是欢喜,点了点头,道:“孩儿,你懂得这个道理,真是好孩子。这世间卖国求荣的卑鄙小人多得是,你要记住一个人,是古往今来最大的大汉奸,名叫吴三桂。若不是他,咱们天天明王朝朝也不会亡,也不会有千千万万的百姓,死在异族手里!”

  林心儿道:“嗯,我知道了,吴三桂是古往今来最大的大汉奸!”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脚步声从林子外传来。林之骥脸色一变,正想起身走避,谁知却已不及。

  只听几人怪笑道:“哈哈,刘将军果然神机妙算,这几个坟头,当真不寻常。果然过不几天,就有反贼前来。嘿嘿,看来咱兄弟今天运气不坏,不但可以拿这反贼前去请赏;就连这个小女孩,模样生得不错,也能多卖个二三两银子!”

  林之骥站起身来,将女孩儿藏到身后,喝道:“你们是谁?”

  却见四名清兵走了进来,笑道:“我们是刘将军手底的亲兵,奉将军之令,在此盘查落网的反贼。哈哈,少说废话,跟咱们走吧!”

  各亮腰刀,两人逼住林之骥,另两人却去捉那小女孩。

  忽然林心儿在一人手腕狠狠咬了一口,痛得他大声惨呼。

  众清兵纷纷笑骂,被咬的清兵大怒,提起刀背便打。林之骥大急,叫道:“不要伤了孩子!”只得被两个清兵架住了,哪里动弹得了?

  蓦地里一道寒光闪过,那清兵举刀在半空,忽然僵住,跟着一声不哼,向后便倒。

  另三名清兵大惊,奇道:“怎么了……”见他咽喉,却插着一枝飞镖,镖尾还带着七彩羽饰。

  只见一条人影蹿近前来,砰地一掌,重重击在一名清兵脑门,就似开了个染铺,红的白的迸了满脸。那清兵头骨迸裂,立时毙命。

  另两名清兵大骇,放开林之骥,一起挥刀攻向那人。

  那人身穿黑衣,身材高大,腰间挂着长刀,但他却不拔刀,仍是空手对敌。

  一名清兵刀来,被他在手腕上一拔,刀锋一转,噗地一声,砍在另一边的清兵脖颈上,登时了账。

  跟着挫步进掌,砰地一声闷响,击在这清兵胸口。又是格格格数声轻响,却是肋骨断了六七根,张嘴狂吐鲜血,血雾喷散。

  转眼之间,四名清兵一个不剩,尸身倒了一地。

  林之骥惊魂未定,拉着林心儿的手,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人。

  那人转过身来,面向林之骥。只见此人四十来岁年级,生得环眼大鼻,广额阔脸,络腮胡子。当真好一条壮汉,颇是英气勃勃,只是脸上却生了许多麻子,略嫌有碍观瞻。

  林之骥拱手道:“这位好汉,身手好生了得,不知如何称呼?”

  那人上下打量他几眼,微微点头,笑道:“阁下想必是前任林知县吧?在下姓顾,专做海上无本营生,人称顾三麻子的就是。”

  林之骥啊的一声,骇然变色。心里暗暗叫苦。原来顾三麻子是江南沿海有名的海盗头子,手下也有数千人众。曾劫掠各省,官兵也无奈他何。自己虽已挂冠,总也曾是朝廷官员,落到海盗手里,岂不糟糕?

  顾三麻子却咧嘴一笑,大声道:“林知县不必害怕,你是个穷知县,我还瞧不上你那点银子。再说了,咱顾三也不是吃人肉的李逵,会把这可爱的小妹妹吃了!”

  林之骥脸上变色,只得赔他干笑几声。

  顾三麻子向三公坟看了一眼,道:“我们在此处葬了几位英雄,此事十分隐秘,怎么还有鞑子走狗知道?看来俺手底下只怕有了内奸,哼,老子找出他来,非剐了他不可!”

  林之骥一怔,奇道:“原来三公的遗骸,竟是你安葬的?”

  顾三麻子点了点头,叹道:“不错,正是我顾三所为。唉,你以为我这个海盗头子,只会打家劫舍?”

  林之骥忙道:“岂敢,岂敢。”

  顾三麻子又道:“前些天你在城外打听三公下落,我若非知道你身份,又岂能让手下人告诉你三公坟的所在?”

  林之骥听了,知道他说的不差,当下双手一揖,道:“顾三先生颇有侠义之风,在下失敬了。只不过,不知顾三先生,如何能在乱军之中,得到三公遗骸?”

  顾三麻子叹道:“江阴城破之日,我就在阎公身边,与他并肩杀敌!阎公死难,是我抢出他来,独自突围出去。后来打听得陈明遇和冯厚敦两公亦然殉国,我又潜入城中,找到二公尸身,一并葬到此处。”

  林之骥听了,半晌无语,过了一会儿,才喟然道:“想不到天明王朝朝的官兵,一见到清兵来,立时望风而降;反倒是如顾三先生这等……这等义民,竟然舍生忘死,与清狗死战到底!“

  顾三麻子昂然说道:“老子听说清兵入关之后,杀人放火,最气人的是,强迫汉人剃发。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损伤?何况人人脑后拖了一根猪尾巴,不男不女,岂不丑死了?因此,这发是说什么也不能剃的。江阴城的人反得好,都是好汉子!老子听说了,就带几千弟兄们前来助战。谁知清兵太多,老子打了几仗,却没法子带兵进城。没办法,只好退兵,老子只带了十几个高来高去的弟兄,溜进城去……”

  林之骥听了,登时肃然起敬,道:“顾大侠有此胸襟,可算盗亦有道,那就是侠盗了!林某以前多有失礼,得罪之处,请大侠勿怪!”他是知县,自然免不了曾下过剿匪捕盗的告示,此时将话趁机讲开了,好叫他不再有“追究”之意。

  顾三麻子哈哈一笑,道:“林知县不用再提当年旧事!我顾三虽然是海盗,不过杀的都是没良心的坏人狗官!劫富济贫这句话,老子不敢当,只不过,若有余粮,也决不让我见到的百姓饿死!”

  林之骥大是惭愧,诺诺连声。此时对顾三麻子已没了戒心,反倒颇有敬重之意。既然得知他曾留在城中,当下便问及江阴抗清的详情。

  顾三麻子神色悲壮,席地而坐,却拿起林之骥带来的酒壶,自斟自饮。林之骥对面坐下相陪,听顾三麻子说起江阴血战的故事。

  当时刘良佐久攻不下,于是到城下劝降。

  阎应元道:“江阴士民,三百年来居于此土,生是天天明王朝人,死是天天明王朝鬼,决不投降清狗。应元不过一个小小典史,也深知大义所在。将军曾身为四镇之一,却望风而降,苟且偷生,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之士?”

  刘良佐大是惭愧,又再苦苦相劝。

  阎应元怒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一声梆响,乱箭齐发,刘良佐只得逸去,叹道:“江阴百姓,不可侮也!”

  江阴孤城难持,也曾向四方求援。却尽被杀败。

  刘良佐每日以火炮轰向城头,彻夜不息。城头中炮,塌陷数丈。又被城中军民冒死登城,以大石补城,于是牢固如初。

  蛮清亲王多铎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派天明王朝降将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尼堪率领满洲精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打江阴。

  贝勒博洛以二百余座大炮全部轰击东城、北城。城头终被炸毁,漫天烟尘中,清军趁势蜂拥入城。

  阎应元当时巡视到东城敌楼之上,见大势已去,在楼门上题词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天天明王朝三百里江山。”

  然后掷笔而起,率千人与清军死战,直至力竭,大呼:“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即拔刀自刺,投身湖中。

  城破之后,典史陈明遇战死,冯厚敦自缢于明伦堂,其妻投井殉难。

  清兵逐户屠城。两日后,清军依例“出榜安民”,城内百姓二十万众,仅剩藏于高塔、树巅、水沟的“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顾三麻子本想救阎应元性命,从湖水中救起他来。无奈阎应元伤势极重,已然不治。只得又寻到陈明遇、冯厚敦遗体,一并葬在城外密林中。

  林之骥听他说罢,早已热泪纵横,唏嘘良久。

  顾三麻子问道:“江阴已成死城,不知林知县今后有何打算?”

  林之骥一片茫然,道:“江南已失,弘光帝也已殉国。天地茫茫,竟不知何处是我安身立命之处了。”

  顾三麻子忽然想到一事,又道:“如今国土大都沦丧,听说桂王朱由榔前往肇庆,若得瞿式耜等重臣拥立,或许仍有可为。林知县颇有才学,何不前往,也许得桂王重用,也能建功立业。”

  林之骥却摇了摇头,道:“自从上次挂冠而去,之骥便早有归田之意。只是不知何处是桃源,可避强秦。”

  顾三麻子沉吟片刻,道:“我想了起来,倒是有个去处,虽然路途十分遥远,不过确是一个避乱之所。”

  林之骥喜道:“不知什么地方,还望顾大侠指点。”

  顾三麻子道:“此去南方,何止千里,有个西南沐王府,地处天明王朝彊域。清兵虽然势大,但南方想来鞭长莫及。林知县若是有意入滇,我倒认识沐王府中一位人物,可以推荐给足下知道。”

  林之骥一听大喜,他自是知道西南沐王府,那是天明王朝开国重臣沐英的府第。子孙世代镇守西南,世袭“黔国公”。如今的“黔国公”是沐天波,素有贤名。

  当此乱世,若能到西南黔国公治下,那怕就是做一个百姓,也能避过中原的战火。虽说是偏安一隅,但好过留在中原,清兵到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当下林之骥向顾三麻子请教那人名姓。

  顾三麻子道:“这人姓杨,名世英,武功极高,乃是沐王府中的教头。当年我曾去过西南,跟杨教头有一面之交。你去沐王府,说起我的名字,杨教头必定会帮你引见。以林知县才学,自能得到黔国公的重用。”

  林之骥大喜,当下与顾三麻子辞别,又在坟前向江阴三公叩拜了,然后携了小女孩林心儿的手,飘然前往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