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军事 > 大明痞儒全文阅读 > 第34章 、千锤万凿出深山

第34章 、千锤万凿出深山


三十四、千锤万凿出深山r

千锤万凿出深山,r

烈火焚烧若等闲。r

粉身碎骨浑不怕,r

要留清白在人间。r

于谦一首咏石灰绝句,千古留名!r

而做为主管大明军事的兵部尚书,于谦为大明所立伟功莫过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r

于谦能得以主持大明军事当然有赖于新皇帝景泰帝的支持,其时刚上任的皇帝对于谦可谓言听计从,于谦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充分利用了也先息兵休整的两个多月的时间抚安军民,招募兵马,到了也先押着太上皇朱祁镇来北京发财时,于谦手头已经集结了近二十万可用的人马。r

对于也先的进犯,朝廷实际上早就人人心中有数,但对于如何应付,大臣们却是各执己见,归纳一下,抗敌策略有以下几种:大学士、侍讲徐珵的建议是迁都,这样一劳永逸远避强敌;守城都督成山侯王通的建议最离奇:不让瓦剌人靠近北京城墙还不简单?围着北京城再筑一圈城墙就是了。r

对于王通的荒诞建议,不值一驳,但对于徐珵的迁都建议,于谦却不能等闲视之,此主意虽馊,朝廷内却不乏支持者,大明的群臣们对五十万大军的全军覆没记忆犹新,那瓦剌人的确令人提起来就头皮发麻!r

于谦上疏:“京师乃天下根本,宗庙陵寝所在,帑藏仓储皆咸集此地,一动则举国民心亦动,天下岂不大势尽去?宋朝南渡之事,即为前鉴。徐珵妄言,其罪当戮!”r

景帝拿不准那种办法最安全,难做决断。幸亏先前差点挨群臣一顿好揍的太监金英此刻突然清醒,关键时刻支持了于谦,高声表态:“死则君臣同死,有谁再敢言迁都之事,宜立刻诛杀!”r

皇帝只能赌一把了,准于谦所奏,从而明廷形成“决议”:君臣一心,坚决固守北京城。r

守城的重任放在了于谦肩上,于谦在紧急整修北京城墙的同时,上书景帝解救出因坐视皇帝被俘于土木堡不救而入诏狱的宣府守将杨洪,以及坐守万全城的守将石亨,命杨洪回守宣府,石亨统管京营兵马。至于日后石亨对于谦恩将仇报,那便是后话了。r

也先恼怒大明朝廷的小气,这次出兵几乎动员了全部力量,十余万铁骑分三路出击,自己率主力带着皇帝由中路进发直击大同,最终目标则是北京,进军理由也冠冕堂皇:瓦剌部队送大明皇帝回朝。r

大军到了大同城下,也先即命已经铁心投降了瓦剌的太监喜宁假传英宗诏命去赚开大同城门,不料其守将郭登却不卖太上皇的帐了,于城头回话:“赖祖宗神灵保佑,国家现已有新君!”r

也先见明军防备甚严,怕初战得不到便宜,影响了全军士气,便不攻而去,兵锋转向了紫荆关。r

紫荆关守将刘泉、韩清由于众寡不敌,被也先部队强攻破关,刘泉、韩清等人皆战死。消息传到北京,一时“朝野汹汹,人无固志。”(明史)r

北京城从此已无屏障,立显危机!r

也先首战得手,驱大军直逼北京城下,所部四出剽掠,杀人放火,并怒而焚毁了昌平的皇陵寝殿。r

前次立了活捉明朝皇帝大功的沙沙这次却被冷处理了,竟然被也先责令离队先头南行,察访西土蒙古大汗小王子琪都的下落。r

这就要怨沙沙自己大意了,这次立下大功,沙沙自衬是到了自己坦白乃蒙古大汗卫士身份的时候了,一旦攻破北京,也能求也先相助察访小王子,不管也先会如何对待这位同族王子,总胜于就此永远不知王子下落。r

谁知也先闻知如此离奇之事,大感兴趣,假如再能将西方蒙古王子控制在手里,那瓦剌的处境无疑又多了层保险,极有可能又是一个如同明朝皇帝般的聚宝盆,便立即下令沙沙交出军权,专职寻访西蒙王子,无信息永不准擅回漠北!r

沙沙心头雪亮:自己这是被驱逐出境了,而且是出于前时立下大功,才得以保住性命,从此回乡无望。r

不过沙沙并不后悔自己多事自找麻烦,就此跟着瓦剌人这么混下去,就是再能升职,也非沙沙所愿,能得到瓦剌人明令支持寻访琪都,沙沙已经心满意足。r

至于能否如愿?那就非人力所能左右了,只能求天拜地,尽心而已,现在沙沙在中国的行动,更近似于一种精神行为,一种心灵寄托。就是真能寻访到了琪都又能如何?沙沙没想,更可能的是不愿意设想。r

已经视北京为囊中之物的也先在率部攻占了卢沟桥之后心花怒放,以为此时的北京守军必然会依城死守,自己则顺势围困北京,如此破城便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瓮中捉鳖的态势一旦形成,那明廷最大的可能性就只能是缴械投降了。r

突然发觉了势头不对:这时的明朝军队竟然看样子全部驻扎在了城外,数量庞大,列阵齐整,难道大明换了一支部队?r

明朝的部队当然换了,之前的御驾亲征几乎被英宗带走了全部精锐,此时驻守城外的是于谦仓促间新组建的部队,大部士兵都是新兵蛋子,没有经过战阵,就连布阵列队都几乎是前几天突击训练才勉强像个样子,这种部队如果布置在城头,兴许还有些战力,却如何能放弃固守坚城,列在城外对付瓦剌人擅长的野战?r

莫非那兵部尚书于谦书生出身不懂军事?也先疑惑之下,心中暗替明朝叹息:如此花花江山,怎么就会置于这等笨蛋手中糟蹋?看来是苍天要让中华易主了!r

但指挥作战极有天赋的也先用兵却不莽撞,传令前军暂时莫与明军交锋,一来等待主力集结对北京城外的明军给予致命一击,二来准备实施那明朝太监喜宁所献的釜底抽薪之计:诱捕明朝现在军政的头头,让大明守军指挥系统陷入混乱,如此攻破北京将轻而易举。r

本来就是鞑靼人的太监喜宁向也先献计:让明廷派出高级使团来见英宗皇帝,来瓦剌军营谈判瓦剌回军并释放英宗的具体条件,使者一到便全部扣押,如此明军突丧重臣,必然仓皇不知如何应付,我军则趁机攻城,当可必克!r

这大明内奸如此奸诈凶恶,北京城内的于谦如何应对?而且为什么于谦舍弃高大的北京城不守,反而以自己相对来说等于乌合之众的弱旅在野外对阵于瓦剌人的蒙古铁骑呢?r

北京城的保卫战,实际上是汉虏双方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文武全才的于谦眼下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是一个经过千锤百炼的作战方案!r

大明之国运民生,系此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