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军事 > 大明痞儒全文阅读 > 第33章 、皇帝职务也是可以代理的

第33章 、皇帝职务也是可以代理的


三十三、皇帝职务也是可以代理的r

明廷突然从软柿子变成了铁核桃!究其原因并不复杂:换了个新皇帝。r

至于被逮走的英宗朱祁镇?虽然年方二十三岁,却被挂了个太上皇的虚招牌,你也先愿意替大明皇室尽孝?那就自便,尽管尽你的臣节,大明不管了。r

自英宗皇帝被俘消息传到北京,皇帝的老妈孙太后不得不从后宫走到了前殿:儿子做了瓦剌人的俘虏,大明朝立时如同塌了天,此刻朝堂空虚,群臣惶恐,边关数镇将领都加急飞奏也先押着皇帝四处索财的军国金银大事,请示朝廷如何应付如此令前线将领为难的局面?孙太后只得亲自出面,召百官问计。r

出现了这等旷古未闻的局面,留守京师的群臣谁能有什么解决妙策?包括孙太后在内,谁都明白交钱是赎不回皇帝的,但谁也不愿意提出什么“大逆不道”的建议,这话只能由皇帝的亲娘――除了孙太后本人的天下人都这么认为――独自做出决断。r

唯有兵部侍郎于谦冒死表态:“皇上被俘,蒙古人牵住了我们的要害有持无恐,数日来挟持皇上逐城搜刮,我守城官员无所适从,金银财物大量送进敌营,壮大了敌人,削弱了我们,也愈使敌人觉得皇上是奇货可居。只有另立新君,皇上才能安然归来。况且多事之秋,国不可一日无主,望太后深思!”r

孙太后掂量再三,支持了于谦,她表示:“皇帝率六军亲征之时,下令郕王在京监临百官。政务不能久旷,现在可由郕王代理皇帝之任,朝臣皆向郕王受命。”r

不管被俘的英宗是否自己的亲生骨肉,自己“嫡子”英宗皇帝一系的帝位还是必须要保住的,这是有关国家前途、血缘继承的紧要,孙太后随后又下诏立明英宗年仅二岁的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命郕王日后辅佐。r

代理皇帝?郕王朱祁钰现在的地位有些不伦不类,处境有些尴尬。r

朱祁钰是宣宗妃子吴氏所生,本来做梦也未想过自己能戴上皇冠这顶大帽子,堂兄英宗亲征,他留守北京,实际上是个没有任何实权的摆设,一切政务均由各部留守的副职官员处理。谁料英宗皇帝被蒙古人活捉,这下郕王的运气来了!r

且不管这运气日后是否真的值得向往,现成的天子谁不愿意做?r

但从未处理过政事的郕王确实有些犹豫:前方战事如火,后方朝事如麻,郕王这被太后强迫任命的代理皇帝一想就有点头大!r

但他怎么想无关紧要,这时的郕王说了不算。r

郕王不是正式皇帝,没有资格御正殿,只能在午门会百官。第一次主持朝政会议便被百官奏事搅了个七荤八素!r

皇帝被俘源于王振,群臣声泪俱下,异口同声,共同声讨王振倾危宗社,接二连三出班要郕王下令灭王振全族。现场气氛哀沉悲壮,哭声连片。r

郕王也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小青年,哪见过这种阵势?慌乱之下起身离座,想入内殿找孙太后请示,哪知众臣一齐涌入内殿,非要郕王当场表态。郕王无奈,下令指挥使马顺去查抄王振的家。r

谁知这下惹了众怒,只听众人一片喧哗:“马顺乃王振一党,请殿下换人!”r

传旨太监金英有点不识时务,叱令众臣退朝。百官此时哪还畏惧什么太监?争相上前想扭住金英,先揍他一顿再说!金太监见势不妙,逃入大内再也不敢多嘴了。r

哪知马顺更没长脑子,以为自己刚刚得了令旨,还怕什么群臣?便厉声喝斥群臣。众臣正愁找不着人出气,一见有了目标,百多号人竟然一拥而上,你一拳我一脚,楞是把马顺这么一个大汉给空手打死了!r

既然朝堂玩开了全武行,群臣索性放开了胆,要求内宫交出王振平素最信任的毛姓、王姓两位太监,那惊魂未定的金英公公怕牵扯到自己,立刻命人把内殿内开条缝,把王、毛二人踹了出去。众人上前,又是一阵拳打脚踢,立毙二人。r

墙倒的确众人推,王振的侄子锦衣卫王山也被人主动逮捕,并且押来中廷以供众人击打唾骂。据史载:“班行杂乱,无复朝仪。”r

当着郕王面,却未得其令而殴杀三人,百官“益忧惧不自安”。郕王更加不安了,谁知将会乱成怎样?屡坐屡起,一心逃回内宫避难。r

关键时刻还是兵部侍郎于谦,上前揽住郕王的袍服进谏:“殿下万莫离开,王振乃罪魁祸首,不抄家不足以平民愤。众臣虽行为过当,皆一心为国,没有他意。”r

郕王听后稍安,马上宣旨:马顺罪应处死,百官各归位司其职,免究责任。众人跪听旨意,拜谢行礼有序退出。r

有赖于谦临危不乱,关键时刻留住了郕王,处置得当,终未酿成大乱。之后孙太后下诏任于谦为兵部尚书,大明朝实是幸运的得到了一位主持军务的能员干吏。r

毕竟是由郕王主持清算了王振全族及余党,文武大臣纷纷上表劝郕王即位,以应边事国务,众意难违,孙太后不得已降诏,以郕王继位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明年为“景泰元年”,郕王朱祁钰就此成了明景帝。r

景帝即位,立即重用于谦,下令从此不准再付给瓦剌人一锭银子,并且明诏大赦天下,加恩科一届,以贺新皇登基。r

这下彻底断了也先的财路,也先当然不肯善罢,于是便重聚重兵,押着这昨日的大明天子,亲赴北京讨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