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逐唐全文阅读 > 第64章 出行前

第64章 出行前


六月初九,雨停了。

被雨水无休止地冲刷了好几日的天空依然留着一缕缕丝絮般的云朵,云朵的色泽有的偏灰、有的偏白;云朵的形状大小不一,有的似马、有的似虫、有的似人脸、有的似山川……极尽变化之能事。

顾寻走到院子一角的水缸前,他脱下身上的皮甲、又脱下满是泥土的长裤,随后,用水瓢舀水劈头盖脸地淋向自己,倒了好几瓢冷水之后,他将水瓢扔回水缸,接下来,猛地甩了甩头发,将水花甩得四处都是。

最后,非常爽快地呼出一口长气。

连日大雨的缘故,顾家堡通往外面的大道发生了几处山崩和泥石流。

趁着今天是难得的晴天,一早,顾寻带着一些青壮前去疏通道路。还好,堵塞大道的多是从山上流下来的烂泥和枯木、夹杂着少量碎石,并没有出现比人还要巨大的石块。所以,只是花费了大半日的功夫,挖开了烂泥,恢复了交通。

回到木屋,换了一身衣衫,套上一件皮甲,顾寻走出屋子。

在檐廊上站了片刻,抬头望了望天色,他跳下檐廊,继续往前行去,走出院子之后,带着站在院门前的大头向内堡的方向行去。

那一日,顾家祠堂,在选举顾氏族长的会议上,顾寻一力推荐三叔公顾三义上位,当说出那句谁赞成、谁反对的话之后,没人敢再说话。

那一刻,就连跳得最欢的顾全也没敢提出异议。

顾全并未亲自领教顾寻的厉害,关于顾寻的种种,他也只是回到顾家堡之后从别人那里打听而来的。

一开始,他并未将顾寻放在眼里,在没有亲自见到顾寻之前,只是把他当做一个能打的莽汉。一旦亲自瞧见顾寻,又因为顾寻清秀俊美的样貌而产生了误判,潜意识里并未真正重视这个被众人推崇的美少年。

所谓子承父业,再加上有着顾氏那些弥勒教信徒的支持,顾全认为族长这个位置自己当仁不让。

当顾寻发出自己的声音之后,所有支持他的声音顿时哑了,所有支持他的人立刻偃旗息鼓,那一刻,顾全甚是震撼。他并非不想提出异议,但是,当他准备开口的时候视线正好与顾寻的目光相遇。

他在里面瞧见了杀气,瞧见了无边无际的死寂。

就像小时候被老人所讲的鬼故事吓着一样,他全身毛骨悚然,恨不得像小时候一样跑回自家的木塌卷缩在被窝里一动不动。

他相信只要自家提出反对的意见,顾寻一定会拔刀杀了自己。

那一刻,他绝对相信顾寻能够像杀一只鸡一样轻易干掉自己。

所以,他什么也没有说。

顾三义也就在顾寻的支持下当上了族长,所有人都知道顾三义只是一个傀儡,真正在背后掌权的只能是顾寻,所有人却都没有反对。

今日一早,雨停下之后,趁着顾寻带人挖通道路之际,顾全带着几个像顾峰一样愿意跟着他的人离开了顾家堡。

他害怕自己会莫名其妙地失踪,又或是像廖士元父子一样死在所谓的半边云手下,要想保命,他唯有出走。

当然,顾全肯定会心有不甘,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如今,顾寻掌握着顾家堡的武力,背后又有徐家庄支持,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孤家寡人,就算自己背后有着弥勒教支持,也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倒不如换个地方东山再起。

离开顾家堡的时候,顾寻暗暗发誓,自己总有一天要回来。

通过大开的吊桥进入了内堡,一路上,和顾寻相遇的人们纷纷向他笑着行礼,无论姓顾还是姓廖,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表面上的功夫终究是做得十足。顾寻自然微笑着一一回礼,态度温和,毫无倨傲之色。

顾三义成为族长之后,也就搬进了内堡。

在半边云来袭的那天,许多顾氏族老丢掉了老命,其中,像顾四勇这样的人没有子女什么的,他们的宅院也就成为了族中的产。身为族长的顾三义自然分到了最大的一间,有个失去了男人的大妈负责洗衣做法,有个老苍头负责守门,还有一些失去了父母亲人的女孩儿住在里面。

当上族长之后的顾三义很快有了第一个决定。

他决定把几所无主的宅院改建成顾家堡的养老院和孤儿院,在顾家堡,凡是没有亲人照顾的老人都能进入养老院养老、小孩则进入孤儿院,由族中的公产来供养。并且,这两个地方不仅仅是接纳顾氏族人,就连符合条件的姓廖的都可以进去。

这个决定很是震撼,说是一声奔雷也不为过。

以前,顾氏族产的收获也有一部分用来赈济孤寡老人和孤儿,然而,身为族长顾大忠和一干族老只是拿出少部分来做做样子罢了,大部分收成都被几个人瓜分了。那些孤老和孤儿也都居住在破烂的窝棚内,任其自生自灭,每一年,都要死去不少人。

死了也就死了,一个小家族,资源只有这么多,没得法。

世道就是如此啊!

这是顾大忠等人的解释。

关于顾三义的这个决定,嗯,所有人都知道真正做出这个决定的肯定是站在顾三义背后的顾寻,一些人不置可否、一些人呲之以鼻、大部分人则雀跃狂欢……少有所依、老有所养,这可是上古圣皇时代才有的好事。

当然,也有人想看顾寻的好戏。

首先,顾家的族产也就几十亩山地,再加上顾寻贡献出来的三十来亩良田,所有的收成加起来除掉佃农们的所得之后其实并不多,要想供养顾家堡所有的孤寡老人和孤儿,恐怕力有不逮。

这个决策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何况,进入六月以来那场连绵几日的大雨对秋收肯定有影响,在今年粮食注定歉收的情况下,顾寻更是难以支撑这个摊子。

每当遇到荒年,首先自然是保青壮、之后再是保孩儿、至于老人、也就只能抛弃了。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养老院、孤儿院不过是笑话,连有家有口的家庭都自保不能,何况,这些没有依靠的人们。

顾寻也知道单凭现在的财力这样做有些勉强。

然而,有着后世记忆的他明白,要想凝聚人心,要想人们拥护自己,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后世的一些所谓文明国家,教育和养老乃是最基本的国策,如此,才有最起码的向心力,人们才会对国家有起码的认同感。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宗族,道理都是一样。

有些东西势在必行。

若是晓得自己死后不用担心亲人的生活,那些青壮才敢随他杀敌,悍不畏死。

如果没有和徐世绩定下口头盟约,顾寻不会这么快推出这个政策。

并非徐家庄的物资支援让他有恃无恐。

要知道,由别人支援的东西终究是无根之木,将希望寄托其上不过是愚蠢的行为。

顾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信自己能够利用这个徐世绩提供的渠道和契机来获取大量财货,能够带着乡亲们养活自己。

沿着长街往前行了没有几步,顾寻和大头来到了顾三义的门前。

每一天,顾寻都会和顾三义会面。

当上了族长的顾三义可谓是既喜且忧。

喜是因为身为族长,虽说是傀儡族长,他和丫头至少不像以前那样忧心忡忡,担心有这顿没下顿。能够吃饱饭、能够穿暖衣、这还不够欢喜么?忧则是担心自己坐不好这个位置,害怕连累顾寻,即便是傀儡族长,这位置坐起来也不安心。

最后,他还是放开了。

反正一切不比从前糟糕。

反正一切重大事情都听顾寻的,自己只需要向族人转达罢了。

也正因如此,他每天都要和顾寻见面,和顾寻商量族中的大小事宜,所谓商量,无非是顾寻负责说,他负责聆听和点头。

远远瞧见顾寻带着大头行来,顾三义宅院前,坐在门槛上养神的老苍头忙咧开没牙的大嘴笑了起来,他站起身,向顾寻拱手为礼,嘴里不停寒暄着,说着喜庆的话。

这个老苍头不姓顾、也不姓廖,是前段时间一个人来到顾家堡的,靠着乞讨过日。顾寻收留了他,将他安排在顾三义宅子上,平时看一下门,陪年龄相仿的顾三义聊聊天。顾寻给了他一口饱饭吃,瞧见顾寻,他自然感激不尽。

笑着和老苍头打了声招呼,顾寻带着大头进入院子。

随后,他把大头留在前院,自己一个人走了进去,这会儿,顾三义正在中庭等着他,除了他之外,还有廖小七、顾青牛等顾寻手下的大将,以及最近投靠顾寻的人,这些人中间,有个人姓廖。

这个叫廖晓胜的家伙并非像廖小七那样一穷二白,他家有着上百亩良田,家境和顾寻的父亲顾山家一个级别。

这是首个主动投靠顾寻的廖姓有产者。

现如今,吓得顾全屁滚尿流逃离顾家堡之后,顾寻在顾家的势力可谓根深蒂固,就算少部分不喜欢他的顾家人,也是敢怒不敢言。在廖家人中间,因为养老院、孤儿院以及徐世绩的关系,大部分无产或是自耕农都投入了顾寻门下。那些雇佣庄客耕种的小地主则首尾两端,这会儿,只是在一旁观望。

廖家还有一个廖昌杰的存在,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有这么多观望的家伙,廖晓胜的投靠也就显得颇为重要。

顾寻之所以把这么多人叫到顾三义家议事,是因为他今天收到了徐世绩派人传来的信息,说是让他明天带着一些人去徐家庄与之会和,然后,一起前往郡城滑台。

既然如此,顾寻当然要把后方安定之后才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