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文阅读 > 第179章 法藏与华严宗

第179章 法藏与华严宗


  华严宗因宣扬《华严经》而得名,是我国隋唐时期形成的一个较有影响的佛教宗派。《华严经》为印度龙树所造,是印度佛教中有宗一派的重要经典。东汉末年,《华严经》传入我国,到东晋时由觉贤法师译出60卷。从此,研究《华严经》义理的僧人逐渐多起来,著作大量出现。华严宗的早期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杜顺,被门徒追溯为始祖,智俨为第二祖,到智俨的弟子法藏,著述最多,华严宗形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因此,华严宗真正形成宗派,应当从法藏开始。法藏死后,他的学说被弟子修改,后来澄观中兴华严宗,被尊为第四祖。华严宗的第五祖是宗密,在他死后不久唐武宗时期发生了会昌灭佛事件,华严宗遭到沉重打击。从唐中宗到唐武宗时期,华严宗依靠世俗统治者的支持,盛行了170多年,成为隋唐佛教四大显学之一。它不仅在我国北方极为盛行,而且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影响。

  华严宗的真正创始人法藏祖籍西域康居国,他的祖父因到中原王朝进贡,留居东土。法藏出家为僧后,年轻时期曾经参加玄奘主持的译经工作,后因见解不同而退出。法藏在唐朝参加了《华严经》新经的翻译工作,共译出80卷。公元670年,法藏被武则天罗致为御用僧侣。武则天为篡夺皇位,借佛教势力进行宣传,法藏为他导演了一系列政治活动。公元697年,唐朝出兵攻打契丹,让法藏建11面道场作法,结果天兵天将下凡,契丹人看到观音菩萨和无数神王从天而降,大败而归。公元699年,唐朝廷诏令法藏讲新译《华严经》,讲到关键时刻,讲堂和佛授记寺都为之震动。这两次佛法显灵,武则天都亲自褒奖,目的在于宣扬武则天代唐是佛法普照,天命所归的必然趋势。唐中宗神龙初年,法藏助武则天平定叛逆,被任命为三品僧官。唐中宗和唐睿宗两个皇帝都是由法藏受菩萨戒,中宗为他造5座华严寺。武周时期法藏更极尽荣宠,被武则天封为康藏国师,圆寂以后还赠官鸿胪卿。

  法藏的世界观是以缘起论为基础的。这种理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没有自己本质属性的虚幻存在,是人心的显现。《华严义海百门》说:“被认识的对象尘是主观的心之产物,主观认识的心才是客体尘的基础。主观认识的对象尘和主观认识的基础心交互作用,就产生了客观世界的幻相。”虽然华严宗也使用主观心和客观尘的概念,但他们却否认有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规律,他们所谓的尘是经过主观意识改造的认识中的对象,没有物质属性。《华严义海百门》又说:“尘并非自己缘起,一定要待心而缘起;心也不是自我认识,有待于客体为缘。”法藏之所以要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目的就在于说明这些没有质的规定性的事相构成心的客体,每一个别事相都存在于全部事相的普遍联系之中,构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是由心缘起所变现,但又处在自己和自己的置换之中,又成为主观心所认识的对象,说到底,它只不过是对象化了的自我意识而已。

  在认识论方面,华严宗提出了“六相圆融”学说。法藏认为事相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又有差异,事相这种差异性和诸事相的相互依存性就构成所谓的缘起理论。在事相相互依存、制约、变化和灭亡中,表现出六种状态,即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华严宗通过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说明六相可以圆融无碍,企图取消客观世界。法藏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说,只有当别相构成总相时,它自身才成为别相;总相只有由别相构成时,它自身才成为总相。别相与总相以相互依存为成立的前提,但他由此引出别相即总相的结论,否定了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差别。法藏用房子和木椽比喻总相与别相的关系,他说,房子是总相,木椽是别相,如果没有房子与木椽相互缘起,那么房子的椽只是一根根木头,不是椽;人之所以把它称作椽,是因为它成为房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缺了木椽,就不能叫做房子。所以说,木椽就是房子。同理,因为椽与瓦共同构成房子,它们具有同相,但当他们不因房子缘起时又具有异相。正因它们共同缘起构成房子,都是房子的组成部分,所以瓦就是椽,否定了事物的同一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区别。又因为房子是由椽瓦相互缘起促成的,这是成相,而构成房子的椽瓦又保留着各自特点,对房子来说又是坏相。所以说成相即坏相,坏相即成相,否定了事物产生与灭亡之间的区别。按照华严宗的理论,事物之间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产生与灭亡的之间的差异仅仅是人主观感觉造成的,因此它没有定性。既然事物的差别性是依人心所致,那就完全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安排,在思想领域中得出通融无碍的结论。正是在这一点上,法藏在《华严经义海百门》中得出结论性的总结:“所以大小可以随心回转,这样就进入圆融无碍的境界。”可以看出,华严宗的六相圆融学说最终否定了事物之间的差别,而把这种差别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主观意念的产物,这样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抽象的精神世界。华严宗先掏空了世界的物质性,然后再讲世界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必然导致宗教神学论。

  华严宗极力运用诡辩相对方法论证客观世界的不真实,目的在于夸大人的主观认识能力。最终引导人们走上通向天国的道路。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通过十玄门和四法界确立的法界缘起学说,比起唯识宗大人缩短了人们进入天国成佛的途径。具有更大的期骗性。

  所谓十玄门,是华严宗认识证悟到10种方法,它包括同时俱足相应门,讲只要虔诚信佛,人人都会有圆满结局;一多相容不同门,讲个别与整体相互依存,既不妨碍,又不相同;诸法相即自在门,讲各个事物相互联系,各得其位;因陀罗境界门,讲各事物相互照应,无有穷尽,共同构成外界;微细相容安立门,讲事物义理与形体不相妨碍;秘密稳显俱成门,讲世界外物隐显俱由人心认知;诸藏纯杂俱德门,讲世间之物都通过感观与佛国相通;十世隔法异成门;讲过去、现在、未来九世俱生于一念;唯心回转善成门,讲世间万法皆因主观意念不同所致;托世显法生解门,讲世间万法皆可显现真如佛性。华严宗主张人们只要按照十玄门修炼,就可以懂得人类痛苦的根源,而要想消除痛苦,就必须按佛教教义认识现实社会,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到处充满佛性的完满精神世界,进行自我麻醉。

  回法界是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华严宗所谓的事法界,就是他们反复论证的为人心所显现的事相,理法界就是他们所说的佛教真如世界的本体。法藏在谈到理事关系问题时说:“开始探究事理关系的人,应知现象大小是事,现象性空是理,因为事没有定性,所以事随理而融通。因尘世没有定性,遍通于一切事中;因一切事都具有同理,故理完全显现在尘世。所以《华严经》说广世界就是狭世界,狭世界就是广世界。”在他们看来,理法界和事法界二者是重合的,如果说理法界是一面镜子,那么事法界就是镜中映出的各种形象;万象与镜身为一体,故知理事无碍法界存在;又因理普现一切事中,万法皆具一理,故知事事无碍法界存在。华严宗用水比喻理法界,用波比喻事法界,用水波交融比喻理事无碍世界,用波波交融比喻事事无碍法界。可见,华严宗的回法界学说,目的在于说明佛教真如世界就在世间,佛性所体现的一切都是相互协调的和谐统一体,人们所希望的天国世界并不在遥远的未来,它就在眼前周围世界中,只要人们改变对现世的看法,按照佛教思想去认识现实和自身,就能够踏进佛教极乐世界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