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战争史笔记:三国——隋唐(修订版)全文阅读 > 第7章 赤壁之战(1)

第7章 赤壁之战(1)


  17.曹、孙、刘三方的战略企图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奠基之战。

  经过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杂乱无章的群雄纷争局面,终于理出了一个头绪,形成了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核心战斗发生在长江赤壁江段。实际上,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战役。作战地域广阔;参战力量涉及曹、孙、刘三方,参战总兵力约三十万;作战样式有水战、陆战、火攻、追击、围城打援等;作战持续时间超过一年。

  赤壁之战前,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各有各的战略企图。

  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后,其军事实力已经无人能与之匹敌,他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要统一中国,这对他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从北征乌桓前线回到邺城,立即转过身来,准备收拾南方的割据势力。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的分水岭。他一生打了无数次仗,最大的战役有两次,一次是官渡之战,大胜;一次是赤壁之战,大败。由于曹操统一北方后滋生了严重的轻敌思想,导致他在南征军事行动的谋划阶段、初战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战略性失误,最终铸成赤壁惨败,统一中国的战略愿望彻底破灭。

  孙权:

  孙权不具备统一中国的实力基础,他的战略目标是力保江东,力争三分天下有其一,保住父兄几十年开发江东的成果。鲁肃曾向孙权献策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鲁肃所说的“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这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判断。据此,东吴的上上之策,就是力保江东。曹操消灭袁绍之后,以汉献帝名义让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去做人质。孙权既不愿送子为质,又慑于曹操的强大军事实力,一时拿不定主意,召集群臣讨论,张昭、秦松等老臣也“犹豫不能决”。孙权半夜单独叫上周瑜,到他母亲吴太夫人那里去商议定夺。周瑜因协助吴太夫人的长子孙策开疆立有大功,又同孙策是连襟,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两人又是同岁,周瑜仅比孙策小一个月,吴太夫人对周瑜“视之如子”。周瑜的傲气东吴第一,但他的最高理想,也只是以楚国为榜样,使东吴成为南方第一大国。周瑜对吴太夫人说,“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经过多少代人开发经营,“传业延祚,九百余年”(《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吴太夫人立刻表态,“公瑾议是也”。她老人家也是这样想的,她让孙权听周瑜的建议,东吴要独立自主,不能向曹操屈服,不能向曹操送子为质。这是发生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的事。赤壁之战前一年,吴太夫人去世。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自感势单力薄,难以单独阻击曹操大军东下,明智地采纳了鲁肃和诸葛亮的建议,与刘备结盟抗曹。赤壁之战大获全胜,孙权“力保江东、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刘备:

  刘备是以一位搅局者的面目出现在赤壁之战中的,但他却在混水中摸到了一条大鱼。刘备口口声声称他是刘氏宗室,他最有资格光复汉室。实际上,据学者考证,刘备的身世存在很大疑问[10];而且,刘备也根本没有统一中国的实力。荆州有位隐士裴潜,曾在曹操面前评论刘备“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可谓一语中的。刘备的实力基础最差,资本最少。他连自己的立足之地都没有,东奔西窜,袁绍、曹操、刘表,谁都投奔过。赤壁之战前,他寄居在荆州刘表门下。刘备当时虽然已经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策,纵论天下大势,初步形成了“东结孙权,北抗曹操,夺取荆、益”的“鼎足之计”。但何时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却遥遥无期。赤壁之战的爆发,为刘备提供了天赐良机,使他实现“鼎足之计”的时间大大提前。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双方利益均摊,使刘备从此结束了长期寄人篱下的流寇式生活,终于成为一股独立势力,为后来建立蜀汉政权掘到了第一桶金。

  18.曹操的一系列战略失误

  自古以来,打仗有两种打法。一种是先“算”后打,另一种是未“算”先打。孙子重视“庙算”,他一再强调必须“未战先算”。他认为“多算胜,少算不胜”,这是铁定的规律。无论是谁,如果冒冒失失,凭一时冲动,未“算”先战,则必败无疑。孙子在这里所说的“算”,是指战前的战略谋划。战前的战略谋划周密与否,对战争胜负有着决定性影响。

  曹操赤壁惨败,其根子是在战前埋下的。曹操消灭袁绍、征服乌桓、统一北方之后,对接下来进行的南征军事行动,严重轻敌,急于求成,铸成了一系列战略性的失误。

  失误之一,南征军事行动操之过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曹操从北征乌桓的前线柳城(今辽宁凌源)回到邺城,紧锣密鼓地为南征做准备。刚开春,他就组织人力疏浚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他撤销“三公”,自任丞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适应集中统一指挥的需要,减少掣肘。七月,他就在许都集结重兵,开始向荆州刘表发动进攻。从这个时间表可以看出,曹操太性急了。曹军经过长年累月的连续征战,还没有得到必要的休整,马上转入南征军事行动,明显地准备不足。这只能说明,曹操统一中国的战略愿望非常强烈,但是他对如何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思考尚不充分,思路尚不清晰,一系列问题都还模模糊糊。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南征,注定他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失误之二,南征军事行动的首攻目标没有选准。曹操的南征军事行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动荆州战役,攻刘表,取荆州;第二阶段是顺江东下,直取东吴,这就是赤壁之战。曹操南征的第一阶段,他翘首南望,长江中游是荆州刘表,长江下游是江东孙权,长江上游是益州刘璋。他决定从中间突破,先攻刘表,夺取荆州。荆州最早是西汉设立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它的辖区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全境,以及河南、贵州、两广的部分地区,下辖七郡(南阳郡、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荆州治所一再迁徙,东汉末年刘表领荆州牧时,荆州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曹操决定从荆州中间突破,这个战略突破方向并没有选错。但是,在这个战略突破方向上,首攻目标应该锁定在哪里?不明确。曹操的战略思维本来一向是比较开阔的,开始南征前,他对远在关中的马腾都考虑到了,担心马腾乘他南征之际偷袭许都,所以逼迫马腾举家迁来许都,调虎离山,让他做了一名空头“京官”,只让他把儿子马超留在关中代管他的部众。其实,最早动念要偷袭许都的不是马腾,是刘备。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就竭力鼓动刘表乘许都空虚,偷袭许都。刘表胆小,当时没有采纳,后来十分后悔。曹操在谋划南征军事行动时,偏偏把威胁远远超过马腾的刘备疏忽了。战前,荀彧向曹操提出的作战方案是:隐蔽夺取荆州全境的企图,摆出只攻宛(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两县的阵势,暗中则派精骑从小道轻装急进偷袭荆州州府襄阳,出其不意,荆州则一战可定矣。曹操手下的这位第一谋士,思考问题一向缜密,但这次也没有建议曹操首攻刘备,说明荀彧的战略眼光也还欠一点火候。曹操要攻刘表、取荆州,南阳郡是荆州的北方门户,刘备正驻扎在南阳郡的新野(今河南新野),替刘表把守着北大门。曹操却把战略眼光从刘备身上跳了过去,直接瞄向了荆州府治襄阳城里的刘表。这是曹操战前谋划中的一个大漏洞。许都——南阳——新野——襄阳,处在一条由北向南的直线上。从新野到襄阳,中间还相隔一百多里的“间隙”。曹操如果把首攻目标锁定在新野,锁定在刘备身上,凭他当时已经具备的强大军事实力,他完全可以组织精骑,利用新野到襄阳之间一百多里的“间隙”,迂回穿插,把刘备兜住、吃掉,然后再攻襄阳,那么,后来的战局发展将可能全部改观。但曹操这次竟没把刘备当回事,这个“疏忽”太大、太关键了!

  失误之三,荆州战役中,对刘备的追击战没有一追到底,半途而废。曹操的大军向南阳开进,刘表顿感紧张,立刻收缩防守。他决定放弃南阳郡,以荆州州府所在地襄阳为防御核心,以江陵(今湖北江陵)为后方基地,储备大量军用物资,凭借汉水这条天然防线,做坚守江汉平原的长期打算。刘表命令刘备从新野后撤至汉水北岸的樊城(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北岸樊城区),掩护汉水南岸的襄阳城。正当紧张备战之际,刘表于八月病死(死时六十七岁)。刘表死后,大敌当前,刘琦、刘琮二子相争。次子刘琮是刘表后妻蔡氏所生,在舅舅蔡瑁支持下继任荆州牧;长子刘琦(江夏太守)不服,企图利用赴襄阳为父奔丧的机会发难。但曹操已大兵压境,外部矛盾上升,内部相斗被压下了。刘琮名义上继承了荆州牧,但威望不能服众,下属各郡不愿抵抗曹操,主降派多,主战派少。九月,曹军进至新野,刘琮暗中派人向曹操投降。刘备觉察苗头不对,派人前去质问刘琮。刘琮只得派宋忠正式通知刘备说,荆州全境已经归降曹操。刘备大怒,举着大刀向宋忠吼道,你们怎么能这样办事,连招呼都不打一个,现在曹操大军说到就到,我逃跑也来不及了啊!刘备到刘表坟上去大哭“告别”,然后率众从小路向江陵撤退。他命令关羽率领水军(几百艘战船)从汉水南下,到江陵会合。刘备这时的目标是“欲据南郡而居之”(南郡是荆州所属七郡之一,江陵是南郡郡治所在地)。撤退途中,一路上不断有不愿降曹的军民加入,到达湖北当阳时,跟随者已多达十万人,队伍前进十分缓慢。曹操占领襄阳后,得知刘备已率众南逃,亲率精骑五千追击刘备,一天一夜强行军三百里。前锋曹纯和文聘在当阳追上了刘备的队伍,这支民多兵少的队伍不堪一击,全部溃散。刘备责令张飞率二十余骑断后,张飞在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三十五里)毁桥凭水,阻吓曹军追兵,曹纯和文聘竟被吓住。曹军忙于缴获刘备丢弃的马匹物资,没有迅速强渡或者迂回过河继续追击刘备。就这样,曹操对刘备的长途追击行百步而半九十,前功尽弃。本来有望将溃不成军的刘备一举歼灭,弥补战前谋划时的严重疏忽,可是曹操又没有抓住这次机会,让刘备跑掉了。东吴使者鲁肃恰好在当阳遇上刘备,劝他与孙权联合起来抗击曹操,这给陷入绝境的刘备及时送来了一线光明。刘备趁曹军一时松懈,丢下妻子,率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败逃南走。他放弃前去江陵的想法,斜走汉津(今湖北荆门东),同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上船东下。进入长江后,遇到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率领的一万余人舟师部队,一起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又继续东下到了樊口(今湖北鄂州)。

  失误之四,对孙、刘结盟抗曹出现战略误判。曹操逼降荆州,击垮刘备,四方惊动。益州的刘璋立即派使者向曹操表示,愿意执行他征调兵役、力役的命令。刘璋的表态令曹操满意,但江东的孙权尚无反应。曹操从江陵给孙权发去书信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对孙权进行军事恫吓。曹操断定:第一,孙权一定会屈服于他的强大军事压力。第二,刘备失败后没有别的去处,一定会投奔孙权。第三,孙权迫于曹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一定会把刘备杀掉,不愿得罪曹操。多数人附和曹操的看法。唯独程昱另有一番见解,他认为,第一,孙权一定不会屈服。第二,孙权一定会联合刘备一起抵抗曹军。第三,孙、刘一旦联合,就很难将他们一举消灭。根据程昱的这一分析,太中大夫贾诩建议曹操“养威持重,缓图东吴”。但曹操不同意程昱的分析判断,更听不进贾诩的缓兵建议。他的战略决策是:立即对东吴发起强大军事攻势,迫使孙权杀掉刘备。孙权必将成为刘琮第二,归降于我。可见,曹操对孙、刘结盟抗曹,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对于这一严重战略性误判,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只能由曹操自己去承担了。

  失误之五,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水战,曹操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曹操逼降荆州后,立即顺江东下,准备一口吃掉东吴。虽然他在南征之前也为南下水战进行了一些准备,但他在邺城的玄武池里训练水军,一个小池子能够训练出什么大名堂来?结果,曹军的舟船一进入长江,大风大浪一颠簸,曹军全都“晕”了。为了减少颠簸,曹军竟笨拙地用铁链将舟船首尾相连,以致遭到孙、刘联军火攻时难以分散撤退。“锁船”看来只是一个战术细节,却成为曹军赤壁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9.孙、刘结盟抗曹

  刘备在落荒而逃、穷途末路之际,经鲁肃游说,投奔孙权而去。孙、刘结盟抗曹,大大出乎曹操的意料。

  曹操南征之前,东吴一直在与刘表争夺荆州。鲁肃曾对孙权说,荆州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在曹操发动南征前,东吴已三次进攻荆州的江夏郡。就在赤壁之战前夕,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天,孙权采纳甘宁的建议,派吕蒙、凌统、董袭诸将第三次进攻江夏,攻破夏口,斩杀江夏太守黄祖,“虏其男女数万口”(《三国志·吴书·吴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