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战争史》说华容在“今湖北省监利县东北五里”。查东汉时期的荆州历史地图,当时监利尚是云梦沼泽地中一座小小的水城,四周都是水。曹操决不会愚蠢到向无路可通的沼泽地中逃跑。另外,该书说“云梦大泽”即“今洞庭湖”,明显有误。洞庭湖在长江以南,洞庭湖边上倒真有一个华容县,但这就错得南辕北辙了。
《中国军事通史》引用的是最新考证结果,即1986年《地理知识》第5期上刊登的张桂修《赤壁古战场与华容道》。经作者考证,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华容,即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四十里龙湾区马场湖村。这比较可信。因为曹操是从乌林往西,沿着云梦沼泽湿地的北缘向江陵方向败逃,逃跑距离约三百里。《中国军事通史》将这三百里的路况分为三段,东段乌林路段的六十里和西段江陵路段的一百六十里高爽好走,中间华容路段的八十里泥泞难行。这八十里华容道的泥泞难行状况《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中有如下描述:
(曹操)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病号)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途中经过一片松林,上游山洪暴发,道路被淹,人马不得过。适逢张辽、许褚等率骑兵前来接应,曹操换骑驰过,在张辽等掩护下且战且走,冲出松林。曹操这个人有诗人气质,赢得起,也输得起,又极喜自嘲。他冲出松林,仰天大笑道,刘备与我为仇,可惜他得计总是稍迟片刻,如果他提前在这片松林里放一把大火,我今天真是死路一条了,天不亡我也!
曹操前脚刚过,刘备军后脚赶到,果真火烧松林。但曹操已往郝穴(今湖北江陵郝穴镇)方向奔逃而去了。
华容追击战,关羽并没有参加。这是正史《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关羽事迹的最大不同点之一。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曹操逼降荆州刘琮后,刘备从樊城南逃时走的是陆路,他让关羽率领水军船队从汉水南下,双方相约到江陵会合。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军追上,只得斜走汉津,恰好与关羽船队相遇。刘备上船,与关羽“共至夏口”,刘备继续东下至樊口。赤壁之战爆发,刘备命关羽率领水军在夏口留守,负责封锁汉水河口,防止襄阳方向的曹军从汉水东下进入长江,而他自己随周瑜船队过夏口西上至赤壁。后来,襄阳方向的曹军并未东下,使关羽失去了参战机会。这里面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刘备有意不让关羽参加赤壁之战。因为关羽曾被曹操俘虏过,曹操厚待他,拜他为偏将军。官渡之战中,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冲入万人阵中直取袁绍大将颜良首级,曹操又封他为汉寿亭侯。对此,刘备可能对关羽多了一个心眼儿,怕关羽在关键时刻再次投降曹操,所以把他留在大后方夏口(夏口与赤壁战场相距二三百里)。罗贯中极有可能揣摩到刘备对关羽的这份疑心,所以,在《三国演义》中虚构出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这一重要情节。
22.围困江陵
曹军乌林水陆连营被烧后,周瑜率领东吴水军溯江西上,追击曹操西逃水军。追到巴丘(今湖南岳阳附近),这一带水网交叉,沙洲密布,经常水雾弥漫,不熟悉地形者很容易迷失方向。周瑜侦察得知,曹军西逃的船队集结在巴丘以南四十里处的金沙堆(现名曹公洲)。周瑜派出小股船队绕道袭击,曹军负责带领船队的校尉任峻,知道已经难以保全这些船只,点火把船烧了,换乘小舟逃跑。曹军在巴丘主动烧船撤退,看来确有其事,史书中多处记载。赤壁之战后,曹操曾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曹军在败退中,由于疾疫流行加剧,军粮不继,病饿交加,士兵死亡大半。曹操退到江陵后,深感已无力进攻,放弃了灭吴计划,就地转为防御。他命乐进守襄阳,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都去了。
十二月,孙、刘联军围困江陵。江陵城内拥有原刘表囤积的大量粮食物资,曹仁在江陵进行顽强坚守,孙、刘联军一时难以攻克。
这期间,刘备耍了一个花招,他对周瑜说,我让张飞领一千兵归你指挥,跟你在这里围攻江陵;你派两千兵归我指挥,我去袭取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以牵制困守江陵的曹仁。周瑜觉得控制夷陵很有必要,于是同意派甘宁领两千人随刘备西上,去夺取夷陵。
到达夷陵后,刘备就把夺取夷陵的任务丢给了甘宁,自己渡江南下,去袭取荆州江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江南四郡太守一个个闻风丧胆,都向刘备投降。刘备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征收江南四郡赋税,充实军队。另外又有“庐江营帅雷绪率部曲数万口归备”。也就是说,赤壁之战虽然尚未结束,但赤壁之战的胜利果实已有一大半提前落入了刘备囊中。他先抢占了大片地盘,然后才去协助周瑜围攻江陵。
周瑜、程普率领东吴军主力屯兵于长江南岸,与长江北岸的江陵隔江对峙。甘宁很快夺取了夷陵,从上游封锁了长江江面,切断了曹军后方增援。坚守江陵的曹仁率六千人前往夷陵对甘宁实施反包围,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留下一半兵力交给凌统率领,继续围困江陵;他自己与程普、吕蒙诸将率领另一半兵力前往夷陵,将曹仁军一举打退。周瑜得胜回师,继续围攻江陵。
为了策应周瑜夺取江陵,孙权在淮南[12]开辟了第二战场,以牵制和分散曹操兵力。孙权亲率部分兵力进攻合肥,命张昭进攻当涂(今安徽怀远东南)。张昭失利退兵,孙权对合肥久攻不下。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曹操命张喜率领千骑前往合肥支援守军,以解合肥之围。合肥城中守将久等张喜援军不来,别驾蒋济献了一计,假造张喜来信,称已率骑兵四万抵达雩娄(今河南商城东北),要求派主簿迎接。并将假信分成三部分,由三人假扮信使,各持信函的三分之一,派一人入城,另两人有意让孙权俘获。孙权根据所缴获的三分之二信函,基本掌握了书信内容,信以为真,认为张喜的四万骑兵很快就会来到,立即烧围撤退。合肥就此解围,曹操在淮南无忧。
江陵被周瑜、刘备军包围了整整一年,曹仁坚守得十分顽强,但伤亡很大,难以再作长久坚守。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曹操下令放弃江陵,命令乐进、李通南下接应曹仁撤出江陵。李通与插到江陵北部外围的关羽激战,李通勇猛异常,下马拔掉鹿角(战场障碍物)冲入关羽阵中,且战且进,救出弃城而出的曹仁。周瑜乘虚而入,占领了江陵。
至此,赤壁之战宣告结束。
23.赤壁之战后的局势发展
从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全过程来看,曹操这位乱世英雄只下了半局好棋。他第一个挺身而出发兵讨伐董卓;他在中原艰难奋战打出了一片立足之地,定许都,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以弱胜强,消灭了不可一世的北方大军阀袁绍;他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前半局棋,他每一步都下得很精彩。但长江成了横在曹操面前的一条“汉界楚河”,他雄心勃勃,想一步跨过江去,席卷江南,统一中国。但他刚刚挺卒过河,就碰了一个大钉子,赤壁惨败,狼狈不堪,后半局棋输得一塌糊涂。虽然他的棋子没有被对方吃光,但他深知自己已经不可能把对方将死,只能以守和告终了。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肢解成三部分:曹操占有北部一个半郡(南阳郡及南郡的北半部),以襄阳为治所;东吴占有中部一个半郡(南郡的南半部及江夏郡),南郡以江陵为治所,周瑜为太守,江夏郡治所在沙羡(今湖北武昌金口镇),程普为太守;刘备却独占了荆州江南四郡。
谋取荆州,是刘备实现“鼎足而立”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他早就定下的计谋就是要先吃掉荆州刘表,然后再设法去吞并益州刘璋。现在,他已经得到了荆州江南四郡,但不满足,他看上的是江陵这个战略要点。江陵好比整个荆州的心脏,只要江陵控制在东吴手里,他虽然握有荆州江南四郡,向外发展仍受限制。只有把江陵弄到手,他才能真正立足荆州,在长江中游的相互争夺中发挥出战略优势。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亲赴东吴都城京口(今江苏镇江),向孙权开口“借荆州”[13]。刘备提出的理由是,赤壁之战后,周瑜只分给他部分南郡地盘,不足以容纳他的部众,要求东吴将整个南郡地盘全都“借”给他。但刘备实际要“借”的是江陵这个战略要点。南郡是荆州七郡之一,郡治在江陵;江陵同时也是荆州治所。刘备若能“借”得江陵,便可控制整个荆州。对此,东吴内部意见不一。周瑜坚决反对,他认为刘备早晚是个祸害,力主孙权将刘备扣留、除掉。
只有鲁肃力劝孙权把江陵“借”给刘备。他的理由是,赤壁之战后,荆州地区的战略态势,曹操在北,刘备在南,东吴夹在中间。这样,东吴直接承受着曹操的全部军事压力,等于为刘备当屏障。如果把江陵借给刘备,就等于把刘备推到了对抗曹操的第一线,成为东吴的一道屏障,可以大大减轻东吴的军事压力。孙权也感到,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惨败,但军事实力毕竟还是他最强。曹操已把东吴看成是他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东吴承受曹操的军事压力太大。他内心同意鲁肃的主张,利用刘备,为东吴增加一道防御曹操的屏障。
正在这时,周瑜在巴丘(今江西峡江县巴邱镇)猝然去世,死时三十六岁。南郡太守之职由江夏太守程普兼任。周瑜去世,刘备“借荆州”就少了一道最顽固的障碍。不久,东吴正式把江陵“借”给了刘备,这等于把整个荆州基本“借”给了刘备。
东吴通过赤壁之战打下了荆州,最后自己只保留了江夏、汉昌两郡。汉昌郡是从长沙郡分出一部分来新设立的一个小郡。程普仍为江夏太守,驻武昌;鲁肃为汉昌太守,驻陆口。
赤壁之战,失败者只有一位——曹操;胜利者有两位——孙权和刘备。孙、刘联盟,盟主是孙权,但最大的胜利者却不是孙权,是刘备。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借鸡生蛋,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24.三国末期概况
魏国: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十月十三日,汉献帝告辞高庙,由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王丕”。曹丕做足姿态,“三上书辞让”。同月二十九日,曹丕筑高坛,即皇帝位于繁阳(今河南临颍县)。汉献帝改号为“山阳公”,侍从待遇不变,仍可用“天子礼乐”,他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两个女儿入魏宫做嫔妃。东汉年号终止。
蜀国: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益州刘璋引狼入室,邀请刘备入蜀。刘备驻葭萌关(今四川广元西南诏化镇)击张鲁。第二年,刘备翻脸噬主,开始进攻刘璋。第三年,刘备攻下雒城(今四川广汉)。第四年,刘备攻下成都,刘璋向刘备投降,刘备反“客”为主,领益州牧。刘备给刘璋挂了一个“振武将军”头衔,迁往公安(今湖北公安)安置。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从魏国手中夺得汉中。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称帝于武担山(今四川成都北校场,也称武都山)之南。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卒于白帝城,少主刘禅继位。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魏军在西北祁山一带反复争夺。马谡失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卒。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五月,已掌控魏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调遣魏军十八万攻灭了蜀国。
吴国: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东吴举兵伐蜀,猇亭之战,刘备败走白帝城,东吴夺回荆州。东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四月,孙权称帝于武昌,号吴大帝。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东吴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四月,孙权卒,终年七十一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此后,魏、吴南北对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