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战争史笔记:三国——隋唐(修订版)全文阅读 > 第6章 官渡之战(2)

第6章 官渡之战(2)


  白马、延津两场前哨战,曹军打得很漂亮,连斩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大获全胜。袁绍当然不会甘心,他派人策动汝南原黄巾军将领刘辟、龚都等背叛曹操,在曹军背后发动袭扰;并派刘备领兵迂回至曹军身后配合刘辟、龚都,进攻许昌,好几个县起兵响应。曹操深感忧虑,曹仁分析说,刘备所领之军是袁绍临时调拨给他的,军心未合,只要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不难将他打败。曹操采纳曹仁建议,派曹仁领兵回军南线,迅速平定了汝南叛乱,击败了刘备。回军途中,曹仁又在鸡洛山(今河南密县东南径山)斩杀了袁绍派去的别将韩荀。

  刘备兵败后退回河北,一心想脱离袁绍,遭到袁绍斥责,命他再次领兵渡河南下,到许昌以南去向曹军发动进攻。曹操派蔡阳回军南线抗击刘备,蔡阳被刘备打败阵亡。刘备不愿继续为袁绍卖命,没有在南线对曹军采取更大的进攻行动。这次刘备孤军深入曹军身后,是一小支孤军,未能掀起大浪。这与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先把作战主要方向放在南线,击败袁术、消灭吕布、厚络张绣、争取孙策和刘表保持中立,有着极大关系。否则,上述几股力量乘机联合行动,曹操将很难对付。这就看出曹操战略谋势的成功。

  官渡决战前夕,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开拓江东基业的孙策外出打猎,单骑疾进,被吴郡太守许贡的刺客一箭射中面颊,不治身亡,死时二十六岁;其弟孙权继立。

  14.官渡阵地战

  曹军打退刘备袭扰后,回守官渡,转入阵地防御,依托沙丘筑垒坚守。

  八月,袁绍大军已渡过黄河,“依沙堆为屯,东西数十里,连营而前”,推进至官渡一线,与曹军近距离对垒。曹操“分营抗敌”,要点式抗击袁军进攻。同时,急调于禁从原武南渡黄河,回防官渡。于禁在杜氏津击败袁军一部,然后向西迂回至温县,南渡黄河,回到官渡。九月初一,曹操出击不利,退回营垒坚守。袁绍命军中堆土山筑“高橹”(雕楼状无顶工事),居高临下,俯射曹军。曹操营垒中的官兵只能以盾牌举在头上行动,陷入被动。这时袁绍信心大增,认为曹营必破,给士兵每人发了一根三尺长的绳子,下令谁抓到曹操就将他捆住。曹操命令于禁也在营中堆起土山,并造出一种霹雳车,“以机发石,声如霹雳”,袁绍军构筑的“高橹”全被击毁。袁绍又下令挖地道袭击曹营,曹操命令在营中挖掘长壕,随时发现袁军所挖地道,烟灌火烧,进行封堵。

  袁、曹两军在官渡对峙了一百多天,未分胜负。这时,袁绍部将张辽对袁绍说,这样长期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建议迂回到南路,从背后偷袭曹操。袁绍不听,仰仗兵力强大,坚持要从正面突破曹营。

  曹操军粮即将吃完,深感防御越来越艰难,打算退守许都,写信同留守许都的荀彧商量。荀彧立即回信,鼓励曹操说,袁绍集中全部兵力在官渡,要与你决一死战,你以他十分之一的兵力,已经顶住了他半年,现在把他阻击在官渡一线,他不能前进半步,这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你目前虽然面临严重困难,但比当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对峙的困难小多了。当时刘、项都很困难,但谁都不肯先退,谁先退谁就失败。你现在一旦退却,等于主动把缺口打开,敌人会像决堤之水一样汹涌而入,根本无法阻挡。你只要硬着头皮再顶他一阵子,袁绍阵营内部肯定会出乱子,到那时,你的机会就来了。荀彧是一位鼓动专家,分析得非常到位。

  曹操又同前线的军师荀攸、参军贾诩一起商量,他俩也持同样看法。

  于是,曹操重新振作起来,决心对袁军发动反攻。信心一来,办法也来了。当天夜里,曹操派兵挖渠,引莨荡水灌袁绍军,袁军被迫后撤三十里,曹军压力骤减。这条引水渠,后来就称莨荡渠。

  这时,曹军抓获一名袁军的仓储官吏,连夜审讯,得到口供,袁军有一批运粮车即将到来。曹操命令徐晃、史涣二将前往故市(今河南封丘西北),在必经之路上袭击袁绍的运粮车队,烧毁了袁绍一千多辆运粮车,致使袁绍军中断粮。

  曹军这两次反击行动取得成功,信心大增,士气大振。但是,这时曹军的军粮供应也极端困难,曹操兵力少,不可能将大批兵力用于运粮,只能靠少量士兵运粮,他们来回奔命,艰苦异常。曹操安慰他们说:“我半个月之内为你们打败袁绍,再不用你们辛苦了!”

  15.乌巢烧粮战

  十月,袁绍下令用大批兵员车辆往前线运粮,并派淳于琼率一万多人北上迎接运粮车队。监军沮授向袁绍建议说,上次运粮车队遭到曹军袭击,这次运粮车队目标更大,应当再派一支队伍到侧翼监视曹军。袁绍不屑一听。参谋许攸向袁绍建议说,曹操全部兵力都在官渡,许都防守空虚,这时可以组织一支轻骑突袭许都,迎献帝,令诸侯,一定可以活捉曹操。即使活捉不了他,也必定会迫使他来回奔波,首尾不相顾,必败无疑。袁绍也没有采纳。

  这时恰恰出了一件事,许攸的家人在后方犯法,被邺城留守审配捉拿归案。许攸得到消息,一怒之下,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喜出望外,鞋子都来不及穿,赤着脚拍手大笑而出道:“子卿远来,吾事济矣!”曹操知道通过许攸可以把袁绍的底细弄个明白,这是战胜他的重要条件。许攸问曹操,袁绍的军势很盛,你同他长期相持,你的军粮还能坚持多少日子?一句话点中曹操软肋,曹操虚言以答:“还能坚持一年。”许攸说:“你说实话!”曹操改口答:“还能坚持半年。”许攸抓住不放,盯住他说:“你为什么到这个时候还不对我讲实话?”曹操回答说:“顶多还能坚持一个月,怎么办?”许攸说:“你孤军独守,外无救援,军粮将尽,此危急之日也!”他接着告诉曹操一个重要情报:袁绍有一万多辆运粮车扎营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北),袁绍虽然派了淳于琼带一万多人前去接应,但戒备不严,你立即派一支奇兵去袭击,烧毁袁绍粮车,不出三天,袁绍必败!

  曹操大喜,留下曹洪、荀攸守营,立即挑选步骑精锐五千人,都用袁绍的军旗和暗号,马缚口,人衔枚,手持柴薪火种,亲自率领,连夜出发,奔袭乌巢。半路遇到袁军哨卡盘问,回答道:“袁公担心曹操抄袭运粮车队,派我们前去防备。”袁军哨卡信以为真,一路通行无阻,顺利到达乌巢。乌巢是个大泽,淳于琼的接应部队和运粮车队都旁泽扎营,曹军迅速包围袁军营屯,四处放火。淳于琼营中顿时大乱,曹操急攻。战至天明,淳于琼发现曹军人数并不多,出阵迎战。曹操猛烈反击,淳于琼又被迫退回去保营屯。曹操追击至营前,将淳于琼逼在里面,既救不了火,更退不了敌,急死也无用了。

  这时,袁绍的指挥部设在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距乌巢四十里,夜空中可以望见乌巢方向一片火光。校尉张郃建议说,乌巢起这么大的火,一定是曹操领兵去偷袭我方运粮车队,我们不赶快去救援,淳于琼肯定完了。中军监军郭图却说,张郃的建议不是办法,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孙膑围魏救赵吗?要想救乌巢之急,必须急攻曹操的官渡大本营。张郃说,曹操不会那么笨,他亲率精兵长途奔袭乌巢,官渡不可能不加强戒备,你去急攻,不一定能攻得下来。

  两人还在争论不休,袁绍本人已经有了作战决心,命长子袁谭去进攻曹操的官渡大本营,只派轻骑司马赵睿带一支小部队去救乌巢。曹操正在向陷于绝境的淳于琼发起猛攻,赵睿率领的袁军援兵赶到。左右慌忙建议曹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阻击赵睿,曹操大怒道:“急什么,敌人到了我背后再向我报告!”在交战的紧急关头,曹操的指挥水平高在哪里?高就高在敢于把全部力量在一瞬间集中到一点,先打败一个敌人,再转身集中全力去对付另一个敌人。这是曹操从小钻研兵法的结果。主帅如此勇不可当,曹军上下殊死战斗。一场激战,曹军活捉了淳于琼,歼灭袁军千余人。曹操下令将这些战死的袁军士兵的鼻子都割下来,将袁军运粮车队牛马的舌头、嘴唇也割下来,带回去有用,然后把尚未烧完的袁军军粮彻底烧光。这时,曹操才拨马转身,迎战前来救援淳于琼的赵睿,轻而易举将他斩于阵前。曹操下令集合部队,急回官渡。

  前去攻打官渡的张郃,赶到曹营前,天色已经破晓,曹营防守严密,急攻不下。战至中午,曹操已经赶回官渡,张郃知道自己不是曹操对手,向后退却。监军郭图为了推卸自己献计进攻曹营失误的责任,痛骂张郃退却。张郃怕袁绍要他的性命,当场烧掉进攻的战具,向曹军乞降。曹洪不知他投降是真是假,不敢受降。许攸对曹洪说,张郃和我一样,向袁绍提了好建议不被采纳,被迫执行命令来进攻,回去袁绍不会原谅他,所以要求投降,你还有什么好怀疑的?曹洪这才接受张郃投降。曹操回到大本营,马上接见张郃,把张郃比作“韩信归汉”,拜他为偏将军。

  袁绍军中开始乱套,都传说乌巢的军粮已经全被烧光,淳于琼等都已战死,张郃、高览等去进攻官渡曹营,“铁甲万领”,已经全部向曹操投降。这些坏消息就像一股决堤洪水,把袁军的军心一下子冲散了。正当袁军军营内纷纷攘攘之时,曹操派人把在乌巢割下的一堆人鼻、牛舌、马唇倾倒在袁军阵前,又引起袁军一阵惊恐骚动。曹操下令,乘乱向袁军发动猛攻。袁军不战自垮,乱作一团,大势说去就去。袁绍和长子袁谭,率八百骑败走北去。曹操下令全线追击,追到延津渡口,俘虏袁军十余万,缴获袁军物资“累值巨亿”。

  在袁绍遗弃的文书档案中,曹操发现有许都官员和曹军将领写给袁绍的信件,这是通敌证据,足以杀头。左右谋臣都主张把这些信件拣出来,依信查人,追究这些人的通敌之罪。曹操却说,袁绍当时这么强大,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以自保,何况众人?他下令将这些书信统统烧掉,不得留下任何痕迹。曹操的这一举动,稳住了许多人的心。此事的处理足以看出曹操的智谋在一般人之上。

  袁绍和长子袁谭带领八百骑逃到黎阳,袁绍一头钻进后将军蒋义渠的行帐内,狼狈地拉住蒋义渠的手说:“我把性命交给你了!”蒋义渠来到帐外,下令收集败逃散兵。

  袁绍的监军沮授被俘,曹操知道沮授在袁绍处不被重用,劝他留下。但沮授却不肯向曹操投降,曹操念他是旧友,厚待之。沮授仍一心要归袁绍,曹操无奈,只能将他杀了。曹操俘虏的十多万袁绍士兵,听说袁绍已在黎阳停下,又见曹操军中伙食极差,都在暗中商量准备逃跑。曹操一时弄不到粮食来养这么多兵,便以“伪降”、“叛乱”为由,坑杀了八万多袁军降卒。曹操大量杀俘,当时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在战争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官渡之战,曹操以一比十的兵力打败了强大的袁绍,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

  16.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四月,袁绍再次指挥他的军队在黎阳集结,准备进攻曹操。曹军也在官渡集结,曹操组织了一支轻骑兵诱敌深入至仓亭(今河南浚县东南五十里),大破袁绍军。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袁绍吐血而死。长子袁谭、少子袁尚争立,兄弟失和。

  曹操攻克黎阳,袁谭退回邺城,袁尚领兵前来接应,也被曹操打败。曹操追击到邺城下,袁谭与袁尚两股力量成掎角之势,一时难以攻下。谋士郭嘉向曹操献计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在传位问题上举棋不定,现在出现二虎相争局面,两人各有党羽。如果急攻,他们会被迫联合自保。倒不如先放一放,他们内部必起争执,到时候一举可定。曹操采纳郭嘉建议,命令贾诩留守黎阳。

  此时正是麦熟季节,曹操指挥大军抢收冀州麦子,然后回撤。袁谭对袁尚说,乘曹操回撤之机,我们迅速出击,必可大胜。袁尚怀疑袁谭居心叵测,没有表态;袁谭大怒,兄弟开战。袁谭败走平原郡(治今山东平原),袁尚占领了邺城。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八月,袁尚出兵攻平原,围袁谭。袁谭危急关头派使者向曹操求救,请曹操派兵攻邺城,逼迫袁尚回救邺城。曹操帮是帮了袁谭一把,但没有按他的建议去攻邺城,而是出兵黎阳,造成威胁邺城之势。袁尚得到曹操出兵的消息,立即从平原郡撤围,回军邺城。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曹操从朝歌向邺城开凿沟渠,准备引淇水入白沟,作为运粮渠道,为攻打邺城做准备。袁尚不以为然,觉得从朝歌到邺城相距一百多里,没有一两年时间沟渠不可能挖通,所以又放心大胆地再次向平原郡袁谭发动进攻,让审配留守邺城。可是到了四月,曹操命人以巨木为桩,一排排打下去,逼迫淇水改道流入白沟,运粮船可以通了。曹军很快从水道向邺城发动进攻。七月,袁尚从平原回救邺城,在离邺城还有十七里的地方被曹军打败,向幽州败逃而去。曹操一举攻克邺城,自任冀州牧。

  曹操召袁谭归降,袁谭不从。曹操又发兵东征平原郡,攻打袁谭。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在南皮攻杀袁谭。曹操尽得袁氏北方冀、幽、青、并四州之地。这时,曹操感到袁绍还有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亡在北方,如不乘胜消灭,必将勾结乌桓作乱。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七月,曹操领兵北征乌桓。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旗蒙古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阳山,蒙语称布祜图山)一战,曹操斩乌桓首领蹋顿,俘获胡汉二十余万人。袁尚、袁熙又逃往辽东。辽东公孙康将兄弟俩诱擒杀掉,并将他俩的人头送交曹操。至此,曹操统一北方大功告成。

  三国战争中,曹操统一北方,这是他的一大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