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战争史笔记:三国——隋唐(修订版)全文阅读 > 第5章 官渡之战(1)

第5章 官渡之战(1)


  12.袁绍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之战。官渡之战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至十月。官渡之战前,袁、曹的兵力对比是十比一,袁绍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你那几个兵,不够老子打!”

  袁绍的明显优势有四条:其一,袁绍占据的冀、幽、青、并四州,都在中原偏北,受东汉末年战争破坏相对较轻,经济状况明显好于曹操;其二,上述地区多山,军事上易守难攻;其三,袁绍消灭幽州公孙瓒后,身后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其四,袁绍拥有精兵十万、骑兵一万、胡骑八千,军事实力远远超过曹操。

  曹操的劣势也是四条:其一,曹操的占领区东起洛阳,西至长安,东西两京及其畿辅之地,遭受东汉末年战乱的严重破坏,经济状况极端困难;其二,中原豫州自古乃“四战之地”,缺少关隘屏障,很容易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其三,曹操虽然消灭了劲敌吕布,但南方割据势力众多,后顾之忧极大;其四,曹操的作战兵力仅为一万余人(也有学者认为不止此数),最多不会超过三万人[8],与袁绍兵力相差悬殊。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曾回忆说,“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之,实不敌之”(《曹操集·让县自明本志令》)。但交战结果,却是曹胜袁败。由此可见,在军事斗争中,自古以来,事在人为的因素很大。

  战前,由于实力相差悬殊,曹操对袁绍的战略顾虑是极大的。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同南阳张绣来回争夺,一时成胶着状态。这时袁绍致书曹操,“其辞悖慢”,曹操心中“大怒”,恨不得马上同他决一死战,但自知力量不及袁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入动静异于常”。左右见到曹操情绪反常,都以为是由于“失利于张绣”的缘故。钟繇问荀彧,是不是?荀彧回答道:“曹公是何等聪明之人,他怎么会对已经过去的事想不开,肯定是遇到了更大的难题,正在发愁。”荀彧当面去问曹操。曹操把袁绍的来信拿给荀彧看,对他说,我真想马上同他决一死战,“而力不敌,奈何?”荀彧劝导曹操说,当年刘项相争,开始也是项羽强、刘邦弱,但最终刘邦把项羽消灭了。荀彧将曹操同袁绍做了多方面的比较,认为曹操在知人、谋划、用兵、官德这四个方面都比袁绍强,大可不必悲观(《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另一位谋士郭嘉,为曹操分析得更具体。他认为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袁绍“虽兵强,无能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两位忠诚谋士的分析,大大鼓励了曹操的信心。

  官渡之战,曹操准备了三年。

  其实曹操本人的战略眼光,远在荀彧、郭嘉之上,他得到了两位谋士的鼓励和启发,看问题更加全面。曹操首先把功夫下在战略谋势上,胸怀全局,精心谋划,分步实施,步步推进,逐渐从被动中争取主动。

  曹操的战略谋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官渡之战前,他把主要作战方向定在南方,集中力量打击袁术、吕布、张绣三股割据势力,以消除来自背后的直接威胁,加大战略纵深。

  袁术好大喜功,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天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他称帝后,为了拉拢徐州的吕布,同吕布结为儿女亲家。这时,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给吕布下了一道诏书,任命他为左将军。左将军原来是袁术的头衔,曹操把这顶帽子从袁术头上摘下来,给吕布戴上。吕布这位流寇式的人物,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自然高兴。袁术派了大队人马到吕布家中去为儿子娶亲时,吕布翻脸不认账。袁术大怒,派七路大军来攻吕布。吕布买通了袁术手下的韩暹、杨奉二人做内应,大败袁术军,袁术从此一蹶不振。曹操乘机东征,再攻袁术,袁术南逃至九江,留下桥蕤、李丰、梁纲等几位将领,在陈国边界阻击曹操,被曹操全歼。这时,南方又发生严重灾荒,袁术大量士兵冻饿而死,袁术大势已去,再难复起。

  吕布一身武功,但人格上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久,他又同袁术勾结,攻击驻扎在小沛的刘备。刘备丢了家小,只身投奔曹操。曹操采纳荀彧、郭嘉、荀攸等人的建议,决定“先击吕布,后攻袁绍”。曹操亲自东征,在半路上遇到前来投奔的刘备,曹操让他一起去打吕布。曹操得到广陵太守陈登的支援,攻下彭城,围吕布于下邳。连续围攻三个月,终于攻破下邳,将吕布围在白门楼上。曹操一举擒杀吕布,夺回徐州,解除了一大心腹之患。

  张绣在南阳,离许都近在咫尺,曹操如芒刺背。但张绣的凉州军很难打,曹操三征张绣,第一次吃了败仗,第二、第三次也没有拿下。荀攸献计说,张绣的凉州军是为找粮才东下中原,现在靠荆州刘表供应军粮。对张绣硬打不是办法,不如缓一缓,刘表肯定不可能为张绣长期供应军粮。待张绣与刘表之间为军粮供应产生矛盾,就可以为我利用。曹操采纳其计,对张绣变“攻”为“和”,将他拉拢稳住。

  第二,争取江东孙策、荆州刘表中立。

  首先搞定了江东孙策。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夏天,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拜孙策为骑都尉,领会稽太守,并与孙策结为儿女亲家。

  荆州刘表,握有十万大军,袁绍也在加紧拉拢他,但刘表不为所动。曹操派南阳韩嵩、零陵刘先二人前去劝降刘表。对他说,“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将军”,劝他“择所宜从”,以附曹操。刘表“狐疑不断”。韩嵩“盛称操之德,劝表遣子入侍”。刘表大怒,要杀韩嵩,被刘表的妻子蔡氏劝住。她说:“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刘表虽然没有归附曹操,但他表示袁绍与曹操相斗,他“以观其衅”,保持中立,对曹操已是幸事。

  第三,稳定左右两翼。左翼关中,右翼徐州,这是曹操极为担心的两个部位。

  西部的关中,弄不好会成为袁绍的一个突破口。他最初同荀彧、郭嘉分析敌我形势时就提出,“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9],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分析认为,关中的各股割据势力各自为政,最强的两股是韩遂与马腾。他们看到关东相争,重在自保,只要施恩抚慰,足以将他们稳住不动。司隶校尉钟繇足智多谋,派他到关中去主政,稳住韩、马,监视益州刘璋,他完全可以胜任。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把钟繇派往关中。钟繇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不仅说服韩遂、马腾遣子入朝为质,而且在官渡之战进行到紧要关头时,钟繇从关中送两千匹战马到官渡前线,曹操如获至宝,感动不已。

  东部的徐州,是构连南北的战略要地,一旦有失,将成为曹操战略全局中的软肋。曹操消灭吕布后,并没有把刘备留在徐州(刘备此前曾割据过徐州),而是把刘备带回许昌,留在身边,任命他为左将军、豫州牧,让他当了一名挂名大员。刘备当然很不甘心,与董承等密谋行刺曹操。但刘备还没来得及出手,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袁术在南方山穷水尽,准备北上把帝号送给他兄长袁绍。曹操派刘备领兵前往徐州阻击袁术,坚决阻止二袁合流。袁术被迫退回寿春,刘备重新占领徐州。这时的刘备,已如出笼之虎,入水之鱼。他知道曹操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官渡之战,无暇东顾,于是突然亮出旗帜,反叛曹操。曹操派刘岱、王忠东征刘备,毫无进展。这时,董承与刘备密谋行刺曹操事泄,董承被夷三族。曹操决心亲自东征,平定刘备。众将顾虑重重,担心袁绍乘机偷袭许昌。曹操则认为,第一,刘备不除,徐州不重新夺回,同袁绍的对决就会埋下莫大隐患。第二,袁绍多疑,见事迟,行动慢,请大家尽管放心。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东征,大大出乎刘备意料。刘备毫无准备,被曹操打了个猝不及防,全军溃散,妻子、关羽被俘,张飞落草,刘备只身投奔青州袁绍儿子袁谭,再转投袁绍。

  曹操平定了刘备反叛,收复了徐州,火速回军,急派振威将军程昱前往鄄城驻守,以加强右翼防线。他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官渡之战上来。

  这时的曹操,已将劣势一步步转化成同袁绍的均势,可以同袁绍正面对抗了。下一步,他的目标是要把战场上的均势转化成胜势,对袁绍战而胜之。

  13.白马、延津前哨战

  官渡之战,战场在哪里?

  西汉文帝时,黄河古道在河南开封西北的延津决口改道,往东北方向流去。袁绍在黄河以北,曹操在黄河以南,隔黄河成斜向对峙。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因官渡水得名。官渡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东西流向。官渡是官渡水上的一个主要渡口,官渡正北就是黄河延津渡口(延津古渡宋代黄河改道时已湮没,原址在今河南延津县北)。官渡水与黄河形成的夹角地带,水道交叉,沼泽密布,“葭苇并生,斥泽绝地,行人避其处,更为行军不便之处”。从官渡到延津渡口,是一条沙丘连绵的通道,因而官渡成为军事要地。延津渡口下游约四十里是白马津渡口(今河南滑县以东),白马津渡口以东二十多里有座白马城。白马津下游约二十里是黎阳津渡口(今河南浚县东北),北岸有座黎阳城,由袁绍军控制。袁绍的本部在邺城,在黄河以北约一百六十里,距官渡约三百七十里。曹操本部在东汉暂都许昌,北至官渡约一百六十里,至延津渡口约二百五十里。

  发动战争,舆论先行,自古如此。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秋天,袁绍请陈琳写了一篇很长的讨伐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布告天下,揭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陈琳在檄文中把曹操祖孙三代骂得狗血淋头,悬重赏取曹操首级。曹操耸起肩膀一笑,那就战场上见吧。

  白马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大军全线出动,先锋开赴黎阳,攻击目标直指对岸的白马城。袁绍亲率大军前进至黎阳和汤阴之间。袁军侦察得知,白马城由东郡太守刘延驻守,手下只有步兵六千人。二月,袁绍命令颜良率领一万两千余人渡河首攻白马城,夺占渡河要点,然后大军从这里渡河,向曹操防御纵深发动进攻。沮授劝阻袁绍说,“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建议改派其他将领担任先锋。袁绍不听,命令颜良按照原定计划渡河进攻白马城,官渡之战的前哨战正式打响。

  曹操坐镇官渡指挥,驻守白马的刘延兵少,坚持到四月,已经支撑不住。曹操准备亲自领兵出动,前往白马城救援刘延。荀攸献计说,我们兵少,不可与袁绍军正面硬拼。不如佯攻左翼的延津渡口,制造北渡黄河袭击袁绍侧后的假象。袁绍担心侧后遭袭,肯定会分兵至延津,白马城的压力马上可以减轻。这时,我方可迅速挥师向东,直扑白马城,“颜良可禽(擒)也”。曹操从其计,亲率大军开赴延津渡口。袁绍果然中计,急派骑将军文丑赶往延津阻击曹军。袁绍亲率本部推进至朝歌(今河南淇县)督战。文丑带领部队刚刚赶到延津北岸,曹操立刻下令张辽、关羽二员大将急速掉头向东,直扑白马城。关羽在徐州被俘后,曹操把他留在曹营,厚待有加,想竭力拉拢他归顺。关羽的想法是,我为你曹操立一次功,还你的人情,然后再离开。你有情,我有义,谁也不欠谁。所以这次攻打白马城,袭击颜良,关羽冲锋在前。曹军突然出现,颜良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关羽“望见良麾盖”,拍马突入颜良军中,斩颜良于万军丛中,提了颜良的首级拍马而归,来去如入无人之境。曹军大胜,袁军大败,白马之围解除。

  延津之战:

  曹操将白马城内的老百姓全部迁出,沿着黄河南岸向西南方向行进。老百姓扶老携幼,络绎不绝,行进速度很慢。袁绍决定派兵渡河追击,沮授又劝阻道,愤而追击,求敌决战,兵家大忌,怕有不测。袁绍不听,命令文丑、刘备(刘备徐州兵败后投奔袁绍)率军急速渡河,追击曹军。曹操到达酸枣以北的南坂,突然“勒马驻营”,停了下来。他派兵登垒瞭望,随时报告袁军到达人数。同时下令骑兵解鞍,将辎重都放在路上。文丑率领的袁军追兵越来越多,争抢辎重。曹操一声令下,突然出击,一举击败袁绍追兵,文丑被斩于阵前。曹操下令回追袁军三十里,歼敌数千,缴获战马几千匹,所失辎重均收回。曹操初战得胜,返回官渡。关羽乘机脱身,离开曹营,追随刘备而去,曹操为之叹息。

  这时,曹操命令乐进率领一千骑兵北渡黄河,前往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去支援于禁,抗击袁绍西路军的进攻。乐进和于禁二将击败袁军后,又向东北袭扰进攻,至汲县(今河南卫辉),烧毁袁军军营三十余屯,歼敌、俘敌各几千人,袁军将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向曹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