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张居正官场奋斗史全文阅读 > 后记:真情告读者 (1)

后记:真情告读者 (1)


后记:真情告读者r

一:已经签订了出版合同,不宜连载完。r

二、弟弟先于哥哥出生!这本书和《当权不过如此》(副标题:大明最牛CEO张居正的权力生涯)是配套的,应该说,《当权不过如此》是《人治》的弟弟,却先于哥哥出生!r

别提了,八年前的事了!说起来,有些“故事”。r

本人对政治、历史、文学有强烈的兴趣。也曾经写作过三者相互结合的学术专著和通俗性读物10余部。r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喜欢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以写作来充实;我也是一个喜欢沉思默想的人,书本上的、现实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种种,都会引起我的思考。加之多年来徘徊廊署、沉于下僚,我对官场中的人和事,多了几分感悟。r

于是,当我看到自己的老师韦先生写的关于张居正的煌煌学术巨著后,反复研读,爱不释手。一次,退休后移居家乡的韦先生自穗来京,与我们几个学生相聚。席间,年过七旬的韦先生感慨道:“历史方面的论文、专著,就只能写给圈子里的人看,与那些戏说历史的影视剧、通俗读物相比,社会影响实在有限。你们谁要是能够把历史写成小说,最好不过。”同时他还表示,他已经下决心,自己以后不再写论文和学术专著,而要改写有关明代的历史小说。r

听了韦先生的话,我有了写历史小说的冲动。我大学本科是历史学学士,研究生是学的政治学(大法学范围,授法学硕士学位),而且少年时代就喜欢文学,现在又在机关也就是广义的官场工作,思考和写作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写历史尤其是官场的历史小说,显然还是有优势的。r

唯一的不足是,工作太繁忙,不可能有大块的时间用来写作。r

但是,我还是下了决心,哪怕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安慰,给自己的历史一个交代,也要干!r

记得非常清楚,2001年的“五•一”长假,家人约好外出的,我请了假,一个人在家里,开始了以张居正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人治》的写作。在以后的六年间,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一切的兴趣点,也集中了这上面。几易其稿,定稿后还有45万字之多。收集的书籍资料,也堆满了书架。r

可是,在写了《人治》的前半部以后,我突然觉得,自己想表达的,还是不能充分表达。而且因为工作过于繁忙,实在已经难以按照以前的写法,继续写《人治》的下半部了。当时,我欲罢不甘、欲写不能,尴尬而痛苦。r

恰在这个时候,朋友帮我开了一个博客,充分利用一切零零碎碎的时间,在博客上写点东西,还是挖掘的过去积累的资源,感觉很轻松,效果也不错。一是不需要大块时间,想到什么写什么,而且写起来真可谓得心应手;二是读者似乎更有兴趣,不少人认为有百家讲坛的风格。r

于是,《大权不过如此》这本书。r

《人治》虽然没有按照原计划写完,但是仍然可以独立成书,不影响阅读效果,加之有《当权不过如此》可以与之相衔接,相互参照,总算有了个交代。r

三、和熊召政的《张居正》的区别。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别人也在写。在这本书写作过程中,熊召政的《张居正》出版了。我阅读了《张居正》以后,觉得确属历史小说的上乘之作。但是我认为对传统政治的深刻挖掘、对人治官场人性的追问、特别是对官场中人的价值评判等方面,《张居正》未能超越当下的历史文学。说得再直白些,我认为,熊召政的历史观和根据这样的历史观塑造的张居正这个人,我不太赞成。不过这没有关系,熊召政的小说是好小说,作为文学作品,获得矛盾文学奖,当之无愧。r

《人治》与《张居正》不仅不重复,而且恰恰是相印证、衔接的。《人治》主要描写了一个寒门出身的士大夫如何在人治的官场纵横捭阖,一步步爬上权力中枢的过程。而《张居正》一书开始就是张居正已经入阁拜相,展示的是他的事功。也可以说,《人治》与《张居正》一书恰好相衔接。当然,我和熊召政的着力点不同也有很大不同。《张居正》是要塑造一个英雄人物,而《人治》着力点是人治官场,解析官场中人种种行为背后的文化、心理层面,在广延的时间和空间中,完成对人治社会“官人”及知识分子的价值追问。r

四、写作过程中的难题。写作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有两个。一个是涉及的人物众多。如果完全按照历史真实,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无数的人物,不仅给读者的阅读造成混乱,也不符合小说创作的规则。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不得不有意识“张冠李戴”;有些事件,在时间上也不得不服从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不能完全照历史真实的时间顺序来安排,这是需要请历史学家予以谅解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生活细节,尤其是当时官府运转的具体细节,很难把握。写官场,就要描述官场的运转,描述官员的日常活动,就不能不涉及细节。我本人就在上层机关工作,对现代政府运转深有体会,那么明朝的官场遇到类似的情况是如何运转的?比如,当时开会,除了朝会仪式有明确的规定外,研究军国政务的会议,是围坐在一起,还是站着?当主持会议的政要讲话时,为了表示尊重或者表示热烈拥护,是通过什么方式(现代是鼓掌)表达的?如此等等。虽然也经过了不少考证,尽量能够反映历史的真实,但是写作过程中,还是有相当多的地方并未完全搞清楚,不得不略过或者只能根据推测加以描述了。r

人性是相通的。人治的官场其实也是相通的。传统的机制一直在延续着,甚至有的方面不仅没有超越,反而有所舍弃(比如言官的参劾、谏诤),所以对人治官场官员的心理把握和描述,窃以为当是长期研究政治学并身处官场的作者的优势所在。为了更好地揭示官场中人物的心理,在写作时,有意识进行了叙事视角的创新,超越了历史小说第三人称叙事的局限,以“全能视角”和“有限视角”浑然一体的叙事方式,在历史小说中,创造了作者“我”和主人公“我”的时而合一,时而分离的双重叙事视角。这个尝试是否成功,也是需要读者评判的。r

五、建议。把这本书和《当权不过如此》配套来读,相信读者会大有收获。也非常欢迎读者把我的这两本书和已经出版的熊召政的《张居正》、郦波的《风雨张居正》对照一下,或许会发现,原来,对一个人物、一个历史阶段的看法,花费的功夫不同、视角不同,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