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依本分无须烦恼
【原文】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和得邻里好,犹如拾片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译文】
敲打石头就会产生火花,不敲打连烟也不会冒出。努力学习才会懂得道理,不去学习什么知识也得不到。不要去笑话别人衰老,自己也有衰老的一天。同邻里相处好,如同捡到一块宝贝一样可贵。只要能本分做人,一生就不会有烦恼。
【评析】
做人要守本分,人人各司其职,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立场,明白自己的职责,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也只有把分内的事做好了才能问心无愧、坦荡做人。
因此,作为学生就应该把书读好。人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学习、实践、生活逐渐积累起来。不学无术永远也不会学有所成。学习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外界只是起到推动的作用。好的环境、优秀的导师也只不过是你成功的外因,“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才能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守好本分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但是“本分”并不等于墨守成规、毫无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包括将事情做完和将事情做好,而做好的含义就是要在完成的基础上超出规定的标准,这当然也包括了创新,而现代社会离不开创新。同样,“本分”也不等于“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做好本职工作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它可能是几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需要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这同样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做事态度。
所以,守本分并不像看起来那样简单,需要每个人用心、专心、齐心去做。做一个守本分的人也是让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
治家有策教子有方
【原文】
大家做事寻常,小家做事慌张。大家礼义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
【译文】
大户人家做起事情来处之泰然,小户人家遇到事情慌里慌张。大户人家用礼义教育子女,小户人家却用粗暴言行训斥子孙。
【评析】
其实,我们从做事的方式能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智慧。人们经常说某某人做事有大家风范或者小家子气,就是从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中看出这个人是否真的有才智有能力。当然这里的“大家”与“小家”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大户人家与小户人家,它不是以钱财和地位为划分标准的。虽然家庭出身和家族传统对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关键还是看一个人的后天教育是否成功。家教是启蒙教育,也是奠基教育,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和品质往往是在家庭的教育中获得的,有些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因此,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教育环节。子女是否能具有大家风范就要看父母以何种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小家之气的人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是粗暴严厉的,那么教育出来的子女很可能不是畏首畏尾,就是无知无行;而大方之家教育子女则往往言传身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礼义廉耻来教育后代,效果自然不同。所谓家庭传统是会一脉相承的,教育方式通常也会被继承下来。因此,便产生了“大家”与“小家”的代代相传,小家之人行事拘谨小气,大家之人为人大方得体,但这种家族传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肯对自己的后代用心。
行事有道善恶有报
【原文】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
【译文】
品德高尚的君子也喜欢钱财,但要用正当的手段去求取;女子都喜欢美丽,但要按照礼仪规范。做善事就一定有好报,做恶事应会有恶报;做恶事就算暂时没有遭到恶报,那只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来。各种罪恶之中以淫乱为罪魁祸首,各种行为当中孝顺最为重要。
【评析】
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道”字,礼、义、廉、耻均离不开这个“道”。一旦背离就会使自己万劫不复,遭报应是迟早的事。即使不是肉体的惩罚,也会是精神上的折磨。
人们常说“盗亦有道”,做什么事情都要讲原则,不能破坏规矩、损害道义。“君子爱财”,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钱财本来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喜欢钱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喜欢归喜欢,却不能得不义之财,要“取之有道”,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取得的钱财才能来得长远,花得安心,同时,还能不失君子风范。女子也是如此,虽然现代社会很开放,可以随心所欲地打扮自己,但是也还是要讲究得体,否则,难免会给人留下轻浮的印象。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更能体现出道德和道义的标准。作为人类品行的两个极端,“淫”代表了人的欲望,而欲望的泛滥往往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孝”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是所有善行的表率,一个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又如何期望他会去善待别人呢?
至于脱离道义的事情,必然会遭到世人的谴责,受到应有的惩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虽然听起来有些宿命论的意味,但是却是导人向善的警世名言。人们的心目中总是有一杆秤,这就是道德,它是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准则。多行不义必自毙,即使不道义的行为没有被人们发现,自己内心的那杆秤也已经失去平衡,七上八下地搅得你寝食难安,最终还是躲不过良心的谴责。
因此,与其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做一些违背良心、离经叛道的事情,不如在道义的规范和保护下坦坦荡荡地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果实。
言而有信不失大义
【原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人道虚,千人传实。凡事要好,须问三老。若争小可,便失大道。家中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说是非。
【译文】
对于不讲信义的人,可以不去结交他。一个人说的话可能没人相信,上千人传播时人们就会相信它是真的。要想办好一切事情,必须请教德高望重的老人。如果只计较细枝末节,必定会背离大道理。家庭内部不和睦就会受到邻里的欺负,邻里之间不和睦就会经常发生口角。
【评析】
人、言结合是为“信”。因此,人们说话一定不能不着边际、信口雌黄,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一样,是不能收回来的。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就必须言而有信。同样,无论是一个企业、一个商家,还是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都离不开“诚信”这块金字招牌,信誉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靠欺诈取得的收获只能是一时的,不会长久,也必将受到惩罚。同时,对于一件事情的转达,要做到事实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能随意篡改,更不能造谣生事,否则会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三人成虎,一个人说的话也许人们还不相信,说的人多了就会把子虚乌有的事情坐实,所以对那些道听途说毫无把握的事情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到处张扬。
当然,“千人传实”并不是要你不去相信任何人的话,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只是不要去做一些无聊言论的传声筒。很多时候多听听别人的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集思广益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尤其多向比自己有经验的长辈求教更是受益良多。闭门造车,造出来的也许只会是一些废铜烂铁。适当的请教并不会影响你的创造力,而只会让你少走弯路。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你不会因此而比别人矮一截。所以,不必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较真,做大事要不拘小节,能够获得真知灼见取得成功才是最关键的。
内因为本外力为辅
【原文】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译文】
年年都要预防饥荒,夜夜都须防备盗贼,凡事都要有备无患。爱好学习的人就像田里的禾苗与稻谷,总是有用的。不爱学习的人恰似田里的蒿草一样,没有用处。遇到有酒饮时就饮酒,能高歌时就放声歌唱。凭借风势吹火,不需要太多力气。
【评析】
一件事情的结果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为本,外因为辅,两者相辅相成产生合力才能发生变化。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社会亦是如此。
为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不怕临时遭遇变故。“民以食为天”,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保证,除了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外,还要有忧患意识,预防外界的天灾和人祸。只有内外兼顾才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读书也是如此,光有良好的外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看个人的素质和努力。就好像无论你怎么加热石头都孵不出小鸡一样,一个如同野草一样的人是长不成庄稼的。内因的作用才是最关键的,想要成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读书的环境和教师的水平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成动力。只有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在充分发挥内因作用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所建树。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下也只有通过内外因的结合不断提升和优化自我,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同样,不论办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主客观两方面条件,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万事少求人事多是非多
【原文】
不因渔夫引,怎得见波涛。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价高。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译文】
没有渔夫的指引,又怎么能见到江河?不到处求人的人,人缘就好,不饮酒的人,就不管酒价的高低。知道的事情少,烦恼也就会少,认识的人多,招惹的是非也一定多。人世间的好话都被书籍写尽了,天下有名的山多数被和尚居住了。进山不怕伤害人的老虎,生活中就怕遇到人情险恶两面三刀的人。
【评析】
世事纷纭,人心难测,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陷阱。这话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不过有时候也确实如此。毕竟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心里想什么自己不可能总是猜得到。尤其是身处繁华中的人们,由于认识的人多,两面三刀的人就多,是非也会跟着增多。如果再加上求人办事,那欠下的人情、落下的把柄就更多了,难免会让人头昏脑涨。因此,尽量少惹是非,少惹是非之人,也许就会少些烦恼。
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能完全成立。社会本来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生本来就有那么多的不可预知,是非并不是你一厢情愿就能躲得过的,你不找它它也会来找你。就如同“不因渔夫引,怎得见波涛”,人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完全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再说,人情好坏并不一定在于求不求人,真正的感情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的。何况,有的时候帮助你的人比受你帮助的人更能成为你的朋友,因为帮助你刚好证明了他的价值和能力所在,当然前提必须是在不给别人造成困扰的情况下。至于认识人越多的确可能事情越多,但未必都是坏事,也未必都是烦恼。如果真的断绝了与人的交往,烦恼也许会减少,但快乐的来源同时也会因此被切断。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还是顺其自然得好。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读书就要读好书,书中的锦绣美言固然是多,但也不排除一些污言秽语,因此,书也有好坏之分,读书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同时还要明白,知识与文化源自生活,人群中有更加丰富的语言,并不是书籍所能全部涵盖的。读书除了要分好坏,更要深入生活,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读书要分好坏,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万法有因人伦有常
【原文】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本领高强的人中间必定会有更强的对手,作恶多端的人最后也会受到恶人的折磨。善于使用财物不在于家中贫富,风流潇洒不在于穿衣服的多少。光阴快似箭,日月往来像穿梭。时机好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评析】
这是一组很通俗的处世哲学,道理浅显易懂,而寓意深刻。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趾高气扬,也不要因为奸计的一时得逞而沾沾自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会有强过你的那个人在等着你,骄傲的结果只会使自己的狂妄飞得越高摔得越重;而那些恶贯满盈的人也总会有自己的冤家对头来对付自己,多行不义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做人还是谦虚、本分一些得好。
过日子要学会理财,生活井井有条、舒适惬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有钱人。能够将自己打理得神采奕奕的人,并不是靠几件好衣服就能办到。舒心的日子不是靠挥霍钱财得来的,风流潇洒的气质也不是靠几件名牌衣服就能包装出来的。因此,若想学会过日子要先学会理财,若想拥有潇洒的气质需要先丰富自己的内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永远以它飞快的步调一刻不停地前进着,它并不会回过头来照顾一下掉队的人。因此,若想不被别人落下或遗弃,就要跟上时间的脚步。
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才称得上完美。而如果不能兼得,取舍的顺序就会变成人和、地利、天时。因为天时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不如地利那样实在,而地利同样比不上人们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之城要比城墙之城坚固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