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渔溪耕夫散文随笔集全文阅读 > 第40章 篇.东拉西扯说文气

第40章 篇.东拉西扯说文气


说“文气”

文有气,古人说的。

曹丕的《典论论文》就说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风骨》一篇中也引述了曹丕的论句:“‘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故其论孔融,则云‘体气高妙’;论徐干,则云‘时有齐气’;论刘桢,则云‘有逸气’。公干亦云:‘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并重气之旨也。”魏王曹丕所说的“气”,指的是作者所作文章的气质。孔融之文的“体气”“异气”实则指文章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在论到徐干时,“齐气”说的是指齐文有飘逸舒缓之气;刘桢的“逸气”与“齐气”意思相同。

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也有谈文气的句子:“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这里的“气”指的是“风气”。

清末刘熙载在《文概》中论《左传》文则有“文得元气便厚。左氏虽说衰世事,却尚有许多元气在。”“元气”指的是“生命体具有的生命力,有生命力的气蕴。”

其实,文之气,岂能只在“气质”“风气”“气蕴”的释义上周旋?这个气还有更广泛的意义。如风格、风气,体系、流派,气蕴、气象等。

人们常常议论他人的书籍,说某某的书有书卷之气,某某的书有市井之气,某某的书有庙堂之气,某某的书有脂粉之气,某某的书有侠义之气,某某的书含乡土之气等。

还有人说,有的书含鬼神之气,有书有一股邪气。

说书卷之气,是说文中大量旁征博引相关书籍的重要章节或片段,来支撑自己文章的观点,或者来充实自己文章的分量。然而,引经据典多了,也不好,常被人说成“掉书袋”,给人以“迂”或“装”的感觉。

说市井之气,是说文章字里行间里,大多讲的是都市平民生活的常态,譬如写市民饮食起居须涉及相关事物,如古井、小贩、街坊、茶馆,酒肆等。写待人接物时人们的言行举止,写生意人的唯生意是务的生活习惯。

说庙堂之气,是说书籍中专写皇室生活,官场生活和僧人生活的文字,给人恭整、堂煌、权势大、与世俗隔绝,且与江湖之气相对的感觉。

说脂粉之气,往往是指书籍的作者大写特写富家女子的闺房生活,也说作者写交际场所中的贵妇小姐、舞女歌女们奢糜的生活。侧重女人妆扮的笔墨较多,女人特有的气息在文中显得更加浓重。

说侠义之气,是说作者在他的文中以写侠客义士为要义,使整部书籍记载着侠义之士的传奇故事,让人从书中感觉出的,尽是江湖好汉扙义疏财,为人两肋插刀的壮士义举。

说乡土之气,应该是说,作者记录的是乡间生活,反映的是农村事件,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民风民情、民间俗事,

从具体书籍来看,像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就不乏书卷之气,他广征博引了自先秦以来众多史传所记小说的兴亡状况和流传的印记;记写城市胡同生活的,如《茶馆》、《龙须沟》、《三家巷》、《四世同堂》便多少含有一些市井之气;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如《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些作品也多有庙堂之气;曹雪芹的《红楼梦》,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不乏脂粉之气的;施耐庵的《水浒传》,石玉坤的《三侠五义》则溢着侠义之气;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三里弯》,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浩然的《金光大道》都弥漫着乡土之气。

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蒲松林的《聊斋志异》鬼神气浓厚,兰陵笑笑声的《金瓶梅》则有一股淫邪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