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渔溪耕夫散文随笔集全文阅读 > 第38章 篇初读《享受父爱》

第38章 篇初读《享受父爱》


初识尹弘先生和初读《享受父爱》

我与尹弘先生交往是近几年的事。尹弘先生不知是怎么知道我主编过《渔洋河》校园文学杂志,在五峰二中《文心》校园文学杂志社牵头举办的一次文学笔会上,尹弘先生向我索要从创刊号到最后一期的全套《渔洋河》,那一次,才是我与尹弘先生的正式交往。此前,我曾知道尹弘先生已是知名作家,发表过很多小说作品,出版过《绝景》《子虚村纪事》两个小说专集,还经手主编过很多乡土文学专集,但我一乡镇教师,不是纯文化艺术这个道上的人,不好意思向人家讨要,因此,也就无缘得到先生的集子,也无缘拜读集子中的佳作。

后来我收集齐了一套《渔洋河》,托他的小弟建华先生将《渔洋河》十七本杂志转交给了尹弘先生,我想,《渔洋河》校园文学杂志尽管因种种原因停刊,但余下的这套旧杂志,能放在尹弘先生的书屋里,这算是它最好的归属了。

这以后,与尹弘先生见面的机会多了,他还向我为县文联主办的文学杂志《柴埠溪》约稿,当时,我手头正好有两本《新作家》杂志社寄来的样刊,其中有一篇是我的短篇小说《最后的茅屋》,我便给了他一本,另外,将诚毅先生登在《文心》杂志上的那篇为《最后的茅屋》写的评论《“消灭”背后的文化冲突》也给了尹弘先生,两篇文章后来都在《柴埠溪》上用了。

前不久,尹弘先生用手机给我发来短信,说北京的一家杂志《半月选读》,今年第13期登载了一幅写意的叶剑英元帅国画像,上有两行题词,署名周修高,问是不是我的作品。这是我两年前为建国60周年画的一组开国元勋画中的一幅。学校网站的老师帮我把画挂在了网上,它能刊登在发行量很大的正规杂志上,我很高兴,尽管我还没有得到样刊。

尹弘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仁厚朴实、平易近人,没有“文人相轻”这个“轻”人的感觉。他待人谦和、真诚,与基层文化人处得来,大概是因为尹弘先生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文人,对底层文人有一种“近切”的情素吧。

尹弘先生的长篇小说《享受父爱》,我是断断续续读完的。一是因为它由《柴埠溪》连载,几期中,有时间的间隔,二是因为读书不能“牛饮”,而是应该像“呷茶”一样,咂出味道来。

《享受父爱》以“我”——“曾奎生”从知事起,经读书、工作、成家、立业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通过对“父亲”——“曾明俊”历经两个时代的苦难与困难,以铮铮铁骨撑起一个贫穷而多难的家庭,将全部的爱献给了妻子儿女的故事的叙述与描写,展示了“曾明俊”胸怀博大,心地善良,有坚强的毅力,有爱憎分明的感情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父亲”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父亲”的胸怀是博大的,表现在他历尽磨难中仍然能承受重负,在逆境中仍能看见光明的未来。“儿子”“曾奎生”在无法忍受继母“幺姨”的虐待时,“父亲”并没有顾及夫妻情分,而是带着“儿子”出逃,把儿子的生存环境放在第一位考虑。“父亲”没有文化,饱尝过没有文化的苦头,因此,“父亲”要把子女培养得个个有文化,即使是在“左车右借”“贷款无门”的情况下,就是下苦力,挣角角钱,也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孩子们后来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感悟,就得益于父亲的最实在的教育。

心地善良是“父亲”最明显的性格特点,不仅对家人,就是对邻居,对同事,对素不相识的人都是以友好的态度相持。因为善待他人,也因此被人善待,电站职工为他的二儿子上大学时的捐款义举,正是他的善行的回报,“刘队长”和“父亲”一行人到湖南买“救命粮”,“曾明生”打开自家的粮仓鼎力相助,正是“父亲”当年“救人一命”这种善行的报答。

“父亲”有着坚强的毅力。“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父亲”是靠山,“父亲”是全家蔽荫乘凉的大树。每当家庭发生变故,每当家庭遭逢危难,“父亲”都是当仁不让地担起了全部的重担,“彤华”考取了大学,需要几百元的费用,在“车借”无门的情况下,“父亲”去为电站背沙,用苦力挣钱为儿子积攒学费,整整背了四十九天,白天背沙抵一个工日,晚上背沙是加班,一天要做两个人的工,这是何等工作量!这需要何等的毅力!

“父亲”有着爱憎分明的感情。“父亲”的爱是博爱,他爱妻子儿女,他爱亲朋好友,他爱集体,爱国家,爱政府,他爱他所做的那份事业,不论是放排,当电站工人,还是当仓库保管员,他都能把那份工作做得特别出色,能受到上级领导的夸奖。他恨一切恶的东西,不论是日本鬼子的恶行,还是后来官场上的歪风邪气,不论是为富不仁,心术不正者的恶行,还是极左路线的倒行逆施,“父亲”都是恨在骨子里,斗在行动上。

这,就是一个老农民最朴素的感情。

《享受父爱》这部长篇小说在写作上,运用了多种手法。

首先,作者在环境的设置上,运用了象征手法。全书分“冬之卷”“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四个部分,虽是以时序更替的形式安排故事的先后顺序,但这四个时序极好的表现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极好地扣住了冬的严酷,春的希望,夏的火热,秋的收获的深层次的含义。用季节,用气候置景,能很好地烘托一种气氛,对文中人物的命运是一种暗示。

其次,“情”是全文的基调。字里行间不仅仅是写了“父亲”生养抚育之情,心疼怜爱之情,庇祸护身之情,教育教诲之情,将“父亲”的一切恩情悉数传递给了悉心的读者,文字之间还溢出兄弟情,姊妹情,母子情,夫妻情,同事情,朋友情这样一些浓浓的亲情。作者笔头有时直接抒情,如“不,父亲!您很富有!您的财富超过百万富翁!您的遗产价值千斤!您的财产和遗产,儿女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书中父子,尽是情意。

第三,运用平实的语言表情达意。文章中不管是对事件的铺叙,还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都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的,其中有方言俗语,有童话儿歌,还有谚语俚语,放排号子。这些信手拈来的生活语言,使文章平添几分带有地域色彩的生活气氛。像写烟“黄金干色,油光水滑”,写农民是“打土垡的人”,写“父亲”种地“父亲起早贪黑,砍了楂子,烧了火粪,耕了田,趁一个晴天,就背起洋芋种下地窖洋芋去。”像这些语言,极其平实,极有生活气息。

第四,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作者在书写“父亲”过程中有大量篇幅是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有些象“赋”一样,“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种写法有利于直接将主人公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侧面烘托是用旁人眼看主人公或用旁人的话评论主人公,如生产队刘队长,电站陈站长,湖南家门曾明生评价“父亲”的话,很全面的证实了“父亲”极好的口碑。

这是我初读《享受父爱》后,文章给我比较明显印象,也算是我初读后的一点极其肤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