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杨妃传全文阅读 > 第177章 蹴鞠

第177章 蹴鞠


弄玉无奈之下唯有告退,皇帝问道:“这御膳房还没有将食物送来?”杨瑜笑道:“送来了,是一锅羊肉枸杞汤,臣妾喝了一个干干净净,皇上这下放心了吧?”

皇帝果然有了笑意,道:“这才是朕的好瑜儿啊!”

杨瑜见皇帝高兴,道:“其实今日之事皇上也不用放在心里,也许不是王贵妃做的,王贵妃向来端庄,不像是这样的人!”

皇帝看着杨瑜,见杨瑜一脸的真诚,“瑜儿果然是太善良了!王贵妃虽然端庄,却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和那刘行深,韩文约走得极近,朕也不过是假装不知罢了,她也是为了俨儿好,只是她似乎越发的张扬了,竟生出了这样歹毒的心思!只是朕不想将此事宣扬,只是警告她罢了,最近后宫中出了许多的事,民间已经议论纷纷,而且,朕与她多年夫妻,也想给她一个机会改过!”

说罢,有些愧疚的看着杨瑜,杨瑜一笑,“皇上是长情之人,瑜儿十分明白!”

皇帝见杨瑜如此通情达理,便十分的感激,对那王贵妃又厌弃了几分。

话说这冬日里实在是冷清,皇帝也是无精打采的,似乎丝竹歌舞也引不起他的兴致了,杨瑜却是明白的。

这皇帝喜爱游宴,自拜祭十六陵墓后,已经许久未曾出宫,皇帝一定是想念这样的滋味了。

这一日,皇帝依然懒洋洋在****殿中陪着杨瑜下棋,一旁的弄玉在尽心伺候着。杨瑜见皇帝心不在焉,道:“皇上!这宫中好久未曾热闹过了,不如办一个蹴鞠赛吧!”

皇帝不禁眼眸一亮,“蹴鞠赛?”杨瑜点点头,道:“这冬日里也实在是沉闷,不如办一个蹴鞠赛,让这后宫也热闹起来!”

“好主意!就去曲江了!哈哈,朕这回也要大显身手!”

在大唐,这蹴鞠十分的风靡。在民间经常出现“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而且皇帝也是各种好手,因此才会如此的兴奋,那弄玉心念一动,道:“皇上!不如叫这些个宫女也来一次蹴鞠赛,一定别有看头!”

皇帝听了这个建议,越加地高兴,看着一群年轻貌美的女子比赛,那是多么有趣的事!大笑,“哈哈!两位爱妃真的是奇思妙想,好!有趣!有趣!”

杨瑜和弄玉相视而笑,各有各的心思。杨瑜想不到这弄玉竟有这样的才智,这主意当真是太好了!

在唐代,宫女的生活也算多姿多彩了,除了日常劳作,宫女们还要接受各种教育,她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音乐艺术,以及各种技能。?

唐代的皇帝十分重视宫女教育,有专门教授宫娥们读书的后宫学校,还有教授乐舞杂技的“内教坊”,所以,唐代宫女们的素质普遍较高。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上官婉儿,她是高宗朝名臣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杀之后,年幼的她随母亲郑氏配入后宫,自小便在宫中接受教育,由于婉儿才华出众、机警过人,备受女皇武则天的喜爱和信任,在武则天主政时期及中宗朝都曾显赫一时。?

然而,上官婉儿这样的佼佼者毕竟凤毛麟角,多数宫女都在琐碎枯燥的劳动和压抑孤独的环境中度过一生。“衣食无忧、精神空虚”,贾志刚教授如此评价宫女的生活。不过,宫女们的生活也并不全是灰暗的一面,在宫中,她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来调节枯燥的生活。?

唐代宫女有专门的“马球队”和“蹴鞠队”。马球可谓是唐代最为激烈的运动,马球场上,宫女们各个着男装、跨烈马、扬鞭疾驰、挥舞球棍、击球入门,这是怎样一幅场景

宫女们还有一种娱乐项目叫‘参军戏’,一人主讲,另一人在旁打岔,说一些娱乐性的逗笑的东西,还有诸如荡秋千、斗百花、抛球等游戏,大凡民间流行的娱乐项目,宫女们也能在宫墙内玩耍,解解闷儿。

皇帝想到了就要做,马上命后宫中挑选出美貌且敏捷的宫女,参加这次的蹴鞠赛,最后的赢家将会有一千两黄金的赏赐。因此报名的人众多,就算不是为了金子,能在皇上面前露脸,是多大的荣耀和机会?

虽然说皇上的妃子也不见得多好过,却也比她们老死宫中,做一个白头宫女来得好!故此一个个摩拳擦掌,一心想在这蹴鞠赛上大显身手,一鸣惊人!

太妃近来十分烦躁,这杨瑜做事几乎都不和她商量,上次那浣花草之事,太妃听了柳如云的描述,心里就认定是杨瑜自己搞的鬼,还有,她竟然鼓动皇帝开什么蹴鞠赛,根本就忘了太妃当年将她召进宫里是为了劝谏皇帝的!

虽然皇帝淡淡本性不可改变,杨瑜也不应该火上浇油!太妃深深担忧着,这杨瑜已经脱离了她的掌控!就在上次一样来劝解她的时候,太妃就隐隐约约感觉到不对劲,这杨瑜似乎对太妃的事情了如指掌一般,这样的感觉叫太妃是十分的不舒服!

确实杨瑜是有意和太妃疏远了,自从这韩国夫人死后,杨瑜隐隐约约觉得这事情绝没有这样的简单,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自己都会在无意之中得知太妃的秘密,说不定这件事也会被其他人得知!

当初因为怀疑太妃和昭王有叛逆之心,皇帝连杨瑜也怪上了,这件事叫杨瑜刻骨铭心,在众人眼中,她一眼和太妃就是一条船上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是杨瑜如今迫切地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她可不想万一太妃有什么事,就牵连到她的身上!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她也明白了一定要先保住自己,才能有希望。更何况如今自己有了孩子,也要为孩子打算,还有杨家,她的弟弟已经在太常寺了,虽然不亲热,但却是杨家的血脉,父亲一定希望她能好好照顾他们的!

故此,杨瑜决定要拥有自己的势力了,为今之计,只有先从眼前下手了,因为常满和秋蝉交好,因此也帮了不少的忙。不过他在皇帝身边伺候,但是总是日子不长,因此也没有什么高的官职。杨瑜就有意要他认这西门季玄为干爹,这在宦官中是十分风靡的。

也并非所有的宦官都不是好东西,这西门季玄就是数一数二的忠臣,历任神策中尉、右迁神策军佐、右中护军、右监门将军、军容使等,他对朝廷中花言巧语瞒骗皇上的人特别痛恨,人们赞扬他忠心正直。而且他是先皇的重臣,在朝中的势力不可小觑,若是常满能获得他的辅助,一定会事半功倍!

虽然常满如今在飞霜殿伺候,看起来极为风光,只是和那掌握兵权的宦官相比,距离是太大了。因此杨瑜想扶持他上位,即便不能和刘行深,韩文约抗衡,多少也是一股势力,说不定就有力挽狂澜的用处!

于是杨瑜便书信一封,还让常满带着礼物去求见了西门季玄,西门季玄本欲不见,他向来不热衷于此,对朝中的尔虞我诈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听说是楚国夫人举荐来到,这才勉为其难的见上一面。

常满十分机灵,绝口不提认义父之事,只是说有一份礼物要孝敬给西门季玄,正是书法大家柳公权的一副书法!原来这柳公权和西门季玄也算交好,当年柳公权为先皇所倚重,

宣宗大中初年,升为少师,柳公权进宫答谢,宣宗召他上殿,让他当面书写三幅字,军容使西门季玄替他捧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替他伸纸。一幅写的是正楷十个字,“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一幅是行书十一个字,“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幅是草书八个字,“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赏赐给他锦缎、瓶盘等银器,并命令他亲自书写答谢表,不拘楷书、行书,宣宗对他的谢表,特别珍惜。

西门季玄私下也也收集不少这柳公权的书法,只是今日这常满带来的却是这柳公权亲自为西门季玄所写的一副字,上写“忠诚恭谨”四字,西门季玄不禁大为惊喜,笑意展露无遗。

常满松了一口气,看来这楚国夫人对着西门大人的喜好十分的清楚!

原来这柳公权虽然算是柳氏族人,只是已经是旁支了,和太妃素来不甚亲厚,况且这柳公权在宫中虽然德高望重,但却没有什么实权,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当年宏词登科。从此,柳公权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竟然历仕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宪宗时,柳公权任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李听与柳有此交谊,故柳晚年还为其书过碑。

穆宗即位,柳公权入奏事。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朕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