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杨妃传全文阅读 > 第178章 冬至

第178章 冬至


从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书禁中。皇帝的宠幸、生活的优裕,并不给柳公权带来欢乐。他内心却有无法排遣的苦闷与隐隐的羞愧。他酷爱书法艺术,但他不想以此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业的进取雄心,时时跃动在胸间。而随从皇帝的侍书,其地位仅与“工祝”一类相等。因此其兄柳公绰曾写信给宰相李宗阂,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于是改为右司郎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

唐文宗颇爱柳公权书法,又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后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开成三年又转工部侍郎,累迁学士承旨。

武宗朝,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用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宣宗时,左授大子詹事,改宾客,累迁金紫光禄大,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复为左常侍,国子祭酒,历工部尚书。

懿宗时,咸通初年,柳公权改为太子少傅。

如今的柳公权已经八十几岁,轻易不为他人书写墨宝,杨瑜是如何得来的?这柳公权和杨瑜的父亲也算是忘年交,向来亲厚,加之这西门季玄的确担得起这“忠诚恭谦”四个字。

西门季玄打开杨瑜的书信,只见她言辞切切,句句在理,于是就答应考虑一下此事。如今朝中的形势明朗,西门季玄眼见着刘行深,韩文约日渐做大也是十分忧心的,杨瑜的提议也不无道理,加之这常满在御前伺候,若是能收他为义子,对阻碍奸佞小人的谗言也是十分有利的,更何况能第一时间知道皇帝的消息,也能应对这瞬息万变的局势。

常满心中暗喜,这西门季玄虽然只是说考虑,但是多半是有戏了。这西门季玄刚正不阿,如果不满意直接会拒绝,他才没有心思绕绕弯弯。

常满只觉得靠近这楚国夫人当真是他最正确的选择了,自从认识她自后,常满就平步青云,一步一步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太监,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常公公,若是真的能人西门季玄为义父,那么他荣华富贵的日子还长着呢!

话说这蹴鞠赛已经筹备完毕,就等着开始了,皇帝决定,放在冬至这一日,先拜天祭祖,而后在举行蹴鞠赛!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

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后汉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以示庆贺。唐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十一月冬至。京城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祭祀大典冗长而繁琐,足足用了好几个时辰才礼毕,此时的众人已经饥肠辘辘,王贵妃引着一帮宫女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原来这御厨也一同出宫,来到了曲江。皇帝对饮食上十分挑剔,自然是要将御厨带着的。

一众宫女手中捧着一碗碗的食物,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令人食指大动,不是饺子是什么?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西鄂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一百七十七章再喜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故此,冬至这一日,王贵妃也准备了饺子。皇帝脸上淡淡的笑着,道:“爱妃果然好心思,这饺子清清白白地倒也不错!”王贵妃心头一震,只觉得皇帝的笑意到不了心里,眼中却是冰冷一片,皇帝的意思分明有着警告的味道。

柳如云娇笑道:“这小葱放在饺子里,可不是清清白白地吗?真是香气扑鼻呢!”皇帝不禁微微一笑,命人将饺子端上来。太妃坐在一旁,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柳如云总是太过淡漠,今日也知道出声,可知她的耳提面命没有白费。

皇帝吃了几口,赞不绝口,“果真是美味!”看着秋蝉,道:“把朕这碗给楚国夫人端去!”

杨瑜有些愕然,想不到皇帝竟如此关心她,生怕有人在她的食物中做什么手脚,但是皇帝那一碗绝对是安全,不说这常满曾经那银针试过,但说谁敢在皇帝的碗里做手脚?

杨瑜微微一抬眼,看见了皇帝温柔地笑,心里不免有几分感动,皇帝柔柔地笑着,宠溺的目光叫一旁的郭淑妃心里十分不舒服。

同昌公主坐在一旁,那韦保衡只是笑着往同昌公主的碗中夹着饺子,同昌公主并不领情,一脸的清冷。这韦保衡自陶夭夭的事情之后,确实是安分守己了一阵,但是他本性****,没有多久就故态复萌,到处拈花惹草去了。

而最近更是勾搭上了这鱼玄机!鱼玄机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自命不凡,多与名士交流,往来酬唱,怎么会看上这不学无术的韦保衡?同昌公主得知了此事,怎么会有好心情?

只能说是这韦保衡捡了一个大便宜。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鱼玄机的故事。鱼玄机当年与才子温庭筠有一段忘年之恋,这温庭筠绝不是什么美男,他貌丑且不修边幅,那个时代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温钟馗”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认识应当是机缘巧合。

鱼玄机的父亲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玄机母女生活无着落,只好帮着一些****洗衣谋生。温庭筠长得虽丑,却很****,是个著名的浪子,喜欢在****里混。他就这么认识了鱼玄机。

那一年,鱼玄机也不过11岁左右。温庭筠看鱼玄机聪明伶俐,就收她为弟子,教她写诗,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快60岁的时候,温庭筠得到一个做巡官的机会,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他得离开长安,离开鱼玄机,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落落的。鱼玄机觉得她爱上老师温庭筠了。

于是连续修书,表白心迹。温庭筠虽然****,但师生的界限他还是坚守了。该怎么拒绝鱼玄机呢?他想了好久,决定将少年才子李亿介绍给她做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