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杨妃传全文阅读 > 第169章 阿父

第169章 阿父


当时,宫里的大宦官们普遍喜好收养干儿子。估计是挨了一刀后,子嗣无望,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地位一高,年岁一大,对寻常人亲亲热热地叫一声“爹爹”的天伦场景,还是相当眼热的,所以真的没有就收假的,骗骗耳朵起码也能落个心理慰藉。田令孜无依无靠,当然要跟风,遂拜了一个姓田的老宦官当老爹,从此非但得了名字,并且靠假老爹的提携,顺利进入了内侍省,由一个全凭出卖力气混饭吃的底层小苦力,进步成可以“动口不动手”的宦官小头目了。

可惜那姓田的老宦官地位一般,大明宫里面,有地位的大宦官是属于姓王、姓刘、姓西门那几拨人的。因此拜了老爹后,田令孜得到的帮助也仅此而已。

但一个人的出身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自己的能力。田令孜自力更生,凭着其的确算有几分小聪明的头脑,又刻苦地认下了许多的字。然后如虎添翼,将那与生俱来的本事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渐渐地,倒也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宦官,一路升迁,至咸通年间,已然混得了个“小马坊使”的职务。

所谓“小马坊使”,确切点讲不是小的马坊使,而是小马坊的使。主要职责:养小马。养大马的叫“飞龙使”。而且,这小马就是小马,品种决定了它们永远也长不成大马。它们是由安南、桂、黔等地进贡来的,因为皇宫里有许多女眷和小孩儿,他们成天闲着没事干,常常也要骑一下马,游个园打个马球什么的,既煅练身体,又忆苦思甜,不忘自己的祖宗是从马背上得来的天下。这骑大马怕摔,骑小马就正合适了,总比骑头叫驴要威风、体面得多了吧——由此也可以看出,“小马坊使”虽然是内使之一,大小也算个官,但也就是个除了沾染一身马粪味,捞不到太多油水的职务;且不说不能亲近到皇帝,便是赏钱,女眷和小孩儿又能拿出多少呢?

这么一个管理小马的马夫头子,离那两位左右神策军中尉的差距有多大呢?打个不甚贴切的比方,就跟酱猪蹄和扒熊掌的差距一样:都是畜生脚爪做的菜,一个是家常菜式,一个却是极品珍馐了。

大唐王朝的宦官,左右神策军中尉和内外枢密使,堪称是终极职务,也即所谓的“四贵”——由于那些“四贵”们好事不干、坏事做绝,百姓们在私下里,又常常讹传作了“四鬼”。

在这“四贵”,不,“四鬼”中,内外枢密使算是来“文”的,是皇帝的贴身侍仆,主要负责接受朝廷内外的各种表章、奏折,以及向中书省、门下省传达帝命,权充皇帝的传声筒和跑腿子——可千万不敢小瞧这传声筒和跑腿子,表面看他们不过是替皇帝喊喊话,跑跑腿,只是个较体面点的奴才。但你想,皇帝掌管着天下人的吃喝拉撒睡,却又身处深宫重闱,他与外界的联络,靠的可不就是上上下下的诸多奏折?外枢密使先皇帝一步把那些奏折瞧了个遍,却有权决定哪份作废,哪份暂且留置不发,哪份转呈给皇帝看,你说他事实上是不是比皇帝还更了解天下大事,更有权力判定事务的轻重缓急?而待皇帝看完外枢密使精心挑拣出来的奏折,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对策方案,却仍要通过内枢密使向下传达,这内枢密使可不就是天下最了解皇帝心思的人了?

这样说也许太空泛,不容易理解,不妨假设一下:你是位外放的封疆大吏,地方受了灾你急需要朝廷拨银子救命,但你呕心沥血地写了一份奏折递上去,首先看到的,正是外枢密使;而他外枢密使如果随手往废纸堆里一扔,皇帝将连个影子都没看着,你将就是个白扯;并且除了他外枢密使和你,天下还没有人知道曾有这么一档子事,到头来,皇帝如果反咬一口要治你一个救灾不力之罪,你还连冤都没地方申。而皇帝龙颜大怒,真想拿你问罪时,那位内枢密使在上通下达时的语气和措辞,就尤为重要了,甚至都可以决定你是死是活了!

内外枢密使如此了得,左右神策军中尉的地位却更加牛气,因为,那可是来“武”的了。要知道,左右神策军是京城唯一的驻军,是皇帝的贴身保镖兼打手,既保卫着皇帝不被坏人砍了,又保证着皇帝看谁不顺眼时能及时去砍掉,除了皇帝,天下谁也没有权力调遣得了他们。而中尉则是这些保镖打手们的首领,你说那地位是不是都高得有点怕人?再假设一下吧,如果哪一天你惹毛了神策军中尉,他一声令下,立马就可以召集来几千上万个钢枪利刃、武装到牙齿的手下;而就算你是天下兵马总管,同样吼一嗓子,除了自己的家丁,你还能喊来谁?兵都归各镇节度使、观察使们管,并且至少在京城之外几百里远哩!

也正因为在京城里,数左右神策军中尉的兵权为大,他们才能干出擅立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混账事来嘛。

田令孜又怎么甘心只是做一个小马坊使呢,他做梦也想成为呼风唤雨的大宦官!上天也开眼,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因为田令孜在当这一身马粪味,“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小马坊使时,结识了一位生性顽皮好动,视打马球为生命的小男孩。更不巧的是,田令孜也真心喜欢上了那位长相俊美、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于是,他总是挑出最好的小马,洗涮得干干净净、装扮得漂漂亮亮后给这小男孩骑,并不嫌其烦地亲身示范,教那小男孩各式骑术;玩累了,则冬天备热羹夏天备凉瓜,细心供奉,有时还童性大发地和那小男孩一起分食同一块点心,玩累了躺同一张卧榻上憩息;在日复一日的玩耍嬉闹中,他给了那位在后宫寂寞和冷漠中的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照、和煦如同春风一般的温情、以及一种从未有过的尊重和认可,令那小男孩也满腹真诚地将他当成了自己的至亲!

李俨虽然贵为皇子,但皇帝也没有时间陪伴他,一个月也见不上几次,王贵妃对他的管教又过于严厉,他对王贵妃只有敬,没有爱,但是这田令孜却让他有了温暖的感觉!故此才会说出刚才的话来。

田令孜红了眼眶,道:“皇子,奴才不敢!”李俨也明白,笑着道:“没有人的时就这么叫!阿父!”说罢调皮的闭上眼,不给田令孜拒绝的机会,田令孜感慨万千,这皇子是真的是心里有他啊!这一想,就怔住了,连王贵妃什么时候进来的都不知道。

“田公公对皇子倒是一片真心,也不枉哀家如此信任你!”王贵妃笑意盈盈地道,眉眼里却又一丝落寞,自己这个儿子,对着她总是十分敬畏的模样,反倒不如和这田令孜亲近。

田令孜回过神,急忙跪下:“奴才拜见娘娘!”王贵妃笑道:“公公免礼了,今日之事不过还要多谢你!”

田令孜早已得到消息,却是越加谦恭:“奴才不过是出了一个主意,还是娘娘谋划地好!”

“公公不必自谦,公公这个计谋,不过自叹不如,看来是本宫眼拙了!”王贵妃探究的看着田令孜,以前她只是觉得这田令孜有些小聪明,如今看来竟是有着非常的心机和手段,将这样的人留在身边,也不知是福是祸?

田令孜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王贵妃一句话就让他机警了起来,忙道:“奴才哪里想得到,都是皇子的功劳!前几日皇子读到汉书中有“公孙病已立”的说法,便缠着太傅,一定要太傅将其中的意思说给他听,奴才便在一旁陪伴着,听说了这个典故,不由得灵机一动,这个法子我们也能用一用啊!”王贵妃点点头,“原来如此!本宫说你怎么就想到这这上面去了,也是你机灵,能举一反三,可知是个聪慧的!”田令孜越发小心,“是娘娘和皇子福泽深厚!”

王贵妃微微一笑,不在多言,她博览群书,自然是知道这“公孙病已立”的说法的。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是古时天子进行封禅之地,对于当时地汉王朝来所有人来说,既神秘、又神圣。却发生了“大石自起立”这一灵异事件,让许多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

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是汉皇家林园,一般人进不去。但管理园林的官员却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枯树复起,奇特,不奇怪。这树说不定是没有死透,现又逢春,营养合适,所以能逢春再发。但奇就奇在,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这可就是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