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现代 > 星光至尊全文阅读 > 第41章 041 票房奇迹

第41章 041 票房奇迹


《黄飞鸿》上映第三天,香港首屈一指的娱乐杂志《明报周刊》上面刊载了香港文化名人、武侠大家金庸先生的专题影评。

“观《黄飞鸿》有感

——武侠电影的苏醒和新派武侠电影的诞生。”

“一位小友盛情邀请我去看一部近日上映的武侠电影《黄飞鸿》,本来却与情面,我只当娱乐放松一下,便持电影票带着友人前往观看,结果观影之后,浑身犹如喝了一壶烈酒,庆幸自己并未失去观看一部划时代武侠电影的机会,回来之后,激情难抑,写下来这篇影评。”

“第一部《黄飞鸿》电影是1949年由吴一啸编剧、胡鹏导演的,关德兴主演的《鞭风灭烛》,鉴于当时条件简陋,投入很少,所以对今天而言,这部电影是那样的简陋和可笑,不过,关德兴却赋予了黄飞鸿一种神韵,可以说,关德兴在香港从此就代表了黄飞鸿,他的名字和黄飞鸿的名字几乎划了等号,是他活现了黄飞鸿的形象,是他让黄飞鸿从此在电影屏幕上代表了儒家伦理道德观,成为了广东人、香港人的楷模。”

“时代在变化,在关德兴主演了数十部《黄飞鸿》电影的今天,在‘黄飞鸿’已经成为香港一个文化符号的今天,另外一个人,或者说另外一群人,又赋予了他另外一次辉煌。”

“……由郑桐编剧、徐克执导的《黄飞鸿》电影很好地继承了关德兴所倡导的文化精神,而且推陈出新,不仅将黄飞鸿放在一个充满忧患的历史时期彰显华夏传统侠义精神,更向香港市民画出来一幅民国时期,华夏民族遭遇外侮,不屈不挠、矢志抵抗的悲壮画卷,又刻画了当时传统国人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精神,既诠释了新派武侠所代表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崇高宗旨,又跳出来功夫武侠层次,上升到多层面一种民族精神领域。

……这是一种可喜的升华,是新派武侠电影令人欣喜的变化,所以可以把这一部划时代的功夫武侠作品称之为香港‘新派武侠电影’,郑桐所饰演的黄飞鸿毫不客气地讲,已经和关德兴饰演的黄飞鸿具备同样的地位,甚至更加代表新时代的武侠精神。”

这是一篇赤裸裸的“鼓吹”,谁也没有料到,金庸会以一种如此姿态,全力褒奖一部电影作品,他本身就是一位知名的剧作家,编剧,在五六十年代为他的梦中情人夏梦写过不少剧本,自然从电影里面能看出很多市民没有看到的文化底蕴。

更让郑桐没有想到、喜出望外的是,除了大侠金庸之外,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媒体,即香港刚刚创刊一年,却以绝对专业态度征服全港影迷的传奇杂志《电影双周刊》用来一个版面,大幅度地刊登了主编陈柏生先生的影评。

陈柏生先生措辞非常专业,他分别从电影的立意、电影拍摄时的场景、服装、美术、音乐、动作设计以及诸位演员的专业表演方面,全面地阐述电影《黄飞鸿》的进步之处,称赞该电影无一处不用心、无一处不专业、无一处不经典,而且高度赞扬了电影的大气磅礴,并断定《黄飞鸿》电影必定会成为香港电影史上载入史册的一部划时代的经典电影。

影评称:“很多媒体朋友用《黄飞鸿》来比较同期上映的一些电影,这是不妥当的,就如同用摇浆而行的大船与拥有蒸汽机驱动的轮船相比较,星星之光如何与日月争辉?其本质上是不同的,很多地方电影《黄飞鸿》都带给整个电影界以启迪,它必将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这两份报纸都是重量级的,一个是以普通市民为主要受众,影响巨大;一个是以演艺圈和影迷为主要受众,客观专业,加上观看过《黄飞鸿》电影的市民一传十、十传百的自发宣传,《黄飞鸿》电影的上座率犹如坐上了直升飞机。

放映第四天,上座率八成。

放映第五天,上座率九成。

放映一周后,场场爆满,街头巷尾无数市民都在谈论一部功夫电影《黄飞鸿》。

每个人都能从其中看到自己想看的,郑桐优秀的演技,徐克精到的导演手法,袁和平和郑桐的别具一格,开创历史般的动作设计,都为观众津津乐道,很多观众甚至多次进入电影院观看。

不得不说,早十年面试但拍摄资金不下十年后的《黄飞鸿》,已经创造了一个现象级的电影奇迹。

之后,《黄飞鸿》电影场场爆满,导致一些观众影迷买不到票,继而将邵氏公司TVB的影视制作部门的电话打爆,一起抱怨应当增加影院放映《黄飞鸿》。

后来邵大亨亲自发话,将放映《黄飞鸿》的六家影院增加到十家,而且同期上映的《邪斗邪》提早落画。

而被称为和电影《黄飞鸿》打擂台的《滑稽时代》上座率节节滑落,这部本当票房不错的影片因为遭遇来自未来的《黄飞鸿》,被打得一败涂地,只匆匆放映二十天就落画,只有区区四百多万的票房收入。

而《黄飞鸿》却后劲不衰,知道接近12月份才稍稍上座率滑落,甚至一些散落院线也纷纷眼红,早就抛弃了以前的倨傲,要求放映《黄飞鸿》,被吴思远抓住机会,狠狠地“勒索”了一番,利益分成得了不少的便宜。

到了12月中旬,《黄飞鸿》电影放映才落画,票房统计公布出来,让一干电影公司震惊得几乎失去理智。

一千七百九十万港币的本埠票房收入。

金公主电影公司,雷决坤看着面前黑漆漆的大字,不由得一阵恍惚,随即像是一头受伤的狮子一样咆哮起来。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绝对有内幕,香港多少人,香港才多少人?”

雷决坤一拍桌子,桌上的烟灰缸被震落在地,摔在地毯上,滚噜噜撒了一地的烟灰。

“人人都去看,也不会有这么高的票房。”

麦加、石天、黄百鸣三人坐在对面沙发上一声不吭,还是麦加仗着自己和雷决坤的关系,轻声对暴怒的雷决坤解释。

“有些人不止进电影院看一遍,甚至七八遍的人都有。”

雷决坤傻了,他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猩红的眼睛看着麦加,表情狰狞地说道:“我雷决坤不怕输,可是这一次是狠狠地被打脸啊,还说是和人家打擂台,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而且还买通了那些狗屁报纸,花了那笔钱,简直就被人当成傻子玩了一道。”

《黄飞鸿》发力之后,那恐怖的犹如火箭升空的票房跳高,着实把所有人都吓坏了,那些报纸还没有几天纷纷转变口风,对电影《黄飞鸿》大赞特赞,简直把这部电影夸得天上有人间无,着实把雷决坤气得吐血。

不过《星岛日报》的处境就十分尬尴,人家想《工商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还适当地为自己留了一个退路,毕竟据去参加午夜试映回来的记者说这部电影如何经典,尽管不怎么相信,但抱着小心的态度,这些报刊只是对《黄飞鸿》电影采取淡化处理的方式,所以补救起来并不算太难看。

《星岛日报》可是赤裸裸地说过嘲讽的话,如今风评一面倒,《黄飞鸿》更是创造了票房神话,《星岛日报》此时只得装聋作哑,报道其他的娱乐消息,不过最近最火爆的就是事关电影《黄飞鸿》的新闻,所以《星岛日报》的公信力立刻大大降低,销售额一个劲的滑下,真正是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

雷决坤颓然坐在老板椅子上,看着麦加等人,叹了一口气,说道:“想不到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把咱们搞得这么惨。”

他说的人,正是如今人气如日中天的郑桐。仅仅靠一部《黄飞鸿》,郑桐的名气犹如坐火箭一样往上飙,由一个初出茅庐、谁也不认识的大陆小子,变成了香港市民最喜欢的动作明星,身价几乎达到了一线明星的水准,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崇拜偶像和奋斗目标。

而且此时的他头上还挂着“千万编剧”的光环。

1980年以前的票房能超过一千万的几乎没有,今年最卖座的一部电影是一部纪录片,名为《惨痛的战争》,也仅仅是九百多万的票房,而《黄飞鸿》,竟然达到了这部纪录片的近乎两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麦加叹了口气,不过他并没与消磨斗志,反而对雷决坤打气道:“老板,日子还长,这一次只不过是他们走运,我想,就算那小子再厉害,也毕竟年轻,听说现在邹文怀很看重他,所谓骄兵必败,只要我们敢于投资,抓住观众脉搏,未必拍不出好作品来,总会有踩低他们的一天。”

“何况,老板,我现在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听了之后,肯定会开心的。”

麦加嘿嘿一笑,凑着雷决坤耳旁说道:“《黄飞鸿》的导演徐克已经决定,正式加入‘新艺城’,我们得到这员大将,何愁不能雪耻?”

听到这个消息,雷决坤登时大喜过望,连声道好。